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月:人類夢想之旅

2020-12-02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未來月球基地想像圖。資料照片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地月往返示意圖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星體,也是人類探索太空的第一站。千百年來,上九天攬月一直是人類的夢想。

步入21世紀,隨著航天科技快速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探月俱樂部」,人類迎來新一輪探月熱潮。

望月,只是人類美好幻想

數千年前,人類就開始觀察月球,它的清幽與美麗給人以無限遐想。在古老傳說和文學描寫中,月球是吸引人類的殿堂和迷宮。

那時候,人們把對月球的痴迷與讚美,寫成優美灑脫的詩句,廣為流傳——張九齡寫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李白寫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軾更是對明月情有獨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人類對月球的探索,還常常具象為令人浮想聯翩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不但中國有許多關於月亮的傳說與典故,西方人也同樣對夜空中的這個銀盤充滿了想像。

在英國小說《月中人》中,作者描述了這樣一個月亮:那裡沒有絕望,沒有動亂,也沒有戰爭;月球上的居民們講著音樂一般的語言,有著和地球人相似的長相……

在1865年法國出版的科幻小說《從地球到月球》中,極富想像力的作者預言了火箭發射、失重、變軌飛行、海上回收等航天活動的諸多環節,同後來航天科技發展的實際情況有著驚人的相似。

最初,人類只能站在夜幕下用肉眼遙望遐想。每當月圓之夜,人類不禁會對著黃色「圓盤」上分布的暗黑色區域議論紛紛。在中國古代,人們將這些區域稱為嫦娥居住的宮殿——廣寒宮。

有了天文望遠鏡,人類才一睹月亮的真容。

第一個系統觀測月球的是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1609年,伽利略用一架直徑不到3釐米的自製望遠鏡瞄準了月球。儘管非常不清晰,伽利略仍然發現,月球完全不是完美球面上那樣的圓滑,而是一個凹凸不平的球體。

後來,人們才知道月球是一個靜寂的荒涼世界,那些暗黑色區域,實際上是顏色較深的玄武巖,而那些比較亮的地方,則是顏色較淺的斜長巖。

千百年來,人們對月球的嚮往與探索從未止步,人類一直懷著飛出地球的想法,並用行動續寫著神話與詩篇。從風箏、氣球到飛艇、飛機、火箭、衛星,人類對飛天夢想一路追尋。

繞月,站在宇宙鳥瞰月宮

神話詩詞賦予了人類對月球的美好願景。人類真正的探月之旅,時刻充滿危險,走得異常艱難。

《從地球到月球》早早地預言了人類探月的初始場景:探險家們飛往月球的工具是一枚容納3人的巨型空心炮彈。

那個年代探月,受限於早期火箭運載能力和太空飛行器設計水平,第一代月球探測器的「長相」如同形狀各異的「炮彈」。這些探測器對月球只能有兩個想法:要麼從她身邊飛過,遠遠看一眼;要麼就一頭撞上去。

人類渴望到達月球的願望是那樣的強烈:就在美蘇兩國相繼成功發射人造衛星不久後,一枚枚火箭攜帶各式各樣的探測器開始了向月球進發。

不過,這一時期火箭發射的失敗率高得驚人,每一次成功的「出發」都顯得彌足珍貴。

從1958年到1960年,美國共發射8枚「先驅者號」探測器,只有「先驅者4號」從月球「近旁」60000千米處飛過;1959年1月,蘇聯經歷了「月球計劃」3次任務失敗後,才成功發射「月球1號」,拉開了人類探月的序幕。之後,「月球1號」從5000多千米外掠過月球,成為人類首個飛越月球的探測器。

美蘇兩國科學家的艱辛探索,獲得了一些重要的探月成果——

1959年9月,蘇聯發射了「月球2號」,飛行2天後撞擊月球,成為世界首個在月球表面硬著陸的太空飛行器。1個月後,「月球3號」發射成功,並傳回了月球背面的照片,覆蓋了月球背面約70%的面積;

5年後,美國「徘徊者7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上硬著陸。在撞擊月球表面前10多分鐘裡,「徘徊者7號」拍攝了4000多張照片……

這些照片數據,為後續人類登月、無人採樣返回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自此,人類探月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

落月,與月球的親密接觸

「我們選擇去月球,不是因為它很容易,而是因為它很難。」曾經有人對探月做出過這樣的評價。

國際航天界也流行一種說法:「成功是差一點點失敗,失敗是差一點點成功。」

月球探測是一項非常複雜並具高風險的工程。不少探測器都在著陸前發生致命故障,導致月球軟著陸技術成為這些新興航天勢力的「嘆息之壁」。

從1958年8月11日到2007年9月11日,人類共發射了122個月球探測器,成功和基本成功59個,成功率僅48%。

探月試驗,本身就是在無數次失敗的基礎上堆出來的成功。失敗不會放緩人類進軍太空的腳步,反而更加激勵著人類的鬥志與勇氣。上世紀60年代,在美蘇激烈的登月競賽中,他們頻頻交出新的答卷——

1961年,蘇聯航天員加加林駕駛著「東方一號」載人飛船遨遊太空,成為人類歷史上首位「太空人」;

1966年,蘇聯「月球9號」和「月球10號」探測器,首次實現了月球軟著陸和環繞月球飛行;

1969年7月20日,人類迎來了航天史上的重要一刻。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奧爾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並留下了人類在外太空的第一個腳印。從1969年開始的3年裡,共有12名美國太空人登上了月球;

1976年,隨著蘇聯最後一個從月球帶回月壤樣品的探測器「月球24號」成功返回,長達18年的美蘇探月活動畫上了句號。美國和蘇聯分別實現了人的月面漫遊和無人採樣返回,他們各自邁出了一小步。而這,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

返月,迎來新一輪「探月熱」

當時,航天界有一種說法:「每發射一艘用於登月的『土星五號』重型火箭,相當於燒掉一艘航空母艦。」

那個年代,在這場高頻率探月活動中,相關國家投入的資金如同天文數字。當熱度降溫後,卻又是近20年的沉寂。

終於有一天,人類迎來新一輪「探月熱」。1994年,美國宇航局發射了「克萊門汀」號月球探測器,發現月球南極可能存在水和冰。

隨後,人類探月計劃再度「上馬」。美國「月球勘探者」號、歐空局「智能1號」月球探測器相繼登月,試圖尋找水和冰;2007年前後,日本、中國和印度先後發射了「月亮女神」、嫦娥一號和「月船1號」,掀起了「亞洲探月」的小高潮。

近些年,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再度升溫——

美國提出重返月球計劃,並以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為其命名。現在外界好奇的是,美國能否如願在2024年前利用新的火箭和飛船把太空人再次送上月球。除了登月外,美國還計劃在月球軌道上建立一個叫「月球門戶」的平臺;

2018年,俄羅斯宣布計劃在2年內發射「月球25號」探測器,重啟從蘇聯時代算起已中止了40餘年的月球探測計劃。同年,俄羅斯能源火箭太空公司公布了俄羅斯月球基地計劃的建設路線圖,根據該計劃,俄羅斯太空人將在2030年後登上月球;

印度於2019年7月發射第二個月球探測器「月船2號」, 嘗試在月球南極軟著陸時突然失去聯繫,「月船2號」離最後成功只有「一步之遙」。

如今,探月已不只是「國家隊」的行動。2019年2月,由以色列一家私營機構主導製造的「創世紀」號月球探測器搭乘美國「獵鷹9」火箭,開啟奔月之旅。這一世界上首個非國家發起的探測器登月任務雖然因技術故障失敗,但拉開了民間機構探索月球的序幕。同年5月,美國航天局宣布,已挑選出3家商業公司製造月球著陸器,它們未來3年內將把美航天局的科學和技術載荷運送至月球表面,為2024年美國太空人登月鋪路。美國航天局還選擇11家美國公司為「阿爾忒彌斯」計劃研發載人登月系統。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從探月出發,探索浩瀚宇宙亦是中國人長久以來的偉大夢想和不懈追求。

站在嫦娥五號任務的新高度,回望歷史,人們習慣把「2004年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作為中國探月事業的起點。

按照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目標,短短16年,中國探月向世界提交了一份優異成績單:

從嫦娥一號拍攝的全月球影像圖,到嫦娥二號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越探測;從嫦娥三號成功實現落月夢想,到嫦娥四號實現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再到此次嫦娥五號將首次實現地外天體採樣返回……月球探測工程,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後,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裡程碑,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未來幾年,隨著多個新興國家加入「探月俱樂部」,38萬公裡外的月球會更加熱鬧。我們期待,在世界探月的徵程上,五星紅旗更加耀眼,人類探月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本報記者 張新 特約記者 張未

相關焦點

  • 今天是人類月球日,一起回顧「奔月夢」的實現之旅!
    從第一次登上月球 到「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背 人類對月亮的探索從未停止 從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 到鮮豔的五星紅旗閃耀於月球背面 那片從未有人類涉足的亙古之地
  • 奔月:人類夢想之旅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星體,也是人類探索太空的第一站。千百年來,上九天攬月一直是人類的夢想。 步入21世紀,隨著航天科技快速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探月俱樂部」,人類迎來新一輪探月熱潮。 望月,只是人類美好幻想 數千年前,人類就開始觀察月球,它的清幽與美麗給人以無限遐想。
  • 解放軍報探月特刊|上九天攬月:人類夢想之旅
    :人類夢想之旅 ■解放軍報記者 張 新 特約記者 張 未千百年來,上九天攬月一直是人類的夢想。步入21世紀,隨著航天科技快速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探月俱樂部」,人類迎來新一輪探月熱潮。望月,只是人類美好幻想數千年前,人類就開始觀察月球,它的清幽與美麗給人以無限遐想。在古老傳說和文學描寫中,月球是吸引人類的殿堂和迷宮。
  • 各國對月球探索熱度和速度明顯上升 紛紛計劃奔月之旅
    各國對月球探索熱度和速度明顯上升 紛紛計劃奔月之旅 2020-11-25 10:55:19 來源:新華網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24日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中國「奔月」開啟法式浪漫之旅
    戴普瓦在揭幕儀式上表示,航天活動是一項國際性事業,太空城通過陳列來自全球各國的航天藏品,完整地展現人類為探索宇宙空間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此前,歐洲人對中國航天了解不多,「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在人類航空史上有重要意義,其全比例模型的到來是一個很好的展示,法國和歐洲參觀者都對此非常感興趣。
  • 嫦娥奔月成為現實,天宮展翅再次飛翔
    天宮二號中秋節之夜開啟太空之旅,為實現空間實驗室宏偉目標闊步奔月,驗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化成了中華民族振興之力。  據報導,經總指揮部研究決定,9月15日22時04分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這是我國科研人員、實際工作者獻給黨和人民的中秋節大禮。
  • 尋蹤人類探月之旅——賞月 奔月 望月 探月
    千百年來,人們對月球的嚮往與探索從未止步,人類一直懷著飛出地球的想法,於是就有了嫦娥奔月的神話詩篇。從風箏、氣球到飛艇、飛機、火箭、衛星,人類從未停止對飛天夢想的追尋。它獲取了世界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以及月表化學元素分布和礦物含量、月壤分布和近月空間環境等數據,填補了我國在探月領域的空白,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奔月夢想。然而,我們的腳步並沒有停止。緊接著,嫦娥二號、三號、四號相繼成功,這3次飛行任務共同組成了我國落月探測計劃。
  • 數讀嫦娥五號奔月之旅
    今天(24日)凌晨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發射場升空,踏上奔月之旅,計劃為我國帶回首批月球樣本。採樣返回是探月工程三期的主要任務,也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收官之戰,舉世矚目。
  • 「嫦娥奔月」西方酸了 中國技術是否比美國更勝一籌?
    此次為期三周的複雜月球探測之旅也被視為是在為將來可能的載人登月任務做準備。,歐洲航天局的專家認為:嫦娥奔月 意在測試載人技術中國嫦娥5號此次奔月受到了航天業的廣泛關注。嫦娥五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他認為,嫦娥5號的探測之旅也是在為將來可能的載人登月任務做準備
  • 航天基地硬科技助力「嫦娥奔月」​​​...
    在中國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將開啟人類時隔48年之後的月球探測地月往返之旅。中國的探月之旅在歷經13年的「繞落」跋涉之後,終於在2020年踏上「回」的徵程,昂首邁開了我國探月「三步走」計劃中的最後一步。
  •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 2018-12責任編輯:姜貞宇   中新網西昌12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北京時間12月8日凌晨2時2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中國月球探測的新旅程——嫦娥四號後續將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最終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 「嫦五」奔月,牛!晉江「追星人」,贊!
    「嫦五」奔月,牛!晉江「追星人」,贊!11月24日4時30分 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 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 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 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上海「五朵金花」助嫦娥「浪漫奔月」
    帶你劇透嫦娥五號探月之旅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張建松)11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上海「五朵金花」助嫦娥「浪漫奔月」》的報導。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的大力託舉下,嫦娥五號一飛沖天,踏上了舉世矚目的浪漫奔月之旅,此行她將開創中國航天的多個「第一」,必將載入人類太空探索的史冊。
  • 明早再次「奔月」!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月之旅
    嫦娥一號拍攝了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  嫦娥二號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  嫦娥三號成功實現落月夢想,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揭開月球背面神秘面紗……  在嫦娥五號即將發射之際,  讓我們一起回顧「嫦娥」的探月之旅
  • 在西昌追尋「嫦娥奔月」
    在西昌追尋「嫦娥奔月」 航天城、太陽城/圖  自由、生命、快樂、創意、音樂、夢想、歡歌、笑語……  花城、春城、月城、航天城、太陽城、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由於他喜歡鑽研技巧,尤其是對技術發明方面特別痴迷,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坐在綁了很多火箭的椅子上,手裡拿著風箏,想飛向天去,結果摔的粉身碎骨,這反映出中國人很早就想飛天的希望。
  • 嫦娥奔月或許是人類最早的太空夢想,探索人類之外的世界
    一直是先人們的夢想,但是人類真正開始探索地球之外,還是近幾十年的事情。人類探索外太空的奧秘從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人類在月球上第一次留下自己的腳印,逐漸達到高峰,在今天隨著人類外太空探索技術的進步,人類的視野開始逐步擴大走出太陽系甚至走出銀河系。
  •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
    「五妹」的這次月球之旅,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完成「繞落回」目標作為地球的鄰居,月球對地球的影響十分深遠,很多生命現象與月相及月球公轉周期息息相關。對於中國航天而言,月球更是邁向深空的「前哨站」。
  • 「瀋陽元素」助力「嫦娥五號」奔月
    原標題:「瀋陽元素」助力「嫦娥五號」奔月   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
  • 羅瑾 ‖ 嫦娥奔月的地方——《迪山日記》研究之三⑦:探月
    羅 瑾探月浩瀚星空,皎潔明月,「嫦娥」選擇在西昌奔月!嫦娥一號發射升空(圖片來自網絡)作為地球唯一的衛星,月亮「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千百年來,關於月亮的傳說數不勝數,人類從未停止對月球的渴望與探索。從奔月神話到太空「網紅」——嫦娥、玉兔和鵲橋的故事浩瀚星空,皎潔明月,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隨著我國航天事業不斷前進,「奔月」的神話傳說有了變成現實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