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蒲慕明等發現兩種信號通路的對應調控作用

2020-11-27 科學網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Helen Wills神經科學研究所,義大利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cAMP和cGM之間的局部,長時程對應調控作用,這兩種信號通路相互拮抗,相互制約,共同調節著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著名的神經生物學家

蒲慕明

教授,其現任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的方向包括神經環路的可塑性,從神經可塑性到大腦的發育。

 

環磷酸腺苷(cAMP)和環磷酸鳥苷(cGMP)是兩種重要的第二信使,cAMP和cGMP信使體系是由受體、環化酶,以及偶聯於兩者間的G蛋白組成的多種活性蛋白的傳遞系統。大多數多肽激素和胺類激素、神經遞質等第一信使都是通過這個體系傳遞信息的。當這些第一信使配體與相應受體結合後,誘發受體分子構象改變,G蛋白把受體與環化酶偶聯在一起,並控制該酶的活性,進而影響第二信使的生成。

 

之前的研究表明cAMP和cGMP能介導一些體外因素引起的拮抗細胞行為,比如離子通道,細胞容量調控,以及軸突引導。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存在於海馬培養神經細胞中未分化的軸索中的局部cAMP和cGMP,能分別促進和抑制軸突的形成,而且在樹突形成過程中,這兩者也是起到相反的作用。

 

研究人員進一步利用FRET技術發現cAMP表達量的改變,能通過激活一些特異性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和蛋白激酶的活性,導致cGMP相反的變化,這些研究成果說明,cAMP和cGM的局部,長時程對應調控能合作確保一個軸突和多個樹突之間的協同生長。

 

神經調節維繫著人體生命活動,它的正常活動一刻也離不開cAMP和cGMP信使體系。這兩種信號通路相互拮抗,相互制約,共同調節著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兩者的平衡,是人體健康的保障;兩者的失衡,則導致疾病的發生。

 

蒲慕明研究組在過去幾個月裡獲得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他在2009年領導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細胞》(Cell)雜誌上的文章解析了神經元蛋白極性分布機制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發現在接近胞體的軸突起始段(AIS)存在一個由肌動蛋白和Ankyrin G構成的分子篩,像濾網一樣限制了大分子蛋白在軸突和胞體之間的擴散,但允許某些依賴特定馬達蛋白轉運的膜蛋白通過。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馬達蛋白驅動力的強弱,以及膜蛋白-馬達蛋白複合體運輸效能的高低,是膜蛋白能否通過AIS分子篩的決定條件。軸突膜蛋白轉運複合體VAMP2-KIF5的運輸效能較高,可以穿過分子篩從胞體轉運到軸突內,而樹突膜蛋白轉運複合體NR2B-KIF17和GluR2-KIF5的運輸效能較低,不能穿越這個胞漿屏障。這一新穎的機制,為研究神經元蛋白的極性分布提供了嶄新的角度,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STING信號通路對神經幹細胞的調控作用
    在大腦發育過程中,每個過程都被基因與外部信號之間的相互作用精確地調節,任何異常的刺激均可能改變神經幹細胞的命運,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已有研究證明,DNA損傷會影響神經幹細胞的增值與分化。STING信號通路已被證實是動物細胞自主性固有免疫系統的核心成分,在DNA損傷的情況下可被激活。STING信號在多種細胞類型中也發揮重要作用,如心肌細胞、腸上皮細胞、癌細胞。
  • 鄧詣群課題組發現Wnt信號通路新成員並揭示其調控機制
    鄧詣群課題組發現Wnt信號通路新成員並揭示其調控機制   2018年3月13日,Nature出版集團旗下經典期刊《Oncogene》在線發表了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廣東省農業生物蛋白質功能與調控重點實驗室鄧詣群教授研究組題為「C9orf140, a novel Axin1-interacting protein, mediates the negative feedback loop
  • PNAS:我科學家發現一新型ERK信號通路調控蛋白Raf-1
    生物谷援引上海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我科學家發現細胞關鍵增殖信號通路的空間調控新分子     本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上海生科院揭示mTORC1信號通路調控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mTORC1信號通路調控機制 2017-11-13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研究發現,胺基酸介導的mTORC1信號通路的激活在溶酶體上進行,由一系列蛋白質複合物參與這一複雜過程的調控,其中Ragulator五元複合物作為該信號通路的核心骨架,調控Rag小G蛋白和mTORC1在溶酶體上的定位,但Ragulator複合物如何組裝並招募下遊蛋白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晰。
  • 研究發現腫瘤鈣信號通路受高甲基化調控
    DNA甲基化嚴密調控著基因的表達,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腫瘤抑制基因啟動子區往往發生DNA高甲基化,而癌基因啟動子區則呈現出低甲基化。因此,異常的DNA甲基化通常被作為腫瘤診斷、分類和治療的重要分子標記。
  • 綜述|茉莉酸信號通路轉錄調控機理
    茉莉酸、生長素、赤黴素、水楊酸等多種植物激素的受體都定位於細胞核內,且與轉錄調控緊密偶聯。因此,深入解析激素信號介導的轉錄調控網絡對於人們全面理解植物激素信號的動態響應過程及作用機理具有重要意義。轉錄中介體(Mediator)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由多個亞基組成的蛋白複合體,在轉錄調控的多個層面發揮調控作用,被稱為真核生物基因轉錄的「中央控制器」。
  • 生命科學學院蘇曉東實驗室揭示茉莉酸信號通路中轉錄因子調控新機制
    2017年5月16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蘇曉東實驗室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雜誌上發表題為「Crystal Structure of tetrameric Arabidopsis MYC2 reveals the mechanism of enhanced interaction with DNA」的研究論文,文章解析了植物中首個basic Helix-loop-Helix
  • 研究揭示IL-17信號通路調控機制
    7月,國際學術期刊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錢友存研究組的最新研究進展
  • 營養所研究人員發現胰島β細胞中調控內質網應激信號通路的新機制
    RACK1在胰島β細胞中內質網應激IRE1信號通路的負反饋調控中發揮關鍵作用1月27日,國際著名雜誌《科學·信號轉導》(Science Signaling)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劉勇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腳手架(Scaffold)蛋白RACK1以分子開關的方式,在胰島β細胞中內質網應激(ER stress)信號通路的動態調控中發揮關鍵作用。
  • Cell Research:研究Ras信號通路調控獲進展
    Ras信號通路是膜受體信號向細胞內傳遞的重要途徑。除了在癌症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外,Ras信號通路參與調控了細胞一系列的基本生物學活動,包括增殖、凋亡、分化和衰老等。Ras信號通路的調控相當複雜。
  • 生化與細胞所固有免疫信號通路調控研究取得階段性進展
    5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 Pathogens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王琛課題組的研究論文Mitochondrial ubiquitin ligase MARCH5 promotes TLR7 signaling by attenuating TANK action。
  • Blood:調控造血幹細胞的信號通路
    10月的《血液》(Blood)雜誌報導了,瑞典隆德(Lund)大學醫院幹細胞研究中心人員最新總結的調控造血幹細胞的多條信號通路。       造血幹細胞(HSCs)是能自我更新、有較強分化發育和再生能力、可以產生各種類型血細胞的始祖細胞。HSCs是目前研究最為透徹的人類幹細胞。
  • Notch信號通路調控巨噬細胞極化機制獲進展
    近年來,胰島素抵抗靶細胞如肝臟、脂肪、骨骼肌細胞及單核巨噬細胞在促炎/抗炎平衡中的調控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 揭示TDG參與調控經典Wnt信號通路的機制
    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雜誌近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林實驗室的研究論文Thymine DNA glycosylase promotes transactivation of ?-catenin/TCFs by cooperating with CBP。
  • 科學家解讀Hippo信號通路研究進展
    該研究在原子水平上闡明了Hippo信號通路下遊關鍵轉錄因子TEAD4特異性識別結合DNA的機制。助理研究員史竹兵和碩士研究生何峰是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Hippo信號通路在生物個體發育特別是組織器官大小調控過程中具有關鍵功能,同時在腫瘤發生及免疫應答過程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 PNAS:Wnt信號通路的表觀遺傳調控新機制
    在這項工作中,李振斐和聶芬等人闡明了組蛋白H4第20位賴氨酸甲基轉移酶SET8在Wnt信號通路激活過程中發揮的功能及其作用機制。Wnt信號通路是生物早期發育過程中一個保守的信號通路。Wnt信號的紊亂會引發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產生。
  • :中科院營養所研究人員發現調控TGF-beta信號通路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一個接頭蛋白Tollip能與Smad7協同作用影響TGF-beta受體的泛素化降解過程,從而負調控TGF-beta信號通路。TGF-beta又稱轉化生長因子,其信號通路在胚胎的早期發育、免疫炎性反應、腫瘤以及機體代謝平衡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機體內TGF-beta信號通路的激活受到非常精確的調控,研究其分子機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礎和應用意義。
  • DR3信號通路通過調控ILC3從而調節腸道炎症的新機制
    該研究報導了DR3信號通路通過調控腸道3型天然淋巴細胞(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ILC3)從而調節腸道炎症的新機制。過去的研究表明,DR3/TL1A信號通路能夠通過促進Th1和Th17的免疫應答從而在炎症性腸病中發揮致病作用。同時還有研究表明DR3/TL1A信號通路能夠維持腸道Treg細胞的穩態水平,從而發揮免疫抑制的作用,緩解腸炎的發生。ILC3是固有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腸道免疫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且ILC3表達高水平的DR3。然而,TL1A/DR3信號通路對ILC3s的調控機制目前仍不明確。
  • 轉錄因子Oct4與Erk/MAPK信號通路在胚胎幹細胞分化中的調控機制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幹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金穎課題組的研究論文Stk40 links the pluripotency factor Oct4 to the Erk/MAPK pathway and controls extraembryonic endoderm
  • Immunity:發現NF-κB通路調控新機制
    近日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了NF-κB信號通路調控的一個關鍵蛋白:NLRX1蛋白,這一分子有可能在未來成為治療癌症和傳染性疾病的有效分子靶點。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著名國際期刊《細胞》(Cell)旗下的子刊《免疫》(Immunity)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