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幹涉

2021-01-19 長春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

從初中開始,我們就接觸光。那麼光的本質到底是怎樣的?我們來梳理一下光學的發展歷史。


17世紀已經形成了兩個對立的學說,一種是微粒說,以牛頓為代表,認為光是一種微粒,認為光是小球樣的一個個微粒。另外一種以惠更斯為代表,認為光是一種波,稱為波動說。但是無論是微粒說還是波動說,都沒有實驗依據。靠著牛頓的威望,這一段時間微粒說佔上風。


直到19世紀通過光的幹涉,光的衍射實驗證實了光的波動性,這樣波動說就又佔到了上風。


19世紀的末期,光電效應被科學家發現。愛因斯坦據此提出了光子說,解釋了光電效應的實驗,又證實了光具有粒子性。綜上光是一種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物質。


水波的幹涉條紋是怎麼形成的?用兩個固定的鐵夾子,按照固定的頻率往復振動。這樣形成的頻率相同,相位差恆定形成兩列相干波。兩列波幹涉形成的這樣的一個穩定疊加區。


2.楊氏雙縫幹涉實驗


如果光也是波的話,也會有幹涉現象。最早發現光的幹涉現象的是1801年英國物理學家託馬斯.楊,他就通過這一套儀器觀察到了光的幹涉。



把這一套儀器簡化,可得到這樣的一個圖形。


最左邊是單色光的雷射束,然後通過一個開有雙縫的擋板。光通過這兩個縫隙就形成兩個新的波源。兩列光波發生幹涉,在屏上形成一個明暗相間的條紋。


託馬斯.楊的雙縫幹涉實驗,巧妙之處在於相干光源的獲得。日常生活中兩個光源發出的光,頻率不相等相位差不恆定,不是相干光。


相干光必須有相同的頻率和振動方向,還有恆定的相位差。一束通過細小單縫的光或者雷射,通過雙縫變成了兩個相干光源,這時候它就可以形成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



微信圖文資料來自網絡或其他公號,版權歸屬原作者所有,僅供參考學習!




電話:0431—81970000

官網網站:www.ccostm.com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淨月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永順路1666號

長按指紋>識別圖中二維碼>添加關注

相關焦點

  • 光的雙縫幹涉實驗
    光的幹涉是高中物理選修3-4的難點內容,因為光波的頻率非常高,所以難以用肉眼觀察到光的幹涉現象,學習時比較抽象,不易理解。
  • 寶石鑑定知識之六-光的幹涉
    在寶石學中,幹涉是一種光學性質,由寶石內的結構反射光線所致。不同於「顏色、光澤「這兩個廣譜光學特性,幹涉與火彩類似,並不出現在所有寶石身上。並且,幹涉更加少見,它與寶石內部結構有很大關係。我們先深入了解一下光的幹涉的原理。
  • 王尚:光的幹涉與衍射的區別
    原標題:王尚:光的幹涉與衍射的區別 王尚:光的幹涉與衍射的區別 光的幹涉與衍射都可以得到明暗相間的色紋,都有力地證明了光的波動性。 光的幹涉現象,需要相干光,即兩列振動情況總是相同的光源,在同一介質中相遇幹涉(思考一下機械波的疊加原理)。 例如,從楔形肥皂膜上觀察到的黃光的明暗相間條紋,或從水面油膜上觀察到的彩色條紋,就屬這類情況,從薄膜的前後表面反射出來的光,就是相干光,在後面的傳播中發生幹涉。
  • 【光學】光的幹涉章節總結
    第二節 幹涉圖樣的形成(兩列單色波疊加為例)0Q平時為什麼普通光源沒法隨隨便便就能干涉?(可以聯繫書上1.3.1光源和機械波源的區別,裡面講了發光機制,對理解幹涉條件、時空相干性都有幫助)1Q獲得相干光有哪兩種方法?2Q相干光的相位差恆定,那麼這個相位差怎麼算?是多少?
  • 簡單理解光的幹涉和光的衍射
    光的幹涉或光的衍射的問題經常出現在光通訊行業的工作中,專業不是光學的同學們可能會對這兩兄弟比較困惑和好奇。
  • 張祥前對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的解釋
    光的雙縫實驗就是在一塊隔板上開兩條縫,讓光從一側穿過,觀察另一側的光斑,你會發現光會像水波紋一樣形成一道斑馬線,這個原因是光從兩條縫穿過之後,像水波一樣互相干涉影響。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光具有波動性。在1961年,科學家進行了雙縫幹涉實驗,用一個光子發射裝置對準雙縫發射,假如光是由粒子組成,那當他通過雙縫後呈現在屏幕上時就一定會留下兩道槓。假如光是由波組成,那麼屏幕上就會留下如斑馬線一樣的多道條紋,根據波動理論,波與波之間因為相位相同會相互疊加幹涉,會形成斑馬線狀。
  • 大學物理——光的幹涉和衍射(一)
    學習資料:《大學物理》(下)大學物理課件PPT(來源於網絡)幾何光學提綱(本文學習的目的是波動光學)光的幹涉課本目錄:8.1 光源 光的相干性8.1.1 光的電磁理論8.1.2 光源8.1.3 獲得相干光的方法8.2 分波陣面幹涉8.3 光程與光程差
  • 光的幹涉條紋形成原因初步探索
    從窄縫中射出的光穿過兩條窄縫投到屏幕上,就會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條紋,託馬斯·楊稱之為幹涉條紋,認為這是通過兩條窄縫的光子相互幹涉形成的,後來人們把這個實驗叫做楊氏雙縫幹涉實驗。雙縫幹涉條紋的特點。光的雙縫幹涉條紋是一組平行等間距的明暗相間的直條紋。
  • 光的幹涉條紋形成原因初步分析
    本章中我們將用光的微粒模型初步分析光的雙縫幹涉條紋的形成。從窄縫中射出的光穿過兩條窄縫投到屏幕上,就會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條紋,託馬斯·楊稱之為幹涉條紋,認為這是通過兩條窄縫的光子相互幹涉形成的,後來人們把這個實驗叫做楊氏雙縫幹涉實驗。 雙縫幹涉條紋的特點。光的雙縫幹涉條紋是一組平行等間距的明暗相間的直條紋。
  • 光的幹涉條紋形成原因最新解釋
    本章節核心觀點:關於光的本質問題,歷史上主要有波動說和微粒說兩種爭論,波動說因為能夠較好地解釋光的幹涉衍射現象被人們所接受,而微粒說因為解釋不了光的幹涉衍射現象而退出歷史舞臺,直到二十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說使光的微粒說再次登上歷史舞臺。
  • 小馬物理講義:光學第三節《光的幹涉》
    今天咱們講光學第三節——《光的幹涉》。那麼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有三個,第一,能夠通過光的幹涉現象理解光是一種波。第二,知道楊氏幹涉實驗當中明暗條紋產生的原因第三,掌握光的幹涉發生的條件。直到19世紀通過光的幹涉,光的衍射實驗證實了光的波動性,這樣波動說就又佔到了上風。19世紀的末期,光電效應被科學家發現。愛因斯坦據此提出了光子說,解釋了光電效應的實驗,又證實了光具有粒子性。綜上光是一種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物質。第二部分:光的幹涉實驗。
  • 雙縫幹涉實驗不能證明光的波動性
    關於光的波粒二象性爭論很久,自雙縫幹涉實驗看到了光屏的條紋以後,似乎光的波動論找到了確鑿證據。我看未必。第一,可見光的波長是,380~780nm,也就是不足0.8um ,或者說8/萬mm。你說這個量度的波的疊加,你如何看得見?
  • 十大經典物理實驗 | 光的幹涉實驗
    楊在「關於聲和光的實驗與研究提綱」的論文中指出,光的微粒說存在著兩個缺點:一是既然發射出光微粒的力量是多種多樣的,那麼,為什麼又認為所有發光體發出的光都具有同樣的速度?二是透明物體表面產生部分反射時,為什麼同一類光線有的被反射,有的卻透過去了呢?楊認為,如果把光看成類似於聲音那樣的波動,上述兩個缺點就會避免。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薄膜幹涉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薄膜幹涉,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薄膜幹涉   (1)薄膜幹涉的成因:   由薄膜的前、後表面反射的兩列光波疊加而成,劈形薄膜幹涉可產生平行相間的條紋。
  • 液晶空間光調製器的同步移相共光路幹涉技術
    1、引言 與採用分離光路幹涉的泰曼-格林、馬赫-曾德等幹涉儀相比,共光路幹涉儀的物光和參考光在同一光路中傳播,能夠較好抑制外界振動、溫度起伏等噪聲影響,具有一定抗幹擾能力,因而在光學表面、形變、厚度及折射率等檢測領域更具吸引力。
  • 雙陣列縫幹涉測量光的軌道角動量和偏振
    《華中科技大學POEM與光電論壇》微信公眾帳號:WNLO_POEM
  • 清華大學成功研發用於光刻機的高端雷射幹涉測量儀
    「針對光刻機等苛刻測量環境中實現多自由度幹涉測量的需求,我們提出了基於稜鏡誤差矢量分析的單體集成多軸幹涉儀組件設計方法,研發出從2軸到5軸的系列化單體式多軸幹涉儀組件,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壟斷和對我國的出口限制。」4日,清華大學長聘教授、精密儀器系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巖告訴記者。
  • 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顛覆你認知的雙縫幹涉實驗
    其實,關於光是粒子還是波,這個問題爭論了百年之久,最早的討論是在17世紀,惠更斯認為,光其實是一種波 ,而牛頓則認為光是一種粒子 ,這種爭論一直到託馬斯做出了雙縫幹涉實驗,科學界才統一了光其實是波的概念,那時候波動說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 物理知識:波動光學-幹涉-1.幹涉基礎
    預習要點:光從不同的性質分為不同的研究方向,高中階段我們定性定量研究了光直線傳播的特點,即幾何光學。大學階段我們重點研究光的波動特點,即波動光學,以後隨著學習的深入還可以學習成像光學、信息光學、量子光學等等。
  • 【經典推薦】光學原理---光的傳播、幹涉和衍射的電磁理論
    《光學原理》正是光的電磁理論方面一本時及近代、夙享盛譽的基本參考書,它是在M.玻恩Optik(1933)的基礎上改編擴充寫成的。Optik一書內容由宏觀而微觀,體系嚴謹,敘理明要,是當時公認的經典光學名著。《光學原理》初版於1959年——雷射問世前一年,主要闡述宏觀電磁理論,系統討論光在各種媒質中傳播的基本規律,包括反射、折射、幹涉和衍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