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揭秘|細菌大小是怎麼決定的?

2021-01-15 央廣網

央廣網深圳5月19日消息(記者黃倩 通訊員嚴偲偲)細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單細胞生命體。長久以來,細菌的大小一直是細菌分類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性狀,同時特定的大小使得細菌能更適應其生存環境。過去100年來,生物學家一直想知道是什麼決定了細胞的大小。近日,中國科學家在此項研究中有了新突破。

5月18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劉陳立實驗室的文章《連結大腸桿菌細胞生長和細胞周期的一般定量關係》,該文章以大腸桿菌為模式生物,揭秘了細菌大小的決定因素,推導出了全新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修正了該領域原有的兩大生長法則,並對合成生物學領域生命體理性設計提供了相關建構基礎原理。

文章上線截圖(央廣網發 深圳先進院供圖)

 一測到底 展開三年漫長研究

在現代定量微生物學領域中,「SMK生長法則」是首個被發現的定量規律,與「恆定起始質量假說」相輔相成,形成的研究思維範式主導了細菌細胞周期相關研究領域長達半個多世紀之久。為了深入探索細菌細胞分裂的機制,劉陳立團隊潛心3年多研究,對兩大法則進行了系統性驗證並獲得重大突破。

「通常,該類研究會選取1種或少數幾種培養基,而我們選擇了超過30種培養基開展實驗,我們採用早晚輪班制,對細胞的生長狀態進行實時監控,以確保每次取樣都是在細胞穩定狀態下進行的。在低生長速率條件下,完成一次實驗所需時間長達一周,而為確保數據可靠,實驗還需要重複,重複次數多的超過9次以上。」該文章的第一作者鄭海博士介紹說。這是迄今為止有報導的類似研究工作中選用培養基種類最多、覆蓋生長速率範圍最廣的一次。

帶著極大的耐心和嚴謹的態度,研究團隊最終發現,原有的兩大法則並不準確,被奉為經典的「指路牌」可能將大家的研究引向了偏離的方向。「雖然生長速度越快,細胞越大,但二者之間的關係並不符合SMK生長法則的預期。」該文章的通訊作者劉陳立研究員說,「按照法則描述,無論細胞生長快慢,一旦達到『起始質量』,就應該開始新一輪的DNA複製,然而,我們卻在實驗中觀察到,細菌細胞沒有遵循假說,不同培養條件下,『起始質量』有高有低。」

如果兩大法則並不準確,那麼細菌大小是怎麼決定的呢?我們能否修正「指路牌」呢?

不同大小的細菌細胞示意圖(央廣網發 深圳先進院供圖)

 玩轉數據 推導全新定量關係

為了回答「細菌大小是怎麼決定的」這一科學問題。劉陳立這樣描述實驗數據分析的過程:「要和數據呆在一起,揣摩它。」研究團隊通過尋找大量科研實驗數據背後的量化關係,最終推演出一個全新且適用於不同生長速率條件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

個體生長分裂方程示意圖(央廣網發 深圳先進院供圖)

新的方程統一了不同生長速率條件下的細菌細胞周期調控機制,這一定量公式的提出也使得細菌個體大小、生長速率等自然現象具有了一定的可預測性。例如:當得知細菌生長速率和DNA複製周期,便可準確預測出細菌的大小。該分裂方程為研究人員提供新的研究範式和思維方法,解答細菌細胞大小和DNA複製周期以及生長速度之間的關係,並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個體生長方程」對理解細菌細胞周期的控制機制有什麼意義呢?在「個體生長方程」的約束下,研究團隊對細菌細胞分裂的控制機制進行了探討,並以此為基礎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分子機制假說,認為存在一種「分裂許可物」,它與「細胞生長」和「染色體複製分離」相關。當它積累達到一定閾值時,細胞就會分裂。研究團隊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模型,進一步的實驗確實驗證了理論預測。

從數學公式到建構生命體理性設計基礎

在物理世界,「伯努利方程」指導了飛機的設計,「阿基米德浮力定律」推動了潛艇的面世,「牛頓第二定律」是人類得以翱翔太空的理論基石,合成生物學的終極目標就是生物世界實現理性設計、改造現有生命形式或者創造全新的生命形式以滿足人類不同的需求。

以「合成生物學」為研究導向,劉陳立團隊繼去年揭示細菌群體遷徙公式後,該研究是在定量生物學領域的再度突破,「研究再次證實了定量的思維方法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我們找到的每一個運行規律,都是試圖找到可用於指導設計、改造、重建生命形式的『圖紙』。」劉陳立表示。此次對細菌個體細胞相關定量規律和法則的基礎科學問題研究,對人類揭示並理解生命體內在原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此研究也有助於未來合成生物學領域的理性設計和建構,以滿足細菌治療疾病、抗生素替代、綠色生物製造等多個應用層面的需要。

相關焦點

  • 揭秘「細菌大小是怎麼決定的?」—新聞—科學網
  • 細菌大小是怎麼決定的?
    長久以來,細菌的大小一直是細菌分類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性狀,同時特定的大小使得細菌能更適應其生存環境。過去100年來,生物學家一直想知道是什麼決定了細胞的大小。在近代,雖然我們知道了大部分控制細菌細胞周期和細胞分裂的分子,但我們仍然不知道細菌細胞的大小是如何確定的(圖1)。
  • 研究人員揭秘細菌大小的決定因素,推導出全新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
    這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劉陳立帶領科研團隊,歷時多年以大腸桿菌為模式生物,揭秘細菌大小的決定因素,推導出全新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修正了該領域原有的兩大生長法則。今年5月,這一成果的學術論文已由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其中提到,該成果給合成生物學領域生命體理性設計提供了建構基礎原理。
  • 中國科學家提出決定細菌大小的全新公式
    這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劉陳立帶領科研團隊,歷時多年以大腸桿菌為模式生物,揭秘細菌大小的決定因素,推導出全新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修正了該領域原有的兩大生長法則。當然,較大的細菌是極少數的,大多數已知細菌的直徑在0.4-2微米之間,長度在0.5-5微米之間。劉陳立說,長期以來,細菌的大小,一直是細菌分類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性狀,同時特定的大小使得細菌更能適應其生存環境。過去100年來,生物學家一直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決定了細胞的大小。
  • 一個數學公式 揭秘細菌細胞大小 的決定因素
    該文章以大腸桿菌為模式生物,揭秘了細菌大小的決定因素,推導出了全新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修正了該領域原有的兩大生長法則,並對合成生物學領域生命體理性設計提供了相關建構基礎原理。細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單細胞生命體。從負責發酵酸奶的乳酸菌到生產胰島素的大腸桿菌,細菌充斥於人類生活和科學研究的方方面面。
  • 探秘 | 決定細菌大小的公式
    2020年5月,中國科學家提出了決定細菌大小的全新公式。 眾所周知,細菌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它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從發酵酸奶的乳酸菌,到生產胰島素的大腸桿菌,細菌充斥於人類生活和科學研究的方方面面。細菌的個體總體非常小,但細菌和其他生物一樣,也是有大有小的。生物學家一直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決定了細胞的大小。
  • 細菌為何有大有小?中國科學家挑戰兩大法則提出全新「公式」—新聞...
    中國科學家挑戰兩大法則提出全新「公式」   5月18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劉陳立實驗室的論文,題為「連結大腸桿菌細胞生長和細胞周期的一般定量關係」。
  • 這是一條科普貼:鯨魚是怎麼睡覺的?攝影師為你揭秘
    這是一條科普貼:鯨魚是怎麼睡覺的?攝影師為你揭秘 鯨魚會不會睡覺呢?好吧,雖然這是一個很冷門的問題,但是突然被問起來還是真的很難回答。不過直到最近,終於有人拍到了這些大塊頭抹香鯨睡覺的證據。
  • 【海洋科普】揭秘紅珊瑚的一生
    【海洋科普】揭秘紅珊瑚的一生 2020-08-13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揭秘《生活大爆炸》科學元素:弦理論怎麼回事
    揭秘《生活大爆炸》科學元素:弦理論怎麼回事   中新網12月28日電  《<生活大爆炸>之科學揭秘》日前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推出。
  • 深圳先進院揭秘 「細菌細胞大小怎麼決定」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王納)細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單細胞生命體,過去100年來,生物學家一直想知道是什麼決定了細胞的大小
  • 科普講堂 |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科普宣言:滄海無窮,盡在腦中!多學習,多思考,力爭做好一名科普講師!
  • 雲科普課堂揭秘生活中的科學知識
    為讓更多科普知識得到傳播,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和科技實踐能力,近期,惠州科技館聯合小惠同學、一城學習部落開展惠州市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廣東省科技活動進步月」系列活動「惠州科技館雲科普進校園」活動,活動創新地設計了一套「雲科普」網絡科普形式。
  • 【科普視頻】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中國在行動
    【科普視頻】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中國在行動 2020-11-23 2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動物冷科普:科莫多巨蜥到底有沒有毒?細菌也許是主導!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動物冷科普,今天我們來探討下科莫多巨蜥到底有沒有毒?我記得以前看的一個紀錄片說它本身是沒有毒的,是靠唾液中的細菌使獵物感染死亡,但有的人又說它是有毒腺的。過去的說法是錯誤的,所以它到底有沒有毒?
  • 兩種信號分子決定細菌生存
    兩個相互競爭的信號分子控制著細菌的生存方式。圖片來源:巴塞爾大學細菌是真正的生存專家。它們能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這主要基於兩種相互競爭的信號分子。瑞士研究人員表示,控制新陳代謝的「競爭」分子決定了細菌的生存方式。
  • 細菌是真正的生存專家!兩種信號分子決定細菌生存
    圖片來源:巴塞爾大學細菌是真正的生存專家。它們能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這主要基於兩種相互競爭的信號分子。瑞士研究人員表示,控制新陳代謝的「競爭」分子決定了細菌的生存方式。這兩種分子體現了兩種控制細菌生長和新陳代謝的相反力量。研究人員以月牙形新月柄桿菌作為模型生物,研究了細胞中兩個信號分子ppGpp和c-di-GMP的拮抗特性。
  • 古生物科普作家揭秘恐龍時代——最初的三疊紀|恐龍世界尋寶記
    沒關係今天小編邀請了一位恐龍大咖為你們揭秘恐龍世界的奧秘準備好了嗎?為了更好地科普恐龍知識,由古生物科普作家江泓老師執筆的「恐龍大咖」恐龍科普知識連載專欄今日起每周更新一期,共12期。在這12期裡,江老師將帶領大家走進神秘的恐龍世界,詳細揭秘恐龍百科知識。江泓,古生物科普作家、考古工作者。
  • 豬年科普展揭秘趣:豬不笨還有驚人記憶力
    豬年科普展揭秘趣:豬不笨還有驚人記憶力
  • 生物的尺寸大小是由誰來決定的
    但是,生物的尺寸是由誰來決定的呢?曾經的巨無霸恐龍滅絕了,是不是跟陸地有潛在關係呢?帶著各種疑問,我們來了解一下地球上的各生物吧!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在物體的總量和個體的大小,都有一定的規律。比如,地球上最大的動物能夠長到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