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個旋式鑄造單晶爐研製成功

2021-01-09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訊 (記者寇勇)世界首個旋式鑄造單晶爐日前在江西賽維集團研製成功。該旋式鑄造單晶爐由中國科學院陳仙輝院士團隊和光伏老牌企業賽維集團技術團隊合作研製,由多晶矽鑄錠爐改造而成,單爐矽錠重量可達1200千克。經測算,相比傳統直拉單晶矽, 旋式鑄造單晶爐生產鑄造單晶的成本要低20%,耗能也僅為前者的23%。業內人士認為,該成果表明我國光伏裝備研製水平邁上了新的臺階。

多年來,光伏發電以多晶矽、單晶矽電池為主。近年來,單晶矽電池以較高的光電轉換率,在市場上逐步趕超多晶矽電池。單晶矽電池市場份額從2016年不到20%發展到如今接近90%,但單晶矽電池尤其是傳統直拉單晶的生產成本也較高,因此,大幅降低單晶矽成本是降低單晶矽電池乃至光伏發電成本的技術關鍵。

據了解,鑄造單晶矽技術結合直拉單晶矽和鑄造多晶矽的優點,具有轉換效率高、成本低的優點,同時光衰減低,是光伏晶體矽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但存在低單晶比例和低出材率的國際性科技難題。2019年,陳仙輝針對鑄造單晶矽疑難問題,首次提出了旋式鑄造生長方式。賽維集團國家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團隊和陳仙輝院士團隊通力合作,解決了旋式鑄造過程中的各個技術難題,成功研製出世界首個旋式鑄造單晶爐。

國家四青人才、國家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賽維技術研究院院長鄒貴付教授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旋式鑄造單晶爐全單晶出材率達56.8%,性價比競爭優勢明顯。他說,去年我國單晶矽產量23.8萬噸,如果全部換成旋式鑄造單晶爐來生產,可以在光伏發電減排的基礎上,再減少38.3億噸碳排放。

相關焦點

  • 世界首個旋式鑄造單晶爐研製成功
    當日,世界首個旋式鑄造單晶爐研製成功。該旋式鑄造單晶爐由陳仙輝院士團隊和賽維技術團隊合作研製,由多晶矽鑄錠爐改造而成,單爐矽錠重量可達1200kg,經測算,相比傳統直拉單晶工藝,旋式鑄造單晶爐製造的單晶成本大幅降低20%;同時,可以改造、升級多晶矽企業現有的多晶矽鑄錠爐,盤活多晶矽鑄錠設備資產,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
  • 可降本20%,全球首個旋式鑄造單晶爐研製成功
    12月22日,賽維舉行世界首個旋式鑄造單晶爐研製成功慶典儀式。據悉,該旋式鑄造單晶爐由陳仙輝院士團隊和賽維技術團隊合作研製,由多晶矽鑄錠爐改造而成,單爐矽錠重量可達1200kg。跟目前大部分企業所採用的多晶矽鑄錠爐相比,賽維研製的旋式鑄造單晶爐具有產量高,同時旋式鑄造生長,熔體對流充分排雜好,溫度場分布均勻生長應力小,實現了鑄造單晶矽的高單晶比例高出材率生長,成本低的優點。根據賽維內部測算,該旋式鑄造單晶爐可實現降本20%,進一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進入降低組件價格。
  • 首個旋式鑄造單晶爐問世
    本報訊 (記者 葉偉) 日前,世界首個旋式鑄造單晶爐研製在江西賽維集團成功,將有望大幅降低光伏發電成本。  據悉,該旋式鑄造單晶爐由中科院陳仙輝院士團隊和賽維技術團隊合作研製,由多晶矽鑄錠爐改造而成,單爐矽錠重量可達1200千克,實現了鑄造單晶矽的高單晶比例高出材率生長。
  • 首個旋式鑄造單晶爐研製成功 大幅降低光電成本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世界首個旋式鑄造單晶爐在賽維研製成功。該旋式鑄造單晶爐由陳仙輝院士團隊和賽維技術團隊合作研製,由多晶矽鑄錠爐改造而成,單爐矽錠重量可達1200kg。經測算,相比傳統直拉單晶工藝,旋式鑄造單晶爐製造的單晶成本大幅降低20%;同時,可以改造、升級多晶矽企業現有的多晶矽鑄錠爐,盤活多晶矽鑄錠設備資產,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旋式鑄造單晶爐一改直拉單晶傳統工藝,是一項單晶製造行業顛覆性技術革新。鑄造單晶技術比傳統直拉單晶更適合HIT高效電池,且成本大幅降低。
  • 世界首個旋式鑄造單晶爐研製成功,有望大幅降低光伏發電成本
    世界首個旋式鑄造單晶爐在賽維研製成功,該旋式鑄造單晶爐由多晶矽鑄錠爐改造而成,單爐矽錠重量可達1200kg,經測算,相比傳統直拉單晶工藝,旋式鑄造單晶爐製造的單晶成本大幅降低20%。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旋式鑄造單晶爐一改直拉單晶傳統工藝,是一項單晶製造行業顛覆性技術革新。
  • 世界首個旋式鑄造單晶爐研製成功 我國光伏裝備研製水平邁上新臺階
    歲末年關,世界首個旋式鑄造單晶爐在江西賽維集團研製成功。該旋式鑄造單晶爐由中國科學院陳仙輝院士團隊和光伏老牌企業賽維集團技術團隊合作研製,由多晶矽鑄錠爐改造而成,單爐矽錠重量可達1200kg。
  • 我國成功研製ITER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研製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極向場6號線圈(PF6線圈)竣工交付,將通過海運方式運送至法國ITER現場。
  • 世界首臺永磁懸浮旋轉機械研製成功
    一種能替代機械軸承的永磁軸承可解決這一問題,我國近日研製成功世界首臺永磁懸浮旋轉機械。一種能替代機械軸承的永磁軸承可解決這一問題,我國近日研製成功世界首臺永磁懸浮旋轉機械。專家表示,「這是一場新的機械革命」,其意義在於理論上的重大突破——把科學界百年認為的「永磁懸浮不可能穩定」原理變為「能夠穩定」的現實。由江蘇大學設計、蘇州申華低溫成套設備有限公司和江蘇大學機電總廠等聯合研製的永磁軸承透平機,日前成功進行滿負荷試驗,轉速初步達到2萬轉/分鐘。
  • 「華龍一號」首臺核能發電機研製成功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6日對外宣布,由東方電機為中核集團福清核電站5、6號機組研製的首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華龍一號」半轉速汽輪發電機成功通過了「型式試驗」,全部指標達到和優於設計要求。
  • 我國首個ZnO納米棒場效應電晶體研製成功
    我國首個ZnO納米棒場效應電晶體研製成功
  • 科學網—我國研製成功世界首臺永磁懸浮旋轉機械
  • 瑜伽體式細節詳解:下犬式中,大腿到底是外旋還是內旋?
    我們應該這麼做:雙手大魚際、大拇指指腹和中指指腹向下壓墊子,讓小手臂內旋;然後穩定住小手臂不動,啟動肌肉力量,把大手臂向外旋。使小手臂和大手臂之間好像擰毛巾一樣的,一個像內一個像外,增加手臂的穩定性和力量。這就是細節的,你看別人做下犬,你也擺個下犬的樣子,但是肌肉細微的精準動作,你並不知道。
  • 國際首個集成化量子頻率轉換晶片在濟南研製成功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近日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供圖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近日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 國內首臺硬軸直拉爐成功生長出8英寸矽單晶
    8月23日,浙江晶盛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晶體實驗室傳來好消息,由公司研製開發的國內首臺硬軸直拉爐成功>生長出首顆8英寸矽單晶。而此次晶盛機電硬軸直拉爐的成功研製,則為國內大矽片行業提供了有力的裝備保障。預計到2021年,公司還將繼續推出12英寸硬軸直拉矽單晶爐,為國產大尺寸矽片產業騰飛助力。  這也是晶盛機電長期專注於半導體矽單晶生長裝備研發的結果和必然方向。
  • 西工大研製的世界首顆12U立方星搭載長徵七號發射成功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人民網西安6月26日電(張偉)6月25日,西北工業大學研製的世界首顆12U立方星「翱翔之星」,搭載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成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翱翔之星」是國際上首顆12U立方星,是西北工業大學自主研製的第一顆微小衛星,主要任務是開展地球大氣層外光學偏振模式測量,為偏振導航技術的研究提供數據支撐。未來該系列衛星還可應用於伴飛巡視、對地遙感、數據中繼等領域。這次上天的「翱翔之星」重量大約10公斤,運行於350千米近地軌道,在軌壽命約為3個月。
  • 世界首臺超高解析度光電子能譜儀研製成功
    記者從中科院了解到,首臺能量解析度優於1毫電子伏特的超高解析度光電子能譜儀在中日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研製成功,科學家們還首次直接觀察到化合物的超導電子態。這一重大科學成果發表在2005年的《物理評論快報》第94卷上。
  • 中科院: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工程大型超導磁體系統首個部件
    中科院: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工程大型超導磁體系統首個部件 帥俊全/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7-07-26 16:17
  • 基於MSP430的質子旋進式磁力儀設計
    引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6265.htm  質子旋進式磁力儀主要供地面磁法勘探,用於鐵礦及其他金屬礦床的普查、
  • 我國研製成功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圖片來源:安徽日報 徐旻昊攝9月20日,有著「人造太陽」之稱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的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極向場6號線圈(PF6線圈)在安徽省合肥市竣工交付,其將通過海運方式運送至法國ITER現場。同時,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正式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