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生態殯葬鬧哪樣:美國骨灰珊瑚、瑞典液態氮殯儀館、瑞士鑽石葬...

2020-12-08 人民網貴州頻道

原標題:國外殯葬咋做到「節地生態」

【盤點國外「節地生態」殯葬:美國骨灰珊瑚、瑞典液態氮殯儀館】

民政部等九部門24日聯合發布《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培育現代喪葬文化。事實上,在瑞典、美國、澳大利亞、瑞士等國,節地生態安葬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綠色與簡約」儼然成為殯葬新風尚。新華社駐外記者為您一探究竟。

【瑞典:液態氮殯儀館】

瑞典女生物學家蘇珊娜·威-馬薩克幾年前成立了充滿科幻色彩的液態氮殯儀館,如今已吸引了數千名意願登記者。

據介紹,專業人士會先把遺體置於零下18攝氏度的環境中冷凍,然後放在可降解的棺材裡;接著,再把棺材放入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態氮裡,輕輕搖動,遺體會分解成直徑為約5毫米的小顆粒。

在除去「顆粒」中的重金屬後,便可把「顆粒」裝進一個由玉米澱粉做成的可降解容器,埋入墓園地下。墓園中將種植各種植物,遺體留下的「顆粒」可以給這些植物提供生長所需的養分,讓逝者在大自然中獲得另一種形式的「重生」。

一位意願登記者在威-馬薩克建立的殯儀公司「電子逝友書」上寫道:「這種殯葬方式非常符合我一生熱愛自然的生活觀,在去世後能夠將自己回饋自然是最完美與和諧的選擇。」

相關焦點

  • 「自然葬」、「鑽石葬」聽說過嗎?帶你了解各國殯葬新方式!
    節約資源的新型殯葬模式推進殯葬改革國外殯葬怎樣做到「節地生態」事實上,在瑞典、美國、瑞士等國,節地生態安葬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綠色與簡約」儼然成為殯葬新風尚。而安放骨灰,只要2500元-3100元左右。「自然葬」包括為回歸自然而撒骨灰,以及為了保護環境而不在墓地構築人工建築物。
  • 記者調查:節地生態 綠色簡約——國外殯葬新風尚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專電 記者調查:節地生態 綠色簡約——國外殯葬新風尚  新華社記者  民政部等九部門24日聯合發布《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培育現代喪葬文化。事實上,在瑞典、美國、澳大利亞、瑞士等國,節地生態安葬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綠色與簡約」儼然成為殯葬新風尚。新華社駐外記者為您一探究竟。  瑞典:液態氮殯儀館  瑞典女生物學家蘇珊娜·威-馬薩克幾年前成立了充滿科幻色彩的液態氮殯儀館,如今已吸引了數千名意願登記者。
  • 瑞典建液態氮殯儀館 遺體會分解成小顆粒
    對此,樹葬、自然葬等生態葬法逐漸受到各國推崇。­  法晚記者了解到,日本受土地資源不足影響,喪葬形式日趨多元化,與沒有血緣和婚姻關係的人合葬、將遺骨安置到納骨堂、樹木葬、骨灰撒入大自然等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京都地區更是推出「櫻花葬」,讓死者長眠在日本人鍾愛的櫻花樹下。­  為了推行自然葬,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就成立專門協會舉行宣傳活動,讓大眾接受這樣的生態葬法。
  • 骨灰鑽石葬?or中國寵物墓地?
    在每次的殯葬博覽會上吸引人們的眼球最多的是骨灰鑽石葬。骨灰鑽石葬?or中國寵物墓地?  寵物墓地現狀如何  現在中國殯葬行業中只有人的公墓,而無寵物的公墓,但是在國外,寵物公墓也不亞於人的墓地,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中國寵物墓地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中,因為人的墓地價格本來就不便宜,有的更是讓人都無法接受,再加之中國的國情,人多地少,也限制了寵物墓地的發展。
  • 香港流行「鑽石葬」:將愛人骨灰製作成鑽石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chinatopix網站3月9日報導,一種特殊的「鑽石葬」文化正在香港流行開來。何為「鑽石葬」?顧名思義,鑽石葬是把死者的骨灰通過高科技手段製成鑽石,用這種方式代替傳統墓葬。這聽起來有點驚悚,的確,甚至似乎是種對逝者的褻瀆。
  • 生命晶石、骨灰鑽石、骨灰飾品——生態葬是否有春天?
    《意見》提出,到2020年,實現火葬區殯儀館縣級行政區域全覆蓋並達到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遺體火化率逐年提高,骨灰格位存放、樹葬、海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比例達到50%以上。作為衡量殯葬行業發展空間的重要指標,火化率高,殯葬行業的市場規模就大,反之市場規模就會難以突破。《意見》一出,文明祭掃、節地生態成為殯葬行業的主旋律。
  • 親人骨灰可做成鑽石佩戴?竟然還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殯葬方式
    相較於「骨灰晶石」是將骨灰縮小體積凝結而成,「骨灰鑽石」則是一種更高階的技術,即將骨灰放在真空感應爐中提純,變成石墨後,再放到壓力器裡進行二次高溫燃燒,而整個過程大約需要16個星期。這種葬法最早應用於國外,最開始是美國芝加哥的一家紀念品公司整整花費了三年的時間才研發出來的。
  • 清明時節雨紛紛 來看國外如何生態節地安葬
    那麼,國內外又有哪些綠色生態殯葬的典範呢?美國:綠色墓園回歸自然據美國綠色安葬協會介紹,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美國創建了第一個綠色墓地。「塵歸塵,土歸土」,這些墓地沒有任何鋼筋水泥等人工建築,墓穴和周邊環境保持自然狀態。綠色安葬的骨灰盒或棺木都採用降解材料。
  • 英國恆遠鑽石Heart In Diamond:創新鑽石葬引領國人殯葬理念變革...
    除了傳統的草坪葬、樹葬、海葬等,近日在臺灣舉行的國際生命禮儀博覽會上,英國恆遠鑽石Heart In Diamond發布的骨灰鑽石顛覆了國人傳統的  據英國恆遠鑽石Heart In Diamond的展會人員向記者介紹:「Heart In Diamond集合了高科技紀念鑽石產品製作工藝,將亡者的骨灰
  • 香港、北京墓地告急,抖音上的骨灰鑽石葬是什麼?
    Chui想選擇將骨灰拋灑在公園,而另一位來自北京的金先生因為無法支付北京高昂的墓地費用,選擇將妻子的骨灰帶到三亞進行旅遊式海葬。目前大陸一線城市面臨著與香港同樣的問題,城市土地與經濟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我們的骨灰該何處安放?不管將骨灰灑在什麼地方,那都是抉擇後的無奈之舉。除了將骨灰根據傳統習俗安放於墓園,或者選擇海葬,在探索環保殯葬的道路上國人一直很努力。
  • 念世情骨灰鑽石倍受殯葬同行關注
    本屆博覽會積極響應民政部等九部門倡導的「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倡導綠色環保殯葬、科技殯葬、人文殯葬新理念,推廣新技術產品,新理念,為國內外殯葬同仁提供國際交流的平臺,分享最新的市場諮詢和發展趨勢。作為國內創新企業重慶念恩生命文化,首次把中國自有紀念鑽石品牌「念世情」在此次展會展出,並受到殯葬同行熱烈的關注。
  • 英國骨灰鑽石Heart In Diamond:中國殯葬博覽探奇
    骨灰鑽石新聞:骨灰也能做鑽石?在本次2016年由中國殯葬協會舉辦的中國殯葬博覽上,英國公司Heart In Diamond英國恆遠鑽石能用人或寵物的骨灰或頭髮做成真正的鑽石。這家英國骨灰鑽石科技公司向國人介紹了骨灰鑽石這一神秘而新奇的生命紀念科技。
  • 科學揭秘,人的骨灰可以變成鑽石?這是又一種智商稅
    一家在香港註冊的紀念鑽殯儀服務公司,宣稱自己在國外的母公司在實驗室中模擬了自然界的高溫高壓環境,可以將骨灰中的碳提取出來並製作成紀念鑽石。無獨有偶,4年前,上海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在某殯儀館掛牌服務。相比墓地,製作一份紀念鑽石或者生命晶石僅僅幾萬元,可以大幅降低市民喪葬負擔。
  • 一樣的清明,不一樣的思念親人模式.最刻骨銘心的是做成鑽石骨灰!
    比如說中國的土葬,就是最為傳統的一種喪葬制度,但是現在又出了一種新的喪葬制度,叫做骨灰鑽石,也就是所謂的鑽石葬,但是目前鑽石葬只在極少數的人群中使用過,因為這種葬制很少人能夠接受,並且價格非常的昂貴,下面帶大家認識一下骨灰鑽石的知識。把骨灰經過二次高溫燃燒後,通過高壓緻密縮減三分之二的體積,自然凝結為直徑一角硬幣大小的球體,形成了生命晶石。
  • 風水理論對中國傳統殯儀館骨灰存放架殯葬文化的影響
    祖宗崇拜是中國宗教殯葬文化的一大特色,把死人安排得跟活人一樣,是中 國埋葬制度的主要用心。古人具有「靈魂不死、祖宗崇拜」等信仰觀念,因 此對陵墓選址一直是古代風水理論中的重頭戲。風水理論的數千年沉澱對中 國甚至東南亞及海外華人社區的殯葬觀念有著很深的影響。風水理論對理想 墓地一般要求具有兩個特徵:一是統一和諧。
  • 新型殯葬方式在武漢試行,150斤重的人有20斤骨灰
    二、國外流行、國內試點冰葬最先由瑞典科學家研發而成,瑞典科學家的目的是為了讓死者體面離世,雖然研發成功,卻鮮有國家承認它的合法性,畢竟,死者為大,妥善處置遺體是嚴肅且莊重之事。注重幸福感指數的瑞典人可以接受安樂死、可以接受土火葬,他們卻也難以接受「冰凍後粉身碎骨」的先進殉葬模式。
  • 生前契約,念世情骨灰鑽石將成殯葬新寵
    針對當前經濟走向,及市場需求方向,初次研討了福壽園集團的生命契約,念世情生命紀念鑽石(骨灰鑽石)等新產品項目市場前景,提出了不同的疑問與看法,同時對兩個項目的運營情況也做了初步的了解。關於生命契約與骨灰鑽石兩個項目在中國殯葬的未來將起到領導的作用。這也是大家一致認同。
  • 骨灰鑽石、生命鑽石、百萬金縷玉衣齊現滄州殯葬展會
    殯葬,自古以來皆是人類對於逝者的尊重以及追思。而殯葬行業,則幾乎服務於每一個人。2018年11月16日,中國(京津冀)國際陵園建設及殯葬用品展覽會在河北滄州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為期3天的殯葬產業展,吸引了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殯葬企業和殯葬從業人員。
  • 新興鑽石葬現成都:最貴近20萬元 諮詢的多做的少
    近年來,鑽石葬作為一種全新的殯葬模式走進人們視野。去年,上海首枚用親人的骨灰做成的鑽石交付。如今,成都也出現了這種可以將親人骨灰做成鑽石銘記的鑽石葬。不過,一位從業者告訴記者,「諮詢的人很多,但真正做的幾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