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尼號之死啟示錄

2020-12-05 汗青院

作者萬凱

2017年土星探測器卡西尼號(Cassini)在經過20年的太空之旅後,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一頭撞向土星,在土星大氣中燃燒殆盡,化為一顆流星。我認為卡西尼號留給人類最重大的一個啟示就是:凡是卡西尼可以到達的地方,其他機器人都可以到達?機器人的足跡可以遍布整個太陽系嗎?如果這是真的,那未來的太陽系必將會是機器人的世界。而機器人的這些足跡本質上就是人類的足跡,這意味著人類的足跡一定會遍布整個太陽系的每個角落。

話題還要從機器人說起,為了分析人類製造機器人的這個行為究竟是在做什麼,我寫了一個《機器人三三啟示》這個啟示由9個小的思考判斷組成,帶有很強的科幻色彩但同時具有嚴肅的戰略意義和敏銳的超前性。(第一個三啟示)人類文明可以總結為三個階段 1.人類製造機器人2.機器人製造機器人3.機器人製造人類。按照這三點,目前人類處於初級原始的(人類製造機器人)第一個階段。人類科學家目前還在苦苦探索學習製造機器人的技術和智能控制技術。那麼請問:人類製造機器人這件事的本質是什麼?人類究竟在做什麼?我認為:人類製造機器人實際就是在製造我們人類自己。可是當人類製造出非常完美非常聰明的機器人後,接下來又會怎樣呢?

機器人會懷孕嗎?肯定不會!但是一臺機器人製造另一臺機器人是完全可行的!這就像人類懷孕後生下寶寶一樣,這才是關鍵一環,這才是人類製造機器人這個行為的本質。我相信我的判斷,未來20-50年左右,機器人發展就會最終成熟定型後將不再停留在初級原始的第一階段,轉向機器人發展的第二階段既:(機器人製造機器人)這個階段。在第二階段,機器人具有極高的智能,自我學習 、自我修理、自我判斷 ,可以完成尋找地球資源,挖礦生產然後組裝機器人的能力。我敢肯定在地球上一定可以成功實現這個想法,這是遲早的事。 但在太空,在其他星球上能否複製這一成功則很難說,比如月球上沒有鐵礦,如何利用月球資源在月球上製造機器人呢?這是一個問題。

最後一個階段就是機器人製造人類,從理論上講人類可以製造機器人,反過來機器人就一定可以製造人類。人類的基因解碼已經快要完成了,如果把人類的基因編碼以數字的方式刻錄在硬碟之中,然後放入一個機器人的身體裡,當這個機器人達到另一個星球的時候,就可以解讀這些基因編碼。利用當地星球的資源(比如火星上的細菌或其它星球的生命體)來製造人類基因,從而製造出人類。從生物學上講機器人不屬於人類,但從意義上講當一個機器人攜帶有人類基因編碼的硬碟時(或者冷凍人體幹細胞),這個機器人已經和人類沒有什麼區別了。人類是用活體來保存自己的基因 ,而機器人是用數字信息或冷凍技術來保存。

第二個三啟示:1.實現人類的價值觀和意志是決定機器人生死及一切行動的準則2.未來太空機器人將會逐漸取代人類太空人3.可能會穿越柯伊伯帶。目前,人類太空人仍然是太空探索的主力軍。但隨著機器人的發展,未來太空探索將逐漸實現無人化和智能化。畢竟機器人在太空中有太多的優勢,不需要解決吃喝拉撒的問題,這是一個大優勢一個大趨勢。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要不要穿越柯伊伯帶?答:這是肯定的。不過地球距離太陽系邊緣太遠了。從地球上發射火箭去探索穿越柯伊伯帶的路線太遠了,耗費的時間過於漫長。所以產生了一個新問題:為什麼不在距離柯伊伯近一點的地方發射火箭呢?比如土星,木星,這樣不就可以大大縮短時間。這個想法好是好,可是目前只有機器人能夠到達這些地方,所以應該首先找到適合機器人生存的外星球,再讓機器人在這個星球上製造火箭,再發射火箭穿越柯伊伯帶。而茫茫宇宙中找到這個地方可不容易,雖然人類成功在月球上登陸(甚至在月球上建造火箭),可是月球還是離柯伊伯帶太遠了。

在以往的希望中,人們都希望自己親自踏上外星球,但眾所周知,宇宙非常寒冷,如果連機器人都無法生存的地方人類更是想都別想這是常識。卡西尼號是死在了土星之上,卡西尼專門釋放出的一個小型機器人惠更斯號也是"死"在了土衛六上。所以呢,人類還是乖乖"困"在地球上吧。把除了地球以外的整個太陽系交給機器人去探索。這些機器人其實就是人類價值觀和意志的直接體現。

第三個三啟示:1.地球只有一個,核平衡任然是保證和平的重要手段 2.隨著太空機器人的發展未來有可能會在外星球爆發核大戰,但前提是機器人製造機器人的技術得非常先進成熟 才行,我估計這至少是200年以後的事情3.如果成功穿越了柯伊伯帶,接下來的太空探索應該做什麼呢?我想還是給讀者留一點想像空間吧,我就寫到這裡吧,關於穿越柯伊伯帶,也許製造一臺核動力飛船或者製造一個人造太陽才可以穿越柯伊伯帶,這些都交給後代去解決吧。 總之:假以時日,太陽系邊緣離人類不遠了。讓機器人去製造機器人吧,人類適合待在地球,就好好待在地球,珍惜地球,善待地球,善待我們自己。完

相關焦點

  • 卡西尼號的新發現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句話非常適用於NASA的卡西尼號探測器,儘管它不是人,卻勝過大多數人。
  • 卡西尼號終極使命之「索倫之眼」
    2017年4月26日,NASA的卡西尼號探測器首次成功地潛入並穿越土星與土星環之間的狹窄縫隙,隨後與地球重新恢復了通訊。卡西尼號是通過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莫哈韋沙漠的NASA深空網絡DSN不斷地傳送航程中收集到的科技數據的。DSN在太平洋時間的2017年4月26日11:56 p.m.接收到了卡西尼號的信號並於27日的12:01 a.m. 傳輸數據。
  • 永遠的卡西尼號——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的使命「終章」
    在經過四年的辛勤工作後,卡西尼基本上完成了所有的預定任務。按理說,我們已經可以和11歲高齡的卡西尼說拜拜了,但卡西尼號續的能力著實讓人感嘆。此時的卡西尼仍然狀況良好,在完成了預定的目標後又繼續續了9年時間,卡西尼號為何會如此長壽呢?
  •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致敬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
    歡迎來到科學急診室,我們今天了解一下卡西尼號探測器。太空飛行器僅僅是依靠天體的引力實現了轉彎,可是環繞太陽運行的行星則有點不同。由於行星本身也具有速度,所以上述的引力彈弓現象是發生在行星運動的情況下。不過雖然複雜但也總比裝上70噸燃料這種不可能的任務好,所以卡西尼號才決定走這樣一條十分怪異的軌道。在經過六個月的飛行後,卡西尼號在1998年4月飛掠金星並實現了一次引力彈弓加速,之後在繞太陽運行一周後於1999年6月再一次飛過金星並實現了第二次引力彈弓加速。2個月後,卡西尼號又飛回地球上空,藉助地球實現了第三次引力彈弓加速然後才開始向外部軌道飛行奔向土星。
  • 紀念卡西尼號探測器——卡西尼號的奇妙世界
    歡迎大家收看波波說科學,波波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卡西尼號探測器,在此之前首先還是要明確一下卡西尼同志的任務,第一個任務自然就是要探測土星了。根據原來的設計方案,卡西尼要環繞土星76圈並利用身上背的各種探測設備和長槍短炮對土星的大氣、磁場、輻射以及內部結構進行探測。第二個任務是繼承當年卡西尼大師的遺志好好研究土星環和各個衛星,尤其是土星環的物質成分以及分布還有幾個大衛星上的情況。第三個任務是把小弟惠更斯號安全送往目的地土衛六並作為中間信使,把惠更斯號的發現傳回地球。
  • 卡西尼號踏上謝幕之旅,拍下震撼土星照片
    20年前離開地球飛向土星的卡西尼號太空探測器終於迎來了它的謝幕之旅,它正在逐漸墜向土星。在這場死亡俯衝的過程中,卡西尼號為人類拍下了最後一批的震撼土星圖片。這幅圖展示了土星的光環以及大氣。自今年4月26日起,卡西尼號開始進入了22圈的「謝幕軌道」。
  • 卡西尼號的土星之旅——毅然前行,壯烈獻身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五說科技,小五今天要給大家介紹卡西尼號探測器。實際上,它由兩部分組成,一個部分是用於環繞土星飛行並攜帶各種傳感器哈360度花式無死角觀測土星的探測器被稱為卡西尼號,我們通常說的卡西尼號指的就是這一部分。
  • 卡西尼號的土星之旅:毅然前行,壯烈獻身
    這是卡西尼-惠更斯號的一生。卡西尼-惠更斯號 1997年10月15日,卡西尼-惠更斯號搭乘泰坦VB/半人馬發射升空。 卡西尼號拍攝到的木星北極 2004年,它終於抵達目的地——土星。2004年7月1日,卡西尼-惠更斯號進入繞行土星軌道,成為首顆繞行土星的探測器。
  • 告別卡西尼號探測器!
    這顆流星就是這一次表演的主角卡西尼號探測器,從進入土星大氣層到最後燃燒分解,可能就需要三分鐘的時間。除非是被迫信號中斷,否則卡西尼號會最後一刻都向地球傳遞他所看到的景象,完成他最後的使命,如此近距離的去觀察土星是前所未有的。這會是卡西尼號留給我們最後的禮物。它是1997年發射升空離開地球的,那個時候他還叫卡西尼惠更四號探測器。這是因為它是有兩個探測器合體的。卡西尼號是環繞土星軌道飛行的軌道探測器。
  • 卡西尼號:壯麗終章
    在這之前,卡西尼號將會燃燒最後的能量,繼續開拓前所未有的神秘領域:探索土星環、土星大氣層和外層結構。卡西尼項目組給這場最後的戰役起了個炫酷的名字——The Cassini Grand Finale(卡西尼號的壯麗終章)。
  • 偉大的卡西尼號探測器
    2017年9月15日,伴隨著一道如流星般絢爛的弧線,偉大的卡西尼號就這樣墜毀在了土星大氣層。這是一艘比旅行者1號更偉大的探測器,而它的故事還要從20多年前說起,1997年10月15日,肩負著探索土星使命的卡西尼號探測器於美國發射升空,這是一個高達6.8米重約2.5頓耗資達30億美金的龐然大物,為了節省燃料卡西尼號並沒有直接飛向土星,而是藉助了行星間的重力助推作用,在前往土星的星際航行中,它曾兩度飛躍金星一次飛躍地球與木星
  • 卡西尼號關於土星環的新發現
    2017年9月15日,卡西尼號走到了生涯盡頭。
  • 太陽系最偉大的謝幕:土星探測器卡西尼號的一生
    (Cassini)發出最後一個訊號(因為距離原因,地球人會在83分鐘後收到該信號,即19點55分;下圖為卡西尼號環繞土星的藝術想像圖,圖片源自@NASA)▼卡西尼已經在星際遊弋20載20載彈指一揮天上人間、恍如隔世Ⅰ啟程19971997年10月15日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威力巨大的泰坦4號運載火箭將卡西尼號發射升空奔向遙遠的異星世界(卡西尼號發射現場畫面
  • 「殺入」滅霸老家的第一位地球來客,惠更斯號和卡西尼號本是一體
    惠更斯號和卡西尼號原本是一體 合稱卡西尼-惠更斯號 1997年10月15日 卡西尼-惠更斯號發射升空 1997年10月15日,卡西尼-惠更斯號發射升空 惠更斯號的名字 來於荷蘭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 克裡斯蒂安·惠更斯
  • 卡西尼號太空船「絕唱」之旅:冒險穿越土星光環
    中新網4月8日電 據外媒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的「卡西尼號」太空飛船是一位探測土星的「老兵」,已經開啟了穿越土星光環的「絕唱」之旅(Grand Finale Dive)。隨著卡西尼號飛船臨近任務終結,科學家們得以為它安排一些高風險的探測項目,例如穿越土星光環的「絕唱」之旅。自去年12月以來,該飛船已執行了近20次穿越土星光環的任務。當地時間10月14日,NASA的卡西尼(Cassini)探測器拍攝土星衛星恩克拉多斯的北極圖片,土衛二北極巨大的地表裂縫非常搶眼。這是卡西尼號最後三次土星觀測任務中的第一次。
  • 「卡西尼」號土星探測時刻表
    北京時間7月1日  10時10分——「卡西尼」土星探測飛行器旋轉角度,其高低增益天線保護飛船在穿過土星環平面時免受塵埃粒子撞擊。  10時36分——太空船啟動引擎減速,依靠土星重力進入運行軌道。  12時12分———「卡西尼」號進入土星軌道。
  • 卡西尼號太空船的「絕唱」之旅:冒險穿越土星光環
    原標題:卡西尼號太空船的「絕唱」之旅:冒險穿越土星光環   中新網4月8日電 據外媒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的「卡西尼號」太空飛船是一位探測土星的「老兵」,已經開啟了穿越土星光環的「絕唱」之旅(Grand Finale Dive)。
  • 星際探測器卡西尼號偉大而悲壯的一生
    在這些探測器中不得不提「卡西尼號」星際探測器,它用其偉大而悲壯的「一生」,在人類航天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為了紀念偉大的天文學家卡西尼,卡西尼號探測器以他的名字命名。1997年10月,卡西尼號星際探測器被發射到太空中,它高7米,直徑3米,重6.4噸,上面攜帶了27種當時最先進的科學裝置以及一個專為探索「土衛六」而設計的「惠更斯號」探測器,卡西尼號計劃由多達17個國家參與,是人類攜手共同進軍太空的國際合作項目之一。卡西尼號的使命是環繞土星飛行,並對土星的衛星及土星本身進行全方位近距離考察,並把數據傳回地球。
  • 運行多年的卡西尼號,為何故意安排它墜毀?
    NASA/JPL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在1997年離開地球,於2004年抵到土星軌道,由此開始了長達13年的土星探測之旅,為我們傳回了大量有關土星及其衛星的一手發現。最終,卡西尼號於2017年墜毀土星。發熱的鈽-238卡西尼攜帶著兩種能量來源,第一種是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利用鈽-238的衰變而發電,這能給探測器上的設備供電。由於卡西尼號遠離太陽,無法像環繞地球的衛星一樣使用太陽能電池板。
  • 這正是卡西尼號墜毀土星的地方
    卡西尼號探測器在土星大氣中墜毀的地點是白色的,圖片版權:NASA/JPL-Caltech/Space Science Institute儘管任務已經結束,科學家們仍在忙於研究探測器發回的數據。這些照片包括卡西尼相機拍攝的最後圖像的馬賽克,這些照片顯示了幾小時後它將進入土星大氣層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