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鈣粉體生產企業大多採取幹法生產工藝,除少數大型企業擁有現代化的生產車間,利用自動化水平較高的設備外,大部分粉體生產企業的生產布局、工藝、設備、設施較落後,粉塵等職業危害較嚴重。
其中對作業人員職業健康影響較大的典型工序有礦石粗破碎環節、磨粉環節、裝包環節、裝車環節等。
碳酸鈣礦石粗破碎。碳酸鈣礦石在粗破碎加工時,由於作業場所開敞作業或設備的密封性能差,大部分企業使用的布袋除塵器除塵效果不是很理想,且缺乏維護。存在碳酸鈣粉塵的揚塵、擴散和外溢,造成作業場所環境汙染。
物料輸送。碳酸鈣礦石經粗破碎後需經車輛或輸送機械皮帶運送到指定地點,碳酸鈣礦石落料和傳送帶接料過程,因重力和風力作用,碳酸鈣粉塵極易逸出擴散;在物料輸送中,特別是物料的轉運點,由於傳輸設備開敞或密閉效果差,存在嚴重的碳酸鈣粉塵汙染。
磨粉與裝包環節。目前碳酸鈣粉體企業的磨粉車間與包裝都處在同一車間內,磨粉過程中,由於目前企業的磨機很多都缺少除塵設施,或是有除塵設施,但效果不佳,使得粉塵大量地逸散出來。
裝包設備落後,防塵效果差。目前包裝機大部分屬於半自動包裝機,甚至還有手動裝包工藝,加上包裝袋質量差,導致粉塵逸散嚴重。另外,大部分包裝崗位缺乏除塵設施,關鍵產塵點無吸塵裝置,導致作業環境粉塵濃度偏高。
粉塵危害形成的原因分析
(1)生產工藝落後。生產門檻低,行業要求不高,粉體生產基本上是敞開式作業,作業現場粉塵瀰漫,缺乏粉塵防控設施設備。
(2)資金投入缺乏。受經濟條件限制,粉體生產企業粉塵控制資金方面的投入與汙染程度以及控制效果的需求相差甚遠。
(3)粉體生產個體防護效果不佳。粉體生產管理人員對碳酸鈣粉體粉塵危害認識不充分,現場作業人員對於碳酸鈣粉塵的危害普遍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4)政府監管難度大。企業規模小、作業點分散,地方政府監管力量薄弱。
碳酸鈣粉塵防控工程措施
(1)改革工藝。淘汰落後工藝;改革生產工藝,生產趨於機械化、自動化和密閉化。
(2)通風除塵措施。在塵源設置抽風罩,安裝通風系統,如粗破碎布袋除塵、磨粉機整體密閉,包裝設置吸風罩;根據各企業設備不同選擇適宜的除塵器,如布袋除塵器、溼式收塵器及旋風集塵器等有效捕集粉塵,減少作業場所汙染。
(3)密封作業。使用傳送帶運輸和傳送碳酸鈣粉料,應採用密閉式輸送,在落料等位置儘量減少高度差。碳酸鈣粗粉搬運應儘可能機械化,物料分離裝置應密閉,避免洩漏。
(4)溼法作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對進入破碎機破碎前的原礦進行加溼處理如破碎機上方增加噴灑設備,能有效減少礦石在破碎過程中所產生的粉塵量。及時更換磨鈍的齒板,當齒磨鈍後會加大與礦石的接觸面積,形成輸送大的壓固核,並導致大量的粉塵產生。粗破碎後儘量採用溼法抑塵,噴霧降塵措施。
(5)真空除塵。在實施生產過程中,對粉體包裝後由於編織袋包裝會出現二次揚塵,作業中應注意採用真空清掃方式清潔作業環境,以消除二次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