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8年的摸爬滾打,終於在廢棄的隧洞裡養成蛙蛙魚。這個牛人,就是劉斌。目前,他養的蛙蛙魚種魚最大-條達23.5斤,現存2斤以上的蛙蛙魚達1500多條。預計到今年底,成年蛙蛙魚銷售收入可達40萬元。
說起牛人劉斌,他原本是重慶市忠縣人,因國家建三峽水電站,2000年他全家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從重慶移民來到素不相識、人面陌生的永州市零陵區郵亭圩鎮前進村安家落戶,成了名副其實的三峽移民。2001年他在中央電視七臺看到人工養殖蛙蛙魚的消息後,鐵了念頭潛心研究蛙蛙魚養殖,一養就是18年。
開始他多方籌資60餘萬元,利用在湖北打工學到養殖水產的一技之長,徵訂了多種報刊雜誌,購買了大量有關蛙蛙魚養殖的書籍,將自己的一套住房騰出來,經過他精心裝修設計、避光、通風,並買回一臺大功率空調,添置30多個特大塑料盆,購買了1200多條蛙蛙魚苗及設備,開始在黑暗的房間裡開著空調用盆養蛙蛙魚6年之久,由於房內用空調很難控溫和把握溼度,因而導致蛙蛙魚在室內不但長得慢而且死亡率高,那6年,他購回的蛙蛙魚不但沒有賺到錢,加上每天要從水井裡抽水換水,電費開支巨大,每年單電費要1萬多元。然後又將蛙蛙魚遷至附近水井裡養、魚塘網箱養、水庫網箱養、井邊稻田挖池養,到2014年底他養的蛙蛙魚陸續死亡丟失最後剩餘120多條。
10多年來,劉斌養蛙蛙魚不但辛辛苦苦沒賺到一分錢,而且投資的錢也打了水漂,妻子天天責備他,要他轉手放棄蛙蛙魚養殖;兒女十分討厭他養殖蛙蛙魚,多次要求他儘快賣掉剩餘的蛙蛙魚。面對妻子的責備,兒女的不理解可絲毫沒有動搖劉斌養殖蛙蛙魚的堅強信念和意志。他說「我寧願堅持一個人吃住生活,也要養成蛙蛙魚。」
2015年初,郵亭圩鎮黨委知道三峽移民劉斌養殖蛙蛙魚困境後,鎮黨委主要領導對此高度重視,千方百計為他尋找養蛙蛙魚的最佳地方,最後在該鎮大山深處的黃江源村找到-個廢棄隧洞,經劉斌實地現場察看,並在該鎮村的幫助下,籌資10萬元,將180多米長的廢棄隧洞築砌好,洞內砌成長2米、寬1.2米的蛙蛙魚水池160多個,同時對廢棄隧洞進行了加固、防安、引水處理。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劉斌將剩下的100多條蛙蛙魚搬運至大山深處的黃江源利用廢棄隧道進行養殖。
失敗是成功之母。經過劉斌的不斷實踐揉索和經驗總結,他用了兩年多時間,現已成功繁殖大小蛙蛙魚1.1萬尾。
「養殖蛙蛙魚必須注意四點,首先是水質要好,必須是乾淨清潔無任何汙染且含鈣比較多的礦泉水;其次是水溫要適宜,長年保持在16度至18度之間;再次是環境要優,蛙蛙魚喜歡長年生長在陰暗、潮溼、透風、安靜的環境;笫四是餌料要佳,蛙蛙魚喜歡吃魚蝦螺等活物;蛙蛙魚幼苗喜歡吃主食是孑孓」。劉斌滔滔不絕地給我們講起他養蛙蛙魚的「金點子。」
「一人富不算富,群眾共同富才是幸福路。」劉斌說到做到,今年元月,他已成立了永州三峽移民特種養殖合作社,已有32戶自願加入了他的合作社,他將在艱辛的道路上帶領群眾奔富。
(來源:紅網永州站)
跟黨走,上央視,
報名送零陵柳子生態園20個綠殼土雞蛋
贏助學金,電飯煲,
還有6800元的鋼琴大獎等你拿!
有才藝的青少年快來報名吧!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