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前響起的暖場音樂是半個世紀前誕生於「上海之春」的《梁祝》的經典旋律,年近八旬的表演藝術家焦晃走上舞臺娓娓道來上海音樂「春天的故事」。「
■ 第31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昨開幕
第七屆金鐘獎民聲唱法金獎得主、女高音王麗達在開幕式上演唱《黃河漁娘》。 早報記者 高劍平 圖
第31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昨晚在上海大劇院開幕。開場前響起的暖場音樂是半個世紀前誕生於「上海之春」的《梁祝》的經典旋律,年近八旬的表演藝術家焦晃走上舞臺娓娓道來上海音樂「春天的故事」。「《梁祝》這首旋律,55年了,似乎也沒有什麼約定,就這樣自然而然地成了上海音樂文化的標誌……」焦晃還對上海之春表達了他的祝福,「上海之春成就了上海舞臺應有的珍貴,心中有了一個上海的春天,你們的創作一定會更浪漫、更多彩。」
隨後中國音樂家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徐沛東,指揮家曹鵬,上海芭蕾舞團青年舞蹈家吳虎生等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共同開啟本屆音樂節的開幕裝置——留聲機。伴隨著美妙的音符,本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開幕了。
青年音樂家展現技藝
領銜擔綱本次開幕式演出的11位獨奏、獨唱音樂家皆是歷屆「金鐘獎」各單項金獎獲得者。
在這些青年音樂家的琴聲、歌聲中,現場觀眾領略到的是當下音樂表演中頂尖的技藝。昨晚第九屆金鐘獎二胡比賽得主閆國威以一曲《藍色星球》領奏樂隊。不同於同場其他民族樂協奏曲濃鬱的東方氣息,作曲家王乙聿所作《藍色星球》充滿光怪陸離的現代氣息,不按章法變幻的節奏以及不和諧的和聲對於演奏者是極大的挑戰,狂飆的速度以及與樂隊的對抗中,演奏者運指如飛,展現出高超的二胡技法,而到了慢樂章,二胡的音色又恰如蒼遠青空的遼闊。
短小樂章容納音樂百態
昨晚的音樂會上曲目選擇大都簡短精湛,協奏曲大型曲目,則只擷取最精華部分的樂章演繹,整場音樂會信息量豐富,相當具有可聽性。
音樂會以東西方音樂劃分上下半場,上半場為民樂、民歌,下半場則是西方古典音樂器樂和歌劇選段。
音樂會在山東民間樂曲《一枝花》中拉開序幕,第七屆金鐘獎嗩吶比賽金獎得主張倩淵用嗩吶模仿「山東梆子」的哭腔的長音,演奏者雖是女生,吹起嗩吶倒是充滿了山東大漢的豪情。
吳娜、黃訓國、王麗達等歷屆金鐘民聲唱法金獎得主則演唱了富於民族風情的《斷橋遺夢》、《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黃河漁娘》等歌曲。
下半場第七屆金鐘獎鋼琴比賽金獎得主朱昊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贏得滿堂彩後,三天前剛剛舉辦了自己首場獨奏音樂會的「金鐘史上最年輕小提琴比賽獲獎者」、上音附中學生張金茹演奏了薩拉薩蒂的名作《流浪者之歌》,她的純真氣質與音樂的氣場頗為吻合。
本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將在今日起的三周內,密集上演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德國、法國等10餘個國家57臺音樂舞蹈演出;另有2個「節中節」、2個音樂論壇、5項藝術賽事以及覆蓋全市各區縣的群眾文化活動同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