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塑膠袋、塑料餐具、塑料吸管等塑料製品因便利、廉價等優點受到商家與市民的喜愛,但近些年來因為隨意丟棄、過度使用等造成的「白色汙染」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加強塑料汙染的治理迫在眉睫。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2007年12月31日發布的通知,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限塑令」。
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意味著「限塑令」將升級成為「禁塑令」。
緊接著,貴州省發展改革委、貴州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明確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將被禁止、限制使用。
2021年1月1日,「升級版限塑令」已悄然上線,影響每一家企業、商家與每一位市民的生活。
「限塑令」的落地,必須從源頭抓起,這是對國家相關部門提出的要求,包括切實落實好相關制度,從源頭上控制一次性塑膠袋、塑料吸管等的生產,同時在流通環節加強對商超、餐飲企業的監管,如此從根本上切斷塑料製品流通的渠道。
降塑之路,黔西南已布局
減少塑料垃圾汙染,黔西南已開始布局。據知情人透露,一個能完成生物降解並且成本可控的生產型企業已經在黔西南州晴隆縣成立!
黔西南州瑞力恆塑業發展有限公司,是由深圳壹飛陽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貴州瑞力恆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
公司落地黔西南州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三寶產業園區。項目分兩期投資建設,總投資10.3億元,其中一期投資0.3億元,新建生物降解塑料加工廠一座,投產30條生產線;二期投資10億元,開發建設低碳塑製品產業園,佔地350畝。
項目一期於2020年12月底前啟動,2021年2月1日前建成投產,全面投產後,年產值可達1.5億元;項目二期於2021年12月1日前啟動,全面投產後,年產值約100億元。
早前,瑞力恆集團已在遵義、安順、黔南3地實現投產。黔西南州瑞力恆塑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全省網絡布局的第四站落地晴隆三寶產業園區,主要生產、經營和銷售可生物降解塑料母粒及其相關製品。
企業所產出的生物可降解塑料母粒在添加進塑料製品後可實現完全生物降解,對環境無汙染,這一研究成果解決了人類百年來對"白色汙染"無解的難題。目前公司生物可降解塑料母粒及相關一次性塑料製品榮獲國家發明專利,並獲得塑檢、歐盟HORS認證等國外第三方機構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