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於蓮 記者 鄭亞雷 ) 「醫學倫理與醫患的幸福」圓桌論壇(「中國抗疫精神暨醫學人文課程思政建設與公共衛生應急能力提升」系列活動之新編 0013)於11月27日晚舉行,五位嘉賓在主講老師王明旭教授的組織和主持下,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250餘名臨床專業研究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醫學人文課程。
課堂開始之前,一曲西安交通大學一附院的原創歌曲《醫心不忘》讓許多同學安靜坐下,悉心觀看。「都是一個戰壕的戰友,病魔才是咱們共同面對的一方」,「你把命都交給我了,我所做的絕不只是還給你一張處方」,「你若安好,就會有明天,我和你同悲呼吸共喜相互所依」,動人的歌詞、激昂的旋律讓同學們聽到了醫患之間心心相印的吶喊。
論壇開始,主持人王明旭教授介紹了為什麼要討論「醫患幸福」:幸福是學習的過程,是內生的感受,是人生的終極目的。醫學倫理如何助力醫患得到幸福?這次課程是創新的嘗試,不再只由教師為同學們授課,而是將患者、醫生和律師請進醫學生的課堂,為醫學生講述「醫學倫理與醫患的幸福」。
陝西省委黨校前副校長溫標從對父親去世的記憶說起,以一名患者和患者家屬的身份嚴肅地探討了一段時間以來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指出了人民對健康的需求提高、醫療改革過程中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媒體的快速曝光以及一些醫患個體的不當行為共同造成了醫患矛盾與醫患衝突,因此,在全社會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不是醫生醫院單獨能夠做到的,而是整個社會的責任。溫老師最後深情寄語醫學生們:不僅只有眼前醫患關係的緊張,醫學職業中一定會有醫患關係和諧幸福的詩與遠方。
永嘉信律師事務所律師、陝西省法學會衛生法學常務理事宋麗律師介紹了自己從事醫療健康法的歷程,從自己辦理過的訟訴案例對大家提出了諄諄告誡:一定要規範診療程序,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自己與患者的權利和義務界限,學會嚴格尊重病人的權利和自主,學會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最後,宋麗律師依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感慨:在許多國家,醫生與律師是收入比較高的職業,但是,律師的幸福感卻遠遠不及醫生。醫生的幸福感主要來源於對於工作的奉獻,診療的成功,患者以及家屬給予的正面回饋。最後宋麗律師做出許諾:願意以自己的執業生涯保障所有的好醫生以及未來的好醫生一路平安。
接下來發言的尚進老師具有雙重身份,他既是一位傑出的乳腺外科醫師,同時也是一名醫事法律師,擔任陝西省法學會衛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尚進老師與同學們分享了他如何以一個普通醫生的角度來看待法律,也分享了他如何以一名律師的角度來看待醫生。尚進老師與同學們詳細地分享了自己父親膽囊炎手術的曲折經歷,也分享了自己作為醫生救治病人的動人故事。
作為律師,他始終思考著醫學與法學的相通之處,並將自己的領悟與同學分享:這兩個學科都是問題導向,都是思辯學科,都是實踐學科,都是證據為王,都是懷疑一切。醫學保障人的生命與健康,法律保障人的自由與財產,這些都是人所不可或缺的。最後,尚進老師說:「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醫者的幸福就來源於對於工作的奉獻,對於患者的關愛,祝福大家未來『醫帆風順』、『醫路順風』!」
第四位嘉賓,西安市癌症康復協會的志願者總隊長馬復榮老師是一位康復十餘年的癌症患者,她為同學們講述了十幾年來患者之間守望相助、互相撫慰、互相支持的故事,介紹了志願者們的事跡。志願者們以自身的經歷關懷焦慮脆弱的病友,真正做到了「用生命陪伴生命,用生命溫暖生命」。馬復榮老師也介紹了自己在漫長的患病經歷以及照顧患病親人的過程中所經歷過的好醫生,告訴在座的醫學生們:哪怕是醫生的一個眼神、一句簡單的話語,一次輕輕的撫摸,也可以給患者巨大的溫暖和力量,對於患者來說,能和醫生合影是巨大的幸福,對於志願者來說,醫生和護士的肯定就是對於志願者工作的最大的鼓舞,是志願者前進最大的動力。
最後,馬復榮老師提出一個建議:如今的醫學教育中儘管有實習,但仍然是以醫者身份參與醫務活動;能不能給醫學生增加一門必修體驗課——去做一名患者,提著住院的生活用品進入病房,穿上病號服,作為一名患者在病房中或趟著或坐著,和患者在一起,接受醫生的查房、詢問,感受護士在病房走廊穿梭忙碌的身影,也許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感受。
第五位嘉賓,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長安區醫院副院長和新穎從醫德醫風建設的角度講了精彩的一課。和新穎院長從「德」字說起,為大家拆解了「德」的內涵,教導大家要目正、心正、行正;和院長介紹了我國的醫德規範和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醫德規範的基本點是仁和廉潔。和院長為大家講述了「仁」的要求和意義,指出:醫者的幸福來自於「愛心、奉獻、勞動、成功」,患者的幸福來自於醫生做到不分長幼、不分貧富、相互尊重、平等對待。當醫生自身做到德與仁,患者感受到德與仁,醫生與患者自然會感受到幸福。最後,和院長用「德技雙馨、醫患幸福」八個字作為對醫學生的勉勵和祝福。
儘管時間已經很晚,論壇仍然進行了互動環節,在座的同學們也紛紛激動地表達著自己的收穫與感想。本課程的同學們對各位嘉賓表達了誠摯的感謝,感激嘉賓們分享了如此珍貴的人生經驗,也分享了自己在從醫過程中的感動與困惑的時刻;特地趕來聽課的延安大學護理學研究生李丹陽發言表示:相信醫學生可以用青春和熱情改善醫患關係,成為醫患關係的催化劑,自己以後一定以幫助患者為行醫理念,將患者當做自己的夥伴一樣去治癒他們。
主持人王明旭教授為論壇做出總結:醫患共同體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在論壇的最後,王明旭教授想嘉賓贈送了證書和2020年度的《中國醫學倫理學》雜誌,並與嘉賓溫馨合影。
此次論壇是「中國抗疫精神暨醫學人文課程思政建設與公共衛生應急能力提升」系列的第13次活動。這一課程系列是西安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王明旭教授響應2020年8月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為了全面提升新時代研究生教育質量,培養複合型、創新型、實踐型人才而採取的開創性舉措。王明旭教授邀請來自醫療健康領域各個專業、各類職業的精英模範為同學們進行講授和交流,讓醫學生及早接觸醫療健康各個領域的實務內容,從而拓寬視野、參與組織、增長才幹。
《醫學倫理與人際溝通》是醫學人文課程的核心課程,也是醫學研究生教育中的核心課程。王明旭教授依託西安交通大學課程思政專項研究項目,基於數十年的教材編撰和教學經驗守正創新,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設計課程,在為同學們講授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思維方法的基礎上將價值引領的思政內容融入課程,力爭培養出聽黨指揮、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醫療鐵軍。同時,課程積極創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根據醫學生的實踐需求和興趣有針對性地設計課程內容,將校外專家導師引入課堂,以圓桌論壇的形式豐富內容、加強同學們的參與,讓醫學倫理教育真正成為為我國醫療衛生人才隊伍鑄精神、塑靈魂的課程。
儘管已經深夜,同學們依然不舍離去,與嘉賓們熱烈交流。課後同學們紛紛表示,這樣的形式有趣、有用、有溫度,嘉賓們既從自己豐富的職業生涯中為大家提供了豐富的技巧和經驗,更為大家進行了真實而有力的理想信念教育,讓大家對於「醫患的幸福」為具體鮮活的理解,為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提供了方向和力量。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葉丹同學告訴老師:這節課讓她真正意識到成為一個好醫生需要具備太多的能力,而自己願意在這條道路上,循著前人的腳步,激勵前行。
與會嘉賓表示,以這樣的形式開展課程對於醫學生來說非常重要,醫學倫理學的最終目的在於指導實踐,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同學們從問題出發,更早、更多地接觸實踐中的回答,在參與中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對醫學倫理的認識和理解從書本知識升華為感性的、實踐的認識,從而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培養紮實理論基礎和決策能力。
本次會議由《中國醫學倫理學》雜誌、健康報社、中國衛生法學會、醫師報社、人民衛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國家庭報等共同主辦,西安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醫學倫理與人際溝通」課程組、陝西省保健學會品牌建設與健康傳播專委會、哈爾濱醫科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共同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