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以來,Spacx一直致力於研製一種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家族,即現在的星際飛船(星艦),它最終目標是取代它的主力火箭——獵鷹9號系列。它的設計已經演變成一種雄心壯志空前的火箭,甚至比久負盛名的土星五號火箭還要大,但用途要多得多。
星艦完全版
如果發射成功,它將是世界上最大的運載火箭,質量為5000噸,是世界上最大客機空客A380的8倍多。
推動它離開地球的將是28個最新猛禽發動機,產生更多的推力非常驚人,相當於50架A380(75315千牛/16931500磅力)。僅星際飛船上層的重量就相當於獵鷹重型火箭的11/12,其可重複使用的貨運有效載荷達到150噸,相當於5次可重複使用的獵鷹重型發射之和。它的貨艙足夠大,足以裝下下一臺客運機車或一臺隧道挖掘機。
星艦
一艘客運星際飛船將在1000立方米的加壓艙內容納至少100名乘客,這個體積比國際空間站大9%。此外,這種星艦的變形版有可能在60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內實現從地球上任何兩點的高超音速點對點飛行,實現全球一小時到達。
LEO軌道以外的任務需要一種在軌加油機,以便回收和修理衛星,執行環繞月球、火星和其他地方的任務。由於有可能將任務成本削減到目前水平的一小部分,所以星艦的首次亮相可能預示著太空飛行新紀元的到來。
火箭變遷
多虧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幕後報導,SpaceX在公開場合的構建方法,以及Elon定期在推特上發布新的細節,我們已經能夠通過12個已知版本來追蹤它的進展。
我們將涵蓋七年來的設計變化,包括新的材料信息,內部思維和上層進化的新信息,這是自2018年8月9日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關於SpaceX的「大獵鷹」火箭(Big Falcon Rocket,BFR)的第一篇綜合性文章發表以來學到的。
概念(2006-2012)
2006年,在試圖發射28噸重的「獵鷹1號」火箭時,剛成立4年的SpaceX公司獲得了美國宇航局的種子資金,建造了一種更大的10引擎火箭,即第一級9個引擎,第二級1個引擎,取消了小型獵鷹5號火箭的計劃。
獵鷹1號
不過,在決定繼續研製獵鷹9號之前,馬斯克計劃最終建造一種名為BFR或「大獵鷹火箭」的東西,據馬斯克傳記作家阿什利·萬斯(Ashlee Vance)稱,當時計劃建造史上最大的發動機。值得銘記的是,當時SpaceX公司失敗的獵鷹1號火箭的質量還不到土星5號衛星火箭大小的1/100!
2009年6月18日,美國航空航天研究所(AIAA)的MaxVozoff在軌道上的創新:商業載人探索和貨物運輸活動首次公開提及猛禽火箭發動機。然而,目前它沒有連接到BFR上去,被設想為獵鷹9號的氫氧上級發動機。
9個梅林發動機
2010年聯合推進大會上,(馬斯克)還介紹了大型獵鷹X、獵鷹X重型和獵鷹XX超重型運載火箭的概念構想。這些發動機由一臺巨大的Merlin 2發動機提供動力,發動機推力為7565kN(1700766lbf),在海平面上的ISP為285.0秒,真空中為321.4秒。
這些發動機基本上是SpaceX Merlin 1發動機的表兄弟,後者為獵鷹9提供動力,使用簡單的氣體發生器循環的煤油/液氧燃燒器。演講結束不久,馬斯克否認所展示的想法是未來火箭的堅定計劃。隨後的事件表明,它們實際上是星際飛船的雛形。
星艦原型機
2011年6月,工程師傑夫·桑伯格被安排負責猛禽發動機的開發,並由一個小團隊負責。由於優先級別低,其發展緩慢。(未完待續……)
註:本文轉載網上翻譯的NSF最新文章,對原翻譯的部分句子或者詞語做了修改,原文作者是菲利普·蓋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