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農建Matter:單分子水的兩種導電形態

2021-01-15 納米人

第一作者:向立民

通訊作者:向立民、Seong Kim、David Beratan、陶農建

通訊單位:賓州州立大學、杜克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研究亮點:

1. 揭示了單個水分子的兩種導電狀態及其溼度相關性。

2. 外加電場實現單個水分子從高導電態到低導電態切換。

3. 從單個水分子的導電值推測一維水分子鏈的導電性能。

 

水的導電性能

水是生命之源。對於生命體而言,水不僅能作為一種溶劑為生命化學過程提供極性的環境,同時也能作為反應物直接參與反應本身。生命體內的化學反應往往伴隨著電子的轉移。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的一個問題是,水是否能夠作為電荷傳遞的媒介,幫助實現電子傳輸。以往對於水分子導電性能的測定工作大多數側重於對大量水分子整體顯現出來的導電性能的測定,對於常溫狀態下單個水分子的導電性能的測定仍然是目前研究難點之一。

 

成果簡介

近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陶農建教授課題組杜克大學David Beratan小組賓州州立大學Seong Kim小組合作,通過運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斷裂結技術(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Break Junction, STM-BJ),並結合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以及紅外光譜表徵,揭示了單個水分子的兩種特定的導電值。相關研究結果於4月20號在線發表於Matter。論文第一作者為向立民(目前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該工作得到了來自美國國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立衛生研究院等基金的支持。

 

要點1:揭示了單個水分子的兩種導電狀態及其溼度相關性

常溫下水分子之間會形成氫鍵,這些氫鍵的存在使得水分子互相交聯在一起形成網狀結構,因此單個水分子的導電信息難以被捕捉到。為了在STM的兩個電極之間捕捉到單個水分子,作者採用了表面吸附測定法。通過調節環境溼度,將金表面水的吸附層控制在約一層水分子的覆蓋率,作者成功實現了對單個水分子電導值的測定(圖1AB)。電導圖譜結果顯示,單個水分子存在兩種電導值,分別為2.0×10-2 G0以及2.9×10-4 G0 (G0=77.48 μS)。兩者之間巨大的差異引起了作者的關注(圖1CD)。

 

1. 掃描隧道顯微鏡斷裂結技術測定表面吸附層單個水分子的電導值

 

通過溼度相關性的實驗,並對照相應溼度下表面紅外光譜吸收圖譜,作者發現,隨著表面吸附水的增多,高電導狀態的水分子數將增多,而低電導狀態的水分子數則相應的減少(圖2AC)。結合密度泛函理論計算,作者推測兩種導電狀態的不同源自於水分子導電構型不同而引起的。高電導狀態下水分子採取「平躺(Parallel)」構型,這種構型比較穩定。而低電導狀態下水分子則採取「直立(Perpendicular)」構型,這種構型相對不太穩定,然而在水分子比較少的時候(低溼度)容易經由STM的拉伸誘導獲得(圖2B)。

 

2. 水分子的兩種導電狀態源於水的兩種導電構型:平躺型(Parallel)與直立型(Perpendicular)。

 

要點2:外加電場實現單個水分子從高導電態到低導電態切換

水具有很強的極性。為了進一步研究兩種導電狀態的切換,作者推測外加電場也能改變水的構型。通過對單個水分子進行電流-電壓圖譜(IV)的掃描,作者成功的實現了將單個水分子由高導電狀態切換到低導電狀態(圖3)。藉助理論計算,作者預測被捕捉到的單個水分子偶極矩約為2.7–3.2 D,遠大於氣相游離狀態下水的偶極矩。這主要是因為電場的極化作用。

 

3. 外加電場使得單個水分子從高導電態切換到低導電態。

 

要點3:從單個水分子的導電值推測一維水分子鏈的導電性能

一維的水分子鏈狀結構存在於一些蛋白質分子結晶以及低溫下電極表面。作者根據上述實驗結果預測一維水分子鏈的導電性能應介於高電導狀態和低電導狀態之間。目前所報導的實驗測定以及理論計算的結果均大致位於該預測區間範圍內,為該模型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不過,更詳盡的水分子鏈的導電性能與水分子鏈構型的關係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4. 藉助單個水分子的電導值預測一維水分子鏈的導電性能。

 

小結

總之,該工作通過運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斷裂結技術並控制水分子在金表面的吸附量,成功的對單個水分子的導電性能進行了表徵,揭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導電狀態,並藉助理論計算和紅外光譜吸收證實了兩種導電狀態源自於水分子的兩種導電構型。外加電場引起的兩種導電構型的切換也首次實現了單個水分子在金表面的偶極矩的測定。該項工作將為研究生物體系內以及電極表面上水分子作為電荷傳遞的媒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作者希望通過該項工作紀念陶農建教授長期以來對於單分子水導電性能的熱情。

 

參考文獻

Limin Xiang, et al. Conductance and Configuration of Molecular Gold-Water-Gold Junctions under Electric Field. Matter, 2020.

DOI: 10.1016/j.matt.2020.03.023

https://www.cell.com/matter/fulltext/S2590-2385(20)30171-5

(實名制-僅限老師和部分優秀博士後),在招生招聘、學生培養、儀器共享、材料互用、科研課題通力合作等方面科學交流。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 18965840059,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無備註請恕不通過),由編輯審核後邀請入群。


相關焦點

  • UCLA賀曦敏《Matter》:普適製備用於可穿戴電子的高性能可拉伸導電水凝膠
    可拉伸導電材料是軟電子學的關鍵組成部分,通常需要多個組件協同貢獻良好的機械、電氣和界面性能。其內在的變形性和可靠性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主要包括:對導電聚合物的分子結構或形貌進行修飾、在可伸縮網絡中加入導電納米填充物以及將液態金屬嵌入彈性體中等。
  • 基於表面等離激元共振顯微鏡的無標記單分子光學成像
    單分子光學成像可以分析單個分子的形態和功能,因此其不但可以提供多個分子的統計平均信息,還可以提供傳統生物傳感器無法提供的單分子個體差異信息
  • 同時測量單蛋白分子的大小和電荷
    受到這些傳統的蛋白檢測原理的啟發,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生物設計研究所生物電子和傳感器中心的王少鵬(Shaopeng Wang)團隊開發了一種單分子蛋白分析方法,該方法通過分析電場對單分子的作用,可同時測量出單蛋白的大小和電量。
  • 《軟物質》最新綜述:導電/聚合物/肽水凝膠前沿進展
    在前者中,存在通過鏈間非共價相互作用,在後者中,它們通過交聯劑化學交聯;但是,兩種凝膠都有不同的用途。與小分子凝膠相比,聚合物凝膠具有更好的機械性能,這是由於聚合物的長共價鏈所貢獻的,它們的機械性能非常好。
  • 水如何導電?
    但說實在的,儘管水導電的現象看似很簡單,但200多年來,沒有人能夠在原子層面上解釋水是如何導電的。有趣的是,雖然在周圍世界看到的水都是良電導體,在實驗室之外很罕見的超純水實際上不導電,因為它缺乏自由電子。但是,在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水都會與沉積物和礦物質混合,從而電離水分子並使之導電。
  • 電池電解液和電解質的區別_電池電解液和電解質的兩種形態
    打開APP 電池電解液和電解質的區別_電池電解液和電解質的兩種形態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4-16 09:40:10
  • 離子導電聚合物對改善神經形態器件起到重要作用
    神經形態工程,也稱為神經形態計算,是利用具有模擬電路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來模仿人腦神經系統,最終目標是要製造一個仿真人腦的晶片或是電路。這門學科需要跨領域的合作,涉及生物學、物理學、數學及信息科學等眾多學科。
  • 固態水擁有十七種晶體形態,甚至很可能液態水還有兩種液態的形態
    水就是一種十分神奇的物質,估計很多人不知道水能夠變換很多的不同形態,大部分的形態估計很多人並不是很了解,現在美女小倩給大家講一下這些水的知識,希望朋友們能夠加我粉絲,一起研究和探討科學話題,大家一點要多多支持。
  • 科學解釋:水到底是如何導電的?
    水是一種電導體,這是在科學課上都會教的一個基本常識——當然這也是為什麼水系神奇寶貝怕放電類型的。但說實在的,儘管水導電的現象看似很簡單,但200多年來,沒有人能夠在原子層面上解釋水是如何導電的。
  • 水在2000℃高溫下竟可以結冰?科學家發現水的第20種形態:冰十八
    我們都知道,水有三種形態:固態的冰、液態的水、氣態的蒸汽。其中液態水作為生命之源,塑造了地球萬物。 然而如果你只認為「水」僅有這三種形態那就大錯特錯了,僅僅是冰,在此之前我們就曾知道17種結晶態。不過這個數字在2019年和2020年先後更新成了18種和19種(加上液態與氣態,水的形態則是變成了20種和21種)。
  • 水如何導電?這謎底終於揭開
    水是一種電導體,這是在科學課上都會教的一個基本常識——當然這也是為什麼水系神奇寶貝怕放電類型的。但說實在的,儘管水導電的現象看似很簡單,但200多年來,沒有人能夠在原子層面上解釋水是如何導電的。有趣的是,雖然在周圍世界看到的水都是良電導體,在實驗室之外很罕見的超純水實際上不導電,因為它缺乏自由電子。
  • 石墨烯增強導電聚合物水凝膠,製成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石墨烯增強導電聚合物水凝膠,製成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發表時間:2018/4/10
  • 「純科學」水真的能導電嗎?
    我們總是被告知和教導水可以導電。實際上,這是水+電之類的壞消息的主要原因,因為水+電可能會對接觸該危險對的人造成電擊。但是,如果您真的考慮過這個問題並深入研究化學問題,就會發現純淨水實際上不是良好的導電體。換句話說,它不允許電流通過。
  • 《ACS 材料快訊》新加坡俞璟綜述:生物電子學功能導電水凝膠
    水凝膠的高水含量允許生物分子和化學分子的運輸,因此提供了細胞外基質樣(ECM樣)環境,以促進跨界面交換生物分子和標記。聚合物網絡的可調節化學結構賦予導電水凝膠以可調節的機械性能,以匹配組織的機械性能(彈性模量從0.1到100 KPa)。由於其優異的性能,導電水凝膠在生物醫學應用中引起了極大的關注,例如在細胞/組織界面的可穿戴/可植入設備和生物電子學(圖1)。
  • 水到底是一種液體還是兩種液體
    它可以變成水蒸氣,也可以結成冰......我們似乎對水最了解不過了,但是,這看似普通的水卻仍然有很多待解的謎題,科學家甚至連它是一種液體還是兩種液體都還在爭論呢。        在第二臨界點水是兩種液體?        眾所周知,水有3種存在形態:液態、氣態和固態。如果壓強或溫度改變,水的狀態就可能發生變化。溫度不變,壓強減小,液態水會逐漸轉變為氣態水。
  • 4700 攝氏度才會化的冰,可能是水在太陽系中最常見的形態
    30 多年前,就有物理學家預言,水能夠以一種獨特的超離子冰晶存在。最近,在一項發表於《自然》的論文中,這一猜測終於得到了證實:這種熔點高達 4700 攝氏度的黑色「超離子冰」不僅存在,還可能是太陽系中含量最高的水的形態之一。
  • 水到底是什麼?它是一種液體,還是兩種液體
    我們都知道水是萬物之源,因為最早的微生物就是在水中誕生的。今天,我們知道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幾乎都無法離開水,可是水到底是什麼?眾所周知水的分子結構是2個氫原子加一個氧原子,可是水的存在形式是有三種:液態,固態和氣態。
  • InfoMat:單分子電磁開關
    從相反的角度,採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利用單個分子或少數幾個分子組裝分子器件,並進一步集成功能電路,為補充解決傳統矽基器件在微小化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限制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和方向,是世界各國相互競爭的制高點。同時,單分子電子器件的發展也為研究分子本徵特性和揭示新奇物理現象提供了可靠平臺。圖1.
  • 兩種信號分子決定細菌生存
    兩個相互競爭的信號分子控制著細菌的生存方式。圖片來源:巴塞爾大學細菌是真正的生存專家。它們能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這主要基於兩種相互競爭的信號分子。瑞士研究人員表示,控制新陳代謝的「競爭」分子決定了細菌的生存方式。
  • 新型水凝膠能像金屬一樣導電
    來源:史丹福大學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一種具有卓越導電性能的凝膠 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助理教授鮑哲南(音譯)、博士後於桂華(音譯)、材料科學和工程系助理教授崔藝(音譯)等通過將長鏈的有機化合物苯胺與植物組織中天然存在的肌醇六磷酸結合在一起,製造出了這種能導電的水凝膠。新凝膠的手感和生物學行為與生物組織差不多,但其能像金屬或半導體一樣導電。他們表示,具有這種組合特徵的材料有望在生物傳感器和下一代儲能設備領域大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