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最終都會走向死亡,但我們很難確切地說出死亡究竟會在什麼時候發生。我們都知道某些疾病會導致死亡,如狂犬病、Addison 病、癌症等,但是具體到每一個個體,我們卻無法判斷這個患者是否會康復還是在短期內死亡。
關於死亡之路的觀察研究數量龐大,但對於瀕死狀態表現的描述卻寥寥無幾。
死神究竟在什麼情況下會到來?一起來看看 JAMA 上的總結,看看這些你是不是也遇到過?
瀕死的徵兆和臨床表現
Hippocrates (希波拉底)在 2500 年前就已經對瀕死的徵兆和表現進行了總結,幾千年後這些總結仍然具有指導意義。
8 個典型表現:面色蒼白、呼吸困難、眼睛凹陷、太陽穴塌陷、耳朵冰冷透明、耳垂耷拉、角膜混濁、眼神呆滯。
Austin Flint 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下唇持續紫紺,非癔病或肺部疾病誘發的吸氣性呼吸困難,吞咽困難,前額皮膚粗糙、腫脹、蒼白,面色發黑、發青或呈鉛色。
對於死亡的感知力:患者強於醫師,女性更強
任何疾病狀態下的患者如果出現死亡的預感,這往往都是不好的預兆,尤其是患者沒有嚴重疼痛的情況下。
比如,一些患者會告訴你:「醫生,我知道我快死了」,這往往預示著死亡臨近;當患者對周圍的一切討論都沒有任何興趣的時候,這時需要引起警惕,又或者一些危重患者如尿毒症晚期突然精神狀態變得非常好,在民間被稱為「迴光返照」現象,這可能也意味著患者生命將要走到盡頭。
女性對「死神來了」的感知力遠比男性要敏銳,尤其是護理患者的女親屬。
醫學中從來沒有絕對,一些患者可能會出現上述的某種或某幾種表現而最終康復,但不能因為極少的特例就否認生命的規律。這些現象是對大多數病例的總結,這些表現或多或少會出現在每個患者身上,並非完全相同,但具有普遍性。
史上有很多數醫學宣告死亡卻奇蹟生還的案例,因而,除非患者已經處於危急時刻, 大多數醫師不願意做出即將死亡的診斷。在過去,醫療不發達,醫生判斷失誤率遠高於現在,任何人都能舉出類似判斷錯誤的特例。
但是,死亡並不是沒規律可循的,雖然任何規律中都會存在一些例外,正如這些奇蹟生還的案例,未來仍將持續存在,但是概率是非常低的。
如果我們能感知到死神來臨,我們或許就不會總是錯估死亡。
姑息治療和臨終關懷是一回事麼?關注腫瘤時間,對話框回復口令「0126」,即可查看專家解讀《2015 年度死亡質量指數》。
編輯:張小熊
圖片源自:Death Note
轉載和投稿聯繫:zhangying@dx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