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德國有兩位科學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花費六年時間,發現了鈾裂變反應,人類由此打開了核武器的大門。1939年,愛因斯坦建議羅斯福總統研製原子彈,到1942年,"曼哈頓"工程開始進行,在物理學家奧本海默和義大利科學家費米的帶領下,第一座核反應堆、三枚原子彈("小玩意兒"、"小男孩"、"胖子")研製成功,並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人類和核武器由此開始相伴了近八十年。
(核爆產生的蘑菇雲)
核爆炸產生的高溫和巨大衝擊波,能讓鐵塔熔化,能讓沙石成為玻璃,人類第一次驚嘆於核武器的巨大威力,奧本海默曾經用印度的古詩形容:"漫天奇光異彩,有如聖靈逞威,只有一千個太陽,才能與其爭輝。我是死神,我是世界的毀滅者。"
(美國首次進行的"三位一體"核試爆)
核彈的威力具體有多大呢?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去看"大伊萬"——歷史上爆炸過的最大威力、理論上可以釋放出5000萬噸TNT炸藥威力的氫彈。根據環球網8月26日報導,近日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在其官方帳號上發布了一部長達30分鐘的紀錄片,首次展示了1961年"沙皇炸彈"(代號為"伊萬"的核彈)試爆細節。
(完成組裝的"沙皇炸彈"通過火車運輸)
·具體引爆過程
根據這個紀錄片,"沙皇炸彈"是通過火車運到奧倫亞空軍基地,利用圖-95"熊"式戰略轟炸機進行運載和投彈的。飛行在10500米高空、經過改裝對相關結構進行加強後的圖-95,投下重達26.5噸的"沙皇炸彈",在降落傘的拖拽下,氫彈逐漸落向爆炸試驗場:新地島馬金特海峽附近的俄羅斯國防部6號國家試驗場。
(圖-95轟炸機投下"沙皇炸彈")
"沙皇炸彈"降落至距離地面4000米時被引爆,因距離地面較高,可以大大降低核爆炸產生的輻射。而且因為大伊萬的設計當量過於巨大,為了防止落塵的影響無法控制,原來包裹融合芯的鈾238也被換成了鉛,"大伊萬"也被稱為人類有史以來最乾淨的核武器。
("沙皇炸彈"爆炸瞬間)
·大伊萬有多恐怖?
爆炸發生時,該氫彈直接摧毀了爆炸中心附近的所有建築物,5000萬噸TNT當量的威力在39納秒內釋放,當場產生的火球最大直徑就達到了19.3公裡。根據紀錄片的數據記錄,火球產生的劇烈閃光甚至在1000公裡外都能看到。
("大伊萬"爆炸後在高空形成的蘑菇雲)
爆炸發生40秒後,火球逐漸上升開始形成蘑菇雲,最大高度可以達60-64公裡,直徑最大約為90公裡!整個爆炸據說連芬蘭都能感覺到,爆炸產生的壓力震碎了很多房屋的玻璃。除了爆炸時產生的巨大摧毀力,大伊萬還嚴重影響了數千公裡範圍內的電子通訊系統,轟炸機、艦艇、地面無線電通信中斷,一小時之後才恢復通訊。爆炸之後,蘇聯專家去查看新地島爆炸點的情況,直徑數十公裡的地方都被燒焦,積雪被蒸發,建築物都已經被摧毀。
(紅色外圈是沙皇炸彈影響的範圍,爆炸的火球半徑長達4.6公裡;中間粉紅色小圈圈是在長崎爆炸的胖子原子彈)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蘇對抗的重要戰場就是核軍備競賽。大伊萬作為蘇聯核實力的象徵和展示,著實震懾了西方。美蘇兩方冷戰時研製的核武器都達到了相互確保摧毀幾次甚至幾十次的地步,核武器對人類社會和平的影響舉足輕重,現如今國際上擁核國家變多,對核管控措施也需要獲得更廣泛的共識。本次公布的冷戰時期的紀錄片,也是在提醒我們,核武器是多麼可怕的存在,以及我們對待核武器應該持有多麼謹慎的態度。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