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後,科技能有什麼用?

2020-11-23 虎嗅APP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13年4月20日8時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北緯30.3,東經103.0)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公裡。據四川省應急辦截止下午兩點的統計,四川雅安蘆山地震共造成76人死亡。截至20日中午,餘震仍在發生,成都市區多次有震感。


現在,搶險救災還在緊張進行中。


像這樣的大型災難,各種科技與應用能派上不少用場。而人們最關心的,莫過於災前能否預測?災後如何有效搶救?


這次地震之前,當地似乎並沒有官方預測放出。很多本地人是在周六的睡夢中(當時是剛過早上八點)被震醒。而災後,特別是在救援的黃金72小時,與五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相比,新技術又能發揮多大作用?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下面,虎嗅介紹兩個在災前、災後科技的運用。一款是在中國,媒體稱2012年即研發成功,通過鑑定,不知這次派上用處沒。一款是谷歌公司在美國花了72小時寫出來的程序,用於災後尋人,現在已在雅安震後發生幾小時內上線啟動。


地震預警


中新網報導,2012年9月2日,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自主研發的「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通過由四川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這也是中國首個通過科技成果鑑定的地震預警技術系統。該項目通過對地震動波形的監測、分析、匯總、綜合分析、實現地震預警的有關參數計算和估算,生成地震預警警報,從而得到地震預警信息的響應發布。


據《科技日報》報導,在「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中,屬於世界首創的有五大技術創新點:融合現地法和異地法的預警、基於臺站現場處理的預警、地震烈度的聲音提示方法、基於iOS作業系統的預警倒計時方法、電視地震個體化預警信息發布等。


據稱,「以該系統建成的汶川餘震區域預警臺網為例,從2011年8月7日以來,它對400多次地震成功預警,所有警報都由實際地震觸發,沒有誤報,同時對網內2.7級以上地震沒有漏報。」


虎嗅插嘴:不知這次漏報了沒?



建立地震預警系統的科學依據,就是利用地震的橫波和縱波以及電訊號傳遞速度的差異打時間差。地震發生時,隨即從震源產生向四外輻射的彈性波,即地震波。按照傳播方式的不同,地震波分為三種類型,即縱波、橫波和面波。其中縱波在地殼中傳播速度為5.5-7千米/秒,它最先從震中向外擴散,使地面上下震動,破壞性較弱;橫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為3.2-4千米/秒,第二個向外擴散,使地面發生前後、左右抖動,破壞性較強。


縱波和橫波合稱為體波,而面波最後到達,它是由縱波與橫波在地表相遇後激發產生的混合波,其波長大、振幅強,只能沿地表傳播,是造成建築物被強烈破壞的主要因素。


由此,地震發生的一瞬間,預警系統可以在接收到縱波信號以後及時發出警告,由於電訊號的傳播速度接近光速(30萬千米/秒),因此利用電訊號在地震中心向外傳遞信息,就要比地震的縱波和橫波都要快得多,這樣地震中心周邊的一些區域就能夠贏得寶貴的避災時間。


目前,包括日本、臺灣和墨西哥在內的少數國家和地區擁有可在地震發生後快速發出警告的預警系統。其中,日本的緊急地震速報系統2007年正式上線,據日本氣象廳資料,緊急地震速報系統已經推廣到全日本境內,它可以讓高速行駛的火車提早減速,避免出軌意外的發生;或是讓運轉中的電梯及早停在接近的樓層,然後把門打開,避免人員受困。


谷歌尋人


在上個星期美國的波士頓爆炸案中,谷歌很快響應,開啟了谷歌尋人的「波士頓爆炸」頁面。



2010年1月海地地震發生時,谷歌工程師普利姆·拉馬斯瓦米(Prem Ramaswami)詢問了谷歌副總裁瑪麗莎·梅耶爾谷歌對此有何反應。梅耶爾當時回應稱:「看起來你已經舉手。」拉馬斯瓦米隨後召集了其他幾名關心此事的工程師,他們決定開發第一個尋人頁面。


拉馬斯瓦米表示:「這一產品的開發過程很瘋狂。人們連續工作12個小時,當他們睡覺時,他們將工作交給他人接手。」在連續72小時的工作之後,這一經過整合的資料庫上線了。這個在線工具可幫助人們發布失蹤人口信息,也可幫助個人或組織提供信息來尋人,該工具可被嵌入到第三方網站,方便在網際網路上傳播。谷歌表示,資料庫中的所有數據面向所有人開放,公司並不對資料庫中的數據的準確性負責。出於歷史保留的目的,谷歌將把資料庫的數據歸檔,除非以後找到永久性保存方案,否則會在一年後將它們刪除。


在海地地震的3周之後,拉馬斯瓦米帶領谷歌的一個團隊前往海地,進行應對危機的教育。在海地停留5天之後,拉馬斯瓦米及其團隊返回美國,會見了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遊說他們建立一支永久的、專門的團隊,從事災難救援方面的項目。


佩奇和布林很愉快地接受了這一提議,而谷歌危機響應團隊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部門,包括了多名工程師。這些工程師大部分辦公地點在加州山景城和紐約,而另一些團隊成員則位於全球各地,提供7x24小時的服務。


谷歌這一團隊對於災難的響應速度不斷提升。在海地地震發生的72小時後,該團隊提供了尋人服務。而在2010年2月的智利地震和2011年2月的紐西蘭地震中,這一時間被縮短至1天和3小時。


針對2011年3月日本海嘯的尋人工具在地震發生的1個半小時後就已經上線。在日本海嘯災難中,谷歌危機響應團隊還推出了基於Picasa的工具,幫助身處緊急避難所的人們分享圖片,了解其他避難所的人員情況。而谷歌團隊則把這些人員的姓名手動輸入到尋人工具中。


Person Finder在海地地震中被提交了55100名失蹤人口,紐西蘭地震提交了11600失蹤人口,日本海嘯這個數字更是提高到了600000名。



最後再來看一個地震搜救機器人


2010年7月,國家「863」重點科研項目,中國首批地震搜救專業機器人研製成功,並完成了綜合調試試驗。這個外形酷似直升機的傢伙叫「空中搜索探測機器人」,歷時近4年時間研製成功。可以完成自主起飛、空中懸停、超低空信息獲取和自主降落,還可以進行空投作業。


同樣不知這次是否能派上用場。


相關焦點

  • 地震雲是如何產生的?是什麼形態的雲彩?地震跟月亮有什麼關聯?
    但是持否定意見的科學家認為同溫層的高度至少在1萬米以上,一般上升氣流不易達到,而且強烈對流上升的氣流一般是蘑菇狀雲彩,不可能沿水平展開成長條狀,也無法解釋地震雲的垂線方向能指示震中的道理。  儘管這種解釋比真鍋大黨較為完善,但仍有很大的臆想性,因為至今尚未獲得確切的數據,如斷裂帶上應力在震前究竟增加了多少,達到什麼程度才會產生地震雲等。
  • 旅遊時地震如何自救?旅行中地震前後自救方法大全
    導語:生命的旅途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突發狀況,而有時候,災難總是在我們玩得正開心的時候降臨了,例如地震。經常有些人會在旅遊的途中遇到地震,國內常發生地震的地方有四川、雲南等,國外有日本等。為了我們出行安全,你必須要懂得旅遊時地震如何自救?以下小編為你介紹旅行中地震前後自救方法大全。
  • 預測地震用什麼方法?盤點那些那些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黑科技手段
    地震,作為大自然中的一項正常自然現象,因為其危害性巨大,發生的時間突然而讓人們記憶深刻。這其實就是一個地球底殼釋放能量的一個過程,但是在人類的嚴重卻是那樣的不可抵抗!在我們歷史所記載的那些大地震中,我們人類所收到的波及非常之大,損失極其嚴重,一次次的地震都讓人們觸目驚心。
  • 義大利地震前後對比
    義大利中部地區周三發生6.2級地震。美國地質調查局稱,這次地震的震中位於諾爾恰附近。Amatrice and Accumoli were hit especially hard.阿馬特裡切和阿庫莫利在地震中受損尤為嚴重。
  • 「地震雲」是什麼?真的能預測地震嗎?是否有科學依據?
    「地震雲」是什麼?真的能預測地震嗎?是否有科學依據?古人們也時常遭受地震的困惑,他們就想,是否可以找到一種預報的方式來規避地震所帶來的傷亡損失呢?在古書當中有這樣的記載,他們通過看雲朵的方式來預測地震的到來,通過雲來觀測地震,看似非常神奇,但這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在古時候沒有現代科學做支撐,我們也只能聽聽罷了,那麼在現代科學當中,我們是以什麼來觀測地震的呢?地震雲是否真的存在呢?
  • 地震真的有徵兆嗎 神秘的地震光是什麼 ?
    地震是一種可怕的自然災害。在地震之前可能會有地震光出現。那麼,地震光是什麼呢?又是什麼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地震光。
  • 地震預警:震後發出警報,有什麼用
    聽說預警系統是個好東西,可以在地震發生後發出警報。預警原理我們都懂,可是,地震預警不是在地震發生後發出警報嗎?有什麼用呢?
  •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有什麼不同?
    「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報」!雖然它倆只是一字之差,但兩個概念不能再混淆了! 「地震預警」是指在破壞性地震發生以後,在某些區域可以利用「電磁波」搶在「地震波」之前發出避險警報信息,以減小相關預警區域的災害損失。 「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的地震事件進行科學預測,根據相關法規發布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等信息。
  • 唐山大地震前後的靈異事件(1)
    《唐山大地震——30周年紀念版》全景式記錄了當時人類面對自然災害時的種種表現,追溯了地震前後撲朔迷離的事實與現象,反思了人類在現代化過程中究竟應該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終極問題。    唐山八中教師吳寶剛、周萼夫婦:     1976年7月中旬,唐山街頭賣鮮魚的突然增多。他們只是奇怪,多少日子裡難得買到新鮮魚,為什麼今天特別多,而且價格非常便宜。
  • 雖然地震無法預報,但卻可以預警,地震預警有什麼用?
    令人無可奈何的是,我們並不能夠像預報天氣那樣,對地震進行準確的預報,即使是在理論層面,目前也沒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預測地震的發生。難道我們就真的對地震束手無策了嗎?也不盡然,雖然地震無法預報,但卻可以預警。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代表的意義卻截然不同。
  • 地震預警系統基本原理:和地震預報有什麼區別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不少四川網友表示,有關部門成功預警本次地震,並通過戶外廣播等方式向公眾發出預警提示。  什麼叫地震預警?地震預警作用有多大?同濟大學結構理論研究所教授羅奇峰教授以及相關地震學專家對此進行解答。  問:什麼是地震預警?
  • 「地震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
    它的誤傳一般是地震發生之前,不少人將一種自然現象誤認為是地震雲,所以準確地來說,地震雲是一種氣象術語,但也不完全是,也有不被認可的時候。地震雲通常情況之下,也是在我們生活之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至於地震之前為何出現這情況,其實這是大家心理上的一種說明。
  • 「地震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
    地震雲通常情況之下,也是在我們生活之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至於地震之前為何出現這情況,其實這是大家心理上的一種說明。如果雲都能夠預測地震的話,估計地球早就被地震所「震壞了」。我們不知道看到了多少這樣的雲,所以更加確信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以後大家再看到這樣的問題,就不要故意來「找事情」,這都是科技發達的年代,很少是難以解釋和說明的,而除了這種之外,還有兩種被誤認為與地震有關。
  • 能播報地震的魚,最長能達到4米,它一上來必定地震
    臺灣媒體報導,1999年臺灣嘉義縣瑞麗鎮地震前,澎湖的漁民抓到一條地震魚。根據漁村的傳說,這種魚是&34;、&34;或&34;,它們會在地震前後出現;也許魚是在深海海底地殼變化或火山爆發之前從深海逃到淺海的,所以很容易被捕獲。
  • 如何「硬抗」地震破壞力?四大黑科技巧妙抗震,西瓜視頻聊科技
    這些科技又是通過什麼原理去「硬抗」強大的地震破壞力的呢?下面就由小獸為大家介紹介紹吧!那臺北101到底是依靠什麼來抵抗這些災難的呢?說完裝在樓頂的抗震黑科技,再來講一個安在樓底的抗震科技——減震器。顧名思義,減震器就是用來降低震動幅度的產品,其使用範圍簡直不要太寬泛,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汽車中便安裝有這裝置,只不過安裝在樓層底部的和安裝在汽車上的無論是在體積上還是減震能力上都具有極大差距,但其中使用的減震原理都是差不多的。
  • 唐山地震,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帶你快速了解地震
    這裡就有了疑問,地震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地震的等級和深度分別是什麼概念?對應的影響是什麼?地震是否能夠預測,其原理又是什麼?發生地震後又該怎樣合理的避險?那些所謂的地震自救床到底有沒有用?曾經的歷史書記載,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據史料記載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都有一個口含龍珠的龍頭,當龍珠掉下時,便說明龍頭所對的那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有用麼?據說是有用的,而且還成功地預測過一次地震。
  • 夢見地震海嘯 做夢夢到地震海嘯是什麼意思 夢見地震海嘯有什麼徵兆
    夢見地震海嘯 做夢夢到地震海嘯是什麼意思 夢見地震海嘯有什麼徵兆
  • 什麼是地震預警系統作用多大效果如何 和地震預報有哪些區別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魏豔)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不少四川網友表示,有關部門成功預警本次地震,並通過戶外廣播等方式向公眾發出預警提示。  什麼叫地震預警?地震預警作用有多大?同濟大學結構理論研究所教授羅奇峰教授以及相關地震學專家對此進行解答。  問:什麼是地震預警?
  • 強地震前後會出現地光這種自然現象,認識了它是可以救命的!
    地光是指地震時人們用肉眼觀察到的天空發光的現象。地光在文獻中有不少記載。震前的地光現象非常突出。地光出現的時間大多與地震同時,但也有在震前幾小時和震後短時間內看到的。其形狀有帶狀光、閃光、柱狀光、片狀光等。顏色也是多種多樣的。
  • 地震前必有異象?民間有高人能預測地震?假的
    只看要點就夠了):地震預報只有滿足「不能老是虛報、漏報,限定發生範圍、時間、震級」,才能算作可靠、科學的地震預報。「地震前必有異象」「民間有高人能預測地震」「中國專家確實預測過地震」,這些說法都已經被證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