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器的誕生是哪一年?

2021-01-09 旅行熱門趣事

雷射器的誕生是哪一年?

從粒子數反轉到雷射器,中間僅僅只有一步之差了。可是這一步卻足足走了二十年。1940年前後,人們在實驗過程中已經觀察到粒子數反轉和激發態原子的受激輻射對入射信號的放大作用。但是,當時並沒有人立即去研究利用受激輻射光。阻礙人們前進的不是技術上的困難,而是缺乏創造性的思想,更為重要的是社會生產沒有迫切的需求。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無線電通信的發達和雷達的應用促進了無線電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對電磁波的研究從中短波擴展到微波波段。50年代初期,由於湯斯、巴索夫和普羅霍羅夫的創造性思想,發明了微波激射器(又叫微波量子放大器)。在研製微波激射器的基礎上,1958年,湯斯和蕭洛把微波激射器的原理擴大到光譜段,提出了雷射器的第一個理論方案,1960年,第一臺雷射器誕生了。

按照湯斯和蕭洛的思想,雷射器的中心是一塊工作物質,旁邊是光泵(譬如氙燈),工作物質的兩端裝有兩塊相互平行的反射鏡,構成一個光頻共振腔。什麼叫共振腔呢?舉個例子,收音機的喇叭箱是一個聲學共振腔。它對不同頻率的聲波有不同的響應,可以起到改善音質的效用。雷射共振腔可以類比於光波的「喇叭箱」。但它與聲喇叭箱形式不同,除了端面有兩塊反射鏡以外,側面是開的,常稱為「開式諧振腔」。由於這個特點,雷射共振腔不僅對不同的光波頻率有不同的響應,而且對光波的不同傳播方向也有不同的響應。

第一臺雷射器是以紅寶石為工作物質,以強光為激勵源的。電路接通之後,氙燈發出強閃光照射紅寶石,使紅寶石中的鉻離子大量地從基態激發到高能態,造成粒子數反轉。一些高能態的鉻離子自發躍遷到低能態,向各個方向輻射出光子。向側面發射的光很快就離開了工作物質,唯有沿軸線方向的光,因受激輻射而增殖放大。軸向的光遇到反射鏡後,一部分透過鏡子(這就是輸出的雷射),大部分被反射回工作物質,繼續增殖放大。這和電子線路中的正反饋是相當的。在另一端,鏡子常製作成全反射,幾乎所有的光都被反回到工作物質中。經過多次來回反射,高能級的原子都受激輻射出光子,躍遷回低能級。工作物質中因粒子數反轉積累起來的能量就變成了強度極高的雷射沿軸方向輸出。

雷射共振腔實質上又是一臺光學幹涉儀。按照幹涉理論,光在幹涉儀內只能以駐波的方式存在,這些光波波長的整數倍必須等於幹涉儀長度的兩倍。如果沒有雷射共振腔,工作物質發出的光按頻率的分布是連續的。共振腔的作用是等間隔地選擇頻率,輸出雷射按頻率的分布變為不連續的梳齒形。共振腔的這種作用稱作選頻。

此外,光在兩塊反射鏡之間來回多次反射,每次遇到鏡子的邊緣,光就損失一些,光在雷射器內遇到孔,也要被擋去一些,因此,雷射在橫截面上不是均勻分布,而是形成一種穩定的強度分布花樣,我們把這種花樣叫做橫模。以後我們將會講到,對模式的控制是一項重要的雷射技術。雷射器是在量子物理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新型光源。雷射器的出現,使歷來光學中想做而做不到的實驗得以實現,許多從未想到的光學現象也被發現從此,人類手中又增添了一項向大自然開戰的銳利武器。

相關焦點

  • 1961年我國第一臺紅寶石雷射器誕生-搜狐IT
    1961年8月,中國第一臺雷射器--"小球照明紅寶石"雷射器,在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誕生了。它雖比國外同類型雷射器的問世遲了近一年的時間,但在許多方面有自身的特色,特別是在激發方式上,比國外雷射器具有更好的激發效率,這表明我國雷射技術當時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世界上第一臺雷射器的誕生簡史
    雷射器的發明亦是如此。 1950年,波爾多一所中學的教師阿爾弗雷德·卡斯特勒同讓·布羅塞爾發明了"光泵激"技術。這一發明後來被用來發射雷射,並使他在1966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雷射器的發明實際上提出了更多的問題。它必須使反射諧振器適應極短的波長。
  • 雷射誕生50年:從紅寶石雷射器到人造太陽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9日消息,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報導,當今應用廣泛的雷射已經誕生整整50年。今天雷射已經成為網際網路光纖骨幹網的基礎,可以幫助人們尋找新型清潔聚變能源,而雷射仍顯得是未來主義的。以下這組圖片反映了雷射從最初誕生到應用到各個領域的發展過程。1.
  • 世界「最短波長」的緊湊型雷射器誕生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半導體雷射器1個【聽】AI語音朗讀撰稿人 | 趙詩源(巴黎綜合理工學院 博士生)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VCSEL)是一種快速、高功率的緊湊型半導體雷射器,其雷射垂直於頂面射出
  • 美國最具野心的雷射器:世界最強X射線雷射器
    4、第一項實驗成果:「空心原子」  位於美國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內、迄今世界最強大的X射線雷射器——直線加速器相干光源(LCLS)於2010年6月30日發表了它自啟動以來的第一項實驗成果:其強大而獨特的能力,達到了可操縱原子樣本上單個電子的水平,從內到外逐個將電子剝離,形成了所謂的
  • 漫談雷射器的發展歷程
    雖然世界上第一臺雷射器誕生於1960年,但要追溯雷射器的發展歷程,還得從1917年說起,這一年,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表了一篇名為《關於輻射的量子理論》的文章,建立了「受激輻射」的理論,為四十多年後雷射器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  什麼是受激輻射?
  • 自愛因斯坦提出受激輻射到第一臺雷射器的誕生
    自誕生第一臺雷射器以後近40年裡,雷射技術已經滲透到生物、化學、物理、醫學領域,形成雷射物理學、雷射化學、雷射生物學和雷射醫學等許多新的邊緣學科。  雷射器的產生和發展  1916年愛因斯坦提出的「自發和受激輻射」理論是現代雷射系統的物理學基礎。但是,在此之後的40多年裡,一直沒有人在實驗室證實受激輻射的存在。
  • 國內首套高能雷射器在亦莊誕生
    3月29日,從北京科益虹源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傳來喜訊,由該公司自主研發設計生產的首臺高能準分子雷射器順利通過出廠驗收「您現在看到的這個大型器械就是科益虹源自主研發的準分子雷射器,它主要分為三層,每一層的作用都不盡相同。」
  • 世界上第一臺「超手性光」雷射器誕生!
    世界上第一臺產生「超手性光」的超表面雷射器誕生:具有超高角動量的光。來自該雷射器的光,可以用作光通信中的一種「光學扳手」,或用於對信息進行編碼。領導這項研究的南非約翰尼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Wits)物理學院的安德魯·福布斯教授說:因為光可以攜帶角動量,這意味著這可以轉移到物質上,光攜帶的角動量越多,它可以傳遞的越多。
  • 十四五時期是指哪一年到哪一年
    本周的青年大學習答題已經開始了,這次更新的是青年大學習特輯,第2題的題目為「十四五時期是指哪一年到哪一年。」這裡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正確大答案分享給大家,有需要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本周的青年大學習答題已經開始了,這次更新的是青年大學習特輯,第2題的題目為「十四五時期是指哪一年到哪一年
  • 「超自由度」矢量渦旋光束雷射器誕生
    ,來自英國南安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的申藝傑(清華大學精儀系博士)和南非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的 AndrewForbes 等研究人員產生了一種新型矢量渦旋光束,突破了傳統自旋-軌道雙自由度糾纏態限制,而具多重自由度操控,首次實現可模擬多粒子糾纏態的經典模式,這種「超自由度」光束可以直接產生於一個緊湊型微片雷射器
  • 光纖雷射器取代CO2雷射器核心優勢在哪
    近幾年,光纖雷射切割技術在行業中開始大量運用,在2014年,光纖雷射器超越了CO2雷射器成為最大份額的雷射源。光纖雷射切割既提供了CO2雷射切割可實現的切割速度和質量,而且維護和操作成本顯著降低。光纖切割技術能效性高,憑藉光纖雷射完整的固態數字模塊、單一設計,光纖雷射切割系統擁有高於CO2雷射切割的電光轉換效率。
  • 點評:光纖雷射器與CO2雷射器性能比較
    與光纖雷射器的光纖相比,CO2雷射器的外光路系統在使用過程中較容易受到外界振動和衝擊的影響。因此,與光纖雷射器的光纖相比,CO2雷射器的外光路系統在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較差。  相同功率的光纖雷射器和CO2雷射器能耗的比較:  圖1所示為4000W的光纖雷射器、CO2雷射器、DISC雷射器、YAG雷射器每小時運行成本 的比較。
  • 半導體雷射器工作原理
    不知道的話就快來看一下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4011.htm  半導體雷射器又稱雷射二極體,是用半導體材料作為工作物質的雷射器。它具有體積小、壽命長的特點,並可採用簡單的注入電流的方式來泵浦其工作電壓和電流與集成電路兼容,因而可與之單片集成。
  • 國產4萬瓦雷射器,我們是這麼看的……
    2020年9月4日,邦德雷射在濟南隆重發布了40000W的切割設備,搭配了創鑫雷射提供的雷射器,引起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這也是今年以來雷射產業籠罩在疫情陰影下的為數不多的一個亮點,讓我們感到振奮,值得慶賀。
  • 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歷史介紹
    隨著效率和功率的不斷提高,雷射二極體將繼續取代傳統技術,改變現有事物的處理方式,同時促生新事物的誕生。   傳統上,經濟學家認為技術進步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最近,行業更多焦點集中在了能引起不連續性的顛覆性創新領域。這些創新被稱為通用技術(GPTs),是「可能對經濟領域許多方面產生重要影響的深刻的新思想或新技術」。
  • ​3分鐘了解固體雷射器
    1961年一臺成為柯利達1號的紅寶石雷射測距機在美國誕生後,1962年第一臺軍用雷射測距機便成功地進行了示範表演。)可調諧固體雷射器很長一段時間限制固體雷射器應用的主要問題是效率低和缺少頻率多樣性,隨著材料工藝的發展,這兩個問題都得以有效解決,可調諧雷射器隨之誕生,其中鈦寶石雷射器是重要產品之一。
  • 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的過去與未來
    市場和應用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的發展使得許多重要的應用成為可能。這些雷射器已經取代了許多傳統技術,並實現了全新產品類別。隨著每十年成本和性能10倍以上的提高,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以不可預知的方式破壞了市場的正常運行。
  • 盤點雷射器的原理組成及應用
    雷射器是一種能發射雷射的裝置,按工作介質分,雷射器可分為氣體雷射器、固體雷射器、半導體雷射器和染料雷射器4大類,近來還發展了自由電子雷射器,大功率雷射器通常都是脈衝式輸出。雷射器的工作原理除自由電子雷射器外,各種雷射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均相同。產生雷射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是粒子數反轉和增益大於損耗,所以裝置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有激勵(或抽運)源、具有亞穩態能級的工作介質兩個部分。激勵是工作介質吸收外來能量後激發到激發態,為實現並維持粒子數反轉創造條件。
  • 雷射誕生60周年,你對雷射了解多少?
    1960年7月7日,梅曼宣布世界上第一臺雷射器——紅寶石雷射器誕生。梅曼的方案是,利用一個高強閃光燈管,來刺激紅寶石。由於紅寶石在物理上只是一種摻有鉻原子的剛玉,所以當紅寶石受到刺激時,就會發出一種紅光。在一塊表面鍍上反光鏡的紅寶石的表面鑽一個孔,使紅光可以從這個孔溢出,從而產生一條相當集中的纖細紅色光柱,當它射向某一點時,可使其達到比太陽表面還高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