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宇翱:量子技術領域國際競爭激烈

2021-01-13 新華網客戶端

  日前, 國務院參事室舉辦集中工作日活動,邀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宇翱以「新量子革命」為主題作科普講座。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書記、主任王仲偉出席並主持集中工作日活動,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王衛民,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王紅,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趙冰,部分國務院參事、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出席活動。

  王仲偉表示,近年來,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邁出了重要的步伐、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國際社會對此有較多關注和評價,國內媒體也從多個角度進行了報導。相信今天的科普講座會為大家帶來很多啟發,對做好資政建言工作有所裨益。

  集中工作日活動現場

  神秘的量子世界

  陳宇翱介紹,人類正站在下一代量子革命的門檻上,新的量子革命的徵兆即將顯現。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圍繞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領域的角逐異常激烈。

  量子究竟是什麼?量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單元,是能量的最基本攜帶者,是不可分割的能量單位。量子的玄妙之處首先在於它的奇妙特性——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宇翱作專題講座 劉廈 攝

  第二次量子革命

  陳宇翱認為,20世紀,在研究、應用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過程中催生了信息科學,為人類帶來物質文明的巨大進步。第一次量子革命催生了原子彈、雷射、電晶體、核磁共振、第一代通用計算機、網際網路、全球定位系統等。目前,第二次量子革命正在帶來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主要應用。

  量子通信是原理上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疊加導致一個最直接的推論:一個未知的量子是沒有辦法被精確複製的。量子信息技術就是基於量子疊加原理最早開發的信息應用,單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態的不可複製性從原理上保證了信息的不可竊聽和不可破解。

  國際競爭激烈

  陳宇翱表示,在以後的10到15年裡,量子技術領域的競爭將非常激烈。目前全球發展態勢正在由原來主要由政府主導轉向許多科技巨頭也積極參與進來。我國在量子技術領域的發展已先人一步,具有先發優勢。

  未來會怎樣?陳宇翱認為,第一次量子革命已在上世紀對人類社會和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以量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二次量子革命也一定會帶來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的巨大進步,同時也給了我國從一個經典信息技術時代的跟隨者、模仿者轉變為未來信息技術引領者的巨大機遇。

  陳宇翱引用《華爾街日報》「沉寂了一千年,中國誓回發明創新之巔」的評論結束了講解。

  隨後,與會國務院參事、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就量子觀察、量子計算機、量子技術與節能減排、量子技術與碳捕獲等話題與陳宇翱教授進行了深入交流。(廖國紅)

相關焦點

  • 陳宇翱因量子物理基礎研究獲國際大獎,正建地面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中科大新聞網7月30日報導,28日,中國科大陳宇翱教授榮獲2016年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會的原子分子光物理委員會(C15)青年科學家獎(IUPAP Young Scientist Prize)。 「80」後教授陳宇翱,長期從事量子物理基礎研究,致力於發展光與冷原子量子調控技術並系統地應用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模擬和精密測量等多個量子信息研究方向。
  • 啟東籍科學家陳宇翱全程參與!
    1月7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實現了首個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地面跨度 4600 公裡,驗證了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
  • 啟東籍科學家陳宇翱為主要成員之一
    本報訊 (記者黃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月7日宣布,科研團隊全球首次實現跨越4600公裡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相關論文《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
  • 量子通信技術,開啟一個新的通信時代,我國在此領域的探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的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儲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具有存儲和讀出功能的糾纏交換,建立了由300米光纖連接的兩個冷原子系綜之間的量子糾纏。這種冷原子系綜之間的量子糾纏可以被讀出並轉化為光子糾纏以進行進一步的傳輸和量子操作。該實驗成果完美地實現了長程量子通信中亟需的"量子中繼器",向未來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的最終實現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陳宇翱因量子物理研究獲國際大獎 相關概念或爆發
    中科大新聞網7月30日報導,28日,中國科大陳宇翱教授榮獲2016年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會的原子分子光物理委員會(C15)青年科學家獎(IUPAPYoungScientistPrize)。「80」後教授陳宇翱,長期從事量子物理基礎研究,致力於發展光與冷原子量子調控技術並系統地應用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模擬和精密測量等多個量子信息研究方向。
  • 後浪 | 中國80後科學家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有「量子巫師」美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10月6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 全球僅5人,中國第1人!中科大80後教授獲量子計算國際獎項
    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有「量子鬼才」美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公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 中科大80後科學家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有「量子巫師」美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RolfLandauerandCharlesH.BennettAwardinQuantumComputing),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級學科名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6大王牌學科
    重點學科一般是指高校或學術性科研機構,將有限的資源用於某些學科,以實現人才和技術上的突破,在激烈的競爭中佔領專科建設與發展的一席之地,這些專科被稱為「重點學科」,從1986年到2007年為止,我國共評選出全國286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你知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級學科有哪些?
  • 【中青在線】潘建偉團隊打開量子世界大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彭承志、陳宇翱、陸朝陽、陳增兵為主要完成人的「多光子糾纏及幹涉度量」團隊獲此殊榮。  量子信息的物理基礎和應用技術研究對保障國家信息安全和發展下一代信息產業有著深遠的影響,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優先發展的科技高地,國際競爭非常激烈。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功驗證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
    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 科技報國築夢未來——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和他的團隊(下)
    圖為在中國科技大學量子儲存與量子中繼實驗室裡,潘建偉與團隊成員交流。 (資料圖片)記者程兆攝  冬至將至,合肥的最低溫度已降到零攝氏度以下。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實驗室裡,潘建偉院士和他的團隊正在為研發新一代量子衛星而緊張地忙碌著。無論在合肥、上海,還是北京,潘建偉院士一直來去匆匆。
  • ...受國際競爭強烈衝擊,需儘快實質性啟動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中國日報記者 朱興鑫 攝)中國日報3月10日電(記者 朱立新)今天,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場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說,我國目前在量子信息領域的一些優勢受到了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強烈衝擊,需要儘快地、實質性地啟動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建設。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7-10-19 19:38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固態量子光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和德國維爾茲堡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相關小組合作,在國際上首創雙色脈衝相干激發理論,為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等基礎量子光學問題的研究打開了一個新思路,解決了共振螢光長期存在的雷射本底噪聲問題。
  • 量子信息研究專家:抓住在信息技術領域趕超機會
    原標題:「抓住在信息技術領域趕超的機會」(逐夢英才)   在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但在潘建偉看來,量子信息科技革命是一個重要機遇,即可以從經典信息技術時代的跟蹤者、模仿者邁向未來信息技術的領跑者和引領者。   「我們要抓住這次在信息技術領域趕超發達國家的機會。」潘建偉說,從1997年起潘建偉每年利用假期回國講學,和國內前輩一起探討我國量子信息領域發展,並組建了研究團隊。
  • 中國第1人!中科大80後教授獲量子計算國際獎項
    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國際評審委員會每年在全世界範圍內評選出一名博士畢業12年之內的青年科學家。前四屆獲獎人分別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澳大利亞南威爾斯大學。陸朝陽是第一位獲得這個獎項的中國科學家,也是第五位獲得這個獎項的青年科學家。
  • 潘建偉團隊2017年實現多項世界領先的量子通信技術
    21年後的12月19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最新一期的特寫板塊中發布了年度十大人物——在過去一年裡對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的十人,當年的這位青年上榜了。他所帶領的中國量子「夢之隊」,刷新了中國科研工作者在量子科學領域的國際顯示度。   「感謝新時代,感謝偉大的祖國;吾輩當繼續努力前行,不負眾望!」
  • 量子科技對中國有多重要 | 環球時報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國專家認為,量子科技是真正的未來科技,在複雜的國際競爭中,將擁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19日撰文表示,量子科技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領域,必須將創新主動權和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