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中科院科學節走進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020-11-30 中國科學院

活動啟動儀式

積極互動

科普報告《基因那些事兒》

科普報告《為什麼要學科學》

  11月1日金秋時節,中國科學院迎來了71歲華誕,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也拉開了序幕。11月3日至6日,作為科學節的重要活動之一,中國科學院邊疆民族地區科普行動走進了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此次活動匯集了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上海分院、廣州分院、南京分院、蘭州分院的18位專家,他們中既有科研骨幹、科普達人,也有退休老科學家和在讀研究生。在短短4天的時間裡,專家們從全國各地匯集雲南紅河州,輾轉瀘西、彌勒、蒙自三地的七個地點,為來自當地共14所中小學校的6000餘名學生帶去了42場精彩紛呈的科普報告。報告內容豐富,不僅有前沿科技、諾獎解讀,還有恐龍和古生物探秘,以及珍稀動物保護等,讓孩子們直觀感受到了科學精神的意義及科學思維的啟迪。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有圖片、文字和視頻,還讓孩子們體驗到了親手做科學實驗的樂趣。參與活動的廣大師生紛紛表示享受了一場科技的饕餮盛宴,希望以後還能參加這樣集知識和趣味於一體的科普活動。

  責任

  作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中國科學院在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承擔著通過開展科學普及和科學教育工作來提升公眾科學素養的重任。在此背景下,2020年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專門立項,開展邊疆民族地區科普行動。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活動的安排,在線下聚集性活動幾乎停滯的情況下,是堅持還是放棄成了一個艱難的選擇。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表示:「我們認為到邊疆民族地區開展科普活動是非常必要和有意義的。在仔細分析並與當地有關部門多次溝通後,我們共同建立了有效保障措施,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繼續開展此次科普活動。能夠如期為當地的孩子們開展這場科普活動,我們感到很欣慰。」

  奉獻

  幾天的活動行程安排非常滿,隊員們基本上沒有空閒時間。所有人都各盡所能,希望多給孩子們一些知識和啟迪。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周佳海老師無疑是中青年科學家的代表人物,雖然平時工作繁忙,但一接到邀請還是義無反顧地加入了隊伍。儘管只有一場報告,但為了300名孩子,周老師還是做了精心準備,並特地穿正裝站上講臺。「看到他們對科學的渴望與好奇眼神,我深感責任重大,希望能幫助他們近距離接觸科學放飛科學夢想,未來走出山區學好科技本領,更好地建設家鄉、建設我們的國家!」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左文文老師,嬌小的身軀、親切的笑容、溫婉的語調,標準的鄰家小姐姐形象。當孩子們得知這位講述《解讀2020物理學諾獎—揭開黑洞的秘密》的老師是北京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時,眼神中露出了驚愕和崇拜。左文文無疑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老師之一,報告後的互動也是最為熱烈的,而對於每個問題她都不厭其煩地進行了詳細解答。

  上海辰山植物園郗旺博士為了給學生們帶去更好的實驗效果,跑了很多地方去買紫甘藍;中科院動物所許可欣是個科普新人,擔心講的不好耽誤學生,每天修改PPT到夜裡12點……大家都有一個目標,就是要盡最大努力給學生們呈現出最好的科普活動。

  交流

  雖然日程很滿,但隊員們還是在沒有自己的課堂報告任務時去聽別的專家講課。大家都認為,聽別人的報告對自己也是一個很好的科普和學習機會。有一天晚上休息時,還特意邀請章文峻做了一個關於巧克力的「專場」科普講座。蘇州納米所的薛進說到:「在為孩子們做科普的同時,也是我們同行之間跨界科普實踐交流的好機會。」

  即便是在路途上和休息散步時,專家們似乎也沒有逃脫科普的衝動。「你看,過了隧道,進入乾熱河谷,植被與前面的有很大不同」;「那是散尾葵的果序」;「那個是金星和木星」;「我們散步時找到了擬步甲」……在被科普的同時,也在學習其他專家的科普方式和其他領域的科學知識。工作之餘的溝通,加深了對彼此所在領域的認識,也促進了交流,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科學素質,更加感受到中科院人肩上的社會責任。

  願景

  在第一天的啟動儀式上,本次活動領隊、中科院上海分院學術與科普處章文峻談到:「我們這次的活動時間很短,雖然可以告訴同學們一些科學知識,但我們更希望同學們能在聽這些報告的時候埋下科學的種子,並且能生根發芽,結出科學的果實。無論以後是否從事科技工作,都可以有科學的方法和科學的思維,以及科學的精神。」

  在活動結束後返回昆明的大巴車上,章文峻說:「我最大的希望,是未來某一天,在媒體採訪一位著名科學家的時候,他可以自豪地說『我之所以走上科學的道路,是在我上學期間,曾經聽過中科院專家的一場科普報告』。這就是對我最大的褒獎。」

  這也是所有中科院科普人最大的願景。

相關焦點

  • ...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屯海 長橋海 三角海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
    紅河州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屯海 長橋海 三角海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通知 紅政規〔2020〕3號  各縣市人民政府,州直各委、辦、局:  現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屯海
  • 中國哈尼族千年農耕文明在現代元素衝擊下傳承
    李正林生活在地處中國西南的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這裡的哈尼梯田文化景觀2013年6月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哈尼梯田約有1300年開墾和耕作歷史,是以哈尼族為代表的世居民族構建起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構」的和諧生態系統,是農耕文明奇觀,也是「活態」文化遺產。隨著經濟發展和現代元素衝擊,其整體保護、發展與傳承正面臨挑戰。
  • 從雲A到雲S——雲南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北接省會昆明市,西南連普洱市,東南鄰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靠楚雄彝族自治州,總面積15285平方公裡。玉溪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峽谷、高原、盆地交錯分布,最大橫距172公裡,最大縱距163.5公裡。大部分地區海拔1500—1800米。年平均氣溫為16.4—24.6℃,氣候立體多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乾濕分明。
  • "世遺新成員"雲南哈尼梯田:山有多高 水有多高
    6月24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認識世遺新成員——雲南紅河哈尼梯田媒體與專家懇談會」上,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長譚萍介紹,經過長達13年的漫長申報,受人關注的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已於2013年6月22日經在柬埔寨首都金邊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7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決定將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自駕雲南,縱貫紅河百年鐵路與夢境山鄉
    撰文、攝影_肖育文 109 年前,鐵路首次出現在雲南大地上,巨大的汽笛聲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滇南。如今,我們駕車沿滇越鐵路再行紅河,又一次被夢境般的田園山水美景震撼……
  •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排水用螺旋焊接鋼管市場價格優質貨源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排水用螺旋焊接鋼管市場價格優質貨源   鋼管生產過程中滿足的條件很多,根據不同的情況和設計原則,在行業內不斷使用和推廣。施工配比配方*是用大嘴打A組分,將B組分加入A組分中攪拌均勻。
  • 雲南是個神奇的地方,無論你什麼時候來,這裡依然鮮活
    雲南是個神奇的地方,無論你什麼時候來,這裡依然鮮活。 建水古城 坐標: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
  •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掌突蟾
    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屬哀牢山南延餘脈,生物多樣性豐富。去年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雲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開展了兩棲爬行動物調查,此次調查期間採集到的4號掌突蟾標本經過形態學和分子系統發育學分析,確定為一新種——黃連山掌突蟾。
  • 從雲A到雲S,玩遍雲南16州市,最好的攻略都在這,你去過幾個了?
    也是絕大部分去往雲南遊客必去的地方,其中大研古城被評為中國10大古城之一。大研古城全景麗江市5A級景區有玉龍雪山景區、麗江古城,漫步麗江走進四方街,爬上萬古樓一覽大研古城也許就是遊客們的麗江夢吧。崇聖三塔大理5A級景區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4A級景區有南詔風情島、雞足山風景區、銀都水鄉新華村、劍川石寶山·沙溪古鎮旅遊區、大理古城、祥雲水目山文化旅遊區、巍山古城—巍寶山旅遊區大理洱海楚雄彝族自治州(雲E)楚雄州,位於雲南中部
  • 【科普工作委員會】中國康復醫學會2020智惠行動第二站-雲南開遠市...
    【科普工作委員會】中國康復醫學會2020智惠行動第二站-雲南開遠市基層培訓及學校篩查宣講系列活動順… 2020-11-15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紅河平原與珠江三角洲相比,哪個肥沃嗎?為什麼
    紅河發源於雲南大理,上遊稱為禮社河,與綠汁江匯流後稱元江,流至到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稱紅河。紅河長約1280公裡,呈西北-東南走勢,在越南首都河內注入北部灣。上圖,這條河流流經的區域因多紅色沙頁巖地層,水呈紅色,故得名「紅河」。
  • 雲南金平現大型蝴蝶谷 四百餘種蝴蝶世界罕見
    中新社昆明九月九日電(張丹)記者九日從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府獲悉,該州金平縣馬鞍底鄉發現擁有四百餘種蝴蝶的大型蝴蝶谷,成為世界生物多樣性的一大奇觀。  西南林學院教授周雪松介紹,蝴蝶谷位於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馬鞍底鄉,三面與越南接壤,境內動植物資源豐富,蝴蝶生存在這裡已有幾千年。
  • 雲南金平縣草果價格無波動
    【天地網訊】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縣草果前期走貨較快,目前產地貨源已經不多,持貨商要價堅挺,目前產地該品報價98-100元之間。
  • 中科院第三屆科學節即將開幕
    在中國科學院建院71周年之際,10月22日,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新聞發布會在京啟動。
  • 中科院在線青少兒英語白皮書:成都學員數量躋身全國TOP10
    日前,中科院大數據挖掘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發布了《2018年中國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白皮書》。整體看來,一二線城市的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增長平穩,三四線城市增速迅猛。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學員數量躋身全國前十,與去年相比增幅超過100%。
  • 雲南石屏異龍湖:鳥語花香的生態樂園
    盛夏的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異龍湖,荷花成為夏日裡最吸引人們眼球的焦點。 荷塘邊,興步而來的不僅有休閒的人們,連鉗嘴鸛、水雉、黃葦鳽、黑翅長腳鷸、黑水雞、東方葦鶯、蒼鷺、斑嘴鴨、山鷦鶯等鳥兒也慕名而來,在溼地荷塘花海中落腳安家、覓食、嬉戲。
  • 這種水鳥在雲南首次發現,中國也不多見
    10月底,雲南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工作人員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三角海發現一種未曾見過的水鳥,經鑑定為劍鴴。經鳥類專家認證,這是劍鴴在雲南境內首次出現。那麼,小編來科普下劍鴴這種美麗的鳥兒吧。
  • 山區稻作梯田的典型代表: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
    該書彙編原農業部發布的第一、二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共39項,接下來將要介紹的 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 便是其中之一。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是利用山地資源,建設形成的「林—寨—田—河」四度同構生態農業系統,分布於雲南省南部紅河南岸哀牢山區,是亞熱帶山嶽地區稻作生態農業的傑出範例。
  • 雲南發現兩個魚類新物種 長有吸盤喜歡激流(圖)
    新發現的兩個物種採自李仙江流域,位於普洱市江城縣和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的交界處。  據陳小勇副研究員介紹,早在2003年,因為要建設土卡河水電站,研究人員到李仙江流域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調查。從那時起,就陸續在李仙江流域採集了幾批魚類標本,當時就發現華吸鰍似乎有所不同,可能涉及多個種類。但當時由於沒有開展相關研究,這批標本就一直存放在標本館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