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新能源汽車中EMC的問題

2020-11-25 電子發燒友

如何解決新能源汽車中EMC的問題

工程師飛燕 發表於 2018-07-30 09:08:24

為了降低石油依賴,促進節能減排,推動汽車產業跨越式發展和提升國際競爭力,我國將發展新能源汽車劃為交通領域的重大舉措之一。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對相關標準的符合性也成了關注的一大重點。今年4月,國家強制要求新申報的新能源汽車必須符合EMC的國家標準。因此,新能源汽車的EMC測試及其解決方案成了各大汽車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亟需面對的問題。

按國家標準要求,整車EMC一般需要滿足GB14023-2011和GB/T18387-2008的要求。

1、GB14023-2011

GB14023-2011要求的被測車輛處於兩種運行模式:分別為「上電且發動機不運轉」模式和「發動機運轉」模式。

「上電且發動機不運轉」模式要求,車上的電器設備全部開啟,只有發動機不運轉但處於開關已經打開的狀態,等同於車輛處於怠速狀態。該狀態一般不需要司機在駕駛位上。在按照標準的平均值限值時採用該模式。

「發動機運轉」模式要求,車輛以40km/hr的車速恆速運行,該狀態要求有司機在駕駛位上操控並踩油門使車輛維持在40km/hr的車速運行。在按照標準的峰值限值時採用該模式。

標準要求測試天線的位置分為水平極化和垂直極化兩個方向,由於新能源車輛相對一般的其他產品形體較大,所以試驗通常在10米法的暗室進行。

由於試驗頻段從30MHz到1GHz,一般測試的樣品數量為單個,所以標準特別規定,要求對單個樣品的測試結果比規定限值至少低2dB。在實驗室認證測試的時候,該限值一般已經下調了2dB,這樣可以直觀地從測試波形圖上看出是否達到2dB的裕量要求。另一方面,根據標準需要測試車輛的左右兩側的限值,有條件的測試3個正交面,所以按照標準測試,至少需要8組結果。

2、GB/T18387-2008

GB/T18387-2008規定了電場發射和磁場發射的限值,頻段為9kHz-30MHz。標準要求車輛在16km/hr和64km/hr的穩定車速下進行測試。

與此同時,需要分別採用棒狀天線和環狀天線去測試電場強度和磁場強度,而且還需對電場的垂直方向和磁場的3個正交方向進行測試,然後在車輛的4個面再進行重複測試。由此最終得到24組測試結果。

新能源車上影響EMC的因素比較複雜,但從其測試結果的曲線上可以分析具體的幹擾源。針對不同的幹擾源採取不同的EMC措施,這樣可以使EMC方案更經濟適用,呈現更好的效果。

一般來說,新能源車上的電子電控設備都可能是EMC的幹擾源,主要有電機、電機控制器、主控制器、輔助電機控制器(含DC/DC)、空調、BMS、充電機、高壓配電櫃、操控臺面板、車載娛樂設備等,同時相應的電纜走線方向和走線形式、接口或接頭的不當連接也可能成為局部的EMC幹擾源。

在實施EMC的解決措施之前,首先需要根據預掃描的結果,判斷超標的頻段幹擾源,找到幹擾源後再對症下藥地採取措施。

EMC的基本應對措施有屏蔽、吸收、搭鐵。

屏蔽的本質是避免幹擾源產生的幹擾發射或傳導出來,使其不被接收機接收到,從而降低幹擾限值。在實際處理時,需要判斷可能造成洩漏的孔縫,然後減小孔縫的大小;或者使產品裝配和安裝在電氣連接上時杜絕孔縫的形成;另外還可以利用車架的低阻抗迴路增強屏蔽效果。

吸收是將幹擾源的幹擾就近吸收,使其不會沿著導線和空間向外輻射。這樣既不會干擾內部電路,也不會干擾外部電子設備,同樣可以達到降低幹擾限值的效果。

搭鐵是提供一個幹擾的低阻抗迴路,使幹擾經過較短的低阻抗通路就回到幹擾源,藉此減少對外的幹擾,降低幹擾限值。

還有一類措施是直接從幹擾源本身去處理,這需要在設計初期就進行充分考慮。降低產生幹擾的可能性,使產品產生的幹擾非常小甚至不會產生幹擾,這是最徹底的解決方式,但往往會相應地導致性能降低或成本升高。該方案一般不適於後期處理。

最後,為了保證批量供貨的產品也能夠滿足EMC標準的要求,需要將整體改進措施再落實到設計文件中,從而保證批量供貨的產品符合標準要求。各廠商需與整車廠協商如何在整車安裝時保證措施貫徹到位,尤其是在整車廠裝配時實施的有關屏蔽和搭鐵的措施。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新能源汽車EMC問題要如何解決?
    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EMC問題更加突出。新能源汽車動力直接使用電驅動系統,高壓附件的使用會使電磁幹擾問題的更為嚴重。動力系統由於電流在極短時間內的跳動以及大功率半導體開關的快速移動會發出強烈的輻射以及電磁幹擾。
  • 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壯大關鍵在於EMC難題的解決
    但在這種情況中卻有一股清流,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7月新能源轎車的銷量為9.04萬輛,新能源SUV的銷量8.37萬輛,分別同比增長53.59%、47.69%。   另外,乘聯會也發布了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車數據。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72萬臺,同比增速達到32%。其中中國銷量達到35萬臺,同比增長60%。中國新能源乘用車18年1-6月的世界份額達到50%。
  • 新能源汽車「檢測達人」覃延明:解決電磁幹擾難題,爭創EMC行業標準
    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出現,汽車電磁兼容性(以下簡稱EMC)問題愈發明顯,整車企業對產品EMC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新能源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如何應對EMC挑戰?今年39歲的博士覃延明用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幹、實幹擔當的自覺行動,為新能源汽車的檢測提供了建設性的解答。
  • 送檢新能源汽車如何一次性通過電磁兼容(EMC)測試?
    業內朋友在議論,最近送檢新能源汽車通過的很少,主要原因是EMC這個大項目通不了。為此,我特意去了重慶市電磁兼容工程技術中心進行實地參觀學習,請教了專家老師,在此結合自己工作體會,說說自己的觀點和建議,供同行參考。
  • 新能源汽車EMC仿真算法介紹
    01 電磁兼容測試在新能源汽車中的必要性 電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簡稱EMC)。 另一方面是指設備對所在環境中存在的電磁幹擾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擾度,即所謂的電磁抗幹擾(Electro Magnetic Susceptibility,簡稱EMS)。 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EMC問題更加突出。
  • 公路發電和公路磁力感應充電可以解決新能源汽車諸多問題
    現在汽車尾氣的排放一直是一個空氣汙染中最大的汙染源之一,解決汽車汙染就必須淘汰傳統燃油汽車,和普及新能源汽車,但是新能源汽車一直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汽車電池成本高,汽車電池充電慢,容易受寒冷天氣等影響。為了解決新能源汽車續航問題,我提出了公路發電和公路磁感應充電學說,希望可以解決以上問題。第一個是公路發電好的,所以我們已經看到類似這樣的事情是必要的。
  • EMC為您的新能源汽車保駕護航
    國家標準委於2013年出臺規定明確了新能源汽車安全、能耗和EMC性能作為整車標準化的重點,其中GB 14023—2011、GB/T18387-2008以及GB/T 18655-2010等標準明確規定了電動車輛的電磁輻射發射和抗電磁幹擾性能要求。 這直接導致了汽車電子EMC測試成為廣大新能源整車廠商面對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 新能源汽車充電慢終極解決方案
    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們最沒有辦法忍受的,就是在使用的時候充電的問題了,一般我們知道的燃油車,要是沒有油的話,我們可以很容易就找到附近的加油站,給自己的車加滿油。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在主力的純電動車型中,有部分車型並未提供快充模式,充滿電需要7—8個小時,而即便是有快充模式的車型要充滿電也需一個小時左右,可見「電池充電時間是目前新能源車型最頭疼的問題」這個結論也並非是空穴來風
  • 回看2020,新能源汽車如何「乘風破浪」?
    在近日工信部舉行的媒體溝通會上,裝備工業一司汽車發展處副處長馬春生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強,因此也被行業定義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的元年,整個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2020年何以被如此定義?其中發生了哪些深刻影響行業走勢的事件?汽車人應當如何解讀並從中汲取經驗?
  • 解決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痛點,難在哪裡?
    除了威馬汽車外,去年蔚來汽車先後在上海、武漢等地發生了幾起自燃事件。2019年6月,蔚來汽車因電池安全召回4803輛ES8電動汽車。對於電池安全問題,UL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馮皓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是電池本身存在問題,其應用的材料和設計有問題的話,就會很容易發生事故。二是在電池生產過程中,製造工藝和質量標準沒能嚴格執行。
  • 新能源汽車未來十五年如何「跑」
    未來15年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壯大的關鍵階段。田瑞穎攝編者按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為該產業未來15年的發展謀劃更為清晰的路徑。在戰略大方向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車該如何選擇技術路線,並應對大量退役的動力電池?
  • 新能源汽車:全球經濟增長新動能——記2019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
    此前,許多國家已經出臺發展新能源汽車時間表。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政府在開始推廣新能源汽車時就確定,把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作為突破口。隨著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的迅速增長,安全、效率、成本等問題日益突出。強調技術管控「加強鋰離子動力電池熱失控的主動防控可以基本解決電池安全問題。」多位演講嘉賓認為,自燃是發生最多的電動汽車安全問題,而多數情況下,動力電池的熱失控是自燃的「罪魁禍首」。
  • EDA365:汽車電子中的EMC問題
    汽車系統中電子產品的增加不僅預示著ECU的控制系統發生了根本變化,而且車輛的通信信息、安全和移動娛樂系統也發生了根本變化。重要的是車輛的所有電子設備都需要符合電磁兼容,並且不會干擾其它系統。2汽車電子的主要標準汽車工業和汽車製造商的目標是滿足關於電磁兼容性(EMC)的要求,大致分為兩個,即必須確保電子設備不會發出過多的電磁幹擾噪聲(EMI)和不受其他系統發出的噪聲所影響(EMS)。
  • 新能源車如何分類及新能源汽車發展階段深度解讀?
    新能源汽車如何分類?新能源車發展階段及環保技術如何解讀?貓哥為你展開深入分析:1、交通能源歷史知多少?2、新能源車如何分類?新能源車指的是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及驅動方面技術,形成的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其按照動力來源的不同,分為混合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氫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超級電容汽車五大類,常規的車用燃料指的是汽油、柴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乙醇汽油、甲醇及二甲醚等七種。3、新能源汽車發展階段劃分?
  • 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汽車,該如何選擇?
    首先要肯定一點,新能源汽車在未來一定是大趨勢。未來新能源汽車的佔比會越來越多,價格也會越來越具有優勢,與之相配套的充電設施也會越來越完善。但這裡說的是未來的趨勢,不是現在。從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製造成本還是比較高,電池成本佔整車的成本超過40%,這就導致新能源汽車的價格相對於同檔次的燃油汽車偏高不少。加之充電樁等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消費受到影響。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不能買新能源汽車。首先,來分析一下傳統燃油汽車的優缺點。
  • EV Tech 2021新能源汽車大會
    EVTech 2021新能源汽車產業大會·上海暨動力電池十大最具創新力產品評選暨頒獎典禮2021年,隨著新能源車補貼即將全面退坡、「雙積分」政策對車企在新能源車積分上的要求更加嚴格,外資品牌也即將集體湧入。這意味著,在新能源車市場從政策驅動轉變為市場驅動的過程中,自主品牌與新造車勢力也要走出「溫室」,與強勢的外資品牌正面競爭。
  • 新能源汽車終極解決方案,燃料電池掃盲
    我國定義的新能源汽車包含電動汽車(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燃料電池汽車。相比於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被認為是新能源汽車的終級解決方案,早已作為我國戰略性的新興產業而大力發展和支持。到這裡先簡要介紹一下燃料電池的基礎知識,在之後的文章中,汽車人參考會更加進一步為讀者分享燃料電池的相關信息以及見解。
  • 新能源汽車行業:是顛覆,還是泡沫?
    這裡面有三個問題需要考慮:第一,新能源汽車本身的成長性如何?即新能源汽車能不能取代傳統燃油車,如果不能,那麼,目前的高估值無疑是一場巨大的泡沫;第二,如果新能源汽車將來會替代燃油車,那麼市場如何分割?將來的市場是由特斯拉和造車新勢力壟斷呢,還是傳統車企也都有一杯羹?第三,新能源汽車領域裡核心競爭因素是什麼?
  • 太陽能汽車 會解決汽車充電問題嗎?
    原標題:太陽能汽車,會解決汽車充電問題嗎?  不過,對於很多消費者而言,純電動汽車充電難的問題,依然讓他們跟特斯拉無緣。在前段時間討論過光伏跟手機結合的問題之後,現在也可以暢想一下光伏跟電動汽車的組合。  跟手機用電相比,電動汽車的耗電又提升了一個層次。以特斯拉Model Y為例,其搭載了77kWh的電池,如果在車頂鋪滿太陽能電池,同時光照充足,也不能滿足其使用需求。
  • 那些年兩會傳遞出的新能源汽車「好聲音」
    李建新:新能源汽車應重點解決幾個模塊的問題  長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李建新認為,新能源汽車普及比較難,不單是充電設施的問題,成本的問題,續航裡程的問題,而且還有是否使用方便、消費者接不接受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