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劉立成 通訊員劉敏 許世美報導 金秋十月,魚肥水美。湖北仙洪試驗區的養殖大戶老許把一簍一簍鮮活的魚蝦換成了花花綠綠的鈔票,古銅色的臉上抑制不住豐收的喜悅。老許告訴記者:「武漢區域氣候中心研製的漁用天氣預報讓我心裡有底,明年要把養殖面積從五十多畝擴大到七十畝。」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建立的跨區域、大範圍深化農村改革試驗區,包括仙桃市、洪湖市、監利縣14個鄉鎮,有66.48萬畝耕地和31.99萬畝養殖水面,淡水養殖佔相當比重,洪湖是全國淡水養殖最大縣。水產養殖與氣象條件息息相關,養殖安全成為農民致富脫貧的命根子。2008年低溫冰凍雨雪天氣導致魚苗大量死亡,湖北省水產養殖損失高達12.45億元。今年冬春連旱,少水缺水嚴重影響苗種繁育、種苗投放和成魚生長,又造成湖北水產直接經濟損失達23.03億元。
武漢區域氣候中心急農民所急,申報並爭取到氣象行業專項《水產養殖氣象保障技術研究》,從2009年起在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開展水體生態環境多要素自動連續觀測和主要水產養殖關鍵期與病害氣象指標試驗。目前已制定水產養殖氣象觀測方法及服務規程,初步建立了氣象要素預報水溫、水體溶解氧等的模型,構建了魚類繁殖育苗適宜程度、黃鱔、河蟹苗種投放適宜程度以及魚類浮頭泛塘程度等級預報漁用天氣預報模型。2011年製作了13期水產養殖氣象服務材料,通過手機簡訊、農村電子顯示屏等多種形式,將產品分發到仙洪試驗區的各水產技術推廣站和養殖大戶。
其中,魚類浮頭泛塘程度等級預報深受養殖戶的歡迎。老許過去為避免泛塘,不僅吃住在塘邊,晚上睡覺也不踏實,只能憑經驗增氧。往年只要遇到不好天氣就開啟增氧機連續增氧,每年電費約3600餘元。今年根據漁用天氣預報,等級高增氧時間長,等級低增氧時間相應短一點,做到了定時定量,全年僅花電費2100餘元,節省了百分之四十。
5月18日,武漢區域氣候中心專家及時發布漁用天氣預警:22~23日是「浮頭泛塘」大發期,缺水魚塘要注意防範「浮頭泛塘」和病害,建議適時串換魚塘水,適時開增氧機。由於防治得力,仙洪試驗區沒有發生大的「泛塘」經濟損失。 6月15日,武漢區域氣候中心專家提出6月中旬和下旬前期仙洪試驗區處於梅雨期,不宜投放黃鱔苗種,25日後一周內氣象條件適宜黃鱔苗種投放,為養鱔大戶合理安排漁事活動提供了氣象依據,避免了早投放遇到陰冷天氣導致鱔苗大量死亡的現象。
(責任編輯:王永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