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21-01-13 澎湃新聞

人死之時,通往死亡之鄉的過程又是怎樣的呢?嚴格地講,這個問題始終是個難題。因為,任何人都不可能經歷或體驗到死亡。死亡只是一瞬間,當人們還能體驗死亡時,實際上他根本沒有死,還保持著意識;當已經死亡時,體驗就無從談起。

然而,科學的結論不能簡單地服從於一個邏輯論證。近些年來,西方國家的一些學者熱衷於所謂的「瀕臨死亡」現象的研究。瀕臨死亡現象就是現代靈學所說的 「瀕死經驗」,英文簡寫為NDE(即Near Death Experiences)。美國哲學家、醫學博士穆迪在其《生命後的生命》中,命名為「瀕死經驗」。它是人在彌留之際因恐懼死亡而產生的一種現代科學尚未探究清楚的奇特現象。

實際上,早在古希臘,大哲學家柏拉圖在其著作《理想國》中就記述了一個瀕死經驗的案例:希臘士兵爾和他的戰友們在一場戰鬥中陣亡,老鄉們在運回士兵屍體時,發現了爾。其時,爾的遺體完整,腐爛並不嚴重。他們把爾的遺體拖回去舉行完葬禮儀式後準備火化。這時,爾奇蹟般復活了。復活後的爾向大家講述了他戰死後的所見所聞:他說自己死後,其靈魂馬上脫離了身體,飄浮在戰場,與戰死的士兵的靈魂集合,一起來到一個神秘的地方。很多靈魂在黑色的通道前聚集,這就是到達另一個世界的唯一通道了。其實,這裡就是靈魂審判場。神對這裡的每個靈魂進行公正的審判。神的審判方式,就是用敏銳的眼睛看著被審判的靈魂,神就知道其在人間的所作所為。一幕一幕真實的畫面呈現在所有靈魂面前,得到公正的審判。神沒有審判爾,叫他必須回到人間,告訴人們靈魂世界的真實現狀,揚善懲惡。人要心善行善,壽比南山。爾自己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回到自己的軀體上的,當他睜開眼睛時,看到四周都是士兵的屍體。[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郭斌和、張竹明譯,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

著名心理分析大師榮格博士也講過自己的瀕死經驗,並被收錄進其名著《回憶·夢·思考——榮格自傳》中:

那是1944年的事。榮格說,我因心臟病發作進入了瀕臨死亡邊緣,我感到痛苦極了。我飄浮離開自己的身軀,進入一千多米的高空中俯瞰整個地球,我看見了五彩繽紛的地球,而且能清楚看見地球的形狀和地球上的顏色、沙漠、海洋、大陸、被冰雪覆蓋的喜馬拉雅山,還有地球的靈氣和地球煥發的光芒等。雖然這種感受很痛苦,但一個科學工作者夢寐以求的欲望,我今天實現了,給了我很強烈的滿足感,所以,我很興奮。當我飄進寺廟時,被告之,把人間所作所為和欲望都拋棄,淨身地來、淨身地去。我的大腦、我的身體都被一層層地剝去,剝得乾乾淨淨,與世無爭,變得輕鬆,不再有什麼事可以讓我渴望了。我在與宇宙交談中得到了新的啟發,有了新的目標、新的價值觀。我自由自在地懸浮在空中,好像安全地睡在宇宙的子宮裡,在一片浩瀚無際的虛無中,我有一股強烈的幸福感。我想:這是永恆的幸福,這種感受無法形容,真是太美妙了!後來,榮格知道他必須回到人世間,心情反而沉重萬分。接下來的幾個星期,榮格一直處於瀕臨死亡的狀態,而且經歷了最美麗的體驗。 榮格回憶瀕死經驗的經歷時說,不在乎別人怎麼想,只知道確有其事,根據直接經驗,從內心深處生成的了解與認同。在西方,對於「瀕死經驗」研究最早的是19世紀的瑞士地理學家阿爾伯特·海姆教授。海姆非常喜歡登山運動,在攀登高山險崖的經歷中,多次摔落而受重傷,海姆也經歷多次的「瀕死經驗」,這激發了他對瀕死的研究興趣。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他收集、整理、分類研究各種生命瀕臨死亡的案例,得出了「瀕死經驗」者的瀕死經歷有著明確的悖論,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瀕死經驗」者的人數不斷增長,「瀕死經驗」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世界各國的學者們對「瀕死經驗」的研究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特別是美國和西方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多角度、多領域的深入細緻的研究。許多世界著名的大學制訂了瀕死研究的發展計劃,大量的論文、期刊、書籍、各種報紙、電視電臺都不斷發表瀕死研究的新成果,給我們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文獻。1981年,美國康乃狄克大學成立了「美國瀕死研究協會」,並在1985年組建「國際瀕死研究協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NearDeath Studies,IANDS )」。這兩個組織的成立,標誌著瀕死研究的組織化、規模化、系統化、信息交流化、制度化、研究體系的完善,研究得到保障。由肯尼思·林博士擔任首屆會長,再次在美國掀起了研究的高潮。1988年,紐約世界民意測驗研究所進行了「瀕死問題」大規模調查活動,調查結果發現,有800萬美國人聲稱他們有瀕死經驗與感受。

雷蒙德·A穆迪博士在研究過150個瀕死經驗者的案例之後得出:瀕死經驗產生的情形千姿百態,經歷體驗者的民族文化差異以及個人素質修養各不相同。經歷體驗者的「瀕死經驗」的表述中,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相似性。根據許多提供瀕死經驗資料的人的述說,顯示出瀕死經驗有一定的統計上的規律性和一致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回顧自己的生活。

第二,有一種經過隧道的感覺。

第三,對自己的身體感到陌生。

第四,如同客觀者一樣觀看自己。

第五,身體有異常的感覺。      

第六,對家人產生陌生感。

第七,感覺好像正在跟什麼東西融合。

許多專家通過對自殺未遂者的瀕死經驗的了解,並對大量經搶救後而復生者的臨床敘述研究,將瀕死的心理過程按順序概括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安詳和輕鬆。

第二階段:意識逸出體外。

第三階段:穿越黑洞。

第四階段:與親朋好友歡聚。

第五階段:與宇宙合而為一。

實際上,瀕死現象提出以後,人們試圖從不同的角度對之展開研究和解釋。有的科學家認為,瀕死經驗是因為窒息而致的死亡幻覺,是因為感覺缺乏而造成的。有的人從生物學角度來解釋,認為每個人死亡時,大腦會分泌出過量的化學物質並引起奇特的幻覺,這就是瀕死經驗。還有的從印度的瑜伽來解釋瀕死經驗,認為瀕死的心理過程的第五階段同瑜伽術中所謂的「根達尼清醒狀態」有許多的相似之處。

事實上,在西方,相信瀕死經驗的人與反對者對峙著,沒有誰能佔上風。所有否定瀕死經驗的人站在所謂「科學立場」引經據典,而所有相信瀕死經驗的人都拒絕「科學」的說法——誰給了科學最終裁判的權力?當然,說明一個東西的不存在,比說明它的存在要困難得多。瀕死經驗就是一個例子。因為,誰能在自己死後「現身說法」,證明瀕死經驗不存在呢?

直到今天,瀕死現象依然眾說紛紜。但不管怎麼說,瀕死經驗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特殊的廣泛性和獨特性。一方面,研究者們對瀕死經驗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客觀而深入地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有價值的文獻;另一方面,當瀕死經驗研究證明瀕死現象是大腦神經系統的一個綜合症狀反應,它包括生物學、醫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各學科領域的綜合研究而不再是「死後世界的探究」時,其研究方向轉為晚期治療、臨終關懷以及預防自殺、珍愛生命等方面,更具價值與意義。 

推薦閱讀:《死亡哲學》 

相關焦點

  • 死亡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瀕死體驗揭秘
    我們還看一看有過瀕死體驗的人是怎樣描述的。這就是--瀕死體驗。 儘管瀕死體驗發生的情境,以及親歷該種體驗的個人性格都有著巨大的差別,但需要肯定的是,在這些人「瀕死體驗」的陳述中,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相似性——它們大體歸納為14條。
  • 用科學解釋瀕死體驗
    我們常常把瀕死體驗(Near-Death Experiences)視為一種神秘現象。種種關於瀕死體驗的細節早已廣為人知:感到自己正在死去、靈魂離開軀殼、追隨聖潔的光前行、告別現世前往至福至樂的彼岸。不過,這些現象能夠找到科學的解釋嗎?科普作者查爾斯·崔(Charles Q. Choi)在科學美國人網站撰文,分享了關於瀕死體驗的最新研究。
  • 瀕死體驗
    瀕死體驗的記錄越來越多,而隨著網絡的出現,有過瀕死體驗的人相互取得了聯繫,互相比較彼此的瀕死體驗。所謂瀕死體驗(NDE)也就是瀕臨死亡的體驗,指由某些遭受嚴重創傷或疾病但意外地獲得恢復的人,以及處於潛在毀滅性境遇中預感即將死亡而又僥倖脫險的人所敘述的死亡威脅時刻的主觀體驗。
  • 一個人意識到自己即將死去,是怎樣的感覺?|心理學解釋瀕死體驗
    死亡,是所有人最終的歸宿,那麼,有沒有思考過,死亡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現代醫學對死亡體驗的探索從未停止,很多醫學家和心理學家都曾經做過瀕死體驗(NDE)的研究。其中,因為體驗者的實際情況略有不同(有的人因為交通事故瀕臨死亡,有的人因為疾病瀕臨死亡),他們所描述的感受也有一定的區別,但是,大多數體驗者都會產生以下兩種感覺。
  • 瀕死體驗是一種什麼體驗?她曾「死去活來」一腳跨過了生死門
    根據定義,瀕死體驗(NDE)也就是瀕臨死亡的體驗,指由那些遭受嚴重創傷或疾病進入垂死階段,但意外獲得恢復的人,或是處於潛在毀滅性境遇中,預感即將死亡而又僥倖脫險的人,是他們所敘述的受到死亡威脅時刻的主觀體驗。 人們有時將瀕死體驗和靈魂出竅混為一談,但二者之間有著關鍵性的差別。
  • 瀕死是什麼樣一種體驗?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美國精神病學家、醫學哲學家雷蒙德·穆迪(Raymond Moody)便是後一種人。穆迪關注的是人在經歷死亡時會發生什麼,如果一位病人被判定為臨床死亡後又被救活,他又有什麼樣的感覺。穆迪把這樣的主觀感覺稱為「瀕死體驗」。在採訪了150名相關經歷者之後,他寫成《死後的世界》一書,描繪出「瀕死體驗」的大致輪廓。
  • 一個人意識到自己即將死去是怎樣的感覺?心理學解釋:瀕死體驗
    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體驗,由於已經逝去的人無法向我們傳達信息,因此我們對死亡後的世界一無所知。在長久以來,「死亡的感覺」都是人們所熱議的話題。 隨著人類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臨死的病患也能經過搶救存活下來,而他們就是我們常說的「瀕死體驗(NDE)」者。
  • 瀕死體驗的背後,會否隱藏著人類意識的秘密?
    這些親戚會看著自己走過來,然後提醒自己陽壽未盡,趕緊回到肉身中去……瀕死體驗的表現形式多達四十多種,除了以上四種之外,還有時空隧道說、神靈指路說、空間切換說……任何一種體驗,都足以令人興奮。有人認為,瀕死體驗根本是不存在的,這些所謂的種種堪稱奇幻的經歷,其實都是患者們拿來博眼球而已。
  • 「瀕死體驗」揭秘人類臨死時的十四種感受
    瀕死體驗(NDE:Near-Death-Experience)也就是瀕臨死亡的體驗,指由某些遭受嚴重創傷或疾病但意外地獲得恢復的人,以及處於潛在毀滅性境遇中預感即將死亡而又僥倖脫險的人所敘述的死亡威脅時刻的主觀體驗。它和人們臨終心理一樣,是人類走向死亡時的精神活動。 同時瀕死體驗也是人們遇到危險時的一種反應。
  • 瀕死體驗背後的科學與研究
    瀕死體驗是一個越來越有趣和受關注的話題,特別是以瀕死體驗為話題而拍攝的電影和編寫的書籍,這些電影和書籍講述了人們在生命危險的情況下經歷的體外體驗和其他感覺,其中特別有趣的是一些研究人員寫的兩本關於瀕死體驗的書。
  • 瀕死體驗到底是什麼樣的?
    瀕死經歷很少見,但經歷這些經歷的人可能會在情感上承受重擔。但是這些令人不安的經歷會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呢?一項新的研究聲稱,它現在可以對人們對瀕死經歷的描述提供「公正的」評估。瀕死體驗是意識改變的狀態,可能會在威脅生命的事件(例如心臟病發作或溺水)中發生。雖然目前尚不清楚世界上有多少人曾經患有瀕死體驗,但這種情況很少見。國際瀕死研究協會援引了估計每天在美國發生的774種瀕死體驗的報導。
  • 探索生命本質——瀕死體驗
    瀕死體驗(NDES)就是瀕臨死亡的體驗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瀕死體驗(NDES)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每10個人在危及生命的事件中就有1人報告出現某種感覺或者神秘體驗。死亡象徵著生命的終結,它是身體機能衰退的過程。人體器官及功能會出現退化現象最終停止運作。然而,瀕死體驗卻表現出反於常態的「死亡現象」。
  • 瀕死體驗是一種什麼體驗?人真的知道自己要死了嗎?
    出生和死亡是人生最神秘的兩件事,至今我們仍無力清楚地解釋它們,只能從一些有過 「死亡體驗」的人口中得到隻言片語。死亡是對我們的生命最大的挑戰,它充滿了恐懼也充滿了神秘,瀕死體驗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世界上的真實案例成千上萬,演員孫紅雷也曾談到過自己的一段經歷,也和其他當事人的描述相互印證。
  • 瀕死體驗對我的啟發
    我有過瀕死體驗,應該還是孩子的時候,究竟是因為什麼病我沒印象了,總之有靈魂出來的感覺,飄蕩的天花板上面,俯視著下面晃動的人影……
  • 瀕死體驗(節選二)
    在我瀕死體驗的那一刻,我發現自己陷入了深深的寂靜,超越一切寂靜的寂靜。我可以看到或感知到永恆,超越無限的永恆。我在虛空中。我處在宇宙大爆炸之前,一切還未被創造出來之前。我跨越了時間的初始,跨越了第一個聲音和振動。我在創造的眼睛裡。我覺得自己好像在觸摸上帝的臉。不是宗教中描述的上帝的那種感覺,而是那種我與絕對的生命和意識是合為一體的感受。
  • 神奇的 「瀕死體驗」:身體麻痺、一生在眼前閃回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8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瀕死體驗是指「某人在接近死亡時、或在面臨迫近的身體或情緒威脅的情況下,感受到的有意識的知覺體驗」,而一項研究顯示,每10人中就有1人聲稱有過「瀕死體驗」(英文縮寫NDE)。
  • 瀕死體驗,能證明人有靈魂嗎?
    瀕死體驗」為揭開「靈魂」的神秘面紗照亮了一線曙光。所謂瀕死體驗,就是某個人的心臟跳動、腦電波都停止了(即醫學意義上的死亡),後來在醫生的搶救下又活了過來,並能回憶起在「死亡」那一段時間裡的經歷。科學家們發現,成千上萬的人經歷過瀕死體驗。
  • 世界首例換頭手術將導致瀕死體驗?沒開玩笑吧?
    在手術以及術後的這段時間內,患者會經歷怎樣一番體驗,是外界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但如果將頭部和身體分離,瀕死體驗或許會發生。但瀕死體驗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大西洋月刊》曾刊登文章,對「瀕死體驗」背後的科學解釋和唯心理論進行了深入探討。
  • 顛覆教科書的瀕死體驗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靜境,ID:FM188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1975年,雷蒙德穆迪博士在他的書《生命之後的生命》中,第一次使用了「瀕死體驗」這一術語。目前,僅在美國,每年就有約20萬人自稱有瀕死經歷,這吸引了越來越多來自不同領域的研究者。
  • 瀕死時刻親歷者:死亡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作者Christen O'Brien在經歷了瀕死的時刻後,向我們講述了自己真實的感覺。很少有過這樣的體驗,更少人會誠懇的談論這件事情。人在經歷了生死時刻之後多會大徹大悟,「最後的時刻」其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希望文章會對您有所啟發。本文譯自Medium原標題為" What It Felt Like to Almost Die"的文章。我至今依舊記得血凝塊傾入我心臟那一刻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