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和晶片的關係_一個晶片有多少晶圓

2020-12-03 電子發燒友

晶圓和晶片的關係_一個晶片有多少晶圓

發表於 2017-12-07 16:10:01

  晶圓和晶片的關係

  晶片是由N多個半導體器件組成 半導體一般有 二極體 三極體 場效應管 小功率電阻 電感 電容等等。

  就是在圓井中使用技術手段 改變 原子核的自由電子濃度改變原子多子(電子)或少子(空穴)是原子核產生正電荷或負電荷的物理特性 構成各種半導體。

  矽 鍺 是常用的半導體材料 他們的特性及材質是容易大量並且成本低廉使用於上述技術的材料。

  一個矽片中就是大量的半導體器件組成 當然功能就是按需要將半導體組成電路而存在於矽片內 封裝後就是IC了 集成電路。

  

  一個晶片有多少晶圓

  這個要根據你的die的大小和wafer的大小以及良率來決定的。

  目前業界所謂的6寸,12寸還是18寸晶圓其實就是晶圓直徑的簡稱,只不過這個吋是估算值。實際上的晶圓直徑是分為150mm,300mm以及450mm這三種,而12吋約等於305mm,為了稱呼方便所以稱之為12吋晶圓。

  

  國際上Fab廠通用的計算公式:

  

  聰明的讀者們一定有發現公式中 π*(晶圓直徑/2)的平方 不就是圓面積的式子嗎?再將公式化簡的話就會變成:

  

  X就是所謂的晶圓可切割晶片數(dpw die per wafer)。

  那麼要來考考各位的計算能力了育!

  假設12吋晶圓每片造價5000美金,那麼NVIDIA最新力作GT200的晶片大小為576平方公釐,在良率50%的情況下,平均每顆成本是多少美金?

  答案:USD.87.72

  為了使計算更為容易,點擊閱讀原文可下載專用數計算器

  科普:wafer die chip的區別

  我們先從一片完整的晶圓(Wafer)說起:

  

  一塊完整的wafer

  名詞解釋:wafer 即為圖片所示的晶圓,由純矽(Si)構成。一般分為6英寸、8英寸、12英寸規格不等,晶片就是基於這個wafer上生產出來的。Wafer上的一個小塊,就是一個晶片晶圓體,學名die,封裝後就成為一個顆粒。一片載有Nand Flash晶圓的wafer,wafer首先經過切割,然後測試,將完好的、穩定的、足容量的die取下,封裝形成日常所見的Nand Flash晶片。那麼,在wafer上剩餘的,要不就是不穩定,要不就是部分損壞所以不足容量,要不就是完全損壞。原廠考慮到質量保證,會將這種die宣布死亡,嚴格定義為廢品全部報廢處理。

  

  die和wafer的關係

  品質合格的die切割下去後,原來的晶圓就成了下圖的樣子,就是挑剩下的Downgrade Flash Wafer。

  

  篩選後的wafer

  這些殘餘的die,其實是品質不合格的晶圓。被摳走的部分,也就是黑色的部分,是合格的die,會被原廠封裝製作為成品NAND顆粒,而不合格的部分,也就是圖中留下的部分則當做廢品處理掉。

  

  晶圓尺寸發展歷史(預估)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硬核科普:一塊晶圓可以生產多少晶片?
    晶圓跟晶片關係2019年荷蘭阿斯麥公司一共才賣了26臺EUV光刻機,有一半是賣給了臺積電。作為阿斯麥最大的客戶,臺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獨佔半壁江山,在先進工藝製程研發上也是業界領先。根據臺積電官網公布的數據,2019年臺積電公司年產能超過1200萬片12寸晶圓產量。換算成每個月的話,月產量是100萬片左右。這裡要注意下它是說多少萬片晶圓的產能,並沒有說多少顆晶片。那能不能自己估算,算出個大概呢?
  • 一片晶圓可以切多少個晶片及晶圓製造流程
    晶圓製造的流程一顆集成電路晶片的生命歷程就是點沙成金的過程:晶片公司設計晶片——晶片代工廠生產晶片——封測廠進行封裝測試——整機商採購晶片用於整機生產晶片供應商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叫IDM,通俗理解就是集晶片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等多個產業鏈環節於一身的企業。有些甚至有自己的下遊整機環節,如Intel、三星、IBM就是典型的IDM企業。另一類叫Fabless,就是沒有晶片加工廠的晶片供應商,Fabless自己設計開發和推廣銷售晶片,與生產相關的業務外包給專業生產製造廠商,如高通、博通、聯發科、展訊等等。
  • 為什麼7nm、5nm晶片用12寸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
    為什麼7nm、5nm晶片用12寸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晶片的生產最重要的就是晶圓,晶圓就是矽半導體電路的矽晶片,高純度的多晶矽經過多重的工藝製作之後就會變成晶圓片,而我國的晶圓生產線多半都是以8英寸和12英寸為主的。那麼你們知道為什麼7nm以及5nm的晶片要用12寸的晶圓?還有一塊晶圓到底可以生產出多少的晶片呢?
  • 為什麼7nm、5nm的晶片用12寸的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
    眾所周知,現在我們常見到的晶片,全部是矽基晶片,即利用矽晶圓製作出來的。而矽晶圓是一種厚度大約在0.8mm以下,呈圓形的矽薄片。而這種圓形薄片有很多替代,比如8英寸大小,12英寸大小,18英寸大小,甚至更大的。
  • 12寸晶圓價格變化趨勢_12寸晶圓能產多少晶片
    據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最新數據,預估2017年到2020年未來四年將有62座新晶圓廠投產,其中將有四成晶圓廠共26座新晶圓廠座落中國,美國將有10座位居第二,臺灣估計也會有9座。SEMI估計,新晶圓廠中將有32%用於晶圓製造、21%生產存儲器、11%與LED、MEMS、光學、邏輯與模擬晶片等相關。
  • 一片晶圓可以切多少個晶片?
    7、TowerJazz總部:美國主營:CMOS影像傳感器、非揮發性內存、射頻CMOS、混合訊號電路、電源管理和射頻等特種晶圓代工。主要客戶:NXP、FAIRCHILD、VISHAY、PHILIPS、TOSHIBA16、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HLMC)總部:上海主營:邏輯和快閃記憶體晶片,CMOS,數模混合CMOS,RFCMOS,NORFlash。
  • 晶圓級新晶片會引領一個新時代嗎?
    那麼,為什麼在地球上有些人想逆轉航向,並使用大晶片呢?當然,我們沒有特別充分的理由在一個iPad中用一個iPad大小的晶片,不過這樣的大晶片可能被證明是具有更具體的用途,如人工智慧和物理世界的模擬。 至少,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晶片製造商Cerebras所希望的。 Cerebras晶圓級引擎無論以何種方式進行切割都非常龐大。
  • 8英寸晶圓短缺、電源管理晶片漲價,國產晶片廠商的機會來了
    對近半年的半導體行業來講,缺貨和提價頻頻成為了「關鍵字」,更為關鍵的是,目前這種趨勢似乎並沒有絲毫的緩解。從晶片代工廠商、晶片設計廠商、晶片晶圓廠商到整個晶片產業鏈上所有企業似乎都陷入了缺貨的提價的循環。
  • IC晶片的晶圓級射頻(RF)測試
    在生產實驗室,根據中間測試結果或者操作需要,自動探針臺和測試控制儀能夠完成過去需要人為幹涉的事情。世界範圍內,已經有 7家半導體公司驗證了這種用於晶圓RF生產測試的系統。實際上,一個兩通 道的s參數掃描能同時提取阻抗和電容參數,而採用常規DC方法,則需要分開測試,甚至需要單獨的結構以分離工藝控制需要的信息。功放RF晶片的功能測試是這種性能的另外一種應用。這些器件非常複雜,然而價格波動大。生產中高頻低壓的測試條件排除了通常阻礙晶圓級測試的功 耗問題。也不存在次品器件昂貴的封裝費用。
  • 又一晶片技術迎來突破!國產晶圓倒片機問世,可用於14nm晶片製造
    因此在晶片等尖端技術應用領域,我國出現了被「卡脖子」的局面。為了緩解晶片製造產業鏈上的僵局,前段時間中科院也對外界宣布,將會布局光刻機等尖端技術的科研工作。而在近日,我國又在晶片技術上迎來了新的突破,國產晶圓倒片機成功問世。
  • 一片晶圓到底可以切割出多少晶片?(附30強晶圓代工廠)
    一片晶圓到底可以切割出多少的晶片數目?這個要根據你的die的大小和wafer的大小以及良率來決定的。目前業界所謂的6寸,12寸還是18寸晶圓其實就是晶圓直徑的簡稱,只不過這個吋是估算值。  假設12吋晶圓每片造價5000美金,那麼NVIDIA最新力作GT200的晶片大小為576平方公釐,在良率50%的情況下,平均每顆成本是多少美金?
  • 晶片製造重大突破 我國首臺雷射晶圓切割機問世
    晶片製造的工藝複雜、流程眾多,而晶圓切割就是半導體封測工藝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晶圓切割就是將單一晶圓進行切割製作成一個個晶粒單元,但由於晶粒本身比較脆弱、相互之間距離小,並且切割時還需要注意晶粒不被汙染、避免出現崩塌或者裂痕現象,因此晶圓切割對於技術和切割設備的要求都極高。
  • 「科普」晶片系列第二章第一節:晶圓的刻蝕
    晶片的製造分為四個階段原料製作,單晶生長和晶圓的製造,集成電路晶圓的生產和集成電路的封裝。前面兩個階段已經在上幾章帖子中給大家簡單說了說,現在給大家講述下集成電路晶圓生產的基礎知識。晶圓生產和分選集成電路晶片有成千上萬種類和功用,然而他們都是由為數不多的基本結構和生產工藝製造出來的。
  • 晶片為何不做成圓的而是方的?晶圓為何要做成圓形?
    我們知道,晶圓是圓的,但是晶圓做成的晶片卻是方的,這主要是考慮到晶片製造時對晶圓的利用率,以及切割的方便,另外晶片做成方形,也更方便布線。晶片為什麼不是圓的?晶片的基本材料是單晶矽,首先把單晶矽做成晶圓,然後用光刻和蝕刻等等技術把晶圓進行精密加工,再切割為成百上千塊的晶片。
  • 從晶圓到晶片:無損成像法將降低缺陷率!
    在矽晶圓內部,即使存在少量的位錯也會導致有缺陷的計算機晶片,因此導致產品報廢。科學家們分析了單個表面缺陷如何擴散到一組六邊形缺陷線中,同時完全無損的區域也保持在這樣一個三維網絡的中心。Hnschke 指出,結果產生的集體運動會提高或者降低晶圓另一端的大表面區域的面積,從而形成臺階。這些臺階將會對微結構的製造與功能產生不利影響。
  • 石墨烯晶圓突破後,又出現「金剛石晶片」?尹志堯說的沒錯
    國產石墨烯晶圓突破晶片是半導體行業最為核心的科技產物,也是我們國內最想掌握的關鍵技術。因為先進晶片的設計和生產工藝,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整體的科技水平。而且目前國內的晶片行業受到了外界不利因素的幹擾,只有讓國產晶片實現崛起,才能擁有主動權。大家都知道,現有的晶片採用的基本上都是矽基半導體材料,所以又被稱為矽基晶片。
  • 解析投資:被稱為「晶片載體器」的晶圓到底是什麼?它的市場如何
    晶片從誕生發展至今經歷了幾代的升級和改造,但唯有一種主要材質是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的,那就是晶圓。眾所周知,一顆晶片在成品之前須讓晶圓經歷過上百個生產工序才能誕生,它如同藝術家手裡的畫板一樣,承載著各種電子信息技術設計的意圖。作為晶片的最核心材質,晶圓一直以來都是現代電子領域的基礎。
  • 石墨烯晶圓亮相後,金剛石晶片迎來技術突破,國產晶片找到新賽道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目前,我國在矽基晶片領域,無論是材料、設備,還是製造、封測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落後。為了改變這一境況,一方面中國半導體企業奮起直追,一方面不斷探索可替代的新材料。
  • 從代工價格上漲看8寸晶圓的供需關係和競爭優勢
    從需求端來看,8英寸晶圓的下遊需求主要來自於電源管理晶片、CMOS圖像傳感晶片、指紋識別晶片、顯示驅動IC、射頻晶片以及功率器件等領域,本質上看,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的需求端驅動因素是模擬晶片和功率器件的需求量持續上升。
  • 晶圓製造
    >這些區域是在晶圓上用來分隔不同晶片之間的間隔區,其通常是空白的,有些公司可能會放置一些對準標記或者其他內容;④邊緣晶片(edge die),在晶圓的邊緣上的一些殘缺的晶片,由於單個晶片尺寸的增大而造成更多的邊緣浪費,這時候會採用更大直徑的晶圓來降低,這點我們在前面有聊過,更大直徑的晶圓是一大趨勢;⑤晶圓的晶面(wa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