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葉片合攏是為自我保護

2020-12-08 科學網

萬金鵬攝

在自然界中,某些陽生植物的葉片在強光下會合攏,例如薄葉羊蹄甲。但很多陽生植物的葉片並不具有這種合攏的特性。由於強光容易導致光系統II的損傷,葉片合攏可能是為了減少光的吸收和彌補光保護機制的不足。

 

為了驗證這一假說,中科院版納植物園生理生態組博士研究生黃偉在導師曹坤芳的指導下,對薄葉羊蹄甲(葉片合攏)和破布葉(葉片不合攏)的光合特徵進行了測定,發現薄葉羊蹄甲中對光系統II起保護作用的兩個重要途徑(熱耗散和環式電子傳遞)都要比破布葉弱。當這兩種植物的葉片平展著接受強光處理後,薄葉羊蹄甲光系統II活性的丟失要比破布葉嚴重,這表明其葉片合攏是為了彌補植物對光系統II生理性光保護能力的不足。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光合作用研究》。(來源: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含羞草為什麼會害羞,含羞草會含羞至死麼(自我保護並不會)
    含羞草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植物,而且但人們用手觸碰它的時候,含羞草枝葉就會縮起來,就像是害羞了一樣,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想知道含羞草為什麼會害羞,其實含羞草含羞只是為了自我保護,然後來躲避傷害,那麼含羞草會含羞至死麼?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 植物為了自我保護都做了些啥?
    但植物也不是一直這麼逆來順受的。植物:你們都吃我欺負我,我也是有脾氣的,今天就給你們看看我們植物自我保護的絕活。植物有一系列從內到外的自我保護。長期進化的結果導致它們不好吃,不能吃甚至有毒。大部分的樹木都有堅硬的樹皮,樹皮中充滿了木質素,十分難以下咽。這樣保證了在通常情況下沒有動物會選擇吃樹皮。
  • 盤點世界上那些「犧牲自我,保護朋友」的植物!
    當洋蔥與韭菜和胡蘿蔔一起種植時,洋蔥的氣味會使胡蘿蔔蒼蠅和種子蒼蠅混淆,從而保護胡蘿蔔和韭菜免受害蟲的侵害。洋蔥也是韭菜、甜菜、芽甘藍、草莓、油菜、生菜和西紅柿的好朋友。在蘋果樹旁種植韭菜、胡蘿蔔、芹菜和洋蔥可以促進這些植物的生長,韭菜還可以趕走胡蘿蔔蒼蠅。捲心菜葉片常被小菜蛾幼蟲叮咬,番茄植株的氣味只會驅走小菜蛾。萵苣的味道也會趕走捲心菜的死敵捲心菜蝴蝶。
  • 辣是植物的自我保護機制
    方舟子:為什麼植物會產生那種辣,辣椒會產生辣椒素,胡椒會產生胡椒腈,姜會產生薑辣素. 鳳凰健康:對,剛才您也說,它本身不算一種味道,那為什麼還會有這種物質的存在? 方舟子:對,它那原因當然不是說為了讓我們能吃的,覺得辣了,它那原因是植物用來保護自己的一種東西。 鳳凰健康:為什麼這麼說? 方舟子: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首先辣椒之所以產生辣椒素,它的原因是為了防止真菌的感染。
  • 紅樹林植物葉片觀察體驗
    哲學家說:你不可能在紅樹林裡找到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對生的兩片老鼠簕葉子是不是一模一樣呢?地球上的植物約有50萬種,你知道植物學家如何快速、精確的分辨和查找它們的嗎?植物的葉子裡面,又隱藏著哪些植物的秘密呢?生活在海邊「潮間帶」的紅樹林裡面的植物,葉片又有那些特殊的本領來適應惡劣環境?
  • 多肉植物葉片化水有3種原因,處理方法都不一樣,第2種最危險
    葉片化水同黑腐一樣,都是我們在養護多肉植物的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而多肉植物出現葉片化水的狀況時,很多朋友不知道該採取怎樣的措施才能正確處理。那麼,多肉植物葉片化水的原因有哪些,多肉植物葉片化水應該怎樣正確處理呢?下面,小精緻生活同您一起學習。
  • 匠心丨「國寶級」電焊工陳慶城:每年為20餘艘船合攏焊接
    12月5日下午,陳慶城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他的團隊一年大概要為20多艘船的合攏做焊接。在公司,不少人喊陳慶城為「陳大師」。如何煉成「電焊大師」的?陳慶城的回答很簡單: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通過解決問題提升技術。
  • 1種「蕨類」外形很獨特,葉片像七葉一枝花,同是珍稀保護植物
    在許多人的普遍觀念當中,蕨類植物是一種很低等的植物,但也是一種十分古老的植物,在遠古地球上,蕨類植物也是最早出現的那一批植物,能夠一直存留到現在,也有著它的生存之道,以及對人們的用處呢!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蕨類」植物,它的外形很獨特,葉片就像七葉一枝花,經常有朋友把它們兩者混為一談呢,不過這種蕨類植物也跟野生的七葉一枝花一樣,同樣是珍稀保護植物,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下,這種獨特的蕨類植物究竟是什麼吧?這種蕨類植物名字叫做七指蕨,一度因生態環境惡化,人們差點以為七指蕨已經滅亡了,直到對於野生自然資源的探索,在一些深山老林當中,才開始大面積的發現七指蕨著種植物。
  • 葡萄葉片的奧秘,你都讀懂了嗎?種植戶需注重葉片保護!
    但這一輪輪排下來,葡萄的葉片怕是要坐不住了!明明身居要職,卻略遭忽視,要是沒出點毛病你可能都想不起它,你說氣人不氣人!為此,筆者特意來為葡萄葉片發發聲。葡萄葉片的結構與大多數植物的葉片一樣,葡萄的葉由葉片和葉柄組成。幼葉在葉柄處還會有託葉,主要是起保護作用的,在成熟後會脫落。
  • 為什麼有的植物進化出了鋸齒狀葉片?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筆者:三體-小遙面對複雜的大自然,人們總能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植物作為整個食物鏈中的重要部分,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扮演著生產者的角色,因此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通常情況下,一種植物在受到多種資源的支持時,也需要面對多種天敵的威脅,而它們最脆弱的葉子就成了「一線」區域。
  • 天堂鳥葉片捲曲怎麼辦?以下3個方面多注意,葉片平坦花更美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大家都知道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神奇的東西,其中動物植物都有很多獨特的品種,而天堂鳥就屬於一種比較獨特的植物,因為天堂鳥的葉片肥大,具有極大的觀賞價值,而且花朵極為美觀,看起來就像是一隻展翅欲飛的鳥兒一樣,而且植株的高度比較高,高達1-2米,不管是葉片還是花朵都具有極大的觀賞價值
  • 包粽子的植物葉片
    包粽子的葉子被統稱為「粽葉」,它是粽子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常見的種類有兩種。在南方地區多以箬葉為主,北方地區則以蘆葦葉為主。下面我們來看一看能做粽葉的植物,第一個是腐竹。它的地下部分具有粗壯的根莖,它的葉形十分優美且生長較為健壯,葉片較大,生長低矮,在綠化上常用作叢狀種植的植物,因為比較耐陰,同也是室內比較理想的綠化植物,它的葉片用來包粽子,不容易破裂,葉子不會捲曲,是很好的包粽子的原材料。
  • 對自己最「狠心」的植物:地處荒蕪沙漠,為生存「自我截肢」
    要說起非洲的植物資源,那些稀奇古怪的更不在少數,比如之前小編介紹過的可吃可喝還可住的猴麵包樹、結滿「臘腸」的香腸樹、能儲藏大量水分的水瓶樹等等。我們都知道,植物也是需要呼吸的,而植物呼吸相當於把體內水分蒸發出來,箭袋樹要鎖住水分只好讓自己進化出非常厚實的表皮,和多褶皺的大多數樹木樹皮不同,箭袋樹的樹皮很光滑,孔洞也很少,並且在枝幹的表面還覆蓋了一層白色的粉末,以此用來發射陽光光線。
  • 植物葉片的氣孔如何開閉自如?
    植物通過氣孔進行氣體交換:每吸收一個二氧化碳分子,就有100個水分子逸出。植物通過精密的傳感器網絡,在乾燥和飢餓之間實現平衡。當光線充足時,植物會打開葉片上的氣孔,吸收二氧化碳(CO2,2為下標),然後通過光合作用將其轉化為碳水化合物。
  • 植物所揭示植物葉片氮吸收對生態系統碳氮循環的影響
    植物所揭示植物葉片氮吸收對生態系統碳氮循環的影響 2020-12-18 植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玲莉研究組利用氮同位素(15N)示蹤技術,進行了三年的中宇宙實驗,探討冠層對沉降氮的截留過程是否會改變植物對氮的吸收和固持。研究發現,葉片能夠直接吸收來自大氣溼沉降的氮。短期內,葉片氮吸收過程對葉片氮同位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促進作用比根系吸收更大。
  • 知否新書|植物餓極了
    畢竟小編是個科學達人,經過多日地查找,小編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一個消滅蚊蠅的科學辦法。但當一些植物生長在在土壤貧瘠的地方,無法獲取所需養分的時候,它們只能通過攝取外界的昆蟲來獲得養分,因而進化為「食蟲植物」。
  • 世界最著名的食肉植物之一-維納斯捕蠅草
    ,該種葉片上長有許多細小的觸角,葉內兩側各具3根剛毛,一旦於20秒內觸碰到超過3次,葉片即會合攏並將獵物捕捉。維納斯捕蠅草葉片的合攏速度奇快,時間不到一秒。由於維納斯捕蠅草過於稀有,因此,儘管關於食肉植物的故事廣為流傳,但早期的一些植物學家還是懷疑它們的存在。生長環境那麼維納斯捕蠅草又為何以昆蟲為食呢?其實捕蠅草和其他植物一樣,通過光合作用這一過程獲得很多養料。
  • 霧靈山常見保護植物——核桃楸
    核桃楸未成熟的山核桃核桃楸是胡桃科、山胡桃屬20餘米的高大落葉喬木,別名山核桃,楸子,是國家三類保護的瀕危植物。這個樹種雖屬國家保護植物,但它在霧靈山海拔500米以上溼潤的溝谷、陰坡林緣等中低山區分布很廣,可見霧靈山植被的完好。保護好這片野生核桃楸林,益於物種基因的可持續發展。核桃楸林當我們走在山核桃樹下時,我們會發現山核桃樹下只有少量的草本植物,很少有灌木叢出現,當我們撿山核桃時又會發現山核桃樹下的草本植物只有很少能夠結籽,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植物界的一種異株克生現象。
  • 「瞬時記憶」「逆天生長」,來自沼澤地的食肉植物——捕蠅草
    如果說黑猩猩和海豚是動物中的"高等族群",那食蟲植物絕對是植物家族中的"高等植物"了,它們捕捉昆蟲、甚至吞食小型動物,擁有奇特的外觀,造物主賦予了它們獨特的生存技能,讓他們在這個星球上惡劣的環境中也能生存。
  • 地環所揭示植物葉片內部葉片水和葉蠟氫同位素時空分布特徵
    植物蒸騰作用導致植物葉片水同位素富集,富集的葉片水通過生物合成過程轉化進有機質中,這些有機質保存在土壤、湖泊和海洋等沉積物中,作為古氣候重建的重要生物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