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體驗,由於已經逝去的人無法向我們傳達信息,因此我們對死亡後的世界一無所知。在長久以來,「死亡的感覺」都是人們所熱議的話題。
隨著人類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臨死的病患也能經過搶救存活下來,而他們就是我們常說的「瀕死體驗(NDE)」者。
「瀕死體驗」案例
一位網友說道,她因為一場手術出現大出血而進入昏迷狀態,一度失去生命體徵,不過最後活了下來。
她在事後回憶道:「我發現我從一個沒有光線的空間中醒來,我感覺不到冷熱甚至感受不到身體,而對於這種異常我卻絲毫沒有恐懼。我感受到前方有光明與幸福,但是我並沒有急著去追尋,因為一生的片段在我腦中快速閃過,儘管時間很短,但我卻詳細回憶了所有過去的日子,最後我意識到自己快要死了,但就在這時,一股強大的力量將我拉回了現實,我看到了病房裡的燈光以及身旁忙碌的護士。」
上面這位女士就體會到了一次非常寶貴的「瀕死」感。事實上,許多經歷過瀕死體驗的的人都會有類似的感受,他們或是置身於一個隧道之中,或是身處一片光明之中,或者是人生經歷走馬燈一樣的在意識中閃過。
那麼,這種體驗是否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呢?「調諧客觀還原理論(Orch-OR)」認為,人的「靈魂(即意識)」以量子態的形式存在於大腦的電訊號中,它們的存在賦予人類「意識感」。在人臨近死亡之時,大腦活動開始減弱,量子信息就會逐漸開始坍縮,這時人就會出現情緒的波動以及意識感的流逝。
當然,上面的理論並沒有得到科學的驗證,對於人類意識究竟是怎樣產生了,目前科學界尚未得出明確的答案。不過,如果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歸納和分析這些現象,人在瀕臨死亡時主要會進入以下兩種狀態。
放下一切
許多瀕死體驗者表示,自己在意識到死亡臨近時,最先出現的是情緒上的改變。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大多數感受到的不是恐懼,而是放下一切、拋棄雜念後的超脫。在他們的思維裡,從前的一切恩怨情仇都將告一段落,他們會突然領悟到糾結與過去沒有任何意義,進入一種「大徹大悟」的境界。
許多病人在生命的最後時日也會放下所有仇恨與成見,意識到生命的美好與珍惜當下的重要性。他們在內心往往會豁然開朗,放下之前所有的心結,不在怨恨也不再自責。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說的就是人在臨終時的頓悟與大度。
寧靜
根據研究者對大量瀕死體驗者的調查顯示,許多人在意識快要喪失前會進入一個「絕對平靜」的狀態,他們不再思考,甚至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這種奇妙的感覺在生物學者看來是記憶信息開始流逝的體現。
一旦進入這種寧靜的狀態,也就意味著人體開始走向死亡,不少體驗者表示自己的意識就是在這樣的寧靜中緩慢減弱。
上面的兩種狀態幾乎每個瀕死體驗者或多或少都經歷過,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心理學家認為,這是人心理保護機制喪失的表現。我們人對於死亡大都懷有自然生出的恐懼感,而正是這種恐懼感讓人們會有意識地迴避危險,因而有利於生存。
在瀕死狀態下,人的意識功能減弱,因此這種保護機制也就逐漸減弱,這也是大多數人在臨終時反而感受不到恐懼的原因。
另一個解釋是,最令我們感到恐懼的永遠是未知的事物,死亡最可怕的就是沒有人知道它的感受,也沒有人知道意識最終的結局是什麼,因此我們會對死亡感到恐懼與焦慮。但是對於瀕死狀態的人卻截然不同,他們已經開始進入死亡的進程,已經體會到了死亡的「感覺」,因此反而會放下一切念想,平靜地接受死亡的事實。
當然,「死亡的感覺」或許永遠沒有準確的答案,但是我們通過對瀕死體驗的研究,能夠幫助人類進一步了解心理活動與意識的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