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信號分子決定細菌生存

2020-11-11 光明網

兩個相互競爭的信號分子控制著細菌的生存方式。圖片來源:巴塞爾大學

細菌是真正的生存專家。它們能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這主要基於兩種相互競爭的信號分子。瑞士研究人員表示,控制新陳代謝的「競爭」分子決定了細菌的生存方式。

無論病原體、深海微生物還是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體,為了生存,它們必須迅速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包括營養物質的枯竭。

巴塞爾大學生物中心教授Urs Jenal和Tilman Schirmer 率領的科學家現在發現,細菌使用兩種化學信號分子改變生存方式以適應當前的環境條件。研究人員在11月10日出版的《自然—微生物學》上發表了該研究結果。這兩種分子體現了兩種控制細菌生長和新陳代謝的相反力量。

研究人員以月牙形新月柄桿菌作為模型生物,研究了細胞中兩個信號分子ppGpp和c-di-GMP的拮抗特性。這種細菌可以扮演兩種不同的角色:無法分裂的自由遊動狀態和附著在表面的繁殖狀態。

生存方式和環境條件都影響兩種信號分子的濃度。信號分子ppGpp和c-di-GMP爭奪跟總開關的結合。「在攜帶高水平ppGpp的細菌中,這種蛋白質被打開,細菌就很活躍。」Jenal說,「在這種狀態下,葡萄糖的消耗處於高潮。同時,產生的有害氧自由基被有效中和。」這保證了代謝反應適合細胞的高能量需求,避免了細胞損傷。

在良好的生存條件下,有充足的營養,c-di-GMP水平會不斷上升,迫使細菌發展成無柄形態。「在這種情況下,c-di-GMP將ppGpp置換出來,改變其結構並關閉。」Jenal說,「這改變了代謝反應,允許細菌定居、生長和繁殖。」

通過分子主開關,科學家發現了兩個調控網絡之間的聯繫,這兩個網絡一直被認為是獨立運作的。研究人員表示,雖然新月柄桿菌是一種無害的環境細菌,但新發現的機制也可能在病原菌中發揮重要作用。 (魯亦)

來源: 《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細菌是真正的生存專家!兩種信號分子決定細菌生存
    作者:魯亦兩個相互競爭的信號分子控制著細菌的生存方式圖片來源:巴塞爾大學細菌是真正的生存專家。它們能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這主要基於兩種相互競爭的信號分子。瑞士研究人員表示,控制新陳代謝的「競爭」分子決定了細菌的生存方式。
  • 競爭信號分子控制細菌生長和行為
    細菌被認為是真正的生存專家。它們能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這主要是基於兩種相互競爭的信號分子。瑞士巴塞爾大學研究人員表示,作為新陳代謝控制的「競爭」分子決定了細菌的生活方式。無論它們是病原體、深海微生物還是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體,為了生存必須能迅速適應其環境的各種變化,包括營養物質的枯竭。巴塞爾大學生物中心教授Urs Jenal和Tilman Schirmer 領導的科學家們現在發現,細菌使用兩種化學信號分子改變生活方式以適應當前的生活條件。研究人員在11月10日的《自然—微生物學》上發表了該研究結果。
  • 細菌大小是怎麼決定的?
    長久以來,細菌的大小一直是細菌分類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性狀,同時特定的大小使得細菌能更適應其生存環境。過去100年來,生物學家一直想知道是什麼決定了細胞的大小。在近代,雖然我們知道了大部分控制細菌細胞周期和細胞分裂的分子,但我們仍然不知道細菌細胞的大小是如何確定的(圖1)。
  • 細菌的制勝法寶:給鄰近細胞「下毒」
    Wang 研究人員鑑定了一種新的細菌毒素,這種蛋白會被分泌到鄰近細胞中,通過耗盡細胞必需的供能分子使得細胞死亡。 為了生存,細菌必須壟斷寶貴的資源。一種方法是攻擊並戰勝鄰近的細胞,例如使用VI型分泌系統向鄰近細胞注射能夠殺死或抑制其生長的毒素1。
  • 知否|細菌世界看不懂:相鄰細胞能決定哪個細胞先死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的研究小組發現,決定細胞生死有兩個最重要的因素:1)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2)存活細胞從死亡細胞中回收生物質的效率。細胞的存活和生長是生物系統的核心因素。因此,慕尼黑工業大學複雜生物系統物理學教授烏爾裡希·格蘭德(Ulrich Gerland)等科學家,正試圖理解分子成分如何相互作用,以維持一組細胞在應激狀態下的生存能力。
  • 《自然-化學生物》:可以讓細菌呼出電能的「秘密分子」
    對於無嘴、無肺的細菌,呼吸比人類不是那麼容易簡單。我們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然而一種普遍存在於地下水中的地桿菌(Geobacter)細菌,吞噬有機廢物並「呼出」電子,在此過程中產生微小的電流。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相信這一發現可以用來製造腳下細菌的電子設備。」如圖所示,地桿菌納米線傳導的電能可用於為小型電子設備供電。最令人震驚的微生物研究作者說,在潮溼、缺氧的土壤中的地下深處,地桿菌可以在其他微生物幾乎沒有的惡劣環境中生存。
  • 揭秘「細菌大小是怎麼決定的?」—新聞—科學網
  • 科普揭秘|細菌大小是怎麼決定的?
    央廣網深圳5月19日消息(記者黃倩 通訊員嚴偲偲)細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單細胞生命體。長久以來,細菌的大小一直是細菌分類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性狀,同時特定的大小使得細菌能更適應其生存環境。過去100年來,生物學家一直想知道是什麼決定了細胞的大小。
  • Cell | 細菌鞭毛馬達「定子」單元的分子機制
    「發動機」對於細菌來說,也是如此。我們都知道,細菌無處不在。但是細菌要想生存,想要傳播它的病原性,它就必須要有強大的運動能力。大多數細菌通過鞭毛的旋轉來驅使自身的運動。有意思的是,該馬達的旋轉既可以是順時針的,也可以是逆時針的,特定的趨化因子信號可以誘導轉子的翻轉,引起馬達旋轉方向的改變。值得注意的是,原核生物旋轉分子馬達的「定子家族」是除了ATPase家族外,唯一一個用跨膜離子濃度梯度而不是ATP產生機械動力的馬達分子,而其中MotAB則是這類「定子家族」中功能研究最深的典型【2】。
  • 細菌中的神秘分子原來是一名「守衛」
    在許多細菌中有一種叫做反轉錄子(Retrons)的特殊雜交結構,即半RNA,半單鏈DNA。自從35年前他們被發現以來,研究人員已經學會了如何在實驗室中使用反轉錄子來產生單鏈DNA,但沒有人知道它們在細菌中的作用,儘管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 加州理工科學家意外發現兩種以金屬為食的細菌 百年前預言成真
    軍火商麥庫倫將一種本來用於治療癌症的納米機器人改造成了武器, 這些被稱為"納米蟲"的納米機器人一旦接觸金屬物體,就會利用這些材料進行自我複製,無限增殖 ,只有操作者發出特別信號才能讓它們停止。當恐怖分子劫走了 4 枚納米蟲飛彈並釋放後,"納米蟲"蜂擁而出,如蝗蟲過境,整個城市的鋼鐵建築、橋梁、汽車都被淹沒,甚至連艾菲爾鐵塔都被瞬間吞噬。
  • 中國科學家提出決定細菌大小的全新公式
    這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劉陳立帶領科研團隊,歷時多年以大腸桿菌為模式生物,揭秘細菌大小的決定因素,推導出全新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修正了該領域原有的兩大生長法則。當然,較大的細菌是極少數的,大多數已知細菌的直徑在0.4-2微米之間,長度在0.5-5微米之間。劉陳立說,長期以來,細菌的大小,一直是細菌分類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性狀,同時特定的大小使得細菌更能適應其生存環境。過去100年來,生物學家一直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決定了細胞的大小。
  • BMC Micro:綠膿桿菌通過AQ信號分子來調節菌體的形態變化
    近日,國際微生物權威雜誌BMC Microbiology在線刊登了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Quorum sensing modulates colony morphology through alkyl quinolones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綠膿桿菌的群體感應系統(Quorum sensing)可以通過烷基-喹諾酮信號分子
  • mBio:揭秘艱難梭菌在低氧環境中得以生存的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mBio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斯德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促進艱難梭菌在低氧環境下生存的分子機制,艱難梭菌是一種僅能在無氧環境中生長的病原體,該菌是與抗生素使用引發的相關腸道問題的主要原因,歐盟每年大約會有12.4萬人感染艱難梭菌,平均每人會造成大約5000
  • 新研究:細菌被抗生素殺死時會「尖叫」,警告周圍細菌危險來了
    一個神奇的發現,成群的細菌在被殺死時會發出 「尖叫」,來提醒附近的細菌,危險來了。當然,這種「尖叫」 不是那種能監聽到的聲音,而是細菌在瀕死時會快速發出的一種化學警報,這一動作稱為「壞死信號傳遞」。通過壞死信號傳輸,即將被殺死的細菌會向成群結隊 「鄰居」 發出致命威脅的警報,從而挽救其他成群移動的細菌部落。
  • 病毒、細菌太強大:為了生存不擇手段
    據國外相關網站報導,社會行為各式各樣,不同生物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社交傾向,比如哺乳動物和鳥類很多都是熱情的社交積極分子,但自然界也同樣存在一些社交行為仍然充滿神秘感的生物,比如細菌。
  • 細菌轉錄爆發現象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最近,哈佛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系的謝曉亮實驗室與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的葛顥研究員合作,揭示了細菌內轉錄隨機爆發現象(Transcriptional bursting)的分子機制,這種隨機性是很多細胞和組織中細胞與細胞間基因表達量不同的主要根源之一
  • 科學家通過改造極端環境生存的細菌實現發電
    科學家通過改造極端環境生存的細菌實現發電2017-02-10 12:12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PConline 資訊】據一份新研究報告稱,通過改造細菌利用其細胞膜中某些特殊的蛋白質發電,不過發電條件必須在極端環境下進行,但為了突破該限制,科學家通過對改造細菌注入一種經過改造過的分子來達到該極端環境,並且該項研究刊登在《Chem》期刊。。。
  • 《科學》:蒲慕明等發現兩種信號通路的對應調控作用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Helen Wills神經科學研究所,義大利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cAMP和cGM之間的局部,長時程對應調控作用,這兩種信號通路相互拮抗
  • 研究揭示細菌ECFσ因子介導的轉錄起始分子機制
    該文主要研究了細菌ECF σ因子的結構、ECF σ因子特異性識別啟動子DNA序列,以及ECFσ因子起始轉錄的分子機制,重點探討了ECF σ因子的σ2/σ4 linker區域的結構與功能。而Extra-CytoplasmicFunction (ECF) σ因子主要負責響應環境以及胞內信號,開啟特異的基因表達程序。  研究中,作者解析了細菌兩個ECF σ因子與RNAP的轉錄起始複合物,包括大腸桿菌σE(EcσE-RPo)和結核分枝桿菌的σH/E(MtbσH/E-R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