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後,八成人軟骨磨得只剩一半!簡單一招,養關節,護骨骼

2021-01-19 四川衛視

文章開始前,我們先看一個案例:

劉老太向來身體很好,走路也特別快,平時有空還喜歡爬爬山、跳跳廣場舞,精神抖擻完全不輸年輕人。

可在幾個月前,她跳廣場舞時突然覺得膝蓋有點疼,後來出門買菜都有點走不動了,上臺階更是吃力,甚至要扶著欄杆側身走……

家人見狀,趕緊送劉老太到醫院就診,結果發現膝關節炎,膝關節出現了較大的磨損,醫生說:再不注意,很可能就要置換膝關節了……

好端端的劉老太,怎麼就發生骨關節炎了呢?骨關節炎在中老年中也越來越普遍,60歲的人群發病率接近80%。我們又該如何保護膝關節,預防關節炎?

30歲以後,關節每天都在退化

很多中老年人是否都有這樣的感受:

看手機看電腦太久,頸椎特別酸痛?

坐太久,腰痛到站不起來?

運動後,膝蓋有酸脹感,隱隱作痛?

彎膝蓋時,有「咔咔」聲,甚至伴有疼痛感?

低溫或陰雨雪,關節局部血液循環不暢,關節炎也變得更加磨人。

這時候你就要高度警惕骨關節炎了,千萬別等到活動受限、關節無力了才就診!

專家告訴我們,骨關節退化,就像人體衰老一樣無法避免,30-40歲開始就要提前保養。若是過度使用關節,還會提前到達使用壽命,出現骨關節炎。

骨關節疾病,致殘率高達53%

骨關節炎,是一種可能致殘、致死的嚴重疾病,會逐步將人體一些重要部位的軟骨層吞噬殆盡,甚至「啃」掉骨頭!一旦病程進展到一定程度,將難以挽回。

在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關節炎患者人數已超過一億,65歲以上骨關節炎的臨床患病率更是高達78.5%。

另外,骨關節的致殘率可高達53%,骨關節炎引發疼痛和功能障礙的危害程度,相當甚至大於心腦血管疾病。

養軟骨,護關節,這些營養要補足

關節軟骨是骨骼上一種半透明、有彈性的緻密結締器官,不但能起到潤滑和減少骨之間摩擦的作用,還有緩衝壓力、卸力的作用。

有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人群中,近八成人的膝關節軟骨磨損得只剩一半了,其危害可想而知。

養護骨關節,不僅要保持軟骨有彈性,且潤滑,同時也要預防骨質疏鬆,保持骨質,給關節提供更好的支撐!那麼,怎麼更好地補充鈣劑和氨糖呢?

01 增強骨密度,促進骨骼再生

要預防骨質疏鬆,很多人都知道要補充鈣質,但40歲後,僅是簡單的補充鈣質是遠遠不夠的!

中老年人往往伴有成骨細胞不足或受損,特別是有骨關節疾病的人。此時,鈣就無法有效附著在骨骼上發揮作用,不僅骨質得不到改善,還可能引起鈣質沉積,造成血管鈣化。

因此,補鈣更要促進鈣質吸收,增加骨密度,才能更好的修復受損。

牛初乳,作為一種營養珍品應用已超過50年,其蛋白含量高,又含有珍稀的初乳鹼性蛋白,10000克牛初乳僅能提取出4克CBP,但它是骨骼修復再生的關鍵。

不僅能直接作用於骨細胞,刺激骨細胞的繁殖,極大的增強鈣質的吸收利用,還能抑制過度的骨吸收,維持骨代謝平衡,達到骨骼修復、再生長的雙向作用。

02 骨關節要健康,氨糖不能少

氨糖是內源性關節軟骨營養物質的替代物,是用來構建軟骨支架的,就像房子的框架結構,是關節的「糧食」。人們之所以患上難纏的骨關節病,其根本原因是體內缺乏氨糖。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氨糖會不斷流失、直線下降,導致軟骨受損、病變。氨基葡萄糖是組成軟骨的基質,需要在關節軟骨形態還完整的時候吃才有效果,如果在40歲後開始吃效果是最好的。

03 硫酸軟骨素,暢通營養輸送管道

軟骨素,可以說是關節的「軟黃金」,氨糖+軟骨素,是公認的骨關節營養搭檔,在治療骨關節病時起到「1+1 >2」的效果,不僅能修復關節軟骨,還能維持骨密度,對早中期關節炎、關節間隙未見狹窄或者輕度狹窄的病人,效果更好。

此外,硫酸軟骨素作為輸送管道,能促進CBP和氨糖優先進入關節,刺激軟骨細胞形成軟骨組織,又能起到抗炎功效,從內而外修復受損軟組織,促進再生。

相關焦點

  • Nat Med:關節軟骨可再生|ssc|關節軟骨|med|關節|細胞
    關節軟骨是一種複雜而特殊的組織,在關節與骨之間充當「緩衝墊」的作用。骨關節炎(OA)是一種常見的退行性病變,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纖維化而引起的關節疾病。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關節僵硬,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受損的軟骨可以通過微骨折(MF)手術來治療,即在關節表面鑽一個小孔。
  • 關節軟骨修復新途徑:組織工程化軟骨
    關節軟骨在人體關節內起著承載負重與減少摩擦的重要作用,但是由於其本身無神經、血管支配且所含細胞量少,因此損傷後往往無法實現自身修復。關節軟骨損傷患病率較高,據報導約 60% 行關節鏡檢查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關節軟骨損傷。
  • 關注關節健康,氨糖軟骨素補充軟骨營養
    在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半數患骨關節炎,除了不同程度的疼痛、晨僵等困擾,在日常生活中如爬樓、爬山等基礎行動也受到嚴重限制【4】。根據流行病學調查,60歲以上的人群中,接近100%的人有膝關節退變的組織學表現,80%以上的人至少有一個關節退變的影像學表現,OA的發病率達40%,約10%的老年人因OA導致活動受限。
  • 幹細胞有效治療關節炎,促進骨關節軟骨損傷修復
    骨關節炎被稱為「不死的癌症」據調查顯示,全世界骨關節炎患者有3.6億人,我國有1.3億多,佔總人數的10%以上,其中60歲以上老人一半以上患有該病,70歲以上老人的骨關節發病率達80%—90%,遠超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被世衛組織稱為「不死的癌症」。
  • 年輕人養關節很必要!來看看氨糖軟骨素什麼牌子好!
    在許多人眼裡,關節問題仿佛是中老年人的專利,特別是很多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對關節健康不以為然,認為等到了中年再開始養護關節也不遲。其實關節問題與年齡並沒有絕對關係,且由於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變,年輕人也很容易出現關節不適,因此年輕人養護關節非常有必要。
  • 科學家研發出仿生層狀關節軟骨潤滑材料
    天然軟骨是一種兼備固-液雙相特徵、具有典型層狀結構特徵和特殊應力耗散機制的溼滑材料。目前,從工程應用角度來說,尋找類似於天然軟骨的新型潤滑材料具有挑戰性。其中,表面接枝聚合物刷和水凝膠材料引發關注。但傳統表面引發聚合方法製備的聚合物刷層較薄,在宏觀粗糙接觸尺度下易被剪切磨掉,這限制了其在工程領域中的應用。
  • 科學家找到關節軟骨再生方法!
    研究通訊作者、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外科系、幹細胞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Charles KF.Chan博士說:「軟骨在成年後幾乎沒有再生潛力,所以一旦它受傷或消失,我們能為患者做的就非常有限。」因此,找到一種方法幫助身體再生軟骨,成為科學家研究的出發點。
  • 氨糖是軟骨「潤滑劑」,長期服用可以修復關節?這樣吃才正確
    對於氨糖,網友的爭議不斷,有人認為它只是商家騙錢的把戲,有人卻說它真的好用: 「本人87歲,6年前右膝內側半月板磨損,治療後服用硫酸氨糖多年,後來居然康復了,行走自由。」 「我在吃美國的,四百多一瓶,花去1700餘元,但感覺效果不是很好,唉!」
  • 軟骨延遲增強磁共振成像在關節疾病中的應用
    靜脈注射d(GDTPA)2-後,患者立即運動10~15min以確保藥物充分滲入軟骨中,「延遲」是指對受試者在接受核磁掃描檢查前先行釓噴酸葡胺靜脈注射,等待對比劑彌散至軟骨內後再進行核磁共振掃描的時間。對於膝關節軟骨,發現造影劑注射後90~120min,Tl值比較穩定,因此,這個時間段被建議為膝關節dGEMRIC成像的窗口時間,髖關節成像的窗口時間稍短,在60~90min左右,所用釓劑一般為雙倍劑量注射,即按體重0.20mmol/kg注射。
  • 「研究」骨關節炎患者福音,科學家利用骨骼幹細胞成功再生關節軟骨
    骨關節炎是全球60歲以上人群最常見的肌肉骨骼疾病。正常情況下人的關節末端覆蓋一層關節軟骨,光滑、具有一定的厚度,可以起到減震、減少摩擦等重要作用。由於衰老、肥胖、關節過度使用、急性損傷、慢性炎症等各種原因導致關節軟骨不可逆轉的減少就會引起骨關節炎。
  • 可實現受損關節替換的軟骨再生3D生物列印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關節軟骨是關節中的彈性結締組織。軟骨損傷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但由於軟骨的低細胞性和無血管性質,使其自我修復能力有限。軟骨損傷是關節功能障礙的常見原因,現有的關節假體還不能與宿主關節組織一起重塑,因此軟骨/關節重塑仍然是相當大的挑戰。
  • 關節疼首選 Move Free 維骨力 氨基葡萄糖軟骨素 紅/藍/精華白...
    能保護關節,減輕關節磨損,修複流失軟骨的重要成分,關節部位有較輕微病症的人群可以考慮服用。與普通款相比,片劑規格更小,便於老人吞服;每日僅需1粒,比2粒普通款的效果更好。規格是60粒*2瓶。初次服用首選紅盒,關節疼的首選綠盒,70歲以上首選藍盒。
  • 不是所有的關節痛都是類風溼——注意區分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
    骨關節炎又稱退行性骨關節病,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以關節軟骨損害和關節邊緣骨質增生為主要特徵的一組異質性疾病,常伴有軟骨下骨硬化、滑膜炎症以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病變。臨床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骨性膨大及活動受限,是人類最常見的關節疾病。好發於中老年人,超過60歲的人群半數以上受到骨關節炎的影響。
  • 關節軟骨退變引起哪些病症?
    氨糖是一種天然的氨基單糖,體內缺乏氨糖,導致細胞出現代謝異常,軟骨彈性下降,直接導致關節滑液失去來源,使骨與骨硬性摩擦加劇,產生疼痛感,使受損的關節軟骨無法修復。硫酸軟骨素作為結締組織,能夠結合水分子用於潤滑和支撐關節的作用,促進骨細胞增殖促進骨鈣沉積,誘導新骨生成。
  • 幹細胞,實現軟骨再生!
    從醫學調查的情況來看,60歲以上的人大概有一半都或輕或重的患有骨關節炎,而超過75歲的人得骨關節炎的比例高達80%左右。所以,骨關節炎並不罕見,而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之一。 近年來,又出現了汽車族、手機拇指族、鍵盤手指族,使得該病的發病人群趨於年輕化。可以說,骨關節炎的治療事關每個人的健康。
  • 美國PipingRock 氨糖軟骨素 180粒 修復關節問題
    美國 PipingRock 氨糖軟骨素 180粒 修復關節問題 2017年10月17日 15:24作者:網絡編輯:網絡
  • 一小時問診|走路或運動後腳疼是何原因?鞋子一側磨損是啥問題?
    2、我今年35歲,之前有過運動損傷,現在左右腳都會習慣性崴腳,每次崴腳後都會冰敷和熱敷,現在左腳踝蹲的時候經常會感覺疼,平時走路不疼,怎麼緩解疼黃政:習慣性的崴腳,然後下蹲姿勢比較疼痛,這種還是比較常見的,就多見於這種運動的損傷所導致韌帶的損傷。
  • 日本用iPS細胞培育出軟骨 有望治癒關節損傷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近日,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妻木範行等人利用人類iPS細胞成功培育出了軟骨。這種用iPS細胞培育的軟骨可用於治療關節軟骨損傷,如投球用力過度引發的棒球肘以及奔跑導致的「足球膝」等。
  • 關節置換需要什麼條件?關節置換手術哪種材料比較好?-健康百科
    關節置換需要什麼條件?關節置換手術哪種材料比較好?-健康百科[山東省立醫院袁林]世界人工關節及置換外科學始發於19世紀60年代,而我國人工關節及置換外科學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末。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
  • 橈骨遠端軟骨和軟骨下骨的分布:腕關節三維分析
    目的:定量測量橈骨遠端軟骨和軟骨下骨厚度的空間分布。設計:收集測量17位捐贈者腕關節數據,建立3種三維模型:雷射掃描獲得的軟骨-骨模型;溶解軟骨後重新掃描的骨模型;通過計算機斷層掃描獲得的軟骨下骨模型。將骨模型疊加到軟骨-骨模型和軟骨下骨模型上,得到軟骨和軟骨下骨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