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也能考古?兩個目標兩大手段,探索不一樣的植物世界

2020-12-17 花卉網

植物也能考古?兩個目標兩大手段,探索不一樣的植物世界

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各種研究相繼而出,考古作為時代的秘密也不例外,而出自考古一脈的植物考古更是成為植物界的隱秘,這一陌生詞彙可能不為人所知,植物考古有何不同?又有什麼手段?今天小花就來講講植物考古的那些手段。


植物考古不難理解,表面意思就是,研究與考古學文化相關的古代植物遺存的學科,是考古學文化的分支。而植物考古的最終目的,其實是解決考古學研究中的偉大目標:全面復原人類社會的歷史問題。植物考古學存在兩大研究對象,一是大植物遺存,二是植物微小遺存。


大植物遺存可以理解為通過簡易工具或肉眼對可觀察到的碳化植物種子,通過鑑定其種屬。再進而分析古代人類生業、生計方式,文化、政治對飲食和作物栽培有哪些影響,不同環境下的人類如何選擇作物栽培等。

而植物微小遺存有植矽石、澱粉粒、孢粉等,植矽石可進一步觀察無法用肉眼看到的植物遺存,而澱粉粒可以鑑定植物遺存,孢粉則可以探討環境考古。下面就講講植物考古有哪些手段。


一、浮選法

除了一些特殊的埋藏環境,如極乾燥地區或長期被浸泡的地點外,絕大多數的植物遺骸,之所以能在土壤裡保存,主要是因為在前期進行焚燒變化為炭得以儲藏。因其物質較小獲取難度大,所以就有了浮選法。

浮選法分為兩種一種為水波浮選儀,一種為小水桶浮選法。水波浮選儀通過儀器,將植物炭通過篩洗逐一篩選,分為粗篩和細篩,粗篩將體積大的物質篩住,小的流出篩孔至細篩部分也被稱為輕浮部分,也就是我們所要的篩選結果,粗篩篩選的稱為重浮法,包含很多難以發現的細小文化遺物,如骨骼陶片等。小木桶浮選法非常簡易,只是通過桶中放水不停攪拌使碳化物質浮起,反覆直至沒有碳化物浮起再用其篩網篩晾。


二、植矽體分析法

植矽體指的是某些高等植物,通過複雜吸收形成的二氧化矽顆粒。植矽體分析法,就是建立在原地沉積和形態上的差異等獨特優勢,從而分析大小形狀或種類來推斷母體植物的種類,復原被古代環境、農業活動以及探索人類活動影響的古代植物。矽體存在於很多文化層中,可結合矽體來了解當時的文化面。

如通過矽體來發現商末周初時期,存在較為發達的稻作農業。不僅如此,其原理還可以見矽化穎片表皮植矽體的發現,再結合現代樣本加以分析,進而表明有小麥的種植。然而切割形態的植矽體首次發現後,將為古代植物切割帶來新的認識及啟示。植矽體還可用以分析當時氣候及所處環境等。但植矽體分析法也有各種程度鑑定不準確的弊端,只得慢慢發展。


依小花來說不管是什麼手段對於植物考古而言,都是經過長時間的磨合所鍛鍊出來的適用方法。而其所出現的缺補只能使時間慢慢調整改進。植物考古學的存在揭秘了古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對於現代極具意義,希望逐漸傳播廣為人知。那麼今天小花對於植物考古學的內容手段的介紹,你都了解了嗎?

相關焦點

  • 植物考古農業起源啟發人類澱粉食用史
    農業是指人類利用植物和動物的生長發育過程獲取生活資源的生產行為,廣義的農業就是所謂第一產業,包括以自然生物為生產對象的所有產業,例如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狹義的農業僅包括種植業和由種植業提供飼料來源的家畜飼養業。農業起源研究涉及的是狹義的農業,狹義農業的核心是種植業,種植的對象是植物,所以最能反映古代農業起源過程的實物證據應該就是通過考古發掘出土的植物遺存。
  • 沙漠裡這種像章魚一樣的植物,一生只長兩片葉子,卻能活1000年
    如果問你能活1000年的植物是什麼,可能很多人會說是仙人掌。眾所周知,仙人掌是我們平常所見的生存能力最強的植物。其實,雪靈谷要告訴你的是,能活1000年的植物不是仙人掌,而是這種植物。在非洲納米比亞和安哥拉邊界的納米布大沙漠中,生長著一種奇異的植物,名叫千歲蘭。顧名思義,這種植物可以在乾旱的沙漠中生活上千年。
  • 科普 | 探索植物世界——紅樹林的秘密
    深圳市中小學生「探索植物世界」主題調研社會實踐活動是由深圳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牽頭,市婦促會秘書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博士孟宏女士帶隊
  • "不一樣"的植物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喧鬧繁忙的工作中,偶爾抬起頭,是秀木挺拔、鳥語蟬鳴,還是驟雨打荷葉、細雨滴梧桐,抑或是金黃色的銀杏葉重重疊疊、翠綠色的高山榕鬱鬱蔥蔥。自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以來,人類就從未停止對世界探索的腳步。
  • 探索植物的秘密世界,由此打開→
    探索植物的秘密世界,由此打開→ 2020-11-12 14: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追尋那些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總導演李成才如此感嘆,「我們無法小覷那一棵小草,無法以居高臨下的姿態,俯視那些任由我們擺布的植物。可以說,當我們走近植物的生命,便開始了重新理解世界與萬物的旅程。」2018年1月,經過幾個月的籌備,主創團隊開始中國植物探索之旅。  出發。他們進入神農架原始森林,這片位於中國湖北省西部的群山,海拔超過3000米。
  • 植物也開葷!世界上六大食肉植物,胃口好到能吞牛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植物除了每天喝露水,吸吸陽光以外,有的也是可以吃肉的。這些食肉植物不僅能吃一些昆蟲,有的還能吞下一頭牛!那麼今天花花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世界上有名的食肉植物都有哪些吧。
  • 世界上最奇特的六大植物,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當我們還在抱怨生活單調無趣的時候,不妨去探索探索那些未知的世界。有時候真的不是這個世界不夠精彩,而是我們把自己拘禁在了一個狹小的天地裡,勇於探索未知,不做井底之蛙。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上最奇特的六大植物吧。
  • 孢子植物--藻類植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常見的藻類植物,了解其生活習性、形態結構和營養方式。  2、了解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以及它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經濟價值。  能力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
  • 科普:為什麼試管裡也能培育出植物?為什麼單個細胞能長成植物?
    到目前為止,隨著組織培養技術的發展,已有250多種植物的器官或組織,甚至體細胞可以離開母體,在試管內的無菌培養基上生長、繁殖,最後形成完整的植株。這些在試管裡培育出的小植株不僅有草本植物的菸草、水稻、小麥、茄子、菠蘿等,也有木本的小樹苗如柑橘、楊樹、三葉橡膠、桉樹。現在,培育試管小植株已成為人們獲得良種的重要手段。
  • 世界上最常見的種子植物,帶你了解每一種植物的特徵
    地球上大多數植物都是能夠生產種子的種子植物,多到什麼程度呢?首先從數量上來看,種子植物大約是非種子植物的十倍,我們每天都會吃到種子植物,米飯、西紅柿、豌豆、水果等等。不僅如此,我們身上穿的漂亮衣服也是種子植物做成的,比如棉和亞麻,甚至連我們住的房子,也少不了種子植物的幫忙,比如橡樹、松樹等。所有種子植物都有兩個基本特徵,體內具有維管組織,能利用種子進行繁殖。
  • 植物幹細胞兩大基因「星星」相「吸」
    植物幹細胞研究不僅是植物發育生物學的核心研究命題,也是作物分子遺傳改良和植物生物技術產業化的重要基礎。STM與WUS是調控植物幹細胞發育的兩個明星基因。  距離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張憲省團隊第一次發現STM蛋白與WUS蛋白之間可能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已經過去整整8年了。8月25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該團隊關於植物莖端分生組織發育調控機制的成果。
  • 植物幹細胞兩大基因「星星」相「吸」
    植物幹細胞研究不僅是植物發育生物學的核心研究命題,也是作物分子遺傳改良和植物生物技術產業化的重要基礎。STM與WUS是調控植物幹細胞發育的兩個明星基因。距離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張憲省團隊第一次發現STM蛋白與WUS蛋白之間可能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已經過去整整8年了。8月25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該團隊關於植物莖端分生組織發育調控機制的成果。
  • 把「中國植物」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工作之後,他因為一次演講來到武漢大學,碰上一個講述植物與人類關係的展覽,催生了他拍攝植物類紀錄片的想法。  通過《草木緣情》,他了解了一些植物大數據,他清晰地記得「第一本詩歌總集《詩經》中一共出現了136種植物」,人們總愛借物抒情。他時常告訴自己,「這些偉大的中國植物應該被鏡頭記錄,應該得到尊重。
  • 植物開花時間為何早晚不一?科學家解開植物開花時間調控的「奧秘」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自然界很神奇,不同植物開花時間早晚不一樣,到底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在調控開花時間?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這個「奧秘」。有研究發現,FRIGIDA (FRI)和FLOWERING LOCUS C(FLC)是抑制植物開花的兩個關鍵基因,兩者在植物體內表達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植物是否具有春化需求。
  • 盤點《植物大戰殭屍2》必備的十大植物top10
    《植物大戰殭屍2》一路奇妙時空之旅,隨著世界不斷增多,挑戰也愈演愈烈,今天去這個世界,明天在那個世界,這會挑戰這個「boss」,一會就要去攻克其他的困難關卡,每到這個時候,就感覺力不從心,世界這麼多,這麼大,困難不斷升級++++++,到底著重培養哪些植物才能一直立於不敗之地呢?到底怎樣才能刷著火鍋吃著瓜,悠哉悠哉的指點「僵山」呢?!
  • 給植物起名很簡單?
    正如《植物與帝國:大西洋世界的殖民地生物勘探》一書中所寫:「18世紀植物命名法成為帝國的一項工具,將植物從本土的文化語境中剝離出來,置於歐洲人最容易理解的知識框架裡。隨著現代植物學的興起,一種特殊的歐洲命名體系隨之發展起來,將世界植被原本多樣化的地域性和文化特質統統吞噬。」換言之,林奈命名法不但是生物學的突破,也是「歐洲中心論」觀念的體現。
  • 世界十大食肉植物,這些植物居然吃肉
    1、好望角茅膏菜好望角茅膏菜(學名:Drosera capensis),是生長在南非的一種食肉植物。好望角茅膏菜比捕蠅草的功效更好,因為它上面由粘性觸鬚覆蓋,伺機捕獲降落在它上面的昆蟲,堪稱世界上90多種食蟲植物中的翹楚,在植物界中素有"狩獵之王"的美譽,這種罕見的植物原產於南非的好望角省。
  • 「考古中國」不斷探索未知
    宋新潮:「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在《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首次提出,主要以考古和多學科、跨學科合作研究為主要手段,重點組織實施中國境內人類起源、文明起源、中華文明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和發展、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等關鍵領域考古項目,全面、科學地揭示中華文明歷史文化價值和核心特質,探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促進文明比較研究,以考古學實證中華文明發展歷程,凝聚民族共識,堅定文化自信
  • 三個你不知道的植物秘密!我的世界植物大盤點!
    相信各位玩家在《我的世界》中國版生存或者創造模式中會遇到很多的植物、水果和蔬菜等等那麼這些植物、蔬菜和水果都有些什麼作用以及特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