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需要「心藥」醫——神經官能症

2020-12-05 在九月

「心病」需要「心藥」醫

人體遍布神經,調節人體內臟活動和心臟的跳動,汗液、消化液以及激素的分泌等神經,不受人的主觀意志控制,所以又稱為自主神經,也稱為植物神經。而人體本身的心理會對自主神經產生影響。

比如說我們恐懼的時候,心跳會加速,感覺自己身上的汗毛會豎起,或是緊張的時候不自主的流汗,在情緒壓抑、傷心難過的時候,就會變得沒有胃口,吃不下飯,這些都是心理因素對自主神經產生了影響,從而改變了激素的分泌,對身體產生了一些影響。

神經官能症,是一種精神上的長期障礙,病人會感覺自己非常的痛苦,而且特別喜歡跟別人訴苦,並且是持久性的,超過2-3個月,但是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又發現不到病因,常見的出來神經衰弱、焦慮失眠等精神方面的症狀,還可能會顯露出心臟病、胃腸病等症狀,所以千萬不要誤診了!

神經官能症的症狀,注意!

可以說每個心臟科的醫生都會遇到一些難纏的患者,常常說自己胸悶氣短、心悸心慌等心臟病的症狀來到醫院檢查看病,但是經過醫生的一系類診治均得不到緩解,病也是越看越嚴重,藥也越吃越多,身體越來越差了,醫生們的說法不一,患者以及家屬都怕自己得了什麼疑難雜症,花了大量的精力金錢。

症狀

病人自覺心悸嚴重,卻無明顯心律失常,輕微活動即氣短氣促,但是心臟超聲卻顯示心收縮舒張功能良好。症狀繁多,心血管症狀如胸悶、氣急、胸痛,如頭暈、頭痛、失眠、腹脹、消化不良、便秘、腹瀉、四肢麻木、不能去封閉壞境等,有時還有其他稀奇古怪的不適。患者常顧慮重重,擔心查不出什麼疾病。1、頭部不適頭部不適是重度神經衰弱的症狀之一,自覺頭腦不清爽,頭重腳輕,昏脹,頭有壓迫緊縮感等、頭痛多在工作、腦力勞動、 開會、閱讀以及不愉快、遇到一點困難、緊張、心煩焦急時加劇,但尚能堅持必要的工作,也不會痛到不能忍受的程度。

2、睡眠障礙入睡困難僅僅是神經官能症患者最常見的一種病症特徵。有的神經官能症患者還有多夢,易驚醒,早醒和夜間不眠。

3、神經性嘔吐患者在進食後會突然發生嘔吐症狀,嘔吐前無明顯噁心,嘔吐時無明顯痛苦,嘔吐量少,嘔吐後可照常進食,不影響食慾 和攝入量。

4、神經性噯氣這類患者常有反覆的連續性噯氣,企圖解除自己認為是胃部有氣而造成的飽脹不適,轉移注意力可緩解。

5、神經性厭食有些少女,因害怕發胖,對食物產生厭惡感,飢餓感消失,產生神經性厭食。臨床表現為:進食量少,持續消瘦,晚期可出現惡病質甚至死亡。 目前神經官能症常見的症狀表現主要是,頭暈、失眠、多夢、疲乏無力、記憶減退、情感障礙等一些常見的症狀。其中頭暈和頭痛會相著 出現,有一定的時間性,記憶減退並非是器質性改變,主要遺忘的是日常瑣事,對自身的疾病和對自己刻骨銘心的事卻不會忘記。

6、神經過敏神經過敏是神經官能症的症狀之一。外界一點小刺激就引起患者的煩躁和不安,他們怕吵、怕光、怕氣味等。情緒不穩, 易發脾氣,遇到小事就興奮激動起來,但很快就疲勞乏力。

7、精神疲勞神經官能症患者會感到精神疲勞。自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減退。特別對人名、地名、數字更難記住,但對自己的疾病發展 經過、對給自己診過病的醫生則記得清清楚楚。

文章來源於微信公眾平臺:植物神經紊亂諮詢館

如果您覺得文章對您有所幫助,或者有什麼想法,可留下您的建議。有您的支持,我們才能更好。

相關焦點

  • 沒有心臟病,卻感覺心前區疼痛、呼吸困難,可能是心臟神經官能症
    醫生說她可能是心臟神經官能症,並建議她去心理門診治療。她問華子,難道是她的精神出了問題,真的要去看心理醫生才可以嗎?一、心臟受自主神經影響華子告訴朋友,以她的症狀表現,真的有可能是心臟神經官能症。出問題的不是她的精神,而是神經。
  • 身病還是心病?——身病還要心藥醫
    再如高血壓,吃了一輩子降壓藥,可還是會中風。醫學已經很發達了,為什麼還是不能治癒我們的身病呢?我的觀點是,因為這些疾病雖然病位在身體上,從根本來說卻是心病。若不治心而單純治身,是治標不治本,甚至是南轅北轍。
  • 神經官能症是個什麼鬼?怎樣避免患上神經官能症?
    能躲過一切儀器檢查的疾病(神經官能症) 功能性疾病與器質性疾病是相對而言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大腦皮層功能失調,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而產生的一系列臨床症候群。
  • 心病還須心藥醫,31種心藥總有一款能讓你去除心病
    心藥的妙用     人體內藥中的心藥,是妙用無窮、起決定作用的。中醫以「心」為人體中的「皇帝」,是人體「最高統治者」。中醫講「心」,不是單指心臟這個器官,而是一個系統,認為心主神志,也就是大腦的主管。中醫的「心」是指大腦神經和與之有密切聯繫的心臟這樣一個大系統(心腦系統), 是人體的總指揮部。
  • 心臟不舒服,可能真的是「心病」
    原標題:心臟不舒服,可能真的是「心病」   人焦慮時身體釋放的神經遞質會讓血管收縮,引起心臟神經官能症   心臟不舒服,但各種檢查指標都正常,總查不出原因?可能是「心病」,此「心」不是「心臟」的「心」,而是「心理」的「心」。
  • 農村老人常念叨的「心病終須心藥醫」,這「心藥」到底是什麼藥?
    就如這句「心病終須心藥醫」,直到現在,也還是我們時常念叨並認同的一句話。「心病終須心藥醫」,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心有鬱結,靠醫院、藥店裡的尋常藥物是醫治不了的,一定要找到讓自己心傷難過的癥結所在,並對症下藥,才能治好心病。
  • 失戀的傷是心痛,沒有心藥的心病該如何治療
    失戀的傷是情傷,是心病,心病需要心藥醫。然曾幾何時,正在遠去的心藥其實就是毒藥。情傷唯一的療法就是自愈,用時間的力量來自我消磨心靈的創傷。哭得天昏地暗,哭的痛定思痛,釋放自己壓抑的情感,讓受傷的心不再繼續承受著煎熬,讓纏繞在心間的最後一份執念一絲絲的隨風淡去。這一場哭泣,不為留戀,不為遺忘,只為永別,為曾經的逝世的愛情舉行一場只有一個人悼念的葬禮。收回那已經失去焦點的目光,重新正視曾經被自己忽略的想做的喜歡做的但因為某種原因而沒有去做的事情。
  • 神經官能症的臨床症狀有哪些
    神經官能症常見的症狀表現主要是,頭暈、失眠、多夢、疲乏無力、記憶減退、情感障礙等一些常見的症狀。其中頭暈和頭痛會出現,有一定的時間性,記憶減退並非是器質性改變,主要遺忘的是日常瑣事,對自身的疾病和對自己刻骨銘心的事卻不會忘記。
  • 人病了有藥可醫,心病了無藥可治
    人病了,有藥可醫。心病了,無藥可治。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這句話每天都在說,但總有人不信。孟某某以尋釁滋事被處以行政拘留15日的頂格處理,正應了那四個字「咎由自取」。網上造謠的成本低、收益高、風險小,有人為獲取名利、尋求刺激,不斷挑戰道德底線。
  • 植物神經紊亂到底是個什麼病?需要治療嗎?停醫生講
    臨床上常常會碰到一些患者,他們可能有主訴各種不舒服的症狀,這些症狀有可能會涉及到全身的各個系統,比如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等,但是不論通過體格檢查還是儀器的分析,都檢查不出器質性的問題,最終給出的診斷是植物神經紊亂或者神經官能症。那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植物神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什麼症狀?如何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一、什麼是植物神經?
  • 神經官能症用什麼藥治療?谷維素可以治嗎?
    神經官能症的臨床表現主要是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是一種輕型的精神方面障礙。神經官能症患者會出現持久性的心理衝突,患者可以明顯的感覺到自己有這種衝突,而且已經影響到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但是往往卻找不到能夠治療或解決的方法。
  • 心病還需心藥醫,人生這六味心藥,我們要備好!
    身體上的病,一般好治,吃點藥就好了,但心理上的病,可就沒那麼容易了。心病還需心藥醫,人生這六味心藥,我們要備好,以防自己心理出問題。這六味心藥,不僅可以治癒我們的心理疾病,還能提升我們自己的修養,更能升華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的內心,更美好,更豐富。
  • 「心病」還需心來醫
    與心、肝、脾關係密切。肝主疏洩,性喜條達,憂思鬱慮、憤懣惱怒等精神刺激均可使肝失條達,氣機不暢,以致肝氣鬱結。  抑鬱症的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可能與遺傳素、生物化學、因素、性格、壓力、神經內分泌等因素有關,抑鬱障礙不僅危害著自身的身體健康,還會給自己周邊的人以及社會上帶來很多影響。因此需要進行及時的治療。  「心病」還需心來醫,抑鬱障礙患者的心理治療必須貫穿全程。
  • 老年人的「心病」誰來醫、如何醫?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題:老年人的「心病」誰來醫、如何醫?——「敬老月」裡專家熱議關愛老人心理健康新華社記者田曉航身體機能減退、退休後社會角色轉變、家庭空巢化……一系列現實因素讓不少老年人產生了焦慮、孤獨等不良情緒甚至嚴重心理問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主觀幸福感和自我價值感降低。
  • 常說的「神經病」,可能是神經官能症,發病因素多,生活中很常見
    導語:神經官能症也稱為神經症,是一組神經系統疾病的概括。患者通常無法通過各種輔助檢查發現器質性疾病。主要包括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軟骨病,抑鬱症,神經衰弱,歇斯底裡等。01神經官能症的病因是什麼?常用的有激素,洋地黃,抗帕金森氏病藥物(如左旋多巴),抗精神病藥(如氯丙嗪)和抗癲癇藥(如丙戊嗪),鈉苯妥英鈉等。
  • 中藥對心臟神經官能症有作用嗎?
    要治療植物神經紊亂,我們必須先了解它,植物神經紊亂是一種常見病,但在醫療界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難題,因為市面上並未有任何一種藥物專門「克制」植物神經紊亂,許多的醫療專家們面對這樣的疾病,也都束手無策。醫生也有煩惱心臟神經官能症是植物神經紊亂的一種,許多大夫和患者會問,植物神經紊亂和神經官能症有什麼區別嗎?
  • 應對疫情影響心情 專家提醒心病還需心藥醫
    (抗擊新型肺炎)應對疫情影響心情 專家提醒心病還需心藥醫  中新網北京2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因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疫情蔓延,一段時間以來,魚龍混雜的各類疫情相關信息,通過各種渠道「狂轟濫炸」,讓社會和民眾情緒深受影響而「洶湧澎湃」。
  • 不無自我中醫心理療法:心病還需心藥醫
    2.心理疾病也是病,必須治療 心理疾病也是病,也需要治療。許多病人竭力否認自己是心理疾病,就是因為他們認為心理疾病就是沒有病,承認自己是心理疾病就等於說自己沒有病,而沒有病我怎麼會難受。或認為承認自己是心理疾病就意味著自己是裝病,難道我傻,我要裝病,我明明身上難受,不是裝的,怎能是心理疾病。還有人認為承認自己是心理疾病就不需要治療,沒有病還治要治嗎?
  • 什麼樣的人群容易患神經官能症?
    神經官能症感情豐富、細膩、敏感、警惕、多疑、缺乏安全感、個人慾望強烈、思維能力發達、內省力強、做事執著、道德感強、紀律性強。這就是神經官能症,檢查沒有器質性損傷且還能讓我們渾身不舒服的一種病症,它的出現說明身體健康已不在,應儘早做好防範和治療。 微信搜索「心臟神經官能症」每天關注好文不迷路!
  • 老年人「心病」如何醫?
    老年人「心病」如何醫?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題:老年人「心病」如何醫?  新華社記者俠克、田曉航  近年來,隨著老齡人口不斷增多,其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的不僅是基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也正成為一項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