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程碑意義!湖南首次發現洞穴魚類金線䰾

2021-01-08 瀟湘晨報

本報長沙訊 12月13日,記者從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獲悉,近日在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的一條地下河中發現了季氏金線䰾屬魚類,此為湖南省魚類的新記錄種,也是全省範圍內發現的第2種具有典型洞穴生存習性的魚類。季氏金線䰾的發現,對於我省魚類資源研究,特別是洞穴魚類資源研究具有裡程碑意義。

據悉,近日中國水電十四局在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開展涔天河左幹1渠隧道施工時,意外打穿了當地的一條地下河,大量泥漿從地下河湧出,導致隧道施工被迫停止,施工人員在隧道口的泥坑中發現1尾已死亡的魚類,遂上報當地漁政,漁政人員與湖南省畜牧水產事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取得了聯繫,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立刻組織有關科研人員趕赴現場,對該魚類進行初步鑑定,確定為金線䰾屬魚類。由於施工隧道內淤泥太深,無法對該地下河開展進一步的考察,科研人員只好對當地其它的地下洞穴進行了考察,在附近的其它洞穴和出水井除發現了金線䰾的幼魚外,還發現了越南隱鰭鯰、異華鯪、無斑南鰍、麥穗魚、中華鰟鮍等魚類。

經室內進一步測定,確定了該金線䰾屬魚類為季氏金線䰾,其分布地主要在廣西境內的地下河中,涔天河左幹1渠隧道位於湖南與廣西梧州交界處,此處地下水資源豐富,分布有眾多地下洞穴和泉眼,當地居民稱當地的泉水中時常可以湧出多種魚類,特別是每年的端午前後,但近些年來卻越來越少。季氏金線䰾在當地俗稱油魚,其體型側扁;頭、背交界處逐漸隆起,至背鰭起點稍前達體最高點;須2對,較發達;眼較大,圓形;全身被細鱗,鱗長橢圓形,覆瓦式排列;側線完全,側線鱗明顯大於側線上、下鱗。季氏金線䰾主要生活於地下洞穴中,偶爾遊出洞外,為適應地下洞穴黑暗的生存環境,體色偏淡,呈淡黃色。金線䰾屬魚類分布範圍狹窄,資源稀少,彌足珍貴,開展其種質及棲息地保護研究屬當務之急。

據釋,分布於湖南省的洞穴魚類資源非常稀少,此次在江華縣發現的季氏金線䰾為湖南省魚類的新記錄種,也是全省範圍內發現季氏金線䰾的發現,對於湖南省魚類資源研究,特別是洞穴魚類資源研究具有裡程碑意義。這是第2種具有典型洞穴生存習性的魚類,之前發現的湘西盲高原鰍,湖南省北部的湘西自治州龍山縣為其唯一的分布地。

瀟湘晨報記者黎棠 通訊員歐東升

相關焦點

  • 湖南首次發現金線䰾,水生生物名錄又添新成員!
    紅網時刻12月13日訊(記者 王義正)12月13日,紅網時刻記者從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獲悉,日前在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發現了疑似金線䰾魚類的實體標本,近日經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確認為金線䰾屬魚類,系湖南首次發現。
  • 雲南阿廬古洞再現珍稀瀕危盲魚透明金線䰾
    至2006年,全世界已發現典型的洞穴魚類多達107種,而中國以31種名列首位,主要分布在廣西(15種)、雲南(9種)、貴州(6種)、湖南(1種)。生活於雲南阿廬古洞暗河中的透明魚,早在500多年前的《阿廬洞記》中就有記載,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洞穴魚類的確切文字記錄。
  • 中國洞穴魚類金線䰾全基因組成功解譯
    一些典型的洞穴魚類通常具有十分獨特的形態特徵,如全身透明,眼睛退化,觸鬚伸長,使得其如外星生物一般神秘而可愛。以往的調查表明,中國是世界上典型洞穴魚類分布最多的國家,而且還有大量的新物種未被發現,中國西南喀斯特地區是一個全新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但是,與傳統的洞穴模式生物墨西哥麗脂鯉(Astyanax mexicanus)相比,中國的洞穴魚類科學研究卻非常有限。
  • 滇池金線䰾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全省共分布有魚類13目43科199屬629種,其中土著種594種、外來種35種,全球僅分布於雲南的共有255種,魚類種屬居全國第一,約佔中國淡水魚類總數的40%。在雲南省629種魚類中,珍稀瀕危魚類99種。中華鱘、達氏鱘、大頭鯉、大理裂腹魚、滇池金線䰾、胭脂魚等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 科研人員在雲南阿廬古洞發現金線䰾幼魚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魚類組和雲南大學雲南省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雲南瀘西縣旅遊局、瀘西縣阿廬古洞風景區管理處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深入阿廬古洞的地下暗河中,考察透明金線䰾的資源狀況。科研人員攜手到未開發的玉筍河上遊、下遊和觀音洞等洞中深入考察,尋覓透明金線䰾的蹤跡。在稀薄的空氣,千奇百怪的鐘乳石和黑暗幽深的洞穴河水中,科研人員苦苦尋覓,最終捕獲了5釐米左右的兩條透明金線䰾幼魚,其全身通體透明,身上血管清晰可見,鰓部鮮紅,一呼一吸,非常漂亮。
  • 雲南省發現兩個魚類新物種 具有重要意義
    新物種華吸鰍 記者 付興華 攝中國日報網消息:昨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在整理採自於李仙江流域華吸鰍魚類標本時,發現了兩個新物種,並命名為李仙江華吸鰍和大口華吸鰍。新發現的兩個物種採自李仙江流域,位於普洱市江城縣和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的交界處。據陳小勇副研究員介紹,早在2003年,因為要建設土卡河水電站,研究人員到李仙江流域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調查。從那時起,就陸續在李仙江流域採集了幾批魚類標本,當時就發現華吸鰍似乎有所不同,可能涉及多個種類。但當時由於沒有開展相關研究,這批標本就一直存放在標本館裡。
  • 中法科考隊在廣西發現盲魚盲蝦等罕見生物
    新華社南寧1月24日電(田書宇)來自中國和法國的15位科考人員近日在廣西河池市進行了為期9天的洞穴科學考察活動。科考隊深入河池市轄區的8個洞穴,發現了一批具有開發和科考價值的精美自然洞穴和珍稀罕見的盲魚、盲蝦等水生物。  河池市金城江區為大石山區,在地質學上是典型的喀斯特峰叢窪地和峰林平原地貌。
  • 中法科考隊溶洞探險 發現盲魚盲蝦等珍稀水生物
    從1月12日到1月20日,來自法國和中國的15位科考人員,在河池展開了為期9天的洞穴科考活動,發現了珍稀罕見的盲魚、盲蝦等水生物。  9天的活動中,科考人員共深入河池市境內的八個洞穴。像這種稀有的洞穴盲魚,學名叫金線䰾,就是在拔貢鎮大莫村岜臘洞中發現的。
  • 海口五源河首次發現瀕危野生動物花鰻鱺
    本報7月21日訊(記者龍易強)今天上午,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例行的生態監測項目中,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花鰻鱺的現身讓參與監測的專家和志願者激動不已,這也是在海口五源河魚類生態監測中的首次發現。
  • 阿勞卡紅寶野生孔雀魚,對命名有裡程碑意義的孔雀魚
    這篇文章我們來介紹鱂魚家族孔雀魚系列,裡面一個原生孔雀魚的品種,而這個原生孔雀魚的品種其實是有,裡程碑意義的。它就是,阿勞卡紅寶野生孔雀魚。為什麼說它有裡程碑的意義呢?大家可以注意它的命名,阿勞卡紅寶野生孔雀魚。這種孔雀魚,原先的原產地就是來自委內瑞拉阿伯雷州的阿勞卡河。
  • 洞穴科考 四川首次發現幽簾蟲 幼蟲分泌出的絲線像是掛著的「珠簾」
    原標題:洞穴科考 四川首次發現幽簾蟲  幽簾蟲的「珠簾」  8月21日龍門山探訪洞穴後  地下洞穴內,不時能碰見暗河、瀑布,探洞人員發現了一種馬陸——此前在洞外從來沒有見到過;更深的地方,燈光照過去發現一片「珠簾」,像是《阿凡達》電影裡發光的枝條,趙力介紹,這是幽簾蟲在四川首次被發現,也是國內首次拍到其視頻。
  • 科學家首次發現溫血魚類——月魚
    科學家首次發現一種溫血的魚類——月魚,改寫我們生物學教科書中的「魚是冷血動物」的概念。這種月魚有恆定的體溫,平均肌肉溫度比周圍水溫高五度。據《華盛頓郵報》5月14日報導,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科學》雜誌最近一期發表研究論文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首次發現身體內完全流淌著溫熱血液的月魚。報導說,這項新發現改變了教科書中魚類是冷血動物的概念。
  • 「九章」量子計算機的裡程碑意義
    而這臺以「九章」命名的量子計算機同樣具有裡程碑意義: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牢固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證明量子優越性,被認為是量子計算從理論到實踐「裡程碑的轉折點」。何為量子優越性?
  • 四川首次記錄到「洞穴蟻甲」
    不過,這次文章描述的3個新種對他來說很不一般:3個來自四川洞穴內的蟻甲新種,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到的洞穴蟻甲。蟻甲體長在0.5-5.5mm之間,甚至不及一粒米長,若非有意識地尋找,是很難在溶洞內與它們相見的,加上國內洞穴探索的小眾,這些都解釋了「四川首次記錄它們」為何來得這麼晚。
  • Nat Comm丨導致洞穴盲魚視覺退化的首個基因
    責編 | 酶美洞穴魚是指在自然狀態下,其生活史的全部或部分階段必須在洞穴或地下水體中完成的魚類,缺少洞穴或地下水體環境,其生活史不能正常完成。由於洞穴獨特的黑暗環境,魚類的生存受到了食物、定位 和繁殖等方面的限制,洞穴魚類產生了一系列與之相適應的形態特徵並能遺傳給下一代,其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視覺系統和色素系統退化消失。
  • 湖南齊雲峰國家森林公園首次發現龍蝦花(組圖)
    攝影:扶任飛紅網時刻10月14日訊(通訊員 扶任飛)日前,湖南齊雲峰國家森林公園的工作人員在巡查時發現該園的三臺山片區和南華片區海拔960米以上8萬餘畝林地中的小溪兩岸,發現每隔幾米或幾十米便盛開著一朵朵、一叢叢的龍蝦花。這種生存了上億年的「植物活化石」,成了湖南齊雲峰國家森林公園又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