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五十歲,我辭職了》封面上這位燙著爆炸頭、騎自行車的中年女士,她叫稻垣惠美子,大學畢業後直接進入新聞社工作,擁有穩定的收入、工作以及隨之而來的豐厚退休金,但她在四十歲時突然萌生並執行了「五十歲時辭職」的想法……請注意!這可不是所謂的提早退休,更不意味著財務自由,而是典型的日本大公司辭職效應:亦即主動放棄公司提供的一切保障,孤身一人走入社會的荒野……
假如你記得有本反映日本現況的書《不讓生育的社會》,那就不會意外職業女性稻垣的選擇:不結婚,不生育,自力更生,進大公司,掙高薪水,買奢侈品,工作將近三十年也沒有買房,月月錢花光,仍不失某種安全感。但等她義無反顧地辭職了,才知道自己連手機、電腦都不會買——之前都是公司為她配備好的,突然要找擔保人才能租房了——之前都是公司出面的,她也完全不知道:原來,離職金是要交稅的!如果不找工作,就領不到失業保險金!曾經「大公司」幫她遮蔽掉的社會荒野裡的細枝末節都在辭職後冒出來——當然,稻垣的幽默筆法只會讓你一邊看一邊笑——事實證明,在日本,越是在大公司,越是被公司體系保護,從大學畢業後就在一家公司待到老的職員生涯被稱為「從搖籃到墳墓」,要不是主動辭職,她不會意識到自己在公司體制外是如此弱勢。
追根溯源,讓她有辭職念頭的都是小事:去儲蓄量最高、消費最便宜的烏龍麵之鄉工作時愛上了有機農貿市集,發現不用花很多錢也能很快樂;為了環保,晚上回家不開燈也能把所有事情做好……假以時日,這種斷舍離的自我教養就能給人以勇氣:不需要為了賺更多錢去公司工作,對公司的依賴就降低了。一旦改變了思路,對工作的態度也相應改變——變得純粹了。稻垣清醒地意識到:為了賺錢去就業,就會對工作產生負面情緒,急功近利,勾心鬥角,結果自己就變成了極度依賴公司體制的社會人。
辭職後的「荒野求生」讓稻垣認識到,不僅個人依賴公司,就連國家也依賴這套機制促進經濟發展,維持社保制度,但事實已證明,各個公司都在苦苦掙扎,為了把這套機制強行運轉下去,消費經濟才變得越來越酷似欺詐,「經濟發展沒有讓日本人自立起來,而是使大家都產生了依賴」。
所以,她強迫自己擺脫這種依賴——這種價值觀被綁架的公司型人生。因為辭職,她贏得了客觀立場,得以站在公司、甚至是國家機構的對面,看到了以前根本不會注意到、習以為常的事情。
爆炸頭稻垣五十歲辭職既是處心積慮的,也是衝動的。自由引發了種種不便利,但也讓她領悟到一點:工作單位應該是修行場所,教會你該有的工作和處事方式,有利於鍛造你的價值觀,但你不能依賴公司!重新思考金錢、工作與自我的關係,反而讓她變得比在職時更像個優秀的媒體人了。
五十歲,既感受到了人生開始衰老,也意識到自己在社會荒野中是那麼稚嫩。古代印度人把人生分為四個階段:梵行期,家住期,林棲期,遁世期。在徹底遁世之前,我們不都該思索一下有所退轉、有所反思的中年林棲期該怎樣過嗎?稻垣決心以獨自一人的身份活下去。我一口氣看完這本輕鬆好讀的書,推薦給了所有女朋友,以及那些自嘲為「社畜」的在職員工們,還有那些剛剛退休的人——離開工作了幾十年的地方,第二人生才剛剛開始啊!(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