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野柳「女王頭」風化50年對照圖出現
臺灣野柳遠近馳名的 「女王頭」,脖子一年比一年細,未來恐面臨斷頸危機,上月北海岸一場暴雨,民眾見女王頭下方出現一道裂痕,擔心她提前「斷頭」,北海岸及觀音山風景區管理處提出對照圖,證明裂痕是巖石節理已存在40多年,近年女王頭風化速度沒有異常。
-
旅遊要趁早,4000年的女王頭將來有可能看不到了
「女王頭」是臺北野柳公園最負盛名的景觀,由於它的頸部修長、臉部線條優美,神態像極昂首靜坐的尊貴女王,大家才特別稱它為「女王頭」。經過大自然的洗禮,侵蝕、風化而形成的嶙峋奇巖,這個神似鸚鵡。蘑菇頭。化石。燭臺石。
-
長年風化侵蝕致 野柳"女王頭"面臨斷頭危機(圖)
」長年受風化影響頸部越來越細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
臺灣野柳「女王頭」風化嚴重 5到10年或斷頸
圖為研究人員在野柳巖石上實驗。來源:臺灣「中央社」 中新網5月27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野柳女王頭面臨斷頸危機,研究團隊試圖以奈米科技補強巖石,經9個月實驗未能成功。女王頭頸部因風化嚴重越來越細,有研究推測恐在5到10年內斷頸。 北海岸及觀音山風景區管理處表示,基於野柳「女王頭」斷頸危機逐年逼近,自2011年起,委託臺灣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授謝國煌研究團隊,研究奈米科技補強巖石。
-
搶救野柳女王頭 是否人為幹涉自然風化見解不一
圖/北觀處提供 圖片來源:臺《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5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為搶救搖搖欲墜的野柳女王頭,臺灣「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風景區管理處委託臺大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所教授謝國煌,以「納米塗料補強巖石技術」測試女王頭附近的蕈狀巖,目前雖可提升巖石硬度,仍需克服化學藥劑產生的白化現象,盼能維持原有色澤。
-
臺灣著名景觀「女王頭」5年內恐「斷頸」
據報導,超過4000年屹立不搖的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不堪自然風化,頸圍已從2006年的144公分至今縮為126公分,專家預測,如果持續風化5年內恐斷頸。是讓女王頭「自然風化」還是「人工護頸」,臺「交通部觀光局」表示,將交由全民投票決定。「觀光局」統計,野柳地質公園2012年入園遊客高達269萬人次,創下歷年紀錄。「農委會」林務局「臺灣十大地景」月前出爐,野柳女王頭也名列第一,人氣爆表。不過,女王頭頸圍每年因自然風化縮減約2公分,頸部「愈來愈細」,且風化速度加快。
-
女王頭斷救還是不救?
讓它消失不是無情,景區保護不要盲目激進,尊重自然也是一種進步。超過4000年屹立不搖的我國臺灣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不堪自然風化,頸圍已從2006年的144公分至今縮為126公分,專家預測,如果持續風化5年內恐斷頸。是讓女王頭「自然風化」還是「人工護頸」,臺灣相關部門表示,將交由全民投票決定。 據統計,野柳地質公園2012年入園遊客高達269萬人次,創下歷年紀錄。
-
野柳「女王頭」 海選「接班人」
這裡的石頭千奇百怪,有的像蘑菇,細長的脖子上面頂著個圓圓的石頭;有的像巨大的蠟燭臺;有的則像一塊塊被切割好的豆腐一樣整齊劃一。這其中尤以蕈狀石最為典型,數量也達180個之多。 在眾多的蕈狀巖當中,「女王頭」最奪人眼目。「她」有高高的髮髻,修長的頸項,優美的臉部線條,雍容尊貴的體態。
-
新北市地標 野柳「女王頭」脖子愈來愈細
野柳女王頭是遊客最愛(中評社 李文輝攝)東南網6月28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野柳位於臺灣北海岸和觀音山「國家風景區」內,行政區隸屬新北市萬裡區,是大臺北地區的後花園,因千百萬年造山運動、風化、侵蝕的交互作用,將巖層推擠出褶皺,逐漸形成蕈狀巖、燭臺石、姜石等地質奇觀,進而出現女王頭、仙女鞋、龍頭石、冰淇淋石等奇巖怪石,而有從海洋升起的城堡美名。
-
臺灣地質景觀野柳「女王頭」海選「接班人」
這裡的層狀沉積巖,歷經海浪侵蝕、巖石風化、地殼運動等大自然的洗禮,造就了鬼斧神工的各式景觀,比如蕈狀巖、單面山,比如燭臺石、豆腐巖。也就是說,這裡的山是半屏山,造型奇特,一邊極為陡峭,一邊極為平緩。這裡的石頭千奇百怪,有的像蘑菇,細長的脖子上面頂著個圓圓的石頭;有的像巨大的蠟燭臺;有的則像一塊塊被切割好的豆腐一樣整齊劃一。這其中尤以蕈狀石最為典型,數量也達180個之多。
-
臺灣野柳「女王頭」恐將「斷頸」 海選「接班人」
這裡的石頭千奇百怪,有的像蘑菇,細長的脖子上面頂著個圓圓的石頭;有的像巨大的蠟燭臺;有的則像一塊塊被切割好的豆腐一樣整齊劃一。這其中尤以蕈狀石最為典型,數量也達180個之多。 在眾多的蕈狀巖當中,「女王頭」最奪人眼目。「她」有高高的髮髻,修長的頸項,優美的臉部線條,雍容尊貴的體態。「女王」儀態萬方、風姿綽約,引得八方遊客慕名而來,2012年造訪野柳的遊客達到了269萬。
-
臺灣搶救野柳「女王頭」 護頸團隊大揭密(圖)
資料圖:圖為遊客在野柳地質公園觀賞「女王頭」。各種搶救奇招出爐 六成以上民眾想救女王頭但近年來,因風化侵蝕越來越厲害,使女王頭的「頸圍」在八年間縮短了18公分,專家學者預估將只剩5年壽命,甚至隨時都可能因強震或強風而應聲折斷。
-
臺灣野柳景區「女王頭」出現斷頸危機,大陸「國王頭」表示很傷心!
突出於北海岸的狹長海岬,經千百萬年的侵蝕、風化的交互作用,逐漸形成蕈狀石、燭臺石、姜石、壺穴、棋盤石、海蝕洞等地質奇觀,成為臺灣最負盛名的地質公園。造山運動擠壓時,在野柳的兩側推出兩道斷層,斷層帶破碎易受侵蝕,所以兩側凹入成灣,中間突出形成海岬。接下來,在海浪、雨水及風的侵蝕和地殼不斷的抬升下,形成野柳的奇巖怪石。
-
臺灣「女王頭」景觀恐「斷頸」 民眾盼修復
中國園林網12月25日消息: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已經有4000年歷史的野柳地標「女王頭」因不堪風化,恐怕在5年內就會面臨「斷頭」命運。根據「未來事件交易所」最新公布的行情價格,目前支持「盡力搶救留頭」意願偏高。
-
臺灣的名片,著名的女王頭,這個地質公園的石頭是世界奇觀之一!
這塊形狀像鯊魚的尾巴這些奇石是因為波浪侵蝕、巖石風化及海陸相對運動、地殼運動等地質作用的影響乃生成罕見的地形、地質景觀。著名的女王頭,它堪稱臺灣旅遊業的名片。女王頭雍容尊貴的形態,早已成為野柳地質公園的象徵。因其頸部修長、線條優美,神態極像昂首靜坐的女王,因風、雨等自然現象的侵襲,女王頭預計會越來越細,不久就會斷掉了!
-
臺灣著名景觀女王頭 斷或留將交給民調決定(圖)
臺灣著名景觀女王頭 斷或留將交給民調決定(圖) 臺灣野柳女王頭受風化侵蝕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野柳女王頭再過五年將面臨「斷頭」危機;該順其自然還是用奈米科技保護?臺灣「交通部」北觀處昨召開公聽會,學者與地方看法不同,女王頭的未來命運,將訴諸民調決定。
-
臺灣野柳的「女王頭」在海浪的侵蝕下會斷嗎?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每當遊客穿行其中的時候,畫面都更加的生動起來……我們必須說說「頭狀巖」,在億萬年的海水侵蝕作用下,軟軟的砂巖僅留下堅硬的結核,結核突出形成頭部,砂巖就像是頸部,隨著海浪的侵蝕及地殼的抬升,頸部越來越長,也越來越細,終有一天,頸部無法支撐頭部的重量而斷裂,結束頭狀巖的一生。
-
臺北風景「女王頭」25年後可能斷頭(組圖)
她的頸部瘦到直徑不到40釐米臺北縣1986年出版的宣傳照片上女王頭像頸部仍豐腴 大洋網訊 廣州日報報導,國際知名的臺北縣野柳風景區蕈狀巖「女王頭」,受自然風化影響,地質學家推估可能再過25年有斷頸危機,臺北縣「政府」為了延長女王頭壽命,去年委託學界進行「蕈狀巖風化問題處理」試驗報告,確認用藥劑可減緩風化速度
-
330萬島內外遊客搶看「野柳女王頭」 陸客逾6成
原標題:330萬島內外遊客搶看「野柳女王頭」 陸客逾6成 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去年遊客數達到330萬人次,比前年多出兩成,島內外遊客爭看女王頭。圖自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就是要看女王頭!」
-
修長細脖難以承載優雅的女王頭顱,此世界奇觀20年後即將消失
它是臺灣北部大屯山系延伸至海中的一處突出海面的岬角,長約1700米,因海浪侵蝕,巖石風化及地殼運動等作用,造就了海蝕洞溝、蜂窩巖、豆腐巖、燭狀石、蕈狀石、姜狀巖、風化窗等諸多世界級的巖層景觀,號稱世界十大最美海岸之一。野柳地質公園是臺灣東北海岸的一顆明珠,一處由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奇異岬角,最為人們稱道和讚不絕口的便是景區標誌性景觀——凸起於斜緩石岸上2米高的「女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