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俄羅斯近日解密了史上威力最大的核彈——「沙皇炸彈」試爆的影像畫面。
據The Drive網站「戰區」專欄8月25日報導,1961年10月30日,蘇聯在位於北冰洋的新地島上投下了代號為「伊萬」的核彈,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枚核彈,當量約為5000萬噸TNT炸藥。但這次試爆的影像一直被嚴格保密。這枚巨大的核彈是在名為「產品202」的項目下開發,多年以後西方國家才知道這種武器被稱為「沙皇炸彈」。
2020年8月20日,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在其官方帳號上發布了一部長達30分鐘的紀錄片,首次展示了「沙皇炸彈」試爆的細節。這部紀錄片的播出正值俄羅斯核工業75周年紀念日,儘管用這種被西方稱為「末日武器」的熱核炸彈來紀念是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但這的確是一項了不起的技術成就。
報導稱,這部紀錄片雖然滿滿都是蘇聯時代的宣傳風格,但它揭露了大量有關這次核試驗的細節。在「絕密」的標題之後,一個過時的場景出現了——完成組裝的「沙皇炸彈」在一輛蒸汽火車上運輸,它的目的地是位於俄羅斯西北部的奧倫雅空軍基地。炸彈在那裡被卸下,然後用卡車運走。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投彈所用的圖-95「熊」式戰略轟炸機,至今仍在俄羅斯部隊服役。當時所用的是一架經過特殊改裝的、專門用於測試的圖-95V轟炸機,採用了半埋入式的武器彈藥艙,並對相關結構進行了加強。
紀錄片向人們展示了圖-95V轟炸機的駕駛艙裡機組人員們都戴著護目鏡,然後重達26.5噸的炸彈在降落傘的拖拽下緩緩落向預定目標——靠近新地島馬金特海峽的俄羅斯國防部6號國家試驗場。爆炸被從多個不同方向的視角記錄下來,包括從空中拍攝的視角。伴隨圖-95V執行投彈任務的至少還有兩架飛機,包括一架圖-16轟炸機,該機作為「飛行實驗室」使用,配備了照相機、遙感設備、示波器、壓力記錄儀等,用於記錄爆炸當量和衝擊波的強度。圖-95V轟炸機本身也安裝了各種測量設備,包括在機尾炮的位置換裝了傳感器探頭。
紀錄片中的畫面顯示了一個模型,表明在任務開始時,至少有5架飛機組成編隊。
飛行在34449英尺(約10500米)高空圖-95V轟炸機投下炸彈,隨後炸彈在距離地面13123英尺(約4000米)的高度爆炸。這將大大降低核爆炸所產生的輻射,這也許也是這部紀錄片將該炸彈說成是「乾淨的氫彈」的原因。不過對於這枚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彈而言,一切都是相對的。
紀錄片內容顯示,爆炸發生時圖-95轟炸機距離投彈點已有28英裡(約45千米),但爆炸產生的火球在621英裡(約1000公裡)外都能夠看到。「爆炸伴隨著異常強烈閃光,」紀錄片的旁白解釋說。幾秒鐘後,一股塵埃上升到了大約6英裡(約9.6千米)的高度。
然後鏡頭又回到了飛機上,在距離爆炸點155英裡(約250公裡)的地方可以看到巨大的火球慢慢上升,最大直徑達到12英裡(約19.3公裡)。爆炸發生40秒後,火球到達了約19英裡(約30.5公裡)的高度,之後開始形成蘑菇雲,最大高度達到37-40英裡(約59.5-64.3千米),直徑56英裡(約90.1公裡)。
當圖-95V轟炸機返回基地時,在距離497英裡(約800公裡)的地方還能看到蘑菇雲。在爆炸發生的「幾個小時」後,蘇聯專家查看了新地島地面的破壞情況。他們乘坐一架米-4直升機抵達現場,在無防護的情況下著陸,因為「即使在現場的最中心,(輻射)也是微不足道的」。然後一些測試團隊成員穿上防護設備,抵近試驗場的中心,他們乘坐的是履帶式車輛,這種車輛是專門為雪地環境設計的。在那裡,方圓數十公裡的地方都被燒焦,大部分的積雪都已經蒸發,建築物也被已經被摧毀。
「沙皇炸彈」是赫魯雪夫提出的構想,並於1961年7月正式獲批。赫魯雪夫當時要求工程師們開發一種1億噸TNT當量的熱核武器,但似乎是出於對輻射的擔心,研發團隊決定將當量降低到5000萬噸。但即使這樣,這枚炸彈的威力仍相當於大約3800枚廣島原子彈。該紀錄片指出,炸彈外殼本身的大小可以容納1億噸級炸藥量。
但「沙皇炸彈」最終因為威力太大,無法用於實際的軍事用途——無論是在運載系統方面,還是在尋找值得使用的目標方面。核武器在今天的俄羅斯武裝部隊中仍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大多數俄軍戰鬥機都有投放核武器的能力。這部冷戰時期的紀錄片讓人們清醒地認識到這些武器的存在以及他們可怕的破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