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用200年的37℃正常體溫將成歷史,人類正在快速涼涼

2020-11-01 生物世界

對於量體溫來說,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今年的新冠疫情大流行,量體溫已成常態。

1851年,德國醫生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測量了萊比錫市25000人的腋窩溫度,這些體溫數據從36.2℃到37.5℃不等。溫德利希取中間值,確定了人體溫度大約為37℃的標準數值。此後,37℃作為標準正常體溫,收錄進入了教科書,成為了常識,也被作為評估發燒的標準,如今已經沿用了近200年時間。


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隨著時間的流逝,人類的體溫似乎正在緩慢下降


2020年10月28日,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Adcances 雜誌發表了題為:Rapidly declining body temperature in a tropical human population 的研究論文1

研究團隊通過監測南美洲亞馬遜叢林裡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人群的體溫,發現他們的體溫在短短十幾年裡,從37℃下降到了36.5℃,表明人類體溫下降的普遍性,而這中下降原因是多因素的綜合結果。

37℃作為標準正常體溫,已經沿用了近200年,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近年來,許多統計數據表明,健康成年人的體溫正在降低。

2017年12月,哈佛布萊根婦女醫院 Ziad Obermeyer 等人在 BMJ 雜誌發表了題為: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normal body temperature: longitudinal big data analysis of patient records 的研究論文2

研究人員對英國35488名成年人進行了243506次體溫測量,統計分析後發現,他們的平均口腔溫度約為36.6℃這些人並未感染也未接受抗生素治療,表明人類的體溫在下降。

2020年1月,史丹福大學醫學院 Julie Parsonnet 團隊在 eLife 雜誌發表了一項題為:Decreasing human body temp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的研究論文3

研究團隊統計了美國的相關數據,發現自工業革命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Science Advances 的這項研究中,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人類學教授 Michael Gurven 領導的一個由醫生和人類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發現,南美洲玻利維亞亞馬遜地區的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Tsimane他們的體溫也在下降

Tsimane人

研究團隊從2002年開始研究這些Tsimane部落人群,並記錄他們的體溫,在2002年他們的平均體溫為37.0℃,此後的16年裡,他們的體溫整體下降,到2018年,他們的平均體溫下降到了36.5℃,其中男性的體溫下降速度比女性更快。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Tsimane部落人群的體溫下降水平與美國大約兩個世紀以來的下降水平相當。

這些明顯的體溫下降,說明人類生理學正在發生著某些改變。


一個主要的假設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衛生、清潔水源、疫苗接種和醫療條件的改善,人類感染病原體的數量和頻率減少了

但是研究團隊指出,儘管過去人類的感染較多,而感染與體溫升高有關,但是現在這些感染的減少不足以導致如此快速的體溫下降。而且那些完全健康的人群的體溫也在下降。

研究團隊感到困惑的是,不管英國人美國人,還是亞馬遜叢林裡的這些與世隔絕的Tsimane部落人群,他們的體溫都在下降。

如果說經濟發展和醫療進步導致人類感染減少,從而導致人類體溫下降,但是Tsimane部落人群在這近20年裡,健康狀況改善很少,感染仍時有發生,但是他們在這十幾年裡體溫下降幅度與美國人近200年裡下降幅度相等。

因此,醫療條件改善帶來的感染減少,並不足以揭示他們體溫如此快速的下降。這些研究中使用了相同類型的溫度計,所以觀察到的體溫下降也不是由於儀器的變化而引起的。

對於人類體溫的下降,研究團隊提出了另一種可能性:現在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人類的身體不必再那麼費力調節自身溫度

Tsimane部落人群沒有空調、暖氣等先進技術來調節溫度(看看他們居住的環境就知道了),但是相比過去,他們確實有了更多的衣服和被子

Tsimane人居住環境

這說明,並沒有單一因素能夠解釋人類的體溫下降程度,因此這可能是多種因素導致的綜合結果。

作為生命體徵,溫度是人體生理狀況的指示器,儘管這一百多年來,人們一直將37℃作為人體正常溫度,但實際上,人體溫度並不是一個固定數字,而是一個範圍

例如,一個人在早上體溫是最低的,而在下午時體溫最高,這一天中溫度差異可能高達近1℃。此外,在月經周期和身體活動之後,體溫也有所變化,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體溫也會下降。

這項研究通過對與世隔絕的部落人群的體溫監測,揭示了人類體溫下降的普遍性,將流行病學與社會經濟改善與人類體溫變化聯繫起來,表明體溫信息可以作為人類整體健康的線索

此次新冠全球大流行,更讓我們意識到檢測體溫的重要性,相對於其他人體健康數據,體溫相對容易測量,更容易添加到檢測人口健康的大規模調查中。

論文連結:

1、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44/eabc6599

2、https://www.bmj.com/content/359/bmj.j5468

3、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49555

相關焦點

  • 人類37℃正常體溫將成歷史,人類正在快速「涼涼」
    對於量體溫來說,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今年的新冠疫情大流行,量體溫已成常態。 1851年,德國醫生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測量了萊比錫市25000人的腋窩溫度,這些體溫數據從36.2℃到37.5℃不等。
  • 人類37℃正常體溫將成歷史,人類體溫正在快速變涼
    溫德利希取中間值,確定了人體溫度大約為37℃的標準數值。此後,37℃作為標準正常體溫,收錄進入了教科書,成為了常識,也被作為評估發燒的標準,如今已經沿用了近200年時間。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隨著時間的流逝,人類的體溫似乎正在緩慢下降。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我們正在變得「涼涼」?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就在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帶領團隊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研究了美國的相關數據,發現自19世紀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 37℃正常體溫或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一個多世紀以來,37℃(98.6華氏度)一直被用作人類健康的體溫標準,但這個標準卻在不斷受到懷疑,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37℃的平均體溫怎麼來的?  說起這個「37 ℃標準體溫」,還是源自1851年德國醫生卡爾溫德利希的研究成果。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一直以來的常識告訴我們,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現在人們的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意味著我們免疫力下降,大大提高了病毒、細菌感染和癌症的發生率。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調節日常飲食、加強體育鍛鍊、不濫用空調、放鬆心態緩解壓力等方式,從一點一滴的小細節中,適當提升體溫。
  • 涼涼了!以前人類體溫37℃才是正常,而如今竟然這麼低!
    我們都知道,一個健康人的體溫是36.7℃,但其實在一個半世紀前的研究表明,37℃才是正常的體溫,這是怎麼回事呢?故事要從1851年說起,德國內科醫生卡爾·溫德利希收集了2萬5千人的體溫數據,從此他確定了人體正常體溫是37℃。
  • 37°C成為歷史,人類正常體溫現在是多少,我們的身體正在變冷?
    在很多人的認識當中,37攝氏度是人體的正常體溫,不過這件事情,隨著最近不斷的測量體溫而發生了一些顯著的變化。有的人關注健康,所以這一段時期經常測量體溫,不過很多人連著測了十幾天的體溫,卻發現自己的體溫並沒有超過37攝氏度,這是怎麼回事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一下,為什麼人體正常體溫是37°C?人是恆溫動物。
  • 人類正在快速涼涼?科學家發現:人類體溫正在不斷下降
    即使是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人群,他們的體溫也從過去的37℃下降到了36.5℃,這說明人類的體溫下降並不是某一個民族的事情,而是整個人類面臨的現狀,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自從體溫計發明以來,一些醫生們開始收集人類的數據,經過200多年的數據收集,人們已經能夠從這些體溫數據中發現一些變化,那就是:人類體溫正在不斷降低。
  • 正常體溫已不再是37℃!人體開始變涼了?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每天進出小區都要測量體溫。不少人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是36℃多,很少會高於36.7℃。這就有點讓人納悶了。小時候課本上說,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現實中大部分人的體溫都不到37℃?
  • 人類體溫「涼涼」了,科學家發現:人類體溫正在不斷下降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的體溫正在下降,因為在19世紀的時候,德國醫生卡爾從25000位患者中,獲得人類正常體溫是37℃左右,但是在20世紀,研究小組又抽查了148人,平均體溫在36.8℃,2017年的時候,英國又對3.5萬人抽查得出,人類平均體溫到了36.6℃,
  • 人類體溫在神秘下降,100年降了0.3℃,體溫低於37℃意味著什麼?
    眾所周知,人的正常體溫為37 ℃。那麼,這個說法是從何而來的呢?為什麼37 ℃被認為是人的正常體溫?37 ℃又是指哪裡的溫度呢?1851年,德國醫學教授卡爾·文德利希(Carl Wunderlich)對2.5萬人的腋窩溫度進行了測量,獲得了上百萬份數據,從而確定了成年人的正常體溫為37 ℃。他把這個數據寫進了自己的書裡,隨後被人們廣泛使用,直至現在。
  • 人類體溫在神秘下降,100年降了0.3℃,體溫低於37℃意味著什麼?
    為什麼37 ℃被認為是人的正常體溫?37 ℃又是指哪裡的溫度呢? 1851年,德國醫學教授卡爾·文德利希(Carl Wunderlich)對2.5萬人的腋窩溫度進行了測量,獲得了上百萬份數據,從而確定了成年人的正常體溫為37 ℃。他把這個數據寫進了自己的書裡,隨後被人們廣泛使用,直至現在。
  • 「37℃」成了歷史:人類的體溫為什麼比一百年前低了?
    最近,因為疫情的原因,測體溫成了每天上班和進出小區時最「驚心動魄」的事:「嘀」聲之後緊緊盯著測溫員或溫度顯示屏,等待結果的那幾秒總會不自覺的緊張……自從測體溫成了生活日常,浮動在35℃~36.7℃之間的溫度,也讓人疑惑:在以往的認知裡,37℃才是人體正常體溫,為什麼我們都變「涼」了?
  • 深度好文: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就在一個月前的1月7日,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團隊剛剛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 發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 人類再也沒有37℃的正常體溫了,意味著什麼?難以想像!
    文/行走天涯人類再也沒有37℃的正常體溫了,意味著什麼?難以想像!曾幾何時,我們一直以為自己的正常的體溫數值是在37℃,然而隨著新冠疫情的快速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原來自己的正常體溫並不是37℃,而是36.7℃。這對於不少人來說就一頭霧水了。殊不知人的體溫其實也不會永遠的恆定不變,雖然人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恆溫動物。人的體溫偏高1℃或者偏低一攝氏度。身體都會極為不適。
  • 較真丨人體正常體溫37度已成歷史是真的嗎?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較真鑑定: 11851年一名德國醫生經過大規模的體溫測試後,計算出人體的基礎正常腋下體溫大約在36-37攝氏度。這個體溫值被各國使用至今,成為普通人也知道的常識。
  • 是什麼原因導致人類正常體溫37℃成為歷史?
    我記得以前小時候,課本教我們的人體正常溫度是36.8-37.2℃之間。
  • 漲知識丨我們的正常體溫不再是37℃了?人體變涼了嗎?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每天進出小區都要測量體溫。不少人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是36℃多,很少會高於36.7℃。這就有點讓人納悶了。小時候課本上說,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現實中大部分人的體溫都不到37℃?
  • 37度體溫是發燒嗎?主任直言:人類正常體溫一直在改變
    那麼我們的正常溫度是多少?1851年,一位名叫卡爾林霍爾德(Carl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的德國醫生在一個城市調查了2.5萬人,確定37°C是人體的標準溫度。不過,最近的分析和調查顯示,目前平均體溫較低。例如,一項對英國超過3.5萬人的研究和近25萬人的體溫測量發現,平均口腔溫度為36.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