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建液態氮殯儀館 遺體會分解成小顆粒

2020-12-03 閩南網

­  法制晚報訊(記者 黎史翔) 土地資源不足、「墓地荒」已是不少國家頭疼的問題。對此,樹葬、自然葬等生態葬法逐漸受到各國推崇。

­  法晚記者了解到,日本受土地資源不足影響,喪葬形式日趨多元化,與沒有血緣和婚姻關係的人合葬、將遺骨安置到納骨堂、樹木葬、骨灰撒入大自然等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京都地區更是推出「櫻花葬」,讓死者長眠在日本人鍾愛的櫻花樹下。

­  為了推行自然葬,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就成立專門協會舉行宣傳活動,讓大眾接受這樣的生態葬法。

­  其實,同樣的問題也在澳大利亞出現。殯葬用地短缺已成為澳政府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如今,在澳大利亞有不少無立碑、綠樹成蔭、鮮花滿園的墓園。墓園的精心管理,成為綠色殯葬理念推廣的重要動力之一。

­  瑞典一家充滿科幻色彩的液態氮殯儀館,將棺材放入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態氮裡,輕輕搖動,遺體會分解成直徑為約5毫米的小顆粒。

­  日本

­  回歸自然

­  墓園一塊墓地30萬 日民眾青睞「挖坑」樹葬

­  根據媒體報導,在東京都內的墓園買一塊墓地,一般需要約30萬元人民幣,即使在地方城市,也要約6萬元人民幣。相比之下,樹葬的價格就低廉多了。安放遺骨,大約在8000元-1萬人民幣左右。而安放骨灰,只要2500元-3100元左右。

­  「自然葬」包括為回歸自然而撒骨灰,以及為了保護環境而不在墓地構築人工建築物。日本人擁有與自然的一體感以及死後回歸自然的生死如一觀念,古代就有將遺體和骨灰歸於大海和山林的風俗。樹葬符合日本人回歸自然的生死觀,綠色環保,價格相對便宜,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

­  在日本留學的田甜接受法晚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日本樹葬的墓園裡,人們可以選擇一塊大約3.3平方米的區域,挖出直徑30釐米、深70釐米的坑,將故人的遺骨掩埋於樹下。每塊區域的地面上,還鑲嵌著墓碑,上面鐫刻亡者的姓名,便於憑弔者辨認。沒有後代的人也可以在生前申請去世後在「森之苑」安息,寵物也可以葬在這裡。

­  田甜告訴記者,籤訂了墓地使用合同的人每年都要來這裡,在1萬平方米的丘陵上種山櫻、青栲和日本三葉杜鵑,並時常來照料這些樹。樹葬既可滿足人們希望長眠於大自然的需求,同時也能保護生態環境造福後代,可以說是兩全其美。

­  田甜說,京都町田市的民間陵園「町田泉淨苑」則以「櫻葬」著稱。墓地內種植有3棵標誌性的櫻花樹,周圍分布著350塊墓區。長眠在日本人鍾愛的櫻花樹下,落英繽紛,鳥語花香,未嘗不是一種美好的歸宿。

­  日協會每年演講宣傳 過半受訪者表示可接受

­  為推進這一環保的殯葬方式,早在1991年2月,「推進葬禮自由之會」成立,並在成立宣言中率先提出了「自然葬」這一說法。1991年10月,「推進葬禮自由之會」在神奈川縣相模灘海域舉行第一次自然葬。

­  2002年,「推進葬禮自由之會」獲得非營利活動法人資格。除了每年發行4期會刊《再生》外,該會還經常舉行演講、研討會和諮詢會等,宣傳綠色殯葬。可以說,「推進葬禮自由之會」在向社會普及綠色殯葬方面有所成效。

­  根據2014年日本消費者協會進行的調查,關於自然葬的想法,全國有48.3%的人表示「如果亡人希望,可以這麼做」,36.8%的人表示自己希望埋到普通墓地裡,20.9%的人認為如果沒有法律問題可以選擇自然葬,15.8%的人表示如果只撒一部分骨灰,可以撒到喜歡的地方。

­  澳大利亞

­  綠色殯葬

­  澳研究:墓葬產生溫室氣體比火葬多10%

­  由於近年來人口老齡化以及喪葬對土地需求的增加,地廣人稀的澳大利亞也出現了「墓地荒」現象。

­  據媒體報導,大部分澳大利亞人實行火葬或者土葬,其喪葬禮儀過程包括入殮、送葬、下葬、告別儀式、祭奠等。這一過程在棺材、儀式用品和墓地等方面的花費可達數萬澳元。

­  此外,據媒體報導,在澳大利亞正式批准京都議定書中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執行標準當天,位於南澳大利亞州阿德萊德的百年紀念公墓負責人埃利奧特表示,百年紀念公墓每年要舉辦超過900個土葬,3300起火葬。

­  他們已經對墓葬和火葬對含碳氣體排量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儘管最初火葬產生的二氧化碳比墓葬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墓葬最終產生的溫室氣體要比火葬多10%。

­  相比之下,近年來在世界範圍內受環保人士推崇的綠色殯葬,以其更為經濟的花費和更為環保的意義正逐漸被澳大利亞人接受。

­  早前,澳大利亞曾針對民眾對自身未來殯葬事宜的考慮進行過調查。結果顯示,澳大利亞很多民眾已能夠淡然看待死後的殯葬方式,更為環保的綠色殯葬已逐漸興起。

­  取消墓碑用GPS定位 「園丁」精心管理墓園

­  綠色殯葬也稱生態殯葬,通過借用自然界的內在循環以減少對外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有害化學藥劑的使用。

­  例如,很多國家已開始接受「樹葬」,即將逝者置於由可降解材料組成的裝置內,並放置樹苗種子,最後埋入土中待樹木自然生長。這樣的綠色殯葬,可以杜絕化學藥劑和衣服、棺木等對土壤和地下水的汙染。

­  此外,這種殯葬也可選擇取消傳統意義上的墓碑,人們在下葬地點放入一個全球定位系統(GPS)發射裝置。死者親屬每次來祭奠時,可用手持式衛星定位系統確定埋葬位置。

­  這一殯葬方式在南澳大利亞州已經獲得立法許可,並開始實際運營。讓逝者以另一種生命的形式存在下去,在將來也許會被更多人所接受。

­  在澳大利亞已有不少無立碑、綠樹成蔭、鮮花滿園的墓園。墓園的精心管理,成為綠色殯葬理念推廣的重要動力之一。

­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亞人崇尚自然,善於營造自然和諧的人居環境,墓地設計和管理也充分體現「生於自然、歸於自然」的綠色理念。

­  澳大利亞的不少墓園已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其中管理人員70%以上是綠化園藝管理專業人員。有的墓園與居民區相鄰,兩者相安無事。在用心經營的同時,研發新綠色殯葬方式,也有助於澳大利亞綠色殯葬的發展。

­  瑞典

­  採用科技

­  建立液態氮殯儀館 搖動遺體分解成顆粒

­  記者注意到,在提倡自然葬的同時,各國對殯葬也是越來越花心思而且融入現代科技。

­  在澳大利亞一家公司已經獲準,將建立該國第一座豎葬公墓。顧名思義,豎葬就是將屍體直立埋葬,據說此舉可以節省空間並最大可能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而且也能節省喪葬費用。

­  而瑞典女生物學家蘇珊娜·威-馬薩克幾年前成立了充滿科幻色彩的液態氮殯儀館,如今已吸引了數千名志願者。

­  據介紹,專業人士會先把遺體置於零下18攝氏度的環境中冷凍,然後放在可降解的棺材裡;接著,再把棺材放入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態氮裡,輕輕搖動,遺體會分解成直徑為約5毫米的小顆粒。

­  在除去「顆粒」中的重金屬後,便可把「顆粒」裝進一個由玉米澱粉做成的可降解容器,埋入墓園地下。墓園中將種植各種植物,遺體留下的「顆粒」可以給這些植物提供生長所需的養分,讓逝者在大自然中獲得另一種形式的「重生」。

­  一位志願者在威-馬薩克建立的殯儀公司「電子逝友書」上寫道:「這種殯葬方式非常符合我一生熱愛自然的生活觀,在去世後能夠將自己回饋自然是最完美與和諧的選擇。」

­  此外,在新加坡,殯葬習俗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更加注重環保,選擇海葬的人近年來日益增多。如今新加坡人還在探索更人性化的殯葬方式。據《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畢業生韓瑞民設計了多種海葬方式:海葬系統可讓骨灰甕垂直下沉,固定至死者生前選擇的海葬點,也因此給生者帶來慰藉;此外,還可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藍牙功能追蹤死者的海葬地點,便於生者憑弔。

­  文/記者 黎史翔

相關焦點

  • 國外生態殯葬鬧哪樣:美國骨灰珊瑚、瑞典液態氮殯儀館、瑞士鑽石葬...
    原標題:國外殯葬咋做到「節地生態」 【盤點國外「節地生態」殯葬:美國骨灰珊瑚、瑞典液態氮殯儀館】 事實上,在瑞典、美國、澳大利亞、瑞士等國,節地生態安葬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綠色與簡約」儼然成為殯葬新風尚。新華社駐外記者為您一探究竟。 【瑞典:液態氮殯儀館】 瑞典女生物學家蘇珊娜·威-馬薩克幾年前成立了充滿科幻色彩的液態氮殯儀館,如今已吸引了數千名意願登記者。
  • 評論:殯儀館遺體火化「喊虧」 鬼也不信
    圍觀  火化量全國最大的上海益善殯儀館稱,柴油價格17年來漲了八倍,目前火化一具遺體要虧260元。據介紹,火化一具遺體,約需18-20公斤柴油、24度電,成本約440元,還不包括管理費用,而平板爐基本火化費只是按180元收取,工作人員感嘆「燒不起」。
  • 淡溪鎮福寶山上要建火化場、殯儀館? 有關部門這樣說......
    近日,有人在網絡和微信朋友圈發帖,稱政府部門將在淡溪鎮孫家垟村的福寶山上再建一個火化場和殯儀館。對此,許多市民表示驚訝。
  • 遺體火化燒出手術刀 殯儀館:以前出現過(圖)
    遺體火化燒出手術刀 殯儀館:以前出現過(圖)  來源:雲南日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
  • 3人遇車禍死亡送殯儀館 一具遺體被家屬錯認火化
    8日,雷家20多人到殯儀館準備見雷太父子最後一面時,卻遭遇了令他們憤怒的一幕:雷太的遺體不見了……  事發  父子身亡送到殯儀館 親人認屍少了具遺體  1月5日傍晚6點過,雷太父子在什邡辦完事後,開車返回雙流,朋友龍強同行。隨後,3人與親屬失去聯繫。
  • 液態氮簡介
    液態氮      第三,液態氮是一種低溫液體,沸點為-196℃,液態氮噴射到脫髮區域後,使皮膚迅速降溫,形成一層薄霜,這種迅速降溫過程會直接殺死附著在皮膚表面的真菌和蟎蟲。      3.若在封閉區域使用液態氮,應小心遵循所有安全程序。      4.安裝連續式空氣偵測器以決定是否適當的通風。      5.不要與不兼容物一起使用( 如鎂) ,會起激烈反應。      6.裝填液態氮容器的頸部避免被冰堵住。      7.小心運送裝填冷凍液的容器。
  • 想不到殯儀館居然這樣火化遺體
    到殯儀館送親屬遺體火化,整個火化過程含送屍、進爐、點火焚燒、出骨灰、骨灰冷卻、骨灰裝盒等。具體是在爐外爐炕面上先放一張燃燒毯(避免燃燒後骨灰與爐面接觸),將遺體放上,由親屬整理遺體告別,進屍車將遺體和炕面同時送入火化爐內焚化,焚化結束後出灰車連同炕面和完整的骨灰一同移出火化機,冷卻後親屬按照各自的需要檢取骨灰,裝入骨灰盒。
  • 這條新聞很沉重:殯儀館突然停電遺體暫停火化 逝者家屬很不滿
    今天(13日)早上,長壽區殯儀館停電了。對於從事這樣特殊服務的單位來說,隨之而來的,應該是及時有效的緊急處理方案。然而,事情卻出人意料,導致很多逝者的家屬很不滿。據記者了解,今天一共有四具遺體要進行火化。
  • 江西樂安殯儀館:遇害的夫妻已火化,駐村幹部和輔警的遺體還在
    江西樂安殯儀館:遇害的夫妻已火化,駐村幹部和輔警的遺體還在從8月8日殺害一對夫妻後,兇手曾春亮5天後又殺死了駐村幹部桂高平;追捕曾春亮的過程中,一名輔警杜海華被撞身亡,年僅22歲。江西樂安殯儀館,連日來被哭聲、嘆息聲籠罩,本來肅穆、悲痛的氣氛更增加了悲涼愁苦的色彩。8月16日一早,樂安兇案中遇害的兩名老人在殯儀館火化,隨後骨灰被送回老家山碭鎮安葬。兩名老人的親屬表示,原本希望在抓住兇手後再安葬父母,以告慰逝者。但時間已過去了8天,「再等不是辦法。」
  • 用-196°C液態氮將食材瞬間凍結成冰淇淋
    原標題:用-196°C液態氮將食材瞬間凍結成冰淇淋 製作過程「煙霧繚繞」。做好的分子冰淇淋。鑑於氮的沸點為-196°C,當液氮緩緩倒入攪拌好的奶油時,液氮在常溫環境下將立馬發生汽化,在空氣中迅速散開成很細小的顆粒,形成大片白色煙波;然後迅速蒸發,場面非常震撼。還未等記者和食客反應過來,液態的食材已瞬間凝固,可口的分子冰淇淋也就完成了。  專業人士透露,液氮不宜長時間接觸,所以製作人員在做冰淇淋時必須戴上護目鏡、面罩和手套。
  • 八寶山殯儀館老師傅揭秘「領導人殯葬過程」(圖)
    下午1點開始,八寶山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帶領近百名參觀者,從遺體接運、遺體入館,到遺體整容、遺體告別……再到骨灰寄存的全過程進行了實地探訪,並詳細講解流程操作,解答市民的疑問。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八寶山的殯葬用品價格全部下調。殯儀館中,低價位的殯葬用品種類佔到總量的80%,家屬可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來選購。
  • 你死後會被進行零下200攝氏度冷凍,然後震成骨灰
    冰葬是瑞典的一位生物學家蘇珊妮最新研究出來的一種全新的殯葬方式:首先將遺體放置在特別製作的儀器裡面,然後利用液氮在零下兩百攝氏度的低溫狀態下將人體進行冰凍,然後進行晃動,就這樣把人體震成骨灰!然後那些無法進行分解的人體堅硬組織如牙齒等會交給家屬進行處理。
  • 液態氧和液態氮
    在低溫加壓的條件下,氧氣、氮氣都可以從氣態變為液態,再變固態,但這兩種氣體變化時顏色動卻不一樣,而且液態氧、液態氮有其特殊的性質。        氧氣(無色)→液態氧(-183℃,淡藍色)→固態氧(-218℃,淡藍色雪花狀)        氮氣(無色)→液態氮(-195.8℃,無色)→固態氮(-209.9℃,白色雪狀)       目前,工業上製取大量的氧氣,主要有兩種方法(均為物理方法):       (1)分離液態空氣:將空氣降溫加壓,轉化為液態
  • 廣州殯儀館殯葬服務流程圖一覽
    (二)電話通知殯儀館接運遺體(電話:020-87744444)。  (三)遺體運回殯儀館防腐。  一般情況下,遺體應在72小時內火化;腐變、甲類傳染病、炭疽死亡和國家規定的其他傳染病死亡遺體,不進行防腐保存,及時火化處理。
  • 會玩!澳教師用碳酸飲料和液態氮製造爆炸
    【環球網綜合報導】不少人都知道碳酸飲料和曼妥斯糖結合在一起,會產生爆炸效果。而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22日報導,澳大利亞科學教師雅各布(Jacob Strickling)將健怡飲料和液態氮結合,也產生了爆炸現象。雅各布在視頻網站YouTube的「讓科學有趣」頻道中分享了該實驗的過程。
  • 探訪"生命最後一站":揭秘殯儀館火化流程
    簡介:  【解說】每個人的生命都會到達終點,作為人生命的終點站,殯儀館的遺體火化工作承擔了很大的責任。4月4日,記者來到重慶市江南殯儀館,揭秘火化師送走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  【解說】早上6點30分,記者進入殯儀館火化間,與影視劇中的「火葬場」或燈光閃爍的神秘屋不同,沒有特別刺鼻的焚燒味,也沒有陰森恐怖的氣氛。
  • 為什麼不宜用「氮磷鉀複合顆粒」做追肥?
    常見的複合肥形態主要是顆粒、粉劑、液體:A、顆粒:顆粒複合肥常見的造粒工藝有:轉鼓造粒、圓盤造粒、高塔造粒。造粒工藝不同,其結構緊密層度不同,溶解釋放的時效就不同。一般來講,高塔造粒投資大,顆粒好;圓盤造粒強度低,投資小,轉鼓介於這兩者之間。
  • 蘭州市殯儀館開放日 | 所謂「第一爐」主要是家屬的心理作用
    在當天的開放活動結束後,蘭州市殯儀館還召開了座談會,就市民關心的一些殯葬方面的問題,蘭州市殯儀館負責人一一進行了解答。  第一爐說法  聽說殯儀館有燒第一爐的說法?  所謂「第一爐」,主要是家屬在心理上覺得火化爐由於前一天工作結束後進行過清理,所以第二天早上爐膛內會比較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