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開始前,我們先看一個案例:
劉老太向來身體很好,走路也特別快,平時有空還喜歡爬爬山、跳跳廣場舞,精神抖擻完全不輸年輕人。
可在幾個月前,她跳廣場舞時突然覺得膝蓋有點疼,後來出門買菜都有點走不動了,上臺階更是吃力,甚至要扶著欄杆側身走……
家人見狀,趕緊送劉老太到醫院就診,結果發現膝關節炎,膝關節出現了較大的磨損,醫生說:再不注意,很可能就要置換膝關節了……
好端端的劉老太,怎麼就發生骨關節炎了呢?骨關節炎在中老年中也越來越普遍,60歲的人群發病率接近80%。我們又該如何保護膝關節,預防關節炎?
30歲以後,關節每天都在退化
很多中老年人是否都有這樣的感受:
看手機看電腦太久,頸椎特別酸痛?
坐太久,腰痛到站不起來?
運動後,膝蓋有酸脹感,隱隱作痛?
彎膝蓋時,有「咔咔」聲,甚至伴有疼痛感?
低溫或陰雨雪,關節局部血液循環不暢,關節炎也變得更加磨人。
這時候你就要高度警惕骨關節炎了,千萬別等到活動受限、關節無力了才就診!
專家告訴我們,骨關節退化,就像人體衰老一樣無法避免,30-40歲開始就要提前保養。若是過度使用關節,還會提前到達使用壽命,出現骨關節炎。
骨關節疾病,致殘率高達53%
骨關節炎,是一種可能致殘、致死的嚴重疾病,會逐步將人體一些重要部位的軟骨層吞噬殆盡,甚至「啃」掉骨頭!一旦病程進展到一定程度,將難以挽回。
在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關節炎患者人數已超過一億,65歲以上骨關節炎的臨床患病率更是高達78.5%。
另外,骨關節的致殘率可高達53%,骨關節炎引發疼痛和功能障礙的危害程度,相當甚至大於心腦血管疾病。
養軟骨,護關節,這些營養要補足
關節軟骨是骨骼上一種半透明、有彈性的緻密結締器官,不但能起到潤滑和減少骨之間摩擦的作用,還有緩衝壓力、卸力的作用。
有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人群中,近八成人的膝關節軟骨磨損得只剩一半了,其危害可想而知。
養護骨關節,不僅要保持軟骨有彈性,且潤滑,同時也要預防骨質疏鬆,保持骨質,給關節提供更好的支撐!那麼,怎麼更好地補充鈣劑和氨糖呢?
01 增強骨密度,促進骨骼再生
要預防骨質疏鬆,很多人都知道要補充鈣質,但40歲後,僅是簡單的補充鈣質是遠遠不夠的!
中老年人往往伴有成骨細胞不足或受損,特別是有骨關節疾病的人。此時,鈣就無法有效附著在骨骼上發揮作用,不僅骨質得不到改善,還可能引起鈣質沉積,造成血管鈣化。
因此,補鈣更要促進鈣質吸收,增加骨密度,才能更好的修復受損。
牛初乳,作為一種營養珍品應用已超過50年,其蛋白含量高,又含有珍稀的初乳鹼性蛋白,10000克牛初乳僅能提取出4克CBP,但它是骨骼修復再生的關鍵。
不僅能直接作用於骨細胞,刺激骨細胞的繁殖,極大的增強鈣質的吸收利用,還能抑制過度的骨吸收,維持骨代謝平衡,達到骨骼修復、再生長的雙向作用。
02 骨關節要健康,氨糖不能少
氨糖是內源性關節軟骨營養物質的替代物,是用來構建軟骨支架的,就像房子的框架結構,是關節的「糧食」。人們之所以患上難纏的骨關節病,其根本原因是體內缺乏氨糖。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氨糖會不斷流失、直線下降,導致軟骨受損、病變。氨基葡萄糖是組成軟骨的基質,需要在關節軟骨形態還完整的時候吃才有效果,如果在40歲後開始吃效果是最好的。
03 硫酸軟骨素,暢通營養輸送管道
軟骨素,可以說是關節的「軟黃金」,氨糖+軟骨素,是公認的骨關節營養搭檔,在治療骨關節病時起到「1+1 >2」的效果,不僅能修復關節軟骨,還能維持骨密度,對早中期關節炎、關節間隙未見狹窄或者輕度狹窄的病人,效果更好。
此外,硫酸軟骨素作為輸送管道,能促進CBP和氨糖優先進入關節,刺激軟骨細胞形成軟骨組織,又能起到抗炎功效,從內而外修復受損軟組織,促進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