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壯大關鍵在於EMC難題的解決

2020-11-25 電子發燒友

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壯大關鍵在於EMC難題的解決

工程師譚軍 發表於 2018-08-30 09:10:07

  近來,我國整體汽車銷量有著微降的趨勢,7月整體汽車銷量為188.9萬輛,同比下降4.0%。但在這種情況中卻有一股清流,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7月新能源轎車的銷量為9.04萬輛,新能源SUV的銷量8.37萬輛,分別同比增長53.59%、47.69%。

  另外,乘聯會也發布了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車數據。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72萬臺,同比增速達到32%。其中中國銷量達到35萬臺,同比增長60%。中國新能源乘用車18年1-6月的世界份額達到50%。

  資本瘋狂追逐,一輪又一輪的投資機會。近日來,恆大法拉第未來智能汽車更是佔盡了近來關於未來汽車的熱點新聞。不僅引燃了整個汽車市場的熱情,更讓所有汽車從業者對行業未來充滿期待。

  汽車電子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直接相關的二級市場,也是磁性材料和磁性器件企業近些年傾力開發的市場。在5G、無線傳輸、無人駕駛等技術的快速推進,新能源汽車也將加速朝著智能化、高頻化、網聯互通等方向發展,也必將對汽車電子的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電磁兼容(EMC)也自然成為各車企不可規避的研發重點和難點。

  新能源汽車上大量採用高壓和低壓的電力電子器件,在運行中都有可能由EMC引起錯誤。如果電磁兼容性能不能滿足要求,將會導致器件間斷性失靈或者永久性損壞,這些關鍵零件的失靈或者損壞輕則引起部件不能正常工作,重則會導致整車重大安全事故。

  EMC是對電子產品在電磁場方面幹擾大小(EMI)和抗幹擾能力(EMS)的綜合評定,是產品質量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黨委委員輕量化技術部部長王智文認為,與傳統汽車相比,電動汽車電磁環境複雜的多,車內電子電氣部件佔據極大比重,電磁兼容性問題與整車安全密切相關,出現EMC問題的機率越來越大。

  王智文說,電磁兼容是新能源汽車研發過程中必然會碰到的一個技術難題,對整車製造商提出了一定的挑戰。電動汽車較傳統汽車採用了更多的控制、監控、顯示和無線電等各種電子設備。

  TDK也認為,EMI抑制已成為電子信號和數據傳遞、接收和處理領域的主要難題。汽車乙太網通過電纜或線束將現代系統的各個功能模塊互連在一起,具有極高的信號傳輸速度。然而,可靠的高速數據傳輸需要兼顧高噪聲抑制和低數據信號衰減。

  正因為隨著高速數據傳輸設備、高速開關和高頻RF設備擠佔電磁環境,全球主要市場的EMC法規正變得越來越嚴格。全球標準機構已制定無源濾波器規範,例如基於IEC 60939的歐洲EN 60939規範,以及適用於美國的UL 1283或MIL-F-15733。

  目前,鐵氧體磁芯和高磁導率抑制材料也正在不斷發展,以期抵抗頻率高達1GHz甚至更高的輻射噪聲。

  另一方面,車聯網、4G、5G等通信技術的發展,也對新能源EMC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上通信手段都是依靠無線信號的傳輸,因此車輛的電磁兼容性顯得格外重要,一旦通信頻率受到電磁幹擾,必然導致數據傳輸誤碼率增加甚至通信阻斷。此外,藍牙、WIFI等無線傳輸技術也是車聯網下的汽車廣泛應用的技術。

  王智文認為,解決這些的問題的關鍵元件之一就是電感器件。對EMI器件中使用的電感器設計,人們在磁芯材料選用上曾做過很多探討。

  選用價格低的矽鋼和鐵粉芯,其頻率特性不佳,易發熱,影響開關管工作;使用常規高性能鐵氧體材料,其飽和磁感應強度和居裡點低,需要增大磁芯尺寸與加大氣隙;選用坡莫合金鐵芯,成本則較高,而且大電流條件下使用時的性價比更高,因為這種電感器的工作頻帶在kHz級。

  目前而言,納米晶材料正適合用於此頻帶,越來越被認可和採用。納米晶軟磁材料的薄帶厚度和電阻率決定其最佳應用頻率範圍在kHz頻帶,這正好與目前的新能源汽車中電力電子變換器的頻帶相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佛山中研非晶便是從事納米晶軟磁材料生產研發的企業,其董事長申旭斌自信地說,「中研的方案已經成為汽車領域的首選,在國內,只要談汽車領域的濾波電感、共模,還是做EMI、EMC,肯定首選找中研。」據悉,中研已經和吉利、宇通、上汽、東風等很多汽車開展了合作,申旭斌表示未來新能源汽車會是該公司的重點定位的市場。

  記者採訪過江西大有科技等其他從事非晶納米晶生產研發的企業,也都紛紛表示新能源汽車是目前乃至將來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確實給磁性元件、軟磁材料企業的發展都帶來了深刻變革。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和電子技術在現代汽車中愈來愈普遍的運用,給磁性元器件和磁性材料行業提供了一個令人鼓舞的應用領域。如環保節能的混合動力汽車其核心部件之一是電能轉換用DC-DC變換器,其中使用了類似TDK PC95的高性能的寬溫低損耗鐵氧體磁心,這是近來磁性元器件和磁性材料行業技術進步的標誌性成果之一,也為這一行業提供了未來看好的一個高端市場。目前已有日本豐田和本田的多款成熟車型在全球銷售。

  

  近些年來,絕大數磁性元件或磁性材料企業在轉型時都重點關注了新能源汽車,有意識的往新能源汽車緊靠。

  綿陽經緯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強認為,汽車磁性材料及應用有其特殊性,一是起量快,價值比較大;二是技術含量比較高,是磁性企業轉型的一個機會。王強告訴記者,由於汽車領域要求比較高一點,所以公司在高端磁性元件方面的投入比較大,其取得的回報是得到像寶馬、奔馳等大型汽車廠的認可。

  據了解,順絡電子在汽車電子領域的應用也隨著市場的變化不斷延伸發展,產品供給從最初的車載影音系統,逐步切入車輛安全控制系統,為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提供多品種射頻器件、電子變壓器、功率電感產品。

  順絡電子也自信受益於智能駕駛及新能源汽車方向的技術革新,汽車電子領域成為了電子元器件產品的新興應用市場,未來汽車電子零部件成本將佔整車成本比率將隨著技術進步大幅提升,市場空間廣闊。目前已成為Bosch、valeo等多個全球知名汽車電子客戶的合格供應商。未來,汽車電子將成為順絡電子產品主推的六大應用市場之一。

  深圳科達嘉電子也為包括汽車電子在內的各領域廠商提供適合的一體成型電感、大電流電感、數字功放電感、磁棒電感、工字型插件電感等電感配套解決方案。此外,昭田磁電也吸引了像比亞迪、宇通客車這樣的汽車製造企業與之合作。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新能源汽車「檢測達人」覃延明:解決電磁幹擾難題,爭創EMC行業標準
    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出現,汽車電磁兼容性(以下簡稱EMC)問題愈發明顯,整車企業對產品EMC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新能源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如何應對EMC挑戰?今年39歲的博士覃延明用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幹、實幹擔當的自覺行動,為新能源汽車的檢測提供了建設性的解答。
  • 新能源汽車時代,學術界、tier 1、車廠如何看待供應鏈重塑?
    可喜的是,在電力、電子、網際網路、電子信息、人工智慧等汽車供應鏈新晉方面,國內汽車行業均有積累。「如果把握得當,完全有可能從此改變我國零部件技術空心化狀況。」陳清泰認為,跨界融合是贏得這場汽車革命的關鍵。零部件製造企業、網際網路企業、電子企業、新能源企業、電網電力企業、新材料企業等要各自發揮優勢,實現跨界融合。
  • 新能源汽車EMC問題要如何解決?
    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EMC問題更加突出。新能源汽車動力直接使用電驅動系統,高壓附件的使用會使電磁幹擾問題的更為嚴重。動力系統由於電流在極短時間內的跳動以及大功率半導體開關的快速移動會發出強烈的輻射以及電磁幹擾。
  • 如何解決新能源汽車中EMC的問題
    打開APP 如何解決新能源汽車中EMC的問題 工程師飛燕 發表於 2018-07-30 09:08:24 為了降低石油依賴,促進節能減排,推動汽車產業跨越式發展和提升國際競爭力,我國將發展新能源汽車劃為交通領域的重大舉措之一。
  • 新能源汽車產業向高質量發展 電池技術的突破和創新是關鍵
    下一步,要認真落實《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機械工業經管院創新中心主任宋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高質量發展是國策,是產業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成果。
  • 【鈷鋰峰會】吳層:實現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關鍵在於正極材料技術
    SMM網訊:近幾年國家對新能源戰略發展做出了諸多規劃,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給予支持,同時也提出了未來發展目標。在2018年4月12-13日,由上海有色網(SMM)主辦、浙江華友鈷業股份獨家冠名的「2018(第三屆)鎳鈷鋰產業鏈峰會」上,宜賓鋰寶新材料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總經理吳層表示,這些規劃所提出的目標能否實現關鍵主要在於正極材料技術的發展。
  • 解決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痛點,難在哪裡?
    供應商不同,整合成難題「寧德時代是多家車企供應商,在供貨上難以滿足需求量。因為話語權問題,威馬汽車當時又選擇了其他供應商來保證整體供給。中興高能是一家標榜創新的企業,當時進行合作談判時一直強調了電池質量。」威馬汽車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 他們是特斯拉連續降價的「幕後推手」,打造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供應鏈
    簡單來說,它是新能源汽車中最重要的核心系統之一,也是新能源汽車企業之間競爭的重要標杆。羅平亮記得,就在同年6月,特斯拉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純電動汽車獨立製造商,一大波傳統汽車人邁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同一時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開始認識到新能源汽車。
  • 空運急需配件 汽車供應鏈遭遇極限測試
    缺少零配件,供應鏈告急!這已成為全球汽車生產中的難題,即便是在日本這樣產業成熟的地方。目前全球排位第一的日本豐田亦不得不選擇空運的方式將在中國生產的汽車電子部件緊急運送到海外,以滿足當地生產所需。不僅是汽車生產商,汽車零部件商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一家位於武漢的變速器上遊材料商,也不得不通過進口原材料來滿足其客戶——位於杭州的一家變速器企業生產的訂單需求。
  • 新能源汽車驅動控制器的關鍵技術
    新能源汽車驅動控制器的關鍵技術 卡比獸papa 發表於 2020-11-29 10:32:15 一、前言 對新能源汽車而言,電池技術、電機技術、電機控制器技術被稱為新能源汽車關鍵三電技術
  • 【研報掘金】新能源汽車全球景氣向上電動浪潮延續 利好新能源汽車...
    國內補貼政策延續,海外利好政策持續加碼,主流車企電動化進程持續加速,有競爭力的車型密集推出,有望刺激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持續高增長。中遊競爭格局持續優化,全球供應鏈加速導入,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中遊企業有望享受高增長紅利;磷酸鐵鋰、六氟磷酸鋰等環節供需格局改善,價格有望持續反彈。上遊鈷鋰基本面築底,供需格局有望持續改善。
  • 新能源汽車EMC仿真算法介紹
    01 電磁兼容測試在新能源汽車中的必要性 電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簡稱EMC)。 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EMC問題更加突出。新能源汽車動力直接使用電驅動系統,高壓附件的使用會使電磁幹擾問題的更為嚴重。動力系統由於電流在極短時間內的跳動以及大功率半導體開關的快速移動會發出強烈的輻射以及電磁幹擾。
  • 大眾新能源:供應鏈轉型的三級階梯
    華為造車的研究中,元氣資本提及,大眾新能源在歐洲所面對的挑戰,傳統製造商向電動化科技企業轉型本就是當下的主流趨勢,作為「舊勢力」的代表,大眾汽車算是走得最堅定、最早的一批車企。 在歐洲市場,大眾能頂住特斯拉的「入侵」,除去固有的德系車更受喜愛的原因外,公司供應鏈的轉型之路也值得其他企業學習參考。
  • 中國汽車供應鏈大轉型:每一個崩塌的節點,都是亞馬遜蝴蝶扇動的翅膀
    由於汽車產品越來越複雜,產量越來越大,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車企不斷將零部件的設計和製造外包給供應商。外採零件成本逐漸上升,如今70%以上的成本來自供應商。隨著汽車供應鏈不斷壯大,供應鏈體系的競爭力成為車企核心競爭力之一,打造低價而優質的供應鏈成為眾多車企追求的目標。
  • 一篇文章看懂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及其當前水平
    2014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8萬輛,發展態勢喜人。為了使新能源愛好者和初級研發人員更好地了解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筆者結合研發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從新能源汽車分類、模塊規劃、電控技術和充電設施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 EV Tech 2021新能源汽車大會
    本次大會主題為「安全 創新 科技」,以「新時代、新發展,新挑戰」作為本次大會的演講方向, 開設主論壇和3場專題論壇(新能源汽車熱管理創新論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安全創新論壇,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及動力電池回收論壇)。為期2天的新能源汽車最新技術及成果展示也將同期舉行。
  • 新能源汽車未來十五年如何「跑」
    未來15年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壯大的關鍵階段。田瑞穎攝編者按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為該產業未來15年的發展謀劃更為清晰的路徑。在戰略大方向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車該如何選擇技術路線,並應對大量退役的動力電池?
  • 那些年兩會傳遞出的新能源汽車「好聲音」
    他建議新能源汽車應該重點解決幾個模塊的問題,「我們在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方面的投入力度要達到上百億,甚至達到四、五百億,才可能形成工業化的產品。否則新能源汽車能否快速、健康的發展值得探討。」並在符合法律框架的前提下,積極採用最新的信息技術、智能交通等科技手段,對城市發展規劃、道路路網建設、市政交通管理等進行系統性創新管理,從而全面、高效地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擁堵難題。
  • 詳細分析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系統
    永磁同步電機的優點在於其較大的轉矩和驅動效率,具有高功率密度和寬調速範圍,且沒有勵磁損耗和散熱問題,電機結構簡單,體積比同功率的異步電機小 15%以上;其缺點在於高速運行時控制複雜,永磁體退磁問題目前難以解決, 電機造價較高。目前,永磁同步電機主要應用於體積小,且速度、操控性能要求較高的電動乘用車領域,部分中小型客車亦開始嘗試使用永磁電機作為驅動源。
  • 中國新能源汽車時間簡史:一個新時代開啟
    然而,從目前來看,雖然新勢力通過獨特的生產、營銷、服務模式,讓人們看到了汽車的另一種發展途徑,但核心技術能力缺失、產能掣肘、資金及產業鏈布局不完善等諸多問題,都成為制約造車新勢力進入新能源汽車2.0時代重大的障礙。那麼在新能源汽車步入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誰又能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進入2.0時代的「引領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