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論壇一圓桌討論:奮力戰「疫」 提升引導服務能力

2021-01-09 人民網

分論壇一圓桌討論:奮力戰「疫」 提升引導服務能力(人民網記者馬天翼 攝)

人民網深圳12月24日電 (記者燕帥 宋心蕊)全國黨媒網站高峰論壇暨全國黨媒網站總編輯看鹽田活動於12月23日至24日在深圳鹽田舉辦。本屆論壇主題為「深度融合、一體發展——加快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在24日下午舉辦的「分論壇一:奮力戰「疫」 提升引導服務能力」的圓桌討論中,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傳媒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黃楚新擔任主持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網絡部政治委員吳定雄、環球網執行總編輯石丁、東方網政務管理中心主編姚莉莉、揚州報業傳媒集團黨委委員、揚州日報副總編拾景炎作為嘉賓參與了討論。

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傳媒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黃楚新(人民網記者馬天翼 攝)

黃楚新認為,各黨媒網站採用多種表現形式呈現戰疫一線,結合前沿技術,用可視化的形式極大滿足了群眾對於疫情信息的需求。創新形式、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的融媒體報導,提高了傳播效果,有效提升了引導服務能力。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網絡部政治委員吳定雄(人民網記者馬天翼 攝)

吳定雄認為,戰疫期間,黨媒必須肩負起主流媒體的使命擔當,發揮好輿論引導的主力軍作用;必須更加注重統籌輿論引導;必須更加注重深入、融入一線,主動發聲,以快制勝;必須更加注重前後方聯動,各媒體合作、多力量協同。

環球網執行總編輯石丁(人民網記者馬天翼 攝)

石丁認為,當今,新媒體技術發展不斷迭代,媒體融合要有能夠保證團隊敏感洞察變化並及時決策的機制,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戰疫報導成功,關鍵在於媒體充分融合。環球網通過前後方聯動、跨部門跨平臺融合,向全球讀者傳遞真實信息。

東方網政務管理中心主編姚莉莉(人民網記者馬天翼 攝)

姚莉莉認為,地方主流媒體在戰疫期間,積極利用新傳播技術疊加區域播、視、報、網、端、微等傳播渠道,與基層社會傳播網絡深度融合,通過調度區域資源,提供本地化信息、政務、生活等多功能服務,與用戶形成廣泛、深入的連接,打造社會治理與溝通的樞紐。

揚州報業傳媒集團黨委委員、揚州日報副總編拾景炎(人民網記者馬天翼 攝)

拾景炎認為,媒體不僅是記錄者,更應是連接器、服務員。黨媒也應注重讓「一個人變成一支隊伍」,提筆能寫,舉手能拍。媒體融合應堅持守正創新,要看得準,抓得牢。

點擊查看2020(第五屆)全國黨媒網站高峰論壇專題

掃碼查看「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平臺」

(責編:燕帥、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2020外灘金融·上海國際股權投資論壇 圓桌論壇分享四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12月11日,第十四屆「外灘金融 上海國際股權投資論壇」(2020 SIPEF) 於上海順利舉行。本次論壇邀請到了相關政府領導,股權投資領域專家,金融資本行業大咖,中小企業創始人等眾多嘉賓,除了嘉賓大咖的主旨演講外,現場還設立了主題多元,內容精彩的四場圓桌論壇,各位論壇嘉賓旁徵博引,揮斥方遒,資訊豐富,場面火爆。
  • 圓桌論壇: 北美雲計算趨勢
    拿雲時代執行董事&首席戰略官 檀林作為主持人,Cloudera聯合創始人兼CTO Amr Awadallah,Cloudera聯合創始人Dave Nielsen,Magor Communication副總裁 David Brown以及中加層雲基金創始合伙人Richard Reiner作為嘉賓,共同展開一場圓桌論壇,主題為北美雲計算趨勢探討。
  • 浙江農林大學舉辦博新學術論壇 引導學生提升學術抱負
    浙江農林大學舉辦博新學術論壇 引導學生提升學術抱負發布時間:2020-11-24 18:42:05 Tue  來源:杭州網杭州網訊「克氏原螯蝦俗稱小龍蝦,現在已經成為很重要的經濟水產動物,我知道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小龍蝦生命力很頑強,能在很惡劣的環境下生存。
  • 「醫學倫理與醫患的幸福」圓桌論壇成功召開
    陽光訊(於蓮 記者 鄭亞雷 ) 「醫學倫理與醫患的幸福」圓桌論壇(「中國抗疫精神暨醫學人文課程思政建設與公共衛生應急能力提升  論壇開始,主持人王明旭教授介紹了為什麼要討論「醫患幸福」:幸福是學習的過程,是內生的感受,是人生的終極目的。醫學倫理如何助力醫患得到幸福?
  • 首屆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輿論引導能力建設年會在江西分宜開幕
    12月4日,2020「首屆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輿論引導能力建設年會」在江西省分宜縣開幕。年會以建設「融媒體+」,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輿論引導能力跨越式提升為主題。200餘名業界大咖與嘉賓集聚,一同解讀縣級媒體融合改革發展趨勢,共同探討縣級融媒體創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話題。
  • 首屆世界會計論壇召開 智能財務引發最熱討論
    在本屆論壇上,新科技革命促生的智能財務成為熱門話題,管理會計依舊是專業領域的核心詞彙,全球經濟一體化中的會計責任是全世界會計人共同的思考重點,而會計職業道德則是與會嘉賓激烈討論中的至上守則。> 關鍵詞一:管理會計,一把「金鑰匙」 從嘉賓發言中可以看出,「管理會計」依舊是會計領域的核心議題之一。
  • 「意識、腦與人工智慧」圓桌論壇在浙江大學舉行
    4月26日下午,浙江大學學科會聚系列論壇之「雙腦計劃」——「意識、腦與人工智慧」圓桌論壇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舉行在討論環節,來自哲學、計算機科學、神經與腦科學、心理學等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意識、腦與人工智慧」三大研究領域的交叉會聚發表觀點。
  •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中國百家經濟學重要期刊主編論壇」隆重舉行
    李稻葵呼籲,要以「政府與市場經濟學」分支開闢為契機,更好地總結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踐經驗,服務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李稻葵作主旨演講隨後進行的圓桌論壇由「經濟學期刊如何服務新時代學科發展」、「經濟學期刊如何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建設」、「中國期刊如何提升國際影響力」與「期刊與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四個專題組成。
  • 南開大學第三屆兩岸關係發展圓桌論壇成功舉辦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幹易茜 攝影 陳婉薇)2016年4月29日晚,由南開大學兩岸交流協會、臺港澳法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南開大學第三屆兩岸關係發展圓桌論壇於八裡臺校區學生活動中心305室成功舉辦。本次論壇就兩岸關係發展的時局、法治、經濟、社會等話題進行了討論。
  • 領導者如何提升判斷能力
    領導者如何提升判斷能力 擁有良好的判斷力,是一名領導者必備的技能之一。《紐約時報》了解到用戶對自我提升的渴望,於是策劃編寫了一系列改善生活各個方面的指南,每月推出一個全新的專題,涵蓋2018一整年,例如「如何變得有創意」指南以及「如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指南。《紐約時報》希望通過這份系列指南,能在一整年或多年裡帶給訂閱用戶一連串驚喜,讓他們了解到:這是《紐約時報》在這一年中要開展的工作,你應該堅持訂閱。
  • 南方財經國際論壇定於11月28日啟幕:後疫情時代全球資本抉擇與突圍...
    而「雙循環」戰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提出,意味著中國未來發展將會面臨新模式、形成新格局。有鑑於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學部委員高培勇將現場解讀「國內國際雙循環下的新發展格局」。近期曾就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從嚴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問題重磅發聲的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孫念瑞將現場演講。
  • 【人人圓桌】第七期:小團隊如何面對大公司的抄襲
    人人圓桌人人圓桌是在群討論的基礎上,通過篩選人員、限制討論時間的一種討論模式,以達到幫助新人成長、發散思路和學習交流的目的;而且因圓桌討論的特殊性,也能在討論中暴露出一些工作和思維上的問題,避免工作時再次犯錯。
  • 第四屆「中國社會風險治理高層論壇」在京召開
    &nbsp&nbsp&nbsp&nbsp圓桌論壇一主要由長期從事社會治理實務工作的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圍繞社會風險治理的「當前形勢分析」展開,夏誠華主持。同時引導了輿論走向,在開展國際輿論鬥爭,維護國家形象和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精準醫療與醫養健康產業發展」圓桌論壇在濟召開
    12月3日下午,由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管委會具體承辦的「精準醫療與醫養健康產業發展」圓桌論壇,作為「復旦·山東創新發展論壇」平行論壇之一,在山東大廈中華廳舉行。該圓桌論壇由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管委會副主任李建華主持,並做了《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暨康養名城建設》的主題演講。
  • 世界VR產業大會14場分論壇精彩集萃(下)
    除了大咖雲集的首日主旨演講和主論壇,大會還安排了14場平行論壇,百餘位演講嘉賓圍繞產業生態、投融資、5G、人工智慧,以及AR/VR在製造、教育、影視、動漫等領域的應用展開了深入討論。14場分論壇場場爆滿,精彩紛呈,《中國電子報》分兩期介紹分論壇的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 第四屆「中國社會風險治理高層論壇」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召開
    參會嘉賓合影上午的主論壇分為兩個圓桌論壇進行。圓桌論壇一主要由長期從事社會治理實務工作的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圍繞社會風險治理的「當前形勢分析」展開,夏誠華主持。陳智敏認為我們國家信息化技術的迅速發展是大數據優勢充分發揮的基礎,有效提升了快速反應能力。未來要重點關注大數據在收集、存儲、管理和使用等環節的風險。
  • 聚焦全球科學抗疫 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一文了解→
    聚焦全球科學抗疫國內外科學家、專家匯聚一堂開展和討論關於公共衛生、青少年教育、生態文明等話題這場重要會議還有什麼你不了解的?一文閱讀↓什麼是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起的專門為促進公眾科學素質而召開的全球性會議。
  • 寧夏科技館館長劉玉傑應邀參加第30期文津圓桌論壇
    近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第三十期文津圓桌系列論壇在新華社新聞大廈召開,本期議題為科研經費使用與科學普及。寧夏科技館館長劉玉傑應邀參加了本次論壇。劉玉傑結合寧夏科技館免費開放的情況,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問題和建議: 第一、科技館免費開放需要做好安全和服務工作。寧夏科技館建築面積2.96萬平米,展廳面積1.2萬平米。自從免費開放以後,參觀人員倍增。今年五一節第一天的人數就達到5000人,暑假以後每天平均達到6000人,周末達到近萬人,免費的效果非常好。
  • 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分為四大板塊 共安排60餘場正式討論
    &nbsp&nbsp&nbsp&nbsp在當天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新聞發布會暨旗艦報告發布會上,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介紹,今年年會設置了「全球化與『一帶一路』」「開放的亞洲」「創新」「改革再出發」四個板塊,共計安排60多場正式討論。
  • 安徽:管好、用好引導資金助力科技創新能力提升
    科技成果轉化及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等方面投入,紮實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   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以下簡稱「引導資金」)對於改善地方科研基礎條件、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何發揮好省級對引導資金的統籌作用,把資金管好、用好,是各級財政、科技部門普遍關注的問題。安徽省財政廳、科學技術廳在今年修訂出臺了《安徽省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管理實施細則》。記者就《實施細則》相關問題採訪了安徽省財政廳等有關單位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