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點評:牛年的上證綜指走出了一波出人意料的「小牛」行情,最高漲至3478點。如今牛年漸行漸遠,虎年鐘聲即將敲響。辭舊迎新之際,投資者無疑希望市場牛氣常在,新年中股市虎虎生威。虎年股市會有什麼特點,本版記者在採訪券商等研究機構後,用「虎步龍行」、「如虎添翼」等四成語簡單勾勒了虎年市場的特點。另外,在總結各方觀點之後,本版還推出虎年「捕獵」秘笈,為讀者推薦券商、銀行等五大板塊及重點個股供投資者參考。希望我們的工作能為所有讀者在虎年實現豐厚收益提供一點幫助。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金牛掃尾去,猛虎嘯春來!對於所有股民來說,大家希望虎年股市能有老虎的活力,騰躍上高崗;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虎年股市中會有兇猛老虎,吃人銀兩,讓投資者的利潤甚至本金安全不保。
說起虎年兇猛的老虎,有三隻不得不防。一是2009年積累的巨大獲利盤到底何時會宣洩殆盡。2009年股指的表現算不上特別好,但是市場的實際情況是大多數個股炒過頭了,在2009年中上漲超過2倍3倍的個股比比皆是,不少個股的價格早已站上6000點上方。之所以指數未瘋狂是因為指標股相對上次高位股價大多只恢復了一半的水平。曾經被暴炒的個股或許在虎年中將成一大禍患。
第二隻老虎就是流動性風險。記得在一次演講中,國金證券(600109)金巖石表示「股市不缺小錢缺大錢!」隨著股市的真正全流通,巨量的流通盤釋放到市場中,這需要大資金來接盤才能維持股指保持在高位,如果錢不夠,那麼市場只好以下跌來吸引資金進場。除了全流通外,快速的新股IPO節奏也供應了大量的股票。在供給增加的同時,流動性卻在收縮。這也是自去年8月開始調整以來指數一直難以創出新高的主因。
除了以上兩隻老虎外,虎年股市面臨的政策風險也不能不防。一次次的樓市調控政策讓地產股成為領跌先鋒,而經濟刺激政策的退出讓市場對後續經濟的復甦狀態充滿觀望。
山上有老虎,怎麼辦?不炒股了,退出市場,這可能不是多數人的選擇。退一步說,哪年股市沒有老虎?2009年時市場擔心經濟不會復甦,2007年的大牛市時也有「5·30大跌」。沒有哪一年市場是一帆風順地上行,最牛的市場也有羈絆。因為這個市場從來就沒有不冒風險白賺了的錢!
對於風險,記者相信絕大多數投資者在虎年中會採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策略。敢於面對風險上虎山,不是因為山上有老虎,而是因為上山才能獲取獵物,實現資產增值。不上虎山,的確能暫時保住本金,但存銀行或者鎖在柜子裡的錢也會被通脹蠶食,購買力越來越低。
偏向虎山行僅有勇氣還不夠,還得有智謀。要明白老虎的特點,甚至還要學習老虎的捕食特點。分析人士認為,由於虎年央行大力壓縮貸款規模等因素,虎年市場難單邊上行,而且上行的空間也有限,震蕩會頻頻出現。面對突上突下的市場走勢,長線持股無疑會耗費大量力氣,讓人心神俱疲而少有收穫。因此不妨學習老虎,靜靜地靠近獵物,或耐心等候獵物走近,才飛躍撲食。據此虎性,虎年買股,不妨看準機會做階段行情,而不必長途奔襲。
大盤權重股 虎步龍行
成語釋義
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同一般,後也形容將軍的英武姿態。
在A股市場上,能稱得上「將軍」的,非大盤權重股莫屬。不過自去年末以來,大盤權重股的表現相當萎靡。不但未能起到鼓舞士氣的統帥作用,反而屢屢在關鍵節點上率先潰敗,拖累指數一路從3300點最低跌到2900點下方。在虎年中,大盤權重股能否一展威嚴,在A股市場上虎步龍行,對指數運行影響深遠。
「銀行等大盤股目前可能足夠便宜,但缺乏內生的上升動力。」中信建投周金濤認為,「打破大盤股目前僵局的唯有外生的力量而不可能依靠內生了。事實上,股指期貨在沒有價值支持的情況下一樣無法改變大盤股的僵局。現在看來,唯有大盤股的真實外生性增長才有可能撬動風格的變換,促成大盤股的啟動。隨著經濟大型化趨勢,流動性在泡沫領域被壓制後,必然會流向資產的整合領域。」不過大盤權重股外生性增長態勢目前並不明顯,因此周金濤認為權重股的啟動尚需時日。
東海證券王凡對於大盤股虎年中的走勢則更為樂觀,王凡認為本周四鋼鐵、地產、有色等權重股表現較強,而防禦性的農業、餐飲等開始調整。節後市場或再度面臨風格轉換的機會,即前期經過連續調整,估值水平明顯進入安全區域的一些權重行業,或將面臨一定的機會。周四鋼鐵股中部分龍頭品種的拉升或許只是一個開始,後期伴隨著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的臨近,權重股極可能獲得各類機構短期加大配置力度的機遇。
海通證券(600837)同樣認為權重股不會一直低迷,「考慮到貨幣政策趨緊、市場融資壓力、地產調控政策都需要時間來消化,因此2月份市場或將以築底為主。而進入3月份年報密集披露期,權重股有望引領市場走出反彈行情。」
新股發行 猛虎下山
成語釋義
山中猛虎下山,自然是兇悍十足,讓人不免心生膽怯。然猛虎若是不顧一切,不免落得個「虎落平陽被犬欺」的下場。
A股市場上,新股發行就被投資者視作是猛虎,在近期新股屢屢破發,成為行情的絆腳石。虎年股市,新股發行仍將繼續,那麼新股發行會有怎樣的特徵,對大盤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在中國證券市場,新股發行歷來是「不敗神話」,但近期這個神話卻被打破。一方面,近期新股上市表現十分低迷,主板、中小板均出現首日破發,就連曾經風光一時的創業板新股首日漲幅都不到漲停板的幅度,上市後甚至出現破發。另一方面,新股發行也漸有發不出的可能。近期,華泰證券(601688)IPO中,不僅發行價按照下限確定,其首次公開發行A股網上定價發行的中籤率為14.43%,創下12年半以來的新高。這兩個特徵不僅將當前市場的低迷勾勒出來,更充分說明了新股發行制度進行調整已經勢在必行。
新股發行制度的調整,是IPO順利進行的關鍵。而虎年IPO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情形呢?2009年全年,上海、深圳和香港的交易所通過IPO籌得總計近600億美元的資金,是美國融資額的兩倍以上。多數分析師認為,今年,A股的IPO市場規模將與2009年持平甚至更大。普華永道預測,2010年,A股市場的IPO融資總額將超過3200億元人民幣,高於2009年的1880億元人民幣。普華永道預計,將有15家大公司在上交所上市,另將有130家企業在深圳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市場人士希望,最後一家大型國有銀行——農業銀行(601288)可以在今年上市,融資高達100億美元,可能還會在香港籌集資金。另一項重大進展是,預計中國將於今年首度允許外國公司在滬上市。普華永道預計未來數月將有5家公司這麼做。當然,所有這些交易若要完成,前提是股市必須避免任何嚴重的波動。
實際上,2009年6月啟動的新一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已經進行了半年多。新股定價市場化程度提高,中小投資者中籤股數佔比提升,資金為王現象有所緩解。但在充分肯定改革成績的同時,對於詢價機制和程序進一步市場化、規範機構投資者行為、發行節奏與規模、發行審核程序、信息披露等方面,也有進一步完善和改革的必要。若非如此,新股發行不光會是行情的絆腳石,更會在艱難的發行中成為被「欺負」的老虎。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