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頸鹿是大家熟悉不過的動物,但是在非洲,長頸鹿有個近親短頸鹿,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短頸鹿有個奇特的名字「狓」,是不是愣住了?這三個字咋讀?憑你的智商猜一猜,你認識的是不是只有霍加皮這右邊的部分,其實已經差不離了,狓(huo jia pi)。
是不是很納悶這貨為啥要叫這樣個名字,其實只是由它的英文名字Okapi譯音過來的。
狓看起來很像斑馬,但卻是長頸鹿的親戚。很多人看到它,都會認為它們是斑馬和長頸鹿的結合。
狓的皮膚是紅棕色的,臀部和腿上有白色的條紋,這一點確實和斑馬很像。它們的臉、頸和胸部是灰白色的。高大概1.5-2米,體重150-200公斤,雌性比雄性體格要稍大些。
其實它們與長頸鹿也有許多相似之處。雄性狓頭上那兩個被包著皮毛的角,和長頸鹿的兩個角十分相似。不過,長頸鹿是雌雄都有角,而狓只有雄性才有。此外,狓與長頸鹿的走路方式也一樣,都是一「順拐」同側的前後肢同時移動。還有一點和長頸鹿一樣,狓的舌頭很長,也是紫色的,甚至比長頸鹿的還要長一些(這長舌頭是要逆天呀)。長長的舌頭可以把它的整個臉都舔到。長舌頭也能幫助它卷掉樹上的葉子,輔助進食。
在野外,狓幾乎沒有天敵,只有豹子會偶爾追殺它,不過它們有及其靈活的耳朵,可以很敏銳的察覺到附近的動靜,而且他們還擁有非常好的視覺,可以讓它們在視野較差的叢林裡看到附近的其他動物。
狓走路姿態十分優雅,像長頸鹿一樣總給人一種與世無爭的淡然姿態。不過雖然與世無爭,但當它真遇到危機情況也並不會坐以待斃。狓會甩動長脖子,然後用頭撞擊敵方的身體。還會做出踢打的姿勢,但往往只是擺個動作嚇唬一下對方,只要能把對方嚇跑,就不會再繼續動粗了。這是很多野生動物都慣用的防禦伎倆。
截止目前,狓已被評為瀕危動物。由於它們的棲息地被破壞逐漸的變小,還要躲避獵人們的非法獵殺。再加上它們的棲息地非洲大陸常年動蕩不安,而狓又是一種天性非常害羞的動物,所以很少有人能在野外觀察到它們的行蹤。不過在歐洲的很多動物園裡都有狓的身影,想要看看這既像長頸鹿又像斑馬的動物長什麼樣,就只能到動物園去一覽它的風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