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公眾號文章的推送規則已經改成了不按照發布時間排序,所以為了大家能夠準時收到我們的文章推送,請記得猛戳右下角的「在看」,並點擊公號主頁右上角的「 ... 」將 程式設計師極客實驗室 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每一篇精彩的推送啦~
來源:機器之心
幾天前,毅力號著陸火星的消息吸引了全球的關注,藍色星球對星辰大海的探秘是如此令人著迷。不過,遺憾的是,一直以來我們都只能通過模擬動畫了解火星車著陸的過程,無法看到真實視頻。今日,NASA 滿足了我們,毅力號著陸的高解析度全彩真實視頻公開!3 分鐘左右的視頻顯示了毅力號最終下降的全過程:從 21.5 米寬的降落傘視角,到毅力號向火星降落時的橙色風景,直至火星車 6 個車輪降落在布滿巖石的平坦表面,塵土飛揚。「這是我們第一次能夠藉助太空飛行器,看到「自己」降落在另一個行星的表面上。」NASA JPL 負責該任務的項目副經理 Matt Wallace 說:「也就是看到毅力號如何成功登陸火星 Jezero 地區的。」首先,從上方,NASA 的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了降落時的碎片:廢棄的降落傘,隔熱罩以及其他部件,這些碎片散布在 Jezero 地區。而這張照片由 NASA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顯示了毅力號著陸地址。圖源:NASA / JPL-Caltech / Arizona University。毅力號地面任務經理、JPL 的 Jessica Samuels 說:「毅力號上所有系統都已經過安全檢查。上周末,它打開了高增益天線,以便與地球進行更有效的通信,並舉起了裝有攝像機的高桅杆,以查看周圍環境。」毅力號的導航攝像機拍攝的初始圖像被拼接成 360 度全景圖,顯示了遠處的遠古三角洲。該三角洲是 NASA 向火星 Jezero 地區發射毅力號的原因,因為其中的巖石可能包含超過 35 億年前的微生物生命的化石證據。毅力號目前距離該三角洲約 2 公裡。自降落後,毅力號已捕獲了許多有關火星周圍環境的圖像,並將其傳送回地球。這幅全景圖是由其中六幅單獨的圖像拼接而成。可以看出,著陸點附近地面上的巖石有幾種不同的類型。該項目副科學家 Ken Williford 說:「可注意到它們有不同顏色,紋理和色調。」地質學家小組將進一步研究巖石,以了解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包括當氣體從熔融熔巖中爆炸時附近巖石是否形成孔洞。這將使科學家能夠整理該地區的地質歷史。毅力號上的麥克風捕獲了每秒 5 米的陣風。除了 NASA 先前將 InSight 探測器地震信號轉換成的音頻,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在火星上錄製的音頻。在未來的幾天裡,毅力號將開始短距離的前行,然後伸展、測試裝有科學儀器的機械臂。在接下來的數月、數年中,毅力號還會走得更遠,鑽取並收集各種巖石樣本,並最早在 2031 年將它們帶回地球。參考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0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