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在泰坦星上產生氧氣的微生物,有多難?

2020-12-05 澎湃新聞

製造在泰坦星上產生氧氣的微生物,有多難?

2020-05-29 1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美國參議員蘭德·保羅發推表示:「這麼多億萬富翁,為何不掏出1000萬美元,讓科學家創造出一種能夠生產氧氣,能在泰坦星(即土衛六)冰冷的甲烷湖泊中繁衍的生物呢?」

製圖:馬特·科林斯(Matt Collins)

撰文 | 史蒂夫·米爾斯基(Steve Mirsky)

翻譯 | 紅豬

2018年6月,《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顯示在極端紅光中培養的含有葉綠素的藍藻(也叫「藍細菌」)也能實現一定的光合作用,雖然這種光線能量很低。

不久後,《宇宙》雜誌(Cosmos)就報導了這項發現,刊登了一篇精彩的文章,標題是《突破極限:藍藻能將火星改造成地球嗎?》(Pushing the Limit: Could Cyanobacteria Terraform Mars?)。導語是:藍藻可在極弱的光線下實現光合作用,這項發現對天體生物學頗有啟發。

2020年1月19日,美國肯塔基州參議員蘭德·保羅(Rand Paul)在他的一條推特中引用了這篇文章並寫道:「雖然總有人大驚小怪地預測氣候變差,但人類或許能再生存數億年。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著手在合適的行星或衛星上創造大氣了。」不久,他又發了一條推特:「這麼多億萬富翁,為何不掏出1000萬美元,讓科學家用遺傳學方法創造出一種能夠生產氧氣,能在泰坦星(即土衛六)冰冷的甲烷湖泊中繁衍的生物呢?」

這些想法讓我覺得有些,呵呵,滑稽。首先我知道,一個物種不可能存在數億年時間。其次,創造一種生物來改造土星的衛星泰坦,就算有可能成功,投入的成本也必定超過某個億萬富翁的這點小錢。

於是,我聯絡了埃默裡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兼地質學家安東尼·J·馬丁(Anthony J. Martin)。他指出人類的另一個物種尼安德特人「只存在了大約35萬年就滅絕了」。而我們智人物種還得再努力個幾萬年才能趕上他們。

接著,我又寫信給愛丁堡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史蒂夫·布魯薩特(Steve Brusatte)。他回信說:「即使我們再存活1000萬年,那也創紀錄了。我想不出有任何物種的壽命能達到那樣的長度。1000萬年之前,就連人類的譜系都尚未產生,那之後又過了幾百萬年,我們的祖先才和黑猩猩分家。」

再說說第二條推特。2016年確實有人在科學美國人網站上寫了一篇博文,說泰坦星可能是太陽系中第二宜居的地方(在某些方面超過了月球和火星)——但那都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我對於這個用廉價轉基因微生物在泰坦星上生產氧氣的想法很感興趣,於是寫信給了一位行星生物學家。對方回信(他要求匿名)說:「我知道保羅參議員不是行星科學家,顯然他也不是經濟學家,但我認為他去做搞笑家肯定很有前途。我可以用長篇講座介紹泰坦星的大氣密度,或分析向甲烷混合物中添加游離氧的危害,但我不知道講這些有沒有用。」這位科學家也提到了「找到一種能在94K(-179.15℃)的氣溫中生產氧氣的光合細菌」是如何困難。

然後我又收到了唐納德·坎菲爾德(Donald Canfield)的來信,他是南丹麥大學的一位地球科學家,也是《氧氣:40億年歷史》(Oxygen: A Four-Billion-Year History)一書的作者。他是這麼寫的:「據我們所知,一切生命都需要水。如果我們要找的是不依靠水繁衍的生命,那就得大大拓寬對於生命存在條件的理解。這樣的發現將是基礎性的,並將大大超越我們目前關於生命的認識。對發現者來說獎金倒不算什麼了,因為他肯定會得諾貝爾獎。」

我前面說了嗎?地球在中晚元古宙的那些硫化海洋被稱作「坎菲爾德洋」(Canfield Ocean),這就是了紀念他的貢獻。坎菲爾德繼續寫道:「我覺得更明智的做法是用懸賞激勵科學家創造另一種光合生物,它最好能生產大量氫氣(以此提供能量),或是大量生新型微生物產塑料,或者是其他有用的氫氧化物(作為其新陳代謝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樣看來,如果要暢想能幫助人類的新型微生物,那還是想幾種有用的好。

原標題:將泰坦星改造為生命家園,可行嗎?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漫威,為什麼奇異博士等人在泰坦星能呼吸?而且全宇宙都說英語
    你好,我是「動漫大叔」鋼鐵俠和奇異博士能夠在泰坦星呼吸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泰坦星有氧氣。為何漫威電影宇宙中,外星球會有氧氣,小編與大家共同分析一下:泰坦星毫無疑問有氧氣:其實,關於「泰坦星」的大氣問題,不需要討論,我們就可以得到答案。鋼鐵俠和奇異博士作為標準的地球人,顯然不論多麼強大,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也是無法生存的 。
  • 為什麼說「泰坦星」上極有可能存在生命?
    土衛六也被稱為泰坦星,可能看過漫威的小夥伴都知道這是滅霸的家鄉,它距地球大約14億km,如此遙遠的距離,以至於太陽發出的光,都需要大約80分鐘才能到達泰坦星。其實說它是衛星呢,但它的體積卻不小,它是太陽系第二大衛星,體積僅次於木衛三,比八大行星中的水星還要大上幾分,所以聽它是衛星,可不要覺得它很小。
  • 探尋地外生命不止火星,土衛六(泰坦星)有山有水有大氣
    美國作為航天霸主,面對兩年才有一次的探火窗口期,怎會無動於衷。他們的「毅力號」火星車已整裝待發。人類探測火星,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在火星上尋找到地外生命。哪怕最後只是發現低等微生物,也不枉我們這半個多世紀的不懈與堅持。如果我們把眼界放寬,不只局限於行星、死盯著火星。在太陽系中有一顆星球,它能孕育生命的概率甚至高於火星。
  • 產生地球10%的氧氣!海洋中的塑料汙染減少製造氧氣的生物數量
    你可能認為這只是我們吃的魚的問題,但海洋塑料似乎還有另一個主要影響:它們可能會減少地球上製造我們呼吸的氧氣的生物體的數量。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最近在《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塑料汙染對一種名為原綠球藻的細菌的影響。這些生物體非常重要,因為它們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 探尋地外生命不止火星,土衛六(泰坦星)有山有水有大氣
    哪怕最後只是發現低等微生物,也不枉我們這半個多世紀的不懈與堅持。如果我們把眼界放寬,不只局限於行星、死盯著火星。在太陽系中有一顆星球,它能孕育生命的概率甚至高於火星。在這顆球上有山川、有河流、還有與地球一樣的大氣循環系統。這顆星球就是土衛六。
  • NASA 計劃 2020 年在火星上製造氧氣
    在 NASA 眾多的計劃中,想要利用名為 MOXIE 的一項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設備,將微生物帶到給火星。這些微生物只有一個目的:在這顆紅色星球的表面上製造氧氣,並收集用來呼吸。在接受 Futurism 採訪時,Lightfoot 說:「為了人類未來的能力,下一個將要到火星的登陸器,火星 2020,有一個實驗,要在火星上實際嘗試製造氧氣。」
  • 泰坦星有片地下海洋
    泰坦星有片地下海洋泰坦星是土星的最大衛星,天文學家已經發現這顆衛星不一般,它有稠密的大氣層,有複雜的天氣變化,地表還有湖泊和海洋
  • 泰坦星是否有生命?計算出來的奇怪外星人
    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                                                     土星的衛星——泰坦星(土衛六),缺乏土衛二、木衛二那樣的全球性海洋,也沒有相對溫和的星球氣候。  泰坦星上面的湖泊,充滿了甲烷和乙烷,全球溫度都在零下150攝氏度左右。一直以來,科學家認為泰坦星不可能存在生命。
  • 太陽系內或許存在著外星生命,探訪神秘的泰坦星
    大氣層泰坦星的大氣層與地球大氣層相比更加濃厚和渾濁,從宇宙中根本觀察不到這顆星球上的地貌特徵。,與地球上的雨水循環現象極為相似生命的可能有人稱泰坦星像是地球的孿生兄弟,而與地球如此相似的這顆星球,有沒有可能同樣存在著生命呢?
  • 產生乙烯的微生物新途徑,有望為生物製造塑料等提供原料
    漬水土壤中的微生物會產生高水平乙烯,這對作物和牧草有不良影響。《科學》雜誌8月28日報導,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和俄亥俄州立大學(OSU)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產生乙烯的微生物途徑,有望為生物製造塑料、冷卻劑和日用品提供原料。研究人員在文中揭示了無氧或缺氧土壤中微生物產生乙烯的方式,以及保護作物免受高水平乙烯傷害的途徑。此外,該研究還概述了一種未知的細菌產生甲烷的方式。
  • 科普:是誰製造的氧氣,氧氣到底是從何而來?
    氧氣瀰漫在地球的大氣層中,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著其高度而逐漸下降,也就是越遠離地面空氣越稀薄,同理,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也就越低。去過高原的人往往會有這種體會,在海拔幾千米的高原或是山峰上,呼吸會變得很困難,這就是因為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下降所造成的缺氧症狀。那麼有人或許會問,是誰製造的氧氣,氧氣到底是從何而來呢?
  • 泰坦星在未來會成為人類的太空殖民地嗎?
    說到泰坦星,你會想到什麼呢?滅霸的故鄉?
  • 泰坦星— —遠方的生命線索
    沒錯,這正是我們在土衛六上看見的物質。「這或許就是大自然的秘方,漸漸地,生命可能從其中誕生。」——克裡斯·麥克於是可能發生的是——非常簡單的化學反應:甲烷池中暢遊的小蟲,通過「進食」氫氣和乙炔,釋放出甲烷和能量。這使大氣中瀰漫著甲烷。而某種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可能藉助能量將其重新分解為乙炔和氫氣,如此循環。
  • 在火星上製造氧氣或成現實
    據美國太空網28日報導,美國科學家通過研究彗星如何產生氧分子,設計出了一個反應器,在其中,他們用二氧化碳(CO2)撞擊金箔,獲得了氧氣。他們表示,新技術有望助力未來載人火星探索。  火星距離地球非常遙遠,所以能在火星上製造氧氣可節省大量金錢和精力。
  • 科學家說:土星的「泰坦星」上可能有外星生命?
    去年,康乃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推測在土星最大的衛星「泰坦」上有我們所不知道的生命存在。他們假設在這寒冷、充滿液態甲烷的環境有可能會出現可進行代謝、複製或做任何地球上生命可以做到的細胞(以甲烷為主的無氧細胞)。
  • 製造一枚氫彈究竟有多難?
    原標題:製造一枚氫彈究竟有多難?  自從美國第一次氫彈試驗成功已經過去60年有餘,而至今也只有四個國家(俄羅斯,法國,中國和英國)能夠獨立製造一枚這樣的武器。近期朝鮮宣布自己的氫彈試驗成功,但是你目前完全可以將金正恩的吹噓拋之腦後。
  • 在火星上製造氧氣的新方法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在火星條件下製造氧氣的新方法,這一發現可能有一天會幫助火星上的太空人,這一方法似乎比美國宇航局的「毅力號」火星車測試的效率高出25倍,該探測器將於2月登陸火星。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宇航局的程序有任何問題。
  • 泰坦星可能真的有生命?NASA:探測器有新發現,必須去看看
    不過,由於木星離太陽比較遠,所以泰坦星離太陽也比較遠,所以泰坦星的溫度非常低,其表面溫度低至-179.15℃,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這樣的溫度是極低的。雖然這一顆天體的溫度極低,但是卻被高度懷疑有生命體的存在,即泰坦星可能是一顆生命星球。
  • 泰坦星可能真的有生命?NASA:探測器有新發現,必須去看看
    不過,由於木星離太陽比較遠,所以泰坦星離太陽也比較遠,所以泰坦星的溫度非常低,其表面溫度低至-179.15℃,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這樣的溫度是極低的。雖然這一顆天體的溫度極低,但是卻被高度懷疑有生命體的存在,即泰坦星可能是一顆生命星球。
  • 為什麼美國航空航天局想要向泰坦星發送探測艇?
    儘管NASA的卡西尼號飛船自2004年來已經飛越過它好幾次,甚至在2005年1月將惠更斯號探測器降落於泰坦星之上,科學家們依然想要擁有對於泰坦星更進一步的認知。其中的一種想法是發射一顆探測艇去探索泰坦星的外星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