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腳步自踏入太空的那一刻起,人類就和太空有了不解之緣,太空不僅僅只有行星、彗星等其他物質,還有人類留下的印跡,在月球上已經留下眾多人類的腳印,登月可以實現往返,但是火星只能有去無回,這是為何呢?
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冷戰」期間執行的「阿波羅計劃」,將承載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麥可·科林斯以及巴茲·奧爾德林的「阿波羅11號」在1967年成功發射和登陸月球,從此在月球上留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在月球完成任務之後還順利返航地球。雖然在此期間有多個太空人不幸犧牲,被永遠地留在太空中,但是卻換來了最終的登月成功。飛向太空登陸其他行星,都存在很大的隱患,一旦技術不成熟就會被永遠地留在太空中,對於十分陌生的火星只能有去無回!
為什麼說登月可以實現往返,但是登陸火星卻是有去無回呢?原因很簡單,引力是一部分,還有就是距離以及技術不成熟。月球的引力其實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火箭的推力不僅可以逃離地球的引力還可以擺脫月球的引力,但是在遠距離之外的火星卻很難實現。距離上月球和地球相對於火星而言十分相近,二者只有384402.15千米,飛行期間所耗費的燃料並不多,由於地月系統良好,所以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的一段時間中飛往月球並返回都十分安全,幾乎沒有任何的阻礙,但是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就不盡人意。
火星和地球最近的距離都有5500萬公裡,最遠的距離能夠超過4億公裡。而且火星的引力是地球的0.3804倍,這與月球引力相比擁有很大的懸殊,加上距離問題,如果是最快的宇宙飛船以5.8萬千米每小時的速度離開地球,那到達火星需要942小時,也就是將近39天才能到達火星,如果用光速199.792千米每秒來計算的話最近距離需要3分鐘,最遠距離大約需要22分鐘。可見距離加上引力對飛行器以及太空人來說都是需要面臨最困難的問題。
對於研究人員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技術不成熟,科技還沒有達到那種更加先進的程度,想要成功飛向火星並登陸的話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燃料,還需要為太空人準備過量的食物、氧氣等,其次在飛往火星的途中還會遇到特殊意外的事故,這將關係著太空人的生死,最後飛船即便是到達火星還不能立馬著陸,因為要尋找一個最佳著陸地點,進入火星的大氣層需要面對重重考驗,而火星表面遍布沙丘以及礫石,這對飛船很不利,能不能順利著陸這是很大的問題。當然這是「往」,按照目前人類的技術還不能做到「返」,也就是意味著如果太空人要飛向火星的話,只能永遠的留在那裡,這是一個「生死決定」。
上面說到火星和地球擁有一個最近距離,而兩者之間接觸的最近距離大約15年才會出現一次,雖然火星的自轉軸傾角和自轉周期都和地球很相近,但是火星公轉一周的時間卻是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這也就導致二者總是錯過最佳近距離的時間。所以想要登陸火星十分危險,並且目前只有探測器成功到達過火星,還沒有人類去過。
中國為了了解火星的第一手資料,所以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將於2021年5月成功抵達火星。和往常不一樣的是需要著陸火星地表,在著陸之前還需要花費2個月時間找到一個「突破口」,因為這是中國首個登陸火星的探測器。對於火星的期待將在明年揭曉,不知在以後的日子裡人類是否能做到火星的往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