「睿見」查道炯:「疫苗民族主義」與多邊主義

2020-11-02 盤古智庫

盤古智庫 查道炯 盤古智庫 10月15日

本文大約2200字,讀完約5分鐘



新冠病毒的病原學機理尚未被科學界發現。未來對新冠疫苗的需求,會不會像非典疫情過後那樣消失,也是未知數。總而言之,「疫苗民族主義」和多邊主義之間在進行著一種競賽。多邊計劃有利於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多種情景做準備。

本文作者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教授查道炯,文章來源於「環球時報」。




部分因為北半球秋冬季節普通流感頻發,多數經濟體的新冠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各國邊境管控僅能有限度放寬,世界因此對已經取得重大進展的疫苗寄予厚望。但疫苗不是一般性產品,從研發到三期臨床試驗證明安全、有效後,在緊急使用階段還需進一步優化,得到相關經濟體的醫藥管理機構批准使用後才能量產、廣泛接種以實現群體免疫。


目前已經向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備的在研疫苗有40多款,其中已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的9款中有4款是中國企業研發的。任何一款準疫苗距離成功進入使用階段都要有一個過程,一些準疫苗難免被淘汰。


研製、生產一款疫苗的經濟和技術投入極高,產能必須以質量保障為前提。而這種質量保障又以其先期試驗人群的健康安全保障需求為前提,這決定了僅有少數經濟體能做到自研自用。所以,一些經濟體採取了在研發階段與他國合作(包括準備入市產品的分裝、運輸);另一些經濟體則因沒有疫苗自研或參與研發的機會,需要通過國際採購才有機會獲得產品供其民眾接種使用。WHO的疫苗預先認證為國際採購提供了技術性參考。


基於全球新冠疫苗供應劑數的不確定性,以及與有接種需求人口之間的龐大差額,獲批產品推出初期出現供需短缺是難免的。WHO連同全球免疫聯盟(GAVI)、由蓋茨基金會資助成立的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在今年9月發布的」新冠疫苗實施計劃」(Covax Facility)列出的目標,是在2021年末有20億支疫苗可供中低收入經濟體使用。參與該計劃的經濟體有望滿足其20%的人口接種需求。


當下,在科技上有研發能力、經濟上有支付能力的發達經濟體,「疫苗民族主義」是普遍性選擇。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獲批使用的疫苗,只有「準疫苗」或者說可以批准緊急使用的產品,多個發達經濟體已經通過與疫苗研發企業籤訂預先訂購合同的途徑,為滿足本國的疫苗使用需求做準備。據稱,美國、英國、歐盟和日本已經鎖定了13億支潛在新冠疫苗的使用權。


疫苗分配的可及性僅是世界面臨的挑戰之一。如果以同物同價為原則分配新冠疫苗,對多數中低收入經濟體而言將處於可望而不可即的窘境。其實,包括普通疫苗在內,這些經濟體的可支付性挑戰一直存在。GAVI由疫苗生產者組成,它將無力自研自用的經濟體按照人均收入水平分類,一部分需要全額支付,另一部分則可得到有補貼的低價疫苗。


「新冠疫苗實施計劃」是一種多邊主義安排,被其推出者稱為「自巴黎氣候協定以來最具雄心的國際合作」。該計劃的出現,表明疫苗作為國際衛生公共品的理念得到了認可。開發者和使用者通過銷售計劃談判,而相互進行利益保護。


必須看到,「疫苗民族主義」行為有歷史先例。例如在2009-2010年的H1N1病毒疫情應對過程中,少數發達經濟體選擇了以研發和支付能力為基礎而抱團互助,甚至囤積疫苗,等本國接種需求充分滿足後才開始謀劃向其他經濟體推出。但此時疫情已經基本結束,因此出現了疫苗過剩。可見,「疫苗民族主義」是一把雙刃劍。


我們還要看到,新冠疫情是百年不遇的全球性挑戰,在疫苗需求強勁的情形下,保障並擴大本國疫苗生產,且對疫苗針劑、包裝和注射器生產所依賴的材料的全球性流通設置限制,這種可能性是無法排除的。這也是「疫苗民族主義」的表徵之一。畢竟,疫苗產品的跨國流通也是國際經貿競爭的載體之一,背後涉及品牌、經濟和政治等產品衍生利益的博弈。


現實世界中,公共衛生是地緣政治和經濟博弈的領域之一。疫苗的採購若是以產品的國別屬性為核心指標,那將是「疫苗民族主義」的另一種形式。那種不以疫苗與接種人群所需的病理學原理匹配為採購政策指針的做法,有違基礎醫療常識,也許能博得一時的政治運作收穫,但實質上是對其國民不負責任。


根據業已公布的「新冠疫苗實施計劃」,中國在單價方面因人均收入水平處於中等偏高階梯而不會得到特別照顧。即便如此,在這一計劃中,中國將有機會成為產品的供應方和採購方,特別是在國內產能不足以滿足需求的情形下。作為供應方,加入集體談判可節約雙邊談判所需的人力和物力。


新冠疫苗的多邊主義安排,不可簡單化地理解為與「疫苗民族主義」形成對抗。特別是在應對新冠疫情的挑戰中,病毒的傳播不分國籍、不認國界,也不認經濟體和個人支付能力的差距。儘可能多的經濟體儘可能早地得以通過疫苗接種而實現群體免疫,不同經濟體之間的經貿和人員往來就有望儘快恢復常態。所以,在疫苗的實施方面踐行多邊主義也是維護自身公共安全的一種舉措。事實上,包括歐盟成員國在內,不少經濟體在選擇雙邊預購安排的同時,也加入了多邊實施計劃。


新冠病毒的病原學機理尚未被科學界發現。未來對新冠疫苗的需求,會不會像非典疫情過後那樣消失,也是未知數。總而言之,「疫苗民族主義」和多邊主義之間在進行著一種競賽。多邊計劃有利於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多種情景做準備。■


文章來源於「環球時報」

圖文編輯:吳張子木

責任編輯:劉菁波

相關閱讀

【關注】查道炯:新冠疫苗如何成為國際公共品?

【深度】查道炯:我國國際發展環境的變局與挑戰應對

【洞見】查道炯:疫情下的國際形勢與中國的應對

【洞見】查道炯:準確認識新冠疫苗的全球公共性

【關注】査道炯:東南亞對「一帶一路」接受度低 中國應更重視參與方舒適度

【解讀】査道炯:南南合作運動歷程:對「一帶一路」的啟示

【關注】査道炯:從中興事件看,中資企業應如何對國際制裁?

相關焦點

  • 德媒:世衛組織警告疫苗民族主義
    原標題:德媒:世衛組織警告疫苗民族主義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導 德媒稱,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周四對「疫苗民族主義」發出警告,稱如果一國未來試圖壟斷新冠病毒疫苗,那只會延長疫情。
  • 一針重複 2 萬億段代碼,我「逆向工程」了輝瑞疫苗!
    對於「K」,這需要改變三次(「!!」),而對於「V」,這只需要改變兩次(「!!」)。"],[20,"\n","24:\"Er2t\""],[20,"\n","24:\"lyjz\""],[20,"事實證明,這兩個變化極大地提高了疫苗的效率。"],[20,"\n","24:\"kQPI\""],[20,"\n","24:\"o7BU\""],[20,"那麼這裡發生了什麼?
  • 科技業聯手航空界打造「疫苗護照App」
    在各國相繼開始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之際,許多民眾正盼望著全球很快重啟跨境旅遊,讓民眾能夠再度出國、放心出門購物或看電影,但想做這些事情,未來可能需要一樣疫苗以外的東西:數位疫苗護照。各國政府、航空業者、非營利組織和科技巨擘紛紛聯手,致力打造易於出示的數位疫苗護照,讓人們上傳疫苗接種證明等資訊,希望明年在全球廣泛通用這種防疫憑證App。
  • 聚焦基因工程疫苗研發,「瑞科生物」完成超1億美元B輪融資
    36氪獲悉,「瑞科生物」已於近日完成超1億美元B輪融資,其中包含人民幣和美元的雙幣投資。本輪融資由君聯資本、濟峰資本、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祥峰投資、海通開元、基石資本、元生創投、清松資本、光大控股等機構聯合投資,上輪投資人東方富海旗下基金、深圳沃盈投資旗下基金、寧波浩金致同繼續投資。
  • 述評:堅持多邊主義 順應時代潮流
    與此同時,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受到衝擊,全球治理的短板日益凸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剛剛結束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提出,應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做到「四個堅持」,並把「堅持多邊主義」放在了首位。  回眸歷史,多邊主義在消弭戰爭創傷、促進全球發展、避免大戰重演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 推動多邊主義合作,中國輸出「正能量」(專家解讀)
    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多邊主義合作的身影引發外媒關注。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報導,11月15日,亞洲和大洋洲的15個國家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中國是自2012年開始談判的這一協定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在新冠疫情加速去全球化趨勢的當下,RCEP的籤署使中國鞏固了其作為全球多邊主義捍衛者所尋求的信譽。
  • ...警惕「疫苗民族主義」——深度專訪全球著名華人科學家何大一
    「是有些政府,而不是科學家,成天抱著民族主義的說辭」,這是全球著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教授本周接受我專訪時的明確表態。他說:「我相信,世界上絕大多數科學家和科研人員,希望自己的疫苗研究成果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分享!」何大一教授(David Ho)曾因發明「雞尾酒療法」,在人類應對愛滋病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拯救了眾多生命。
  • 成功疫苗明年可期 警惕「疫苗民族主義」——深度專訪全球著名華人科學家何大一
    「是有些政府,而不是科學家,成天抱著民族主義的說辭」,這是全球著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教授本周接受我專訪時的明確表態。他說:「我相信,世界上絕大多數科學家和科研人員,希望自己的疫苗研究成果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分享!」何大一教授(David Ho)曾因發明「雞尾酒療法」,在人類應對愛滋病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拯救了眾多生命。
  • AI+醫療「最佳掘金案例」榜單出爐,致敬寒冬中的「持炬者」
    2017年11月,雷鋒網聯合數十家風險投資公司、傳統上市企業、機關單位領導以及海內外高校,啟動了業內首個人工智慧商業案例評選活動:「AI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單」,從商業維度出發,尋找各個行業用戶/客戶問題解決能力強的最佳產品和解決方案。
  • 創投日報|「豌豆公主」完成53億日元新融資,「Indigo AG」籌集 2...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科技項目報導:潮科技 |「戴森(Dyson)」推出全新加溼空氣淨化風扇,售價6490元戴森在北京正式發布了全新「Dyson Pure Humidify+Cool Cryptomic加溼空氣淨化風扇」,售價6490元。
  • 108人提前注射「新冠疫苗」,揭秘50萬玩命的「試藥人」。
    來源:視覺志ID:iiidaily作者:布吶吶根據新聞報導,中國新冠疫苗開始人體注射實驗!(圖源:澎湃新聞)根據科技日報報導,新冠疫苗一期臨床試驗開始人體注射實驗。(圖源:科技日報)隨後,一則新冠疫苗人體注射試驗現場曝光。視頻中,在武漢大學保衛部工作的志願者任超說:「雖然會有害怕的情緒,但希望藉此報答大家援助武漢的恩情。」
  • 「Z玩主」帶你玩轉"高端"風冷MOD主機
    作為第一期的「Z玩主」MOD改造作業,筆者就為各位喜愛DIY的玩家帶來一颱風冷主機的MOD作業,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玩主」官方QQ群:162846718    筆者新浪微博:空空是傲嬌的水瓶「Z玩主」欄目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第一期「Z玩主」欄目:邱吉爾1/6可動兵人毒舌評測  ←點擊進入    第二期「Z玩主」欄目:
  • 睿見教育:淨利與現金流大增超四成 估值吸引力凸顯 獲大行看多
    受業績利好刺激,睿見教育股價於翌日開盤高開,短暫回落後一路衝高,盤中一路漲近10%,截至當日收盤漲幅超過8%,領漲港股教育板塊。可見市場對睿見教育這份「年度成績單」的認可。今年疫情重創線下業態,線下教育顯然也難以倖免,在此背景下,睿見教育是如何做到逆勢增長的?
  • 「專題」狂歡的「城市客廳」:紫川河
    隨著傳統工業的衰落和人口的流失,北九州市在1988年提出了以「全球科技城市」為主題的城市更新計劃,開始大力整治河流汙染和開展河流綠化。此後的「我的城市和我的河流」工程,以及後續的商業開發,讓紫川煥然一新,從市民避而不談的汙水溝,一躍成為市民歡聚的「城市會客廳」。
  • 文化民族主義的社會學,簡談西型民族主義
    文化民族主義處於一種常常被與德意志流派的浪漫主義式.有機性民族主義等同看待的傾向之中,把對於種類更為廣泛的民族文化的感情、意識形態包括在內進行考慮是至關緊要的。囿於主張民族構成人員共同的精神、個性的共有,就會忽視文化民族主義中具有深長意義的事例。民族自我認同意識也有通過構成社會的各種制度與工藝品、藝術品等具體事物來表現的場合。這裡把其稱為具象的制度論式的手法。先看諸如盧梭、伯克、博林布魯克、傑斐遜等人有關各民族間差異的思想,盧梭往往被看作是政治民族主義的創始人。
  • 又一新冠疫苗試驗「成功」 消滅病毒還遠嗎?
    核酸疫苗作為一種新型疫苗,和傳統疫苗的研發生產方式迥異。圖源:Molecular Therapy Vol.27 No 4April 2019,中泰證券研究所疫苗的研發生產工藝有多種,基本上可以分為傳統疫苗和新型疫苗。
  • Find X3三月見?外觀渲染圖曝光,或採用「不可能的曲面」
    根據早前的消息,OPPO 2021 年的高端旗艦 OPPO Find X3 將會在今年第一季度發布,並且 OPPO 創始人兼執行長陳明永在前段時間發表的新年致辭中,還表示其將會成為 OPPO 品牌強勢突破的「開山之作」,能為全球用戶帶來高端旗艦新可能,躋身全球高端旗艦第一陣營,從而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 「疫苗」、「免疫系統」英文怎麼說?
    一般在說明注射/施打「疫苗」或單純說「打針」時,會用 get an injection 或是 get a shot。如果要使用動詞,則必須使用「inject 人 with(藥物或疫苗)」。Injection 這個名詞也可以表示「(某物的)投入、引入」。 People receive vaccines by getting injections.
  • 「10.21新聞速遞」國泰裁員8500人 港龍停運;6萬人接種中國新冠疫苗 無嚴重不良反應
    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昨於教育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撰文,指教育局重視教師的專業,有責任維持公眾對教育的信心。任何以不恰當教材,向學生宣揚個人政治立場,傳遞不正確的信息或偏頗的觀點,甚至帶有仇恨、歧視等違反社會道德標準的內容,歪曲事實,錯誤引導學生,是「騎劫」校本專業機制,濫用彈性調適教學的空間,絕對不能接受。
  • 從「腦機接口」到「金剛狼的皮膚」,7位科學家的科幻之旅
    這個話題的熱度仍然不減,第二個月,新智元接到了一篇投稿,作者為哈佛大學腦科學博士、BrainCo創始人韓璧丞,哈佛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康譜睿啟腦科學負責人楊錦陳,他們對侵入式腦機接口進行了分析,以專業的眼光指出了馬斯克旗下技術的進展和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