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科學大獎的副省長,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卻教年輕人這樣學習

2020-09-06 大山說大學

今天下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大獎公布,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該獎項。

有記者發現這位獲獎的中科院院士,同時擔任著遼寧省副省長職務,負責科技、衛生等工作。

盧柯的人生就像安了加速器,每一步都走得比同齡人更快更受矚目

仔細翻閱這位科學家的簡歷,下巴都會被驚掉:

他16歲高考超過甘肅省分數線60分進入南京理工大學,

1990年獲中科院金屬所博士學位,並因在此期間對非晶態金屬的晶化動力學及其微觀機制方面研究的出色成果,獲得首屆「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學金」

1995年剛30歲即成為博士生導師,獲得香港求是基金會「青年學者獎」

32歲擔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36歲出任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

38歲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發表學術論文350餘篇、國際會議特邀報告45次、專利25項;榮獲德國洪堡研究獎、國際亞穩及納米材料年會ISMANAM金質獎章及青年科學家獎、第三世界科學院技術獎、第三世界科學院TWNSO技術獎、橋口隆吉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如此加速的科學家卻並不是一路順風的

10歲時從2米高摔下來,差點被當成肝炎

6歲的時候,父親受迫害關進監獄,長達7年。母親用每月38.5元的工資,在甘肅偏僻的山區裡,無親無故,無依無靠,養育著3個孩子。

小時候的盧柯是個聰明孩子,但是調皮,10歲的時候,盧柯從2米高的梯田上大頭朝下摔下來,摔得頭昏嘔吐。當時正流行肝炎,母親以為他得了肝病,結果治了幾個月也不見好轉。看到母親著急的樣子,盧柯只好坦白了自己的「劣跡」。

10歲那次摔傷造成盧柯嚴重的腦震蕩,記憶力受損。母親領著他到處求醫,後來,把他帶到河南的一個老中醫那裡。直到上大學,他的藥還沒停下來。

他這樣教我們如何學習?

1.要清楚認識99%的失敗才只有1%的成功

盧柯說,你們所看到的成績只是我1%的工作,其餘的99%都是失敗,都是殘酷的現實。在我過去的研究中,經常會走到幾乎堅持不下去的時候。

但是每一次都會勇敢地承認自己失敗了。

失敗了,就放棄了,再換一個思路接著幹。

他說,失敗其實是科學工作的常態。跳高比賽是以失敗而結束的,科學工作則是用一次次的失敗來鋪路,以成功作為新的起點。當你有了一個靈感,鑽進了實驗室裡,半年,十個月,一年,甚至兩三年下來才有了結果,可結果與你預想的完全不一樣,當然沮喪極了。但工作就是這樣,你可以沮喪,可以暫時地消沉,但你不可以放棄你的目標。失敗了,證明這個思路不對,從某種角度看,它就是你到達終極目標的一個過程。

我經常對我的學生說,對自己的思維一定要有極強的信心,Nothing is impossible(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當然,這中間有一個心態調整的過程,但是必須調整到一個好的狀態,重新開始。

2.要做一個興趣廣泛,不循規蹈矩之人

在同學們眼裡,盧柯不是個死讀書的人。

盧柯很好運動,喜歡的項目很多,尤其好踢足球。當時他們叫他打後衛,可是不安分,踢著踢著就跑到中場了,再踢著踢著,又衝到前面去射門了。大家回頭一看,不好,後衛沒了,就趕緊叫他回去。

盧柯還特別喜歡攝影。那時,他從生活費裡省下錢買了一架二手的120照相機,成天挎著,令同學們好生羨慕,班裡組織活動時,他就給大家拍照,同學們都管他叫攝影家。

盧柯在班裡年紀雖小,但一入校就擔任班級團支部書記。張榮生老師說他在任支部書記期間工作認真負責,辦事穩重。他在任期間十分熱心搞活動,曾創意組織了一次在學校裡十分轟動的事:組織團員到列車上去做好事――打掃衛生、扶老攜幼。這件事後來還受到了學校的表彰。

大學同學說,盧柯是個不喜循規蹈矩的人,盧柯的一個經典段子現在還經常讓同學們拿出來樂一樂:盧柯喜歡運動,上大學時好踢足球。當時他打後衛,可是不安分,踢著踢著就跑到中場了,再踢著踢著,又衝到前面去射門了。大家回頭一看,不好,後衛沒了,趕緊把他叫回去。現在的盧柯喜歡打網球,每周都抽出時間跟專業水平的人打一兩次。盧柯說,網球運動給了他很多靈感。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不能成為一個死讀書的人!思維要開闊,要從日常生活中體會奧妙,將個人的困擾與興趣,做成專業,而不是人云亦云,書雲亦云,這樣是沒有多少前途的!

3.要做一個時間管理的人

他是個很有計劃性的人。

1984年底,當盧柯準備考研的時候,黃日華、翁美玲版的《射鵰英雄傳》開始播出,盧柯一集不落地看完,他有嚴格的時間表和工作計劃,每天工作到晚上10點,以後也一直恪守著這個時間表。

盧柯的同班同學張金梅女士說,上實驗課,盧柯每一次做實驗前都會仔細地想清楚實驗的每一個過程與步驟,所以每次實驗課,他總是能早早地就完成。這時,他要麼再想一些其他的實驗方式,要麼就幫女生完成實驗。

在學習上也是如此,因為入學成績較低,他就給自己做了一個計劃,要在一定的時間內趕上成績領先同學的水平。於是他每天晨跑時都會帶上英語詞典去背。他入學時英語是31分,但在大學裡,他的英語考試每次都在90分以上。

4.要珍惜大學時光,學好 專業基礎知識

盧柯坦言:「大學生活是最單純美好的,我們應該努力把握住這段時光,認真積累專業知識。大學時代是最好的學習時代,希望同學們抓住這個時代,努力學習,學好專業基礎知識,基礎知識是理論研究的根本,要為以後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礎。」

每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的科學啟蒙之路,都是源於大學時代的刻苦學習。

因為只有在大學,才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才有很好的良師益友!

相關焦點

  • 副省長榮獲科學大獎,曾是「最年輕院士」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獎金約700萬元。據悉,盧柯現任遼寧省副省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大獎委員會表示,盧柯因其開創性地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
  • 遼寧副省長盧柯獲科學大獎,曾是最年輕院士
    6日在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他16歲上大學,30歲當博導,2003年11月,年僅38歲的他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當時最年輕的院士。
  • 獲科學大獎的副省長,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開了加速的人生
    今天下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大獎公布,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該獎項。有記者發現這位獲獎的中科院院士,同時擔任著遼寧省副省長職務,負責科技、衛生等工作。
  • 遼寧省副省長盧柯獲「未來科學大獎」,獎金近700萬元,曾是最年輕中科院院士
    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6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4名科學家上榜。其中,獲得「物質科學獎」的盧柯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遼寧省副省長。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稱,「物質科學獎」獲得者盧柯,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 遼寧一名副省長獲科學大獎,獎金700萬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獎金約700萬元。盧柯現任遼寧省副省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因其開創性地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
  • 遼寧一名副省長獲科學大獎,獎金700萬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獎金約700萬元。盧柯現任遼寧省副省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 資料圖大獎委員會表示,盧柯因其開創性地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
  • 副省長榮獲科學大獎,獎金700萬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獎金約700萬元。長安街知事注意到,盧柯現任遼寧省副省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2003年11月,年僅38歲的他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當時最年輕的院士。2018年10月,盧柯獲任遼寧省副省長。此外,他還是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
  • 副省長、院士、科學大獎得主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使用方式不受限制。提高金屬材料的強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領域中最核心的科學問題之一。通常材料的強化均通過引入各種缺陷以阻礙位錯運動來實現,但材料強度提高的同時會喪失塑性和導電性,這導致了材料領域著名的長期未能解訣的材料強度與塑性(或導電性)的倒置關係。如何克服這個矛盾,成為國際材料領域幾十年以來一個重大科學難題。
  • 遼寧副省長榮獲未來科學大獎 獎金700萬元
    物質科學獎」,獎金約700萬元。大獎委員會表示,盧柯因其開創性地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盧柯在電話連線中說,感謝評委會認可其工作,自己從事的材料科學是很古老的學科,這一次獲獎是組委會對該學科的巨大鼓勵。
  • 中科院院士、遼寧副省長盧柯拿下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
    (遼瀋晚報)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 中科院院士、遼寧副省長盧柯拿下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將未來科學大獎頒發給他,是為了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 遼寧副省長拿下科學大獎,獎金約700萬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獎金約700萬元。盧柯現任遼寧省副省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因其開創性地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
  • 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遼寧副省長盧柯上榜獲獎百萬美元
    【僑報網綜合訊】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近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4名科學家上榜。其中,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是遼寧省政府副省長。據悉,這個創立於2016年的獎項,單項獎金高達100萬美元。遼寧副省長也是「最年輕中科院院士」 因克服金屬材料難題獲獎綜合上海澎湃新聞、中新社報導,北京時間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盧柯及其研究團隊獲獎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 副省長、院士、未來科學大獎得主!
    副省長、院士、未來科學大獎得主!大河報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 中科院院士、遼寧副省長盧柯拿下科學大獎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9月6日,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今天上午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教授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獲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紮根東北:遼寧副省長盧柯院士拿下科學大獎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嶽懷讓「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獎項的單項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
  • 「副省長獲科技大獎」,慎言這是「資源錯配」
    盧柯有兩種身份備受關注:他是四名獲獎者之一,這次獲得的是「物質科學獎」;他還是遼寧省現任副省長。「副省長獲科技大獎」,一時間霸佔了熱搜榜。「副省長拿下中國諾貝爾獎」的「反常」與尋常設立於2016年的「未來科學大獎」,已經是5次頒獎了,但今年因為巨額獎金和盧柯的「雙重身份」而格外受關注。要知道,未來科學大獎在我國素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能獲得該獎項的科研人員,也是深耕專業領域多年的專業領頭人。
  • 副省長獲科學大獎為專家型官員正名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使用方式不受限制。(9月6日 科學網) 儘管未來科學獎只是一個民間獎項,但大獎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所以其公正性和客觀性毋庸置疑。除了豐厚的獎金之外,這次的獲獎者盧柯因為其遼寧省副省長的身份而引發了廣泛關注。 副省長摘得未來科學大獎,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意外。
  • 副省長榮獲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盧柯現任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負責科技、衛生健康、體育等方面工作。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獲獎名單上有位副省長,還有兩位熟悉的老爺爺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項大獎獎金均為100萬美元,使用方式不受限制。內科血液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法國科學院外籍通訊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瑞金醫院終身教授,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名譽所長。他在醫學上的最主要貢獻是利用全反式維甲酸誘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細胞分化,在臨床上極大地提高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病人的完全緩解率和長期生存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