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死體驗背後的科學與研究

2020-12-04 學術研究之路

瀕死體驗是一個越來越有趣和受關注的話題,特別是以瀕死體驗為話題而拍攝的電影和編寫的書籍,這些電影和書籍講述了人們在生命危險的情況下經歷的體外體驗和其他感覺,其中特別有趣的是一些研究人員寫的兩本關於瀕死體驗的書。

例如,在《天堂的證明》中,埃本·亞歷山大博士講述了他在腦膜炎導致的長達一周的昏迷中所經歷的一切,在他瀕死的經歷之後,亞歷山大博士研究了自己的醫學圖表,得出結論,他處於深度昏迷狀態,大腦完全關閉。他相信唯一能解釋他所經歷的事情的方法就是接受他的靈魂離開了他的身體,來到了另一個世界。

同時,在《回到天堂》中,瑪麗尼爾講述了她在一次皮划艇事故後被淹沒在河裡的瀕死經歷。這兩本書都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持續了很長時間,這表明這一話題不僅吸引了大眾的興趣,還需要醫學界進行更多的研究來解釋大家的好奇心。

一、什麼是瀕死體驗?

從明亮的燈光到身體的超脫,閃回以及潛意識當中與其他生物的相遇,這些都是瀕死體驗的人所描述的經歷。更重要的是,有過這些經歷的人報告說,他們的經歷不是夢,也不是幻覺,而是比現實生活本身更真實。

雖然這些瀕死體驗是被廣泛認可的現象,但也有很多人質疑瀕死體驗的真實性。對一些人來說,瀕死體驗或有時被稱為靈魂出竅體驗的故事,與通靈能力、惡作劇、外星人綁架和其他故事是一類的。對許多人來說,瀕死體驗簡直難以置信,然而,這些經歷太多了,而且有充分的文獻記載,不可能完全是捏造的。

二、關於瀕死體驗流行的理論

大腦既複雜又精細,例如,如果氧氣減少一點點,大腦就會立即做出反應。因此,許多科學家認為瀕死體驗是大腦生理變化的結果,如缺氧,這發生在大腦壓力大或死亡的時候。

1、大腦缺氧的理論

他們的理論是,這些經歷是由缺氧、麻醉困難和身體對創傷的神經化學反應引起的。但對於那些說自己有過瀕死體驗的人說,僅僅靠這些解釋是不充分的,他們沒有解釋,甚至接近於承認自己的經歷。

顯然,瀕死體驗不僅有趣,而且在科學上也很有趣。隨著醫療技術和技術的進步,醫生現在能夠更頻繁地把人們從死亡的邊緣拉回來,因此,瀕死體驗的記錄似乎有不斷增加的可能。

2、在逆境中生存的理論

例如,有報導稱,人們在數小時沒有呼吸或脈搏、埋在雪中或浸泡在極冷的水中後完全康復。事實上,外科醫生甚至故意創造這些條件,他們不僅會讓病人的身體變冷或停止心跳來進行危險的手術,而且他們已經開始在嚴重受傷的外傷病人身上嘗試這些技術,他們使他們處於生死之間,直到他們的傷口得到充分的修復。

3、麻醉意識是理論

很多時候,醫生經常把這些靈魂出竅的經歷歸因於「麻醉意識」,他們說這種意識影響著很多病人,其中每1000個病人中就有一個這樣的病人。當病人處於麻醉狀態,但仍能聽到談話片段或手術室裡播放的音樂時,就會產生麻醉意識。

三、看看研究是怎麼說的

關於瀕死體驗的最早書面記錄至少可以追溯到中世紀,而一些研究人員堅持認為,它們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事實上,醫學雜誌《復甦》曾發表過一篇簡短的文章,記載了一名18世紀法國軍醫對瀕死體驗的描述,這是已知最古老的醫學描述。然而,大多數關於瀕死體驗的現代研究據說始於1975年。

1、南安普頓大學的研究

雖然關於瀕死體驗的客觀研究少之又少,但有幾項研究對這些體驗提供了一些初步的見解。例如,南安普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000多名心臟驟停患者進行了一項為期四年的國際研究,他們的結果和初步結論發表在《復甦》雜誌上。

在這項被稱為意識(復甦期間的意識)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與心臟驟停相關的廣泛的意識和精神體驗。在2060名參與研究的患者中,有330人存活了下來,140人能夠完成關於他們對事件記憶的結構化訪談。

意識與記憶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人中有近40%的人對復甦前或心臟停止跳動的時間有一定的意識。然而,這些患者中的大多數並沒有任何具體的記憶。這表明,許多人在心臟驟停期間確實有精神活動,但往往在恢復後就失去了這種活動的記憶。據進行這項研究的醫生說,這可能是由於腦損傷或類似鎮靜劑的藥物。

例如,氯胺酮,一種常用於鎮靜和全身麻醉的藥物,已被證實能使人產生一種強烈的與身體分離的感覺,以及一種平和或快樂的感覺。事實上,他們使用氯胺酮所體驗到的寧靜狀態通常與瀕死體驗非常相似。

有趣的是,這項研究還發現,46%的人對死亡的回憶與人們描述瀕死體驗的方式不一致。事實上,有些人報告說他們感到害怕,或者覺得自己被拖進了深水區。只有9%的人有類似瀕死體驗,2%的人有包括聽覺和視覺事件在內的靈魂出竅體驗。

患者的經驗

在一個病人的案例中,在沒有心跳的三分鐘內,他有了意識和知覺。研究人員發現這一發現很矛盾,因為心臟停止跳動後,大腦通常會在20到30秒內停止運作,直到心臟重新跳動後才會恢復。所以,可能有一些大腦活動的事實表明,某些事情正在發生。

總的來說,研究人員不能否認瀕死體驗的發生是絕對肯定的。同樣,也有一小部分人報告說他們有過這樣的經歷,以至於他們無法確定病人經歷的真實性或意義。

這些患者認為,瀕死體驗和靈魂出竅體驗等術語可能不足以描述死亡的實際體驗和大腦中正在發生的事情。

最後,他們建議未來的研究應該集中在心臟驟停上,這在生物學上等同於死亡,而不是有時被稱為「瀕死」的醫學狀態。

2、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研究

與此同時,另一項研究檢測了7名失去生命支持的危重病人的大腦活動。通過腦電圖來記錄神經電活動,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在神經活動達到峰值之前,血壓會下降,大腦活動也會下降,但在死亡前後,神經活動會達到峰值。

據研究人員稱,這些峰值出現在我們最希望大腦因缺乏血液流動而死亡的時候。大腦活動停止後不久,病人被宣布死亡。研究人員推測,隨著血液流動減慢,氧氣耗盡,這些細胞就不能再維持它們的電荷。接下來發生的是一連串的活動,在大腦中蕩漾開來。如果這些「癲癇」發生在一個人大腦的記憶區域,這就可以解釋人們在復甦時所報告的生動的記憶。

總之,多年來,瀕死體驗和靈魂出竅的故事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但是關於瀕死體驗仍然有很多既不被理解也無法解釋的東西。顯然,有必要圍繞瀕死體驗和靈魂出竅體驗這一現象進行額外的、真正的研究。在那之前,許多人只是因為知道這些經歷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而感到安慰。

相關焦點

  • 用科學解釋瀕死體驗
    我們常常把瀕死體驗(Near-Death Experiences)視為一種神秘現象。種種關於瀕死體驗的細節早已廣為人知:感到自己正在死去、靈魂離開軀殼、追隨聖潔的光前行、告別現世前往至福至樂的彼岸。不過,這些現象能夠找到科學的解釋嗎?科普作者查爾斯·崔(Charles Q. Choi)在科學美國人網站撰文,分享了關於瀕死體驗的最新研究。
  • 瀕死體驗的背後,會否隱藏著人類意識的秘密?
    但問題在於,經過長期的案例積累和總結,大量互不相識的患者所表述出的瀕死體驗具備高度相似的特徵。這種情況是無法用簡單的編造和巧合概括的。因此,瀕死體驗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甚至成為一個專門的學科領域,也就水到渠成了。科學與超自然:誰才是瀕死體驗的真因?需要注意的是,瀕死體驗絕非只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獵奇談資。
  • 瀕死體驗
    瀕死體驗的記錄越來越多,而隨著網絡的出現,有過瀕死體驗的人相互取得了聯繫,互相比較彼此的瀕死體驗。所謂瀕死體驗(NDE)也就是瀕臨死亡的體驗,指由某些遭受嚴重創傷或疾病但意外地獲得恢復的人,以及處於潛在毀滅性境遇中預感即將死亡而又僥倖脫險的人所敘述的死亡威脅時刻的主觀體驗。
  • 最新研究顯示:十分之一的人有過瀕死體驗
    一項對來自35個國家的參與者進行分析的新研究顯示,大約10%的人受到神秘瀕死體驗的影響。在瀕死體驗中,人們報告了一系列精神和身體症狀,包括靈魂出竅的感覺、看到或聽到幻覺、思緒飛跑和時間扭曲。這些瀕死體驗(NDEs)在沒有瀕死危險的人群中與那些經歷過真正危及生命的情況(如心臟病發作、車禍、溺水或戰鬥情況)的人一樣常見。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醫院、哥本哈根大學醫院、柏林中風研究中心和挪威特隆赫姆挪威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第五屆歐洲神經病學學會(EAN)大會上展示了這項新發現。
  • 專家深入研究瀕死體驗,美國有千萬人親身經歷,這種現象十分普遍
    研究顯示,有關於瀕死體驗的記錄在中世紀時就已經出現了,有的研究人員甚至認為瀕死體驗可以追溯到更加久遠的上古時期。比如早在兩千多年前,柏拉圖的《理想國》中就有關於瀕死體驗的記錄。到了近代,類似案例就更多了。在一場小型心臟病手術中,銀聖文森特醫院的外科醫生要清除弗羅倫斯心臟動脈裡的一個小血栓,醫生沒給他進行全麻,所以在整個手術的過程中,他雖然有點迷糊,但是意識是清醒的。
  • 瀕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然而,科學的結論不能簡單地服從於一個邏輯論證。近些年來,西方國家的一些學者熱衷於所謂的「瀕臨死亡」現象的研究。瀕臨死亡現象就是現代靈學所說的 「瀕死經驗」,英文簡寫為NDE(即Near Death Experiences)。美國哲學家、醫學博士穆迪在其《生命後的生命》中,命名為「瀕死經驗」。它是人在彌留之際因恐懼死亡而產生的一種現代科學尚未探究清楚的奇特現象。
  • 科學家研究瀕死體驗,感覺自己漂浮在空中
    據報導,為了研究在極端條件下,人類的大腦究竟會如何工作,前段時間,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團隊進行了瀕臨死亡的實驗,結果讓人深感意外,這項研究也發表在近日的《環球科學》雜誌上。在科學上,瀕死體驗的研究也是近些年才開始進行的,因為在2013年,一位來自比利時的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人類在瀕死的過程中,生理機制會讓人變得更加敏銳,此後,更有研究者指出,當人類進入瀕死階段的時候,甚至會感受自己來到了宇宙之中。
  • 瀕死體驗對我的啟發
    一個人沒有了生命體徵,按我們常人的理解,應該就不會有什麼意識,更不會有什麼記憶,難道瀕死體驗不過就是大腦死亡前的迴光返照嗎?是錯覺,或是幻覺?不,科學家通過大量的研究後,發現大腦和意識並沒有絕對的聯繫,人死亡後,靈魂離開肉體,和周圍溶成一體。有一部分病人死而復甦以後,能夠複述醫生護士搶救他的情況。甚至有的病人飄出去很遠的地方,看到隔壁或樓頂的一些事物。
  • 神奇的 「瀕死體驗」:身體麻痺、一生在眼前閃回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8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瀕死體驗是指「某人在接近死亡時、或在面臨迫近的身體或情緒威脅的情況下,感受到的有意識的知覺體驗」,而一項研究顯示,每10人中就有1人聲稱有過「瀕死體驗」(英文縮寫NDE)。
  • 美最新研究:「瀕死體驗」很可能確實存在
    【環球網綜合報導】「瀕死體驗」一直頗具神秘色彩,科學家對這一現象的研究也從未終止。日前,美國一項最新研究表示,瀕死體驗很可能確實存在。據臺灣「中廣網」8月13日報導,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人員認為,「瀕死體驗」的說法,很可能是存在的。他們發現,從生理學上來說,一般人就算是心臟停止跳動了,腦部還是可以持續活動。
  • 世界首例換頭手術將導致瀕死體驗?沒開玩笑吧?
    在手術以及術後的這段時間內,患者會經歷怎樣一番體驗,是外界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但如果將頭部和身體分離,瀕死體驗或許會發生。但瀕死體驗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大西洋月刊》曾刊登文章,對「瀕死體驗」背後的科學解釋和唯心理論進行了深入探討。
  • 科學怪談——瀕死體驗解開宇宙起源之謎(上)
    哈嘍大家好,今天的無限思考,給大家帶來的是科學怪談系列的第四期--瀕死體驗解開宇宙來源之謎。對於瀕死體驗,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並且有一定的好奇,但好奇歸好奇,我想沒有人願意去真正的瀕臨死亡。對於宇宙的起源,大家一定都有在腦海中幻想過,宇宙究竟是什麼?宇宙是否有盡頭?
  • 瀕死體驗,能證明人有靈魂嗎?
    瀕死體驗」為揭開「靈魂」的神秘面紗照亮了一線曙光。所謂瀕死體驗,就是某個人的心臟跳動、腦電波都停止了(即醫學意義上的死亡),後來在醫生的搶救下又活了過來,並能回憶起在「死亡」那一段時間裡的經歷。科學家們發現,成千上萬的人經歷過瀕死體驗。
  • 世界首例換頭手術將導致瀕死體驗是怎麼一回事兒
    在手術以及術後的這段時間內,患者會經歷怎樣一番體驗,是外界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但如果將頭部和身體分離,瀕死體驗或許會發生。但瀕死體驗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大西洋月刊》曾刊登文章,對「瀕死體驗」背後的科學解釋和唯心理論進行了深入探討。
  • 「瀕死體驗」研究成果出爐!人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會是什麼感覺?
    出於對未知的探索,世界上已有的研究人員開始搜集整理「瀕死體驗」的資料。最早的「瀕死體驗」的英文原詞源於1975年由醫學博士雷蒙德·穆迪在「生命後的生命」一書。此後,許多研究人員對「瀕死體驗」的環境、內容和後果進行了研究。如今認為,瀕死體驗是一種獨特的主觀體驗,有時可見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的人講述自己當時的感受。
  • 瀕死體驗會給經歷者留下深刻記憶
    雖然難以直接研究這類特殊的體驗,但科學家能通過產生相似體驗的實驗,揭示在極端條件下,大腦是如何工作的。瀕死體驗會給經歷者留下深刻記憶當身體在遭受鈍器外傷、心臟病、窒息和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傷害時,會觸發瀕死體驗(NDEs)。在醫院中,1/10的心臟驟停患者有過類似的體驗。
  • 瀕死體驗(節選二)
    在我瀕死體驗的那一刻,我發現自己陷入了深深的寂靜,超越一切寂靜的寂靜。我可以看到或感知到永恆,超越無限的永恆。我在虛空中。我處在宇宙大爆炸之前,一切還未被創造出來之前。我跨越了時間的初始,跨越了第一個聲音和振動。我在創造的眼睛裡。我覺得自己好像在觸摸上帝的臉。不是宗教中描述的上帝的那種感覺,而是那種我與絕對的生命和意識是合為一體的感受。
  • 瀕死體驗到底是什麼樣的?
    瀕死經歷很少見,但經歷這些經歷的人可能會在情感上承受重擔。但是這些令人不安的經歷會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呢?一項新的研究聲稱,它現在可以對人們對瀕死經歷的描述提供「公正的」評估。瀕死體驗是意識改變的狀態,可能會在威脅生命的事件(例如心臟病發作或溺水)中發生。雖然目前尚不清楚世界上有多少人曾經患有瀕死體驗,但這種情況很少見。國際瀕死研究協會援引了估計每天在美國發生的774種瀕死體驗的報導。
  • 死亡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瀕死體驗揭秘
    美國一項令人震驚的研究表明,當人類的心臟停止跳動時,大腦還會繼續運作。換言之,人類的大腦會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亡這個事實。 那麼這個時間段大腦會想些什麼呢?我們還看一看有過瀕死體驗的人是怎樣描述的。科學家們已經對此作了細緻的研究,為人們提供在生與死交界處的微妙感受信息。這就是--瀕死體驗。
  • 他研究150個「瀕死體驗」案例,揭示真相
    而這個通常被稱為「瀕死體驗」,也就是瀕臨死亡的體驗,說到這裡,不得不再提到一個人——雷蒙德·穆迪。他是第一個系統研究瀕死現象的人,不僅被《紐約時報》譽為瀕死體驗之父,還在1988年被丹麥評為「世界人道主義獎」。他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也不認為他所研究的內容就是明確的科學證據。但他認為,死後的世界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