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業網訊今天上午,南京中大醫院8樓的造血幹細胞採集室內,今年40歲的媒體人邱瑜正躺在病床上,被同事和好友送來的鮮花簇擁著,殷紅的血液從他手臂的血管中緩緩流出,沿著膠管流進了一旁的造血幹細胞分離器中,這臺特殊的機器將提取血液中的造血幹細胞。四個小時之後,這袋「生命的火種」被火速送往北京,輸入到一位12歲男孩的體內,幫這位正遭受白血病折磨的孩子迎來新生。
「好想用力抱抱那個男孩,這是生命的緣分」
「小小的辛苦,能換來一個孩子的生命,我覺得很值得。」躺在病床上的邱瑜微笑著對記者說。而他自己,經過四年等待,成為了南京市第57例、江蘇省第638例、全國7230例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者。儘管與受捐男孩未曾謀面,但是一想到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將幫這個男孩重燃生命之光,邱瑜的內心中抑制不住地激動,「我好想用力抱抱那個小男孩,非親緣骨髓配型成功率僅為四萬至十萬分之一,我和他能配型成功,是一種生命的緣分。」
邱瑜在給受捐男孩寫信。
邱瑜正在進行造血幹細胞的捐獻。
邱瑜是江蘇省廣電總臺一名音頻製作工程師。4年前,36歲的他想給自己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於是走上了街頭獻血車,並正式註冊成為了中華骨髓庫的志願捐獻者。今年春節前夕,邱瑜接到了區紅十字工作人員的電話,告知他與一位男孩初篩配型成功。當工作人員詢問他的捐獻意願時,他毫不猶豫就答應了,「我相信很多人碰到這種情況都會去做!一個2006年出生的男孩,應該是整個家庭的希望。在生命的危急關頭,我如果不救他,他該怎麼辦?」
造血幹細胞被提取到右上方的塑膠袋中。
遭到家人反對,為了捐獻掉了十斤肉
但是捐獻一開始並不順利。
當邱瑜把決定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的事告知家人時,立刻遭到了妻子的反對。妻子認為採集造血幹細胞的方式就是「從脊柱裡面抽取骨髓」,擔心捐獻會影響邱瑜的身體健康。邱瑜花了好幾天時間說服妻子,並找來很多資料給她科普知識,證實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只是像輸液一樣,完全不會對健康產生任何影響。當妻子得知受捐者是一位12歲的男孩時,母性的本能讓她的心立刻柔軟了下來,思前想後,善良的妻子終於跟邱瑜鬆了口,「那就捐吧。」」
邱瑜和妻子。
不過,直到昨天躺在造血幹細胞採集室內,邱瑜仍未將捐獻的事告知父母,「媽媽知道了一定會反對。」躺在病床上的邱瑜笑著說,「不過今天看了媒體報導,他們肯定也知道了,那時候我的捐獻也完成了,他們再反對也沒有用了。但我父母都是善良的人,相信他們最終會支持和理解兒子的決定。」
捐獻前,必須要進行一系列嚴格的體檢,邱瑜擔心自己體重過胖,不能達標,於是開始大運動量鍛鍊,嚴格控制飲食,一個月下來,足足減了10斤。最終的高配結果神奇地達到了9個點,醫生告訴他,孩子父親配型也只有5個點。體檢順利通過的那一刻,邱瑜難掩興奮之情,「想到自己能夠給那個孩子帶來生的希望,我就覺得自己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有責任讓大眾明白,捐獻並不可怕
4月8號,邱瑜來到中大醫院注射動員劑,動員劑的作用是把脊椎骨裡的造血幹細胞「動員」到外周血中來,直接從靜脈血中提取。當記者問他是否有一點害怕時,邱瑜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就是看到針有點粗,擔心會不會扎得有點疼啊!」這兩天,邱瑜心裡最掛念的還是那個男孩,
因為從捐獻志願者籤字開始,北京那個孩子就要接受手術,將體內僅剩的幹細胞全部破壞,進入無菌艙,等待骨髓移植手術。這時候的小男孩已經完全沒有抵抗力。「我聽說他現在住在無菌病房裡,白細胞已經降到了0,我很擔心他,一定要加油啊!」
邱瑜本想低調完成這次捐獻,但因為紅十字會要向單位核實身份,捐獻的事情才在單位傳開了,同事們紛紛通過電話、微信表達對邱瑜的支持和欽佩之情。「一開始只是覺得這是我個人的事情,後來發現人們對造血幹細胞的捐贈有著很多誤解,我才覺得這件事情宣傳一下也無妨。作為媒體人,我們有責任和義務讓更多人知道,捐獻造血幹細胞一點都不可怕!」
今天,南京市的第一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王淮濱也來到現場,為邱瑜加油打氣。已經60歲的他身體硬朗,滿面紅光,他笑著告訴記者:「身體好著呢,我還參加全國遊泳公開賽,年年拿冠軍呢。」他告訴記者,南京的捐獻者有一個專門的微信群,聽說有人捐獻時,大家都會派代表來為對方加油鼓勁,互相安慰和幫助。「我們之前56位捐獻者,大家都很健康,身體沒有任何問題。」
還有一個多月,邱瑜就將迎來自己的四十歲生日,這一次的捐獻對他而言是別有一番意義:「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要相信科學。從這麼多年的跟蹤來看,沒有一個人因為捐了造血幹細胞而引發身體的損害。作為年輕人,希望大家儘可能去儘自己的一份力,去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邱瑜獲捐贈證書。
今天在現場,中華骨髓庫江蘇分庫負責人告訴記者,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治療白血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大大提高白血病的治癒率。全國有數以百萬計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拯救生命的患者。目前江蘇已有16萬的志願者加入了資料庫,完成了638例捐獻。對於普通市民來說,只要在血站和採血車上登記註冊,就可以成為志願者。
你的一句「同意」將會給生命帶來希望,讓愛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