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轉旋翼飛行器在保證固定翼高速巡航的前提下,兼具旋翼飛行器的垂直起降能力,起降受場地限制較小,有很高的靈活性,在各個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領域。說起這種飛行器,很多人可能就會想起美國的V-22「魚鷹」,魚鷹具備操作安靜、遠距滲透性佳的特點,運載能力與體積重量有較好平衡,是執行特種作戰任務的理想機型。
在天津直博會上,中國有一款裝備了16個螺旋槳的電驅動旋翼飛行器初次亮相就賺足了眼球,被網友稱之為「中國魚鷹」飛機,也讓全球見識到了中國在旋翼飛機領域的新突破。這款飛行器模型在外觀上最明顯的就是兩對機翼上,對稱安裝的16個電驅動旋翼。擺脫了複雜的機械傳動改用電驅動方式,這讓飛行器的維護更加簡單。
V22魚鷹在1989年首飛,2006年才正式服役,在此期間多次發生機毀人亡重大事故,即便是在列裝之後,其事故率也是高的嚇人,可見傾轉旋翼直升機的技術研發難度之大。我國對傾轉旋翼機的研製起步就晚,但也在秘密進行,最早出現在珠海航展上的傾轉旋翼直升機,被取名為「藍鯨」。 「藍鯨」為四傾轉旋翼構型,商載達到20噸;巡航速度538千米/時;航程3106千米。在科研人員的構想中,「藍鯨」採用可收放起落架,具備垂直起降和滑跑起降能力
有了風洞基礎,中國在旋翼與機翼的氣動彈性耦合穩定性、動力學和飛控技術、變直徑傾轉旋翼動力學技術等領域取得決定性成果,在四旋翼傾轉旋翼設計上取得關鍵進展。我國已經在旋翼直升機領域奮起直追。很多人覺得,傳統直升機發展到現在已進入了瓶頸期,在現有體量和技術條件下,難以有效提升運載和機動能力。但是由於技術複雜,傾轉旋翼機的可靠性和經濟性仍然不如傳統直升機,環境適應性也不夠強大。短期之內還是沒辦法替代傳統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