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出仿生層狀關節軟骨潤滑材料

2020-09-05 光明網

天然軟骨是一種兼備固-液雙相特徵、具有典型層狀結構特徵和特殊應力耗散機制的溼滑材料。目前,從工程應用角度來說,尋找類似於天然軟骨的新型潤滑材料具有挑戰性。其中,表面接枝聚合物刷和水凝膠材料引發關注。但傳統表面引發聚合方法製備的聚合物刷層較薄,在宏觀粗糙接觸尺度下易被剪切磨掉,這限制了其在工程領域中的應用。水凝膠是由親水性聚合物網絡構成的高分子材料,但傳統水凝膠的水化能力與承載能力呈反比,水化度高的水凝膠材料過軟,在高承載剪切過程中易變形;力學強度較高的凝膠表面水化性能較差,無法給予水凝膠優良的潤滑性能。過去20年,學術界對軟物質潤滑材料的研究,未能協同考慮界面潤滑、機械承載和抗磨損。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表/界面課題組聚焦於研究高性能仿生水潤滑材料。近期,該課題組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等合作,構築了新型仿生層狀關節軟骨水潤滑材料,實現宏觀粗糙尺度接觸工況下高承載、低摩擦和抗磨損性能的統一,促進高性能軟物質水潤滑材料走向實際工程應用。

研究人員通過認識、學習和分析天然關節軟骨的界面水潤滑機制、生化結構分布特徵和特殊的機械應力耗散機制,提出新型雙層結構化聚合物刷/水凝膠複合材料的製備策略。研究人員將引發劑接枝於高強度雙交聯水凝膠網絡中,經過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ATRP),聚合物刷從凝膠亞表面生長出來並纏繞進水凝膠網絡中,實現典型的分層結構。材料上層由於離子型聚合物刷的存在,形成疏鬆的島狀結構且具有更高水化程度,起到潤滑減磨的作用;下層的凝膠保持緻密的網絡結構,賦予材料更高的承載能力。研究表明,表層和底層的厚度及兩層的力學模量匹配度是控制界面潤滑性能的關鍵因素。仿生層狀材料在相對較高的負載(~10 N,接觸應力~8.5 MPa)條件下,經過50000次的往復循環摩擦後,其表面摩擦係數仍可穩定維持在0.025左右,證明了其潤滑性能。科研人員通過觀察材料表面磨痕形貌,發現經過50000次的循環測試後,材料表層幾乎沒有磨損現象,驗證了此類材料的抗磨損能力。研究團隊與帝國理工學院教授D.Dini團隊合作,從界面潤滑和接觸力學雙重角度對實驗結果進行系統性理論解釋,明確仿生層狀關節軟骨材料的潤滑、承載和抗磨損機制。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科院對外合作項目、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重點項目和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計劃等的支持。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仿生層狀關節軟骨材料設計思想、材料基本結構和宏觀摩擦學性能評價

相關焦點

  • 蘭州化物所仿生關節軟骨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由於關節軟骨缺少必要的血管,使得關節軟骨在受到損傷後很難實現自我修復,這就促使臨床上對關節軟骨替代材料有迫切的需求。水凝膠作為一種具有溼、軟特性三維網絡高分子材料,與關節軟骨有諸多的相似之處,因而被視為一種比較理想的關節軟骨替代材料。
  • 可實現受損關節替換的軟骨再生3D生物列印
    在臨床實踐中,使用金屬及合成材料假體的全關節置換手術可以取代患有關節炎的關節。因為目前關節假體還不能與周邊關節組織一起重塑,並且可能由於無菌性鬆動或感染而導致長期功能損傷,只能通過關節的生物性再生來解決。
  • 關節軟骨退變引起哪些病症?
    氨糖是一種天然的氨基單糖,體內缺乏氨糖,導致細胞出現代謝異常,軟骨彈性下降,直接導致關節滑液失去來源,使骨與骨硬性摩擦加劇,產生疼痛感,使受損的關節軟骨無法修復。硫酸軟骨素作為結締組織,能夠結合水分子用於潤滑和支撐關節的作用,促進骨細胞增殖促進骨鈣沉積,誘導新骨生成。
  • 這款仿生機器人手指,完美複製了人手的關節骨骼結構
    近些年來,仿生機器人手是一個研究熱點,雖然靈活是他們的優點,但畢竟不是真實的人手,無法比擬一系列真人手可以做到的事情。靈活的機器人手無法處理重物,可以處理重物的剛性機器人手卻需要複雜的製造或控制才能靈活一點,那麼我們自然想把兩者合二為一,最近就有科學家完成了這樣的實驗。
  • Nat Med:關節軟骨可再生|ssc|關節軟骨|med|關節|細胞
    關節軟骨是一種複雜而特殊的組織,在關節與骨之間充當「緩衝墊」的作用。骨關節炎(OA)是一種常見的退行性病變,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纖維化而引起的關節疾病。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關節僵硬,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受損的軟骨可以通過微骨折(MF)手術來治療,即在關節表面鑽一個小孔。
  • 科學家研發混合生物墨水,可3D列印取代人體關節
    打開APP 科學家研發混合生物墨水,可3D列印取代人體關節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1-10 16:36:52
  • 科學家找到關節軟骨再生方法!
    研究通訊作者、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外科系、幹細胞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Charles KF.Chan博士說:「軟骨在成年後幾乎沒有再生潛力,所以一旦它受傷或消失,我們能為患者做的就非常有限。」因此,找到一種方法幫助身體再生軟骨,成為科學家研究的出發點。
  • 關注關節健康,氨糖軟骨素補充軟骨營養
    如果發現自己有這三個情況,說明你的關節軟骨開始有問題了。這個時候就要尤其注意防護。對於日常的關節養護,協和醫院翁習生主任認為除了勞逸結合的基本原則,對於關節的營養補充也很關鍵。因為我們的軟骨一般在30歲以後開始蛻變,可以隨年齡和損傷增長,適度補充軟骨的營養成分,如氨糖、骨膠原、硫酸軟骨素等。【1】
  • 關節軟骨修復新途徑:組織工程化軟骨
    關節軟骨在人體關節內起著承載負重與減少摩擦的重要作用,但是由於其本身無神經、血管支配且所含細胞量少,因此損傷後往往無法實現自身修復。關節軟骨損傷患病率較高,據報導約 60% 行關節鏡檢查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關節軟骨損傷。
  • 【中國科學報】超高強度水凝膠生物潤滑材料研究獲進展
    蘭州化物所 【中國科學報】超高強度水凝膠生物潤滑材料研究獲進展 2015-05-18 中國科學報 科訊   水凝膠是一類包含大量水分的具有三維網絡結構的高分子材料,其在關節潤滑、組織工程、藥物控釋載體等領域有重要應用前景,受到廣泛關注。水凝膠還與人體諸多活性組織,如人的關節潤滑軟骨、肌肉組織等有極為相似的性質,從而使得水凝膠成為人工關節最為理想的替代材料,也是開發類肌肉驅動器的最佳基體材料。但是水凝膠通常比較脆弱,受到外力後容易發生機械破裂,從而大大限制了其應用範圍。
  • 60歲後,八成人軟骨磨得只剩一半!簡單一招,養關節,護骨骼
    這時候你就要高度警惕骨關節炎了,千萬別等到活動受限、關節無力了才就診!專家告訴我們,骨關節退化,就像人體衰老一樣無法避免,30-40歲開始就要提前保養。若是過度使用關節,還會提前到達使用壽命,出現骨關節炎。骨關節疾病,致殘率高達53%骨關節炎,是一種可能致殘、致死的嚴重疾病,會逐步將人體一些重要部位的軟骨層吞噬殆盡,甚至「啃」掉骨頭!
  • 中科院周峰《材料化學》可控表面解離性分層水凝膠,可持久潤滑
    頂部的柔軟多孔層確保表面對硬鋼球接觸對的摩擦力極低(摩擦係數(COF)約0.009,3 N; COF約0.035,20 N),而底層則表現出優異的摩擦力承重功能。因此,由於表面潤滑和底部承重的結合,層狀水凝膠可以獲得非凡的耐磨性。證明了該方法可用於開發層狀水凝膠潤滑導管,該導管的內外表面均具有光滑的特徵。
  • 美國PipingRock 氨糖軟骨素 180粒 修復關節問題
    美國 PipingRock 氨糖軟骨素 180粒 修復關節問題 2017年10月17日 15:24作者:網絡編輯:網絡
  • 為了讓關節軟骨再生,科學家連磁場都用上了
    這一方法能夠更加持久、高效地修復軟骨退化等常見組織損傷。圖片來自pixabay.com。近日,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磁場和水凝膠開發了一種重建複雜人體組織的新方法,可能有助於持久修復軟骨退化等常見損傷。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10月19日發表在《高級材料》雜誌上。
  • 橈骨遠端軟骨和軟骨下骨的分布:腕關節三維分析
    目的:定量測量橈骨遠端軟骨和軟骨下骨厚度的空間分布。設計:收集測量17位捐贈者腕關節數據,建立3種三維模型:雷射掃描獲得的軟骨-骨模型;溶解軟骨後重新掃描的骨模型;通過計算機斷層掃描獲得的軟骨下骨模型。將骨模型疊加到軟骨-骨模型和軟骨下骨模型上,得到軟骨和軟骨下骨的厚度。
  • 年輕人養關節很必要!來看看氨糖軟骨素什麼牌子好!
    坐著時腰椎受力是站立時的1.6倍,久坐對腰背部和脊椎都會形成健康威脅,不僅如此,久坐還會對膝關節健康產生影響,因為坐著膝關節屈曲,關節滑液流動性差,膝關節長期受到擠壓,其中軟骨磨損自然嚴重。關節軟骨是關節的保護墊,能夠減輕骨兩端的摩擦,還能緩衝關節活動時產生的衝擊力。如果軟骨磨損,關節就會失去保護,從而出現各種關節問題。
  • 日本用iPS細胞培育出軟骨 有望治癒關節損傷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近日,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妻木範行等人利用人類iPS細胞成功培育出了軟骨。這種用iPS細胞培育的軟骨可用於治療關節軟骨損傷,如投球用力過度引發的棒球肘以及奔跑導致的「足球膝」等。
  • 「研究」骨關節炎患者福音,科學家利用骨骼幹細胞成功再生關節軟骨
    正常情況下人的關節末端覆蓋一層關節軟骨,光滑、具有一定的厚度,可以起到減震、減少摩擦等重要作用。由於衰老、肥胖、關節過度使用、急性損傷、慢性炎症等各種原因導致關節軟骨不可逆轉的減少就會引起骨關節炎。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關節炎患者已達到1億人。
  • 關節置換需要什麼條件?關節置換手術哪種材料比較好?-健康百科
    我國老一輩的骨科工作者,將國外人工關節的知識和理念逐步引入中國,並不斷推廣。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開展我國關節置換外科學,並開始設計、自主研發人工關節及相關技術產品,奠定了我國關節置換外科學的基礎。人工關節究竟是什麼呢?顧名思義,人工關節是當人體本身的關節面出現嚴重的不可逆轉的破壞時,用以代替實現關節功能的一種人工假體,目前多見的為人工髖關節和人工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