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號188名英國小留學生包機回國,4月4號就有一位小留學生被確診,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小留學生需不需要包機回國成為網絡熱議話題。
有英國小留學生家長說我們仇富,其實我們沒有任何仇富的心理,更沒有任何幸災樂禍的想法,我們只是擔心所有人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才取得抗擊疫情的階段性勝利,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會不會由於包機接回英國小留學生而毀於一旦?
出國留學確實是自己的選擇,而疫情肆虐的大環境下,選擇回國避難也是情理之中,如果換位思考的話,小留學生家長會不會也能理解我們的想法呢?畢竟國內幾千萬的學生還等著開學呢
相比較國內而言,英國屬於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就怕被接回的留學生有病毒攜帶者或者無症狀感染者,有一條漏網之魚,後果將不堪設想。
輸入性病例的影響並不能光看它的具體數量,更應該看到其背後的密切接觸者數量和行動軌跡帶來的隱性隱患。
雖然國家對輸入型人員進行全封閉隔離,絕無與第三方無關人員交流的機會,表面上是沒有傳播的危險性,但照顧她們的醫護和工作人員呢?他們也有家庭,也有孩子,他們的生命同樣值得保護。
小留學生年齡小,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相對來說較弱,又處於異國他鄉,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我們於情於理都應該接回祖國避難。
但是又不得不考慮國內目前防疫的具體狀態,國內由於疫情爆發,已經耗費了無法估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我們真的經不起二次疫情暴發的危險性。
協調英國政府
一句「包機回國」說的很容易,但是其背後的心酸,只有駐英使館工作人員知曉,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各地機場停飛、限飛,如何協調英國政府給我們開一次「綠燈」,在人家的地盤上,我們只能求爺爺告奶奶協調各方面關係。
如何制定回國標準?
就算和英國政府包機事件協調好,接下來就是如何梳理小留學生健康檔案,大家都很清楚第一批小留學生都是未成年人,但是未成年人也有長幼之分,15000人,誰先回國?誰後回國?評判回國的標準應該如何制定?
總不能按高矮胖瘦來決定回國的先後順序吧!!
回國後
其實最大的難題就是回國後該如何有效管控輸入型人員,大家都知道,只要留學生一落地,我們就進行全封閉隔離通道,直接當地隔離14天,兩次核酸檢測後,方可自由活動。
不可否認的是,英國小留學生既然有條件去留學,那肯定是非富即貴,孩子年齡小,回國之後見不到父母,萬一鬧情緒搞「公子哥公主病」那一套的話,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是直接遣返回英國,還是不管不顧?
眾多防疫工作人員剛從湖北武漢撤退,由於輸入型病例不斷增加,有很多工作人員又再次請纓去抗疫一線,他們的生命安全又該誰來買單呢?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三月中旬,國家為抗疫支出已達到1169億元,雖然包機回國費用家長自理,但是飛機空駛英國的油費呢?機場工作人員的加班加點費用呢?隔離地點建設修整的費用呢?萬一確診之後幾十萬上百萬的治療費用呢?
所以包機回國三萬、五萬的飛機費用只是所有支出的冰山一角!!
綜上所述,我們本著同胞的情誼,不能對境外公民不管不顧,但是我們又不能不綜合考慮國內目前的抗疫現狀,畢竟國內幾千萬的學生在等待開學時間呢,你有什麼不同看法呢?
我是上善李老師,專注於青少年成長教育問題,如果您有不同意見歡迎您展示在評論區,以幫助更多的家長和學生,謝謝您的關注、評論和認可。(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速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